明朝伪君子(精校)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566

  话说完,何福的尸首重重倒地,门口站立的两名司礼监小宦官眼角朝下瞟了一下何福的尸首,接着淡漠地移开目光,仍旧一动不动直视前方,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很快,何福的尸首被锦衣卫抬走,地上的鲜血很被擦拭完毕,一位正三品的武将一生留下的最后痕迹就这样被抹得干干净净。
  ※※※
  福宾楼二楼雅阁内笑语欢腾,歌舞升平。
  不知哪里请来的名妓花魁们卖力地拨弄着古琴琵琶,娇媚动人的笑靥令这沉闷压抑的秋夜仿佛多了几分旖旎春情。
  今日做东的人身份非比寻常。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大明内相张永,而张永宴请的客人也是朝中权贵大人物,保国公朱晖以及近三十位开国侯。
  宴请的名目也很合乎情理,今日正是张公公的五十大寿。
  赴宴时一众勋贵心下未免奇怪,今日张公公五十大寿何以只请了京中勋贵,却不见一位朝中大臣,按说张永人缘不差,与内阁和六部尚书来往颇为相得,今日应该请他们才是。赴宴后被张永几句玩笑寒暄一打岔儿,众人也就不再多想。
  此时众人酒已八分,宴席气氛却渐渐到了高潮,有了诸多青楼名妓花魁如穿花蝴蝶般频频斟酒添香,一位位妙龄佳人含情脉脉如缠绵春泥般的眼神,众勋贵们也放下了架子,渐渐放浪形骸起来,更何况酒宴的主人也是豪迈之辈,几句玩笑话一激,张永索性也撸起了袖子,在众人的起哄喝彩声中,跟朱晖老公爷拼起了酒。
  奈何朱老公爷年近八十,空有杀贼之心,却无回天之力,一小坛女儿红落肚,朱晖老脸赤红打了一个冗长的酒嗝儿,神情迷离而缥缈地呵呵笑了两声,然后……一头栽在桌上醉了过去。
  张永也喝大了,指着朱晖哈哈大笑,意犹未尽地朝门帘后一挥手,久候的侍女们端着一坛坛未启泥封的美酒进来。
  张永身躯摇晃,面红耳赤,卷着舌头使劲拍了拍胸脯:“杂家……虽是阉人,但也不输,男儿气概,昔年陛下曾唤杂家曰‘壮士张’,如今杂家虽年已五十,但每日尚可食肉五斤,可挽两石强弓,可举鼎百斤而气不喘,至于喝酒……杂家更没怕过谁,各位侯爷,可有胆与杂家同饮此坛?”
  众侯大笑,纷纷举起酒坛道:“同饮,为张公公寿!”
  一坛酒咕噜咕噜从众人喉管倒进肚里,大家喝完放下酒坛,彼此哈哈大笑片刻,忽然有人身躯晃了晃,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几乎同一时间内,宴席上所有人全部醉倒,雅阁内横七竖八躺了一地。
  酣醉酩酊的张永此时忽然直起了腰,身躯也不摇晃了,眼神也清明了,哪里还有半点大醉的模样。
  一名锦衣校尉走进来,朝屋子里惊疑不定的众名妓花魁们挥了挥手,众女噤若寒蝉急忙退出雅阁。
  “公公,酒里下的药是秦公爷四夫人所配,此药无色无味,迎风便倒,一日一夜绝不会醒,看来果然言中无虚。”
  张永点点头:“马上派人将这些公爷侯爷转走,藏到一个绝密之地,不得走漏任何风声,给秦公爷送信,就说此间之事已办妥,杂家这就回宫,等着截下皇帝的调兵圣旨和虎符。”
  “是。”校尉说着噗嗤笑了起来:“就算调兵圣旨和虎符出了宫,也没人接着它们呀,掌管十二团营的保国公和十二位开国侯全躺着呢……”
  张永笑了笑,转头望向阴沉的夜空:“杂家给秦公爷搭好了戏台,接下来的这出戏,该秦公爷登场啦……”
  话音刚落,忽听一声凄厉的尖啸,一支火箭扶摇而上,在漆黑的夜色里炸开一朵美丽的烟花。
  张永的瞳孔急剧收缩,眼中倒映着那朵凄美的烟花,红得像血。
第747章
兵谏逼宫(下)
  京师城内的气氛跟以往有了一些不同。
  北郊大营调动兵马的消息已传了出去,值守城门的军卒如临大敌,未到时辰便早早关闭九门,一骑骑快马朝城外飞驰而去,直奔十二团营驻地,紧接着一队队将士从皇宫内开拔出来,将原来值守城门的五城兵马司全部被赶往城内,将京师全部大街小巷封锁,严禁任何人出入,无论百姓和官员皆被赶进家中不得擅自外出。
  相比城内的紧张肃杀,皇宫却已一片鸡飞狗跳,到处皆是宦官们狼奔豕突的身影,惶恐地跑来跑去,有胆小的宦官悄悄卷起多年积攒搜刮的金银细软,从各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门里跑出宫躲避,有那不知其门而逃的宦官也悄悄偷了几件各宫各殿里的贵重摆设,找了个偏僻无人的花园或后山藏了起来。
  乾清宫里,朱厚熜急得来回踱步,自从听到北郊大营调动兵马的坏消息后,他的眼泪一直没停过。
  毕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再怎样看起来老谋深算,实际上比那些常年在朝堂打滚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狐狸们差远了,仅从登基后连出昏招便可看得出,这位小皇帝权力野心很大,但抓权力的本事却弱了点,否则也不至于闹到今日被人兵临城下。
  “御马监掌印苗逵为何还没来?连他也背叛朕了吗?”朱厚熜停下脚步,眼睛通红地瞪着殿内跪着的宦官,状若疯癫。
  “就……就快来了,陛下勿忧,奴婢已派了十拨人去催请了……”
  “那就再派一拨人去催!快去!”
  “是。”
  话刚说完,殿门外一道匆忙的身影扑通跪在高高的门槛外。
  “老奴,御马监掌印太监苗逵,奉诏拜见陛下。”
  朱厚熜大喜,仿佛遇到救星般上前走了两步,接着又猛地停下脚步,惊疑地盯着苗逵,仔细审视着苗逵脸上的表情,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错过。
  苗逵垂头顺目跪在门槛外,心中忐忑不安地等着朱厚熜发话,许久不见动静,冷汗一滴滴落在猩红色的地毯上。
  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熜幽幽问道:“苗逵,自弘治先帝始,你便极受天家恩宠重用。先帝曾派你远赴宣府戍边督军,你也没令先帝失望,那几年着着实实打了几场漂亮仗,论勇武更是力能扛鼎,以一当百,所以正德皇兄诛除刘瑾后召你回京,马上将御马监掌印的位置交给了你,苗逵,朕问你,天家待你若何?”
  苗逵以头触地,大声道:“皇恩浩荡,老奴只能以死相报。”
  “你果真仍忠于天家,仍忠于朕吗?”
  “老奴愿对天发誓!”
  “哪怕如今反贼兵临城下,社稷危若积卵,一触即倾?”
  “生是皇家家奴,死是皇家鬼兵!”
  苗逵的表态很坚决,朱厚熜这时才终于稍松了口气,无力地坐在软榻上,怔怔地盯着苗逵出神,眼泪又流了出来。
  “自朕登基,所为皆无愧于先祖,无愧于社稷天下,何以朝臣误朕,权臣篡位,谋我江山,朕哪里做错了?”
  说着朱厚熜又嚎啕大哭起来。
  苗逵手足无措,只得磕头道:“老奴不懂国事朝政,但老奴唯剩一片忠心,与陛下同生共死。”
  “四面楚歌之时,也只有苗逵你一个忠心之人了。但能度过此劫,朕定许你司礼监掌印之位,并封你为郡王,宋时内宦童贯可封王,朕也封得。”
  苗逵大喜,急忙叩首道:“老奴谢陛下隆恩。”
  “京师诸卫还剩多少人马在城中?”
  “京师主要拱卫军队是十二团营,然而此时辽东边军分三万骑分别在城外摆开了阵式狙击团营,团营久怠之兵,人数虽众,但依老奴看来,胜负犹未可知,所以京师城内的主要兵力只在御马监所辖腾骧四卫,包括勇士营,旗军营,共计二万余人,这是京师城内唯一的精锐之师……”
  朱厚熜越听越失望,脸孔迅速涨红,怒道:“我大明京师皇都难道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吗?”
  苗逵苦笑道:“当然不止两万兵马,只是按祖制团营不驻城,现在被辽东边军阻截在城外,城内五城兵马司共计六万余,还有所谓的亲军二十六卫,这二十六卫一大半驻于城外,剩下的上十二卫虽在城中,将士们却久无操练,军中将领贪墨缺员吃空饷严重,十二卫几与懒汉闲夫无异,府库里摆放的兵器生没生锈都还两说着,靠他们御侮抗敌,何异于痴人说梦,这十二卫和五城兵马司几乎可不计考虑矣。”
  朱厚熜绝望地道:“如此说来,皇城必破无疑了?”
  “那倒不是,老奴统领御马监多年,对腾骧四卫的战力倒是颇具信心,这支兵马是真正的精锐之师,昔年正德陛下尚武,常常禁中演武操练,练的也是这支兵马,老奴可以说,他们的战力与辽东边军相比绝无逊色……”
  “那也只有两万多呀。”
  “陛下,您是九五至尊,可号令天下,咱们两万多精锐守城,同时派出快马分赴各地,命各地卫所尤其是京师周边的燕山卫,大兴卫,济州卫,通州卫等兵马速速点兵进京勤王,此勤王令一出,天下诸卫起兵景从,整个北直隶数十万大军云集汇聚,数日可至京师,将叛军团团包围,只要京师城不破,城外便是叛军的葬身之地。”
  朱厚熜眼中喜色一闪,接着又变得忐忑:“若是……城破了呢?”
  苗逵叹了口气,垂首道:“若是城破,一切皆休,老奴愿陪陛下共赴黄泉。”
  朱厚熜悚然一惊,含泪急道:“如此,还多说什么,苗逵你速速调御马监兵马守城,快去。”
  “是。”
  苗逵走后,朱厚熜仍在殿内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恐惧不安,思量许久,又道:“来人,四卫营将士可曾拿到秦堪,杜宏等一干逆贼及家眷?”
  “陛下恕罪,傍晚时将士奉诏拿贼,秦府和杜府早已人去屋空,连仆人都不见一个……”
  “速速取来团营调兵虎符,朕再亲书一道圣旨送与保国公和十二国侯府上,让他们不论想什么办法都要出城冲破叛军防线,将团营掌握手中,对叛军合围歼剿。还有,秦贼任锦衣卫指挥使多年,卫中上下皆是亲信耳目,如今锦衣卫再也信不得了。朕下道圣旨,凡京师城内锦衣卫皆摘除佩刀腰牌,集中于北镇抚司内不得外出一步,命腾骧四卫和西厂去宣旨,胆敢违旨者,以谋逆论处,杀无赦!”
  “是。”
  “还有,朕早听钱宁说过,东厂厂督戴义与秦堪多年来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戴义和他的东厂也信不得了,亦照此处之,还有勇士营,听说当年勇士营曾与秦堪屠戮东厂番子数千,后来又同赴辽东诛贼,天津剿乱,这勇士营里上下官兵怕也早被秦堪收服了,与朕不是一条心呐,传旨,勇士营一并处之,还有朝中六部都察院秦氏同党,京师与之来往密切勋贵,并清查上十二卫中与之交往过甚的都督,提督,指挥使……”
  朱厚熜越说越小声,越说越心寒,不提不觉得,细数起来,整个京师被秦堪经营成了一个处处漏风的筛子,真要将秦党势力连根拔起,包括内阁首辅杨廷和,吏部尚书杨一清,兵部尚书严嵩,内宫司礼监,御马监等等,甚至京师手握最大兵权的保国公朱晖也和秦堪交往甚厚,若真欲清查除根,如何除起?
  这是真正的内外交困之时啊,朱厚熜疲倦而绝望地阖上眼,任泪长流。
  “罢了,命钟鼓司撞钟,朝中诸臣速来奉天殿朝会,商议退敌之策。”
  ※※※
  临近子时。
  夜幕降临,京师城中战云密布,人吼马嘶,早已不复往日喧嚣繁华景象。
  官员和百姓被驱赶进各自的家中,城中各司各卫兵马频频调动,纷乱嘈杂的踏步声传扬在各条大街小巷,这个平静安宁的国都皇城,七十年前瓦剌兵临城下时,京师臣民也曾这般被战争的阴影笼罩,平静安宁的七十年后,战争再次悄然降临这座古老沧桑的城池。
  腾骧四卫将士早已从五城兵马司手中接管了京师防务,九门落闸钉死,将士们聚集城墙马道和城门下的甬道内,滚木,檑石,火油,火炮等等守城武器被民夫一样样搬上城墙,城头高高竖起了一面飘扬招展的明黄龙旗,显示着朱厚熜绝不屈服的决心。
  西直门甬道外慢慢走来了一队打着火把的人马,为首的穿着大红飞鱼锦袍,满是虬髯的黑脸上堆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此人却是秦堪的心腹亲信李二。
  值守西直门的腾骧四卫将士心生警惕,纷纷执戈以对,一名百户拔剑喝道:“来人止步,城门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二浑若未闻,仍旧往甬道内走着,嘴里笑道:“连咱们的路都敢拦,你他娘的瞎了眼吗?你家千户大人也未必有这胆子,你个小百户活腻了?”
  “止步!再往前走莫怪末将得罪了!”百户警惕心很高,丝毫没被唬住。
  李二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布往前一递,道:“奉圣谕,我等须出城一行,这是圣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