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记(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162

  宋嘉谦道,“娘娘很好。”
  陈氏笑,“那就好,明儿我跟伯娘说,伯娘定会高兴的。”
  承恩侯喜得麟儿,这样的事,自然是广派帖子。
  其实,哪怕没收到承恩侯府帖子的人家,消息恩灵通的,也都知道了。
  譬如,秦家。
  夜已深,秦老尚书与长子秦凤鸣在书房说了半日,命人取了厚氅。
  秦老太太亲自送了过去,问,“这就要睡觉的时候了,你们父子还要出去不成?”
  对老妻摆摆手,秦老尚书道,“你先睡,我和老大瞧瞧峥儿去。”
  秦老太太本想劝几句,看到长子,心下一叹,道,“峥儿睡前院儿书房,这么晚了,有事吩咐丫头去叫他一声,让他过来说吧,你别动了。”
  “无妨,这么几步,我还走得。你先睡吧,我就在前头歇了。”
  老头子这样一根筋,秦老太太只得做罢。给他裹好厚氅,秦老太太道,“慢些走,看清了路,老大扶着你父亲。到了前书房派个丫头回来跟我说一声。”
  秦老尚书应一声,又笑,“自家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抬脚去了。
  秦峥的确还未歇。
  他平日里无甚消谴,又少踏足内宅,心思多在放在公务之上。一年翰林院结束之后,秦峥便到了兵部,只要想做事,自然有做不完的事。
  祖父与大伯忽然来了,秦峥微惊,自桌案后起身,上前扶着祖父到榻上坐了,又命小厮捧来热茶,道,“天这样晚了,祖父、大伯有事,唤我过去吩咐就好。”又吩咐人去内院儿老太太屋里说一声,别叫老太太记挂。
  秦老尚书笑,“不知怎么回事,兴许是年纪大了,到了夜里反是没觉,索性过来看看。”叫了秦峥一道坐。
  秦峥公务上的事,真不必家里担忧。
  打
发了仆从下去,秦老尚书叹,“一步错,步步错。事到如今,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娘娘在宫里,多亏了皇后娘娘照顾,才保全了性命。子熙又添麟儿,这是难得
的两家修好的时机。我想着,你明天去承恩侯府走一趟。”宋嘉言这种手段,二婚嫁到凤仪宫,去老梅庵住一年还能风风光光的回去……饶是秦老尚书也不觉着自己
孙女还能翻身。
  倒是七皇子被抚于丽妃膝下,秦老尚书以为孙女命不久矣,结果,孙女竟在宋嘉言手中保全了性命。
  不管怎么说,这是机会。
  其实,说起来,秦宋两家,本无什么深仇大恨,一切皆是造化弄人。
  “不。”秦峥道,“不必。”
  秦老尚书道,“阿峥,适时的低头并不算什么。何况,要说对不住宋家,是咱家对不住宋家。跟你,是没关系的。这一点,宋子熙心知肚明。”当初,秦峥可是直接上书支持宋嘉言立后的。
  秦峥道,“祖父,不必这般。”
  “前程上的事,我心中有数。若是为了秦贵人,更不必如此。”
  “阿峥,当初,你大姐姐的确是做错了。她对不住你,我代她向你赔不是了。”秦家的大老爷,秦贵人的生父,秦凤鸣起身,对着秦峥深深一揖。
  自从秦贵人进宫,秦老尚书便寻机将外任的长子调回了帝都,如今秦大老爷秦凤鸣在礼部任四品主事。
  秦峥连忙避开,脸上却无半分动容,淡淡道,“这没什么对错之分,娘娘那样做,肯定有娘娘的理由。大伯,恕我不能从命。”
  秦
凤鸣面露祈求之色,“阿峥,你们姐弟自幼一道长大,就看在那些年姐弟之情的面子上。”这会儿,秦凤鸣绝不敢做什么国丈的美梦。七皇子在丽妃那里,总不会养
死。只要挨到七皇子成人,将来七皇子就藩,秦贵人总是生母,跟着一道去,也是福气。但关键是,秦贵人得能活到七皇子成人。这个时候,皇后在宫里一句话,实
在关系到秦贵人的生死福祸。
  可是,秦家在宋家人面前,是没这个脸面的。
  除了,秦峥。
  秦峥一双冷凝的眼睛望向秦凤鸣,轻声道,“当初,娘娘就是看在我们那些年姐弟之情的面子上,才会促成我与仁德亲王府的亲事的吧?”
  “肯定是这样的吧?”
  
  第156章
晋江原创发表
  
  宋家的洗三礼过后,就是椒房请安的日子。
  宁安侯夫人纪闵特意进宫,跟宋嘉言细说了回洗三礼的热闹。宋嘉言听得有滋有味儿,中午本想留姨母用饭,结果昭文帝要来,只得罢了,令人装了几匣子宫内点心给纪闵带走。
  纪闵笑着谢恩,道,“看到娘娘顺遂、皇子公主健壮懂事,臣妇就放心了。”她一世没有自己的儿女,自来把宋嘉言当成闺女疼。原本想着亲上加亲,不想宋嘉言有这样的本事造化。如今富贵已极,只盼宋嘉言平安如意。
  “姨母只管放心,如今我在宫里,等闲也见不着外祖母、五姨母,待姨母出了宫,只管叫外祖母她们放心。”她在宫里是中宫皇后,如今即便方太后也刁难不住她。
  纪闵笑应了。
  宋嘉言吩咐梁嬷嬷送了纪闵出凤仪宫。
  纪闵回府,先去了婆婆那里。
  太
夫人依旧是那幅慈眉善目的模样,笑问,“娘娘在宫里可好?”宋嘉言少时常来宁安侯府,还险些成了孙媳妇,太夫人待宋嘉言向来亲近。就是那会儿宋嘉言暴出龙
种事件,太夫人也没叫家里远了宋嘉言,还亲自带着纪闵去了一趟西山别院。如今宋嘉言做了皇后,太夫人眼里心里更是欢喜。
  纪闵笑,“娘娘安好,赏了媳妇几匣子点心。媳妇还见了两位小殿下,唉呀,那份儿机伶乖巧就不必提了。”接着就是一通夸。
  太夫人乐呵呵的听了,道,“这都是娘娘的福气。人说否极泰来,就是这个理儿啊。”宋嘉言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难走到如今,在太夫人看来,这些都是宋嘉言应得的。
  婆
媳两个正在说话,李行远的媳妇荣氏听闻婆婆回府,也忙换了衣裳进来服侍。太夫人笑,“你来的巧,宫里娘娘赏了点心,咱们都沾沾娘娘的福气。”又对纪闵道,
“给你娘家和承恩侯府各送两匣子,你母亲不常入宫,定也惦记娘娘的。”方太后那刁人,先时杜月娘进宫就险些动了胎气,纪闵也吃过苦头儿。宋嘉言不想外祖母
一把年纪倒去受方太后的气,便不让老人家进宫,逢年过节给子爵府的赏赐都是上上等。
  纪闵笑,“如今有行远媳妇,家里事我都交给她,媳妇也到了享清福的年纪。明儿我就去子爵府一趟,跟我母亲念叨几句,她心里也就安了。”
  太夫人笑,“很该如此。”
  说
来荣氏也是侯府出身,她是家中嫡女,李行远却是记在纪闵名下,充做嫡子养,因宁安侯府只此一子,荣家方允了亲事。偏偏,两家这就要办婚事了,宋嘉言怀龙种
的事就闹的天下皆知。荣侯府一时间便犹豫了。在当时,不论怎么看,天下人十之八九都没有看出宋嘉言有皇后命。荣侯府觉着,宋家这是要丢大丑了,做为宋家
的姻亲宁安侯府,脸上也不是特别光彩。
  这年头儿,姻亲可是最实在不过的亲戚。
  彼时,宋家一家丢脸,亲戚们都跟着受连累。
  荣
侯府犹豫了几日,还是把闺女嫁了过来。一来,这亲早定了,宁安侯府并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二则,荣氏跟父母说了,“女儿如今已经十八岁,退了宁安侯府的亲
事,再寻什么样的亲事呢?这年头儿,略微有头有脸的人家儿,哪家没些个糟心亲戚糟心事。一家姓宋,一家姓李,就是诛连九族也诛连不到一处儿的。”
  荣氏嫁过来,很为宋嘉言的事发了一阵子的愁。
  其实,荣氏多心了,她嫁进宁安侯府,宋嘉言只令人送了份贺礼。后来,纪闵去了宋嘉言的别院几趟,并没有带着荣氏。及至宋嘉言大事已定,从西山别院回了宋府,纪闵去宋家,依旧不带她。
  荣氏心里就有些没底,偏偏,她这满腹心事,也没个人可倾诉。丈夫是个粗心的,并不理会这些。荣氏也只得更用心的往婆婆这边服侍罢了。
  说了会儿话,就到了午饭的时候,荣氏忙命人摆饭,服侍着婆婆、太婆婆用饭。
  纪闵道,“坐着一并吃吧。”
  荣氏笑,“我服侍着祖母、母亲用完,再用是一样的。”
  “咱家没那些规矩。”纪闵笑望着太夫人,“我嫁过来后,母亲也不必我立规矩,拿我当个女儿疼。我对你,也是一样的。”
  荣氏瞧着丫头们摆好饭,便笑着坐下了,笑,“就是我家里母亲也常说我命好,有婆婆和祖母这样疼我。”
  祖婆媳三人一并用了午饭。
  ——
  今日既是椒房请安日,来的便不只是皇后家的亲戚。
  承恩公夫人也来了,方家一日不比一日,承恩公夫人就来的勤了些。
  话说有爵人家儿,如承恩公府,子弟多了,哪个就一老本分的?只要有心人寻衅,谁还没个错处?先时三司审了一批,虽然没丢了性命,不过该罢官的罢官,该夺职的夺职,前后三代子弟,于朝中者寥寥无几。
  承恩公夫人既然来了,方太后也留了这娘家老嫂子在慈宁宫用膳,又叫了丽妃过来,娘儿几个见面,虽无人说些糟心事,但,这餐饭就是用的无比凄凉。似乎,再如何的山珍海味也难掩方家的落寞。
  待承恩公夫人走了,方太后便想念起自己的皇帝儿子来,遂问身边的嬷嬷,“皇帝晌午在哪儿用的膳?”
  李嬷嬷恭身禀道,“听说,万岁爷去了凤仪宫。”
  听到凤仪宫,方太后又是一阵气闷,也不知那狐狸精又从山上学来了什么狐媚手段,颜色也不出众,脾气也不柔软,怎么就勾得皇帝这么离不开了呢?尤其自老梅庵回来,这都多久了,皇帝再未踏足过他宫别院,当然,往她这慈宁宫请安除外。
  真个狐媚子!
  方太后再如何的厌恶宋嘉言,如今也不敢再率性出手了。
  身为皇帝的亲娘,再如何折腾,皇帝儿子也得忍着。只是,方太后在后宫痛快了,端看前朝如今方家的情形,方太后也隐隐明白,儿子这是不满了。
  叹口气,一个女人,忍她一忍,总归是娘家更重要。
  听到儿子又去了凤仪宫,方太后何其扫兴,就不必提了。
  没等到皇帝儿子,倒是等来了亲王儿子。
  仁德亲王来宫里给老娘请安。
  仁德亲王是来孝顺老娘的。
  见着小儿子,方太后从心里高兴,念叨了几句,“好几日不见你来给我请安,还以为你把亲娘都忘了呢?”
  “看
母后说的,儿子怎敢忘了您?”仁德亲王做了多年闲散王亲,有钱有闲的,雅趣不少,平日里就很会讨老娘开心。仁德亲王笑,“儿子的属官自南面儿寻来好大一块
玉。”比划了一下那玉的大小,仁德亲王笑,“这么大的玉,实在难得。儿子叫他们运到帝都来,整整走了小半年。儿臣瞧了那玉,玉色不算上等,贵在难得有这样
大的暖玉。儿子想着,做什么好呢?干脆给母后打了一张玉床,如今这床刚刚打磨好,儿子特意来跟母后请示,若哪日得闲,儿子令人将床给母后送进宫来。”又说
起那玉床打磨的什么花色什么样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1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