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风云(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32

  如果不是知道先时帝都城大疫,连宫里的两位殿下都未能幸免,林靖都不能信这是受了疫灾后的帝都城。
  实在是,繁华热闹更胜往昔。
  林靖回来的时间,三四殿下的丧仪已经结束,当时在疫病期,其实礼仪都减了,并未大肆发丧。林靖回府,见着一大家子格外亲近,尤其家人无恙,林靖把小侄儿们都抱了一遍,与大嫂道,“我在老家,甭提多惦记家里了,就怕家里有个好歹。”
  越氏道,“咱们家里人倒是没事,就是有几个下人染了病,及时请了大夫挪了出去,有两个还治好了。”
  林靖见大嫂小侄儿都好,知道大哥在衙门里没回家,又问大哥可好。越氏道,“你大哥都好,说来防疫的差使还是你大哥是主理,你不晓得,平日里人人说得碧血丹心报朝政,真正用人的时候,就没人出头了。你大哥一向实诚,就揽了这差使。要不不叫你回来呢,你在老家,离得远些,我还放心。”
  林靖一听竟是大哥主理疫病之事,心下既是担忧又有几分不乐,道,“大哥这也太实在了。”
  越氏道,“你大哥就是这幅性子,说来,这疫病是得有个人管,要是没人管,还不知要怎么着了。我们在城里住着,心里也慌慌。”
  林靖道,“嫂子怎么没带着小侄儿避到庄子上去。”
  “都说这疫病就是郊外带进来的,在帝都好歹有大夫,要是在外头,可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林靖这才知晓疫病始末,他与大嫂子说说话,就要去见舒先生,林泽很是想念小叔,道,“小叔,我与你一道去。”
  “行啊。”林靖就带着林泽一道去的。
  舒静韵见林靖回来亦是高兴,问了他些山东的事,知道山东灾情得到缓解,林靖也平安,舒静韵便放心了。林靖也同舒静韵打听起朝中的情形,林靖叹道,“我在山东看到邸报,说陛下与三殿下都在疫病中过逝。哎,实令人惋惜。帝室子嗣夭折,实非吉兆。”
  “这话在家说说也便罢了,外头不要说去。”舒静韵道,“先是陛下有些不好,后来四殿下也开始发热,太医院太医眼睛不眨的守着,陛下与三殿下都太过年少,抵抗力不比成人。陛下与三殿下去后,太后娘娘也病了一场,好在已是痊愈了。只是,经陛下与三殿下夭折之事,太后娘娘也苍老许多。”
  林靖道,“我在老家,琅琊王还着长史官过去瞧我,说是听说我病了,送了许多药材。”
  舒静韵道,“现在不要说琅琊王,只要是宗室,没有不上心的。二姑奶奶已是给家里来了七八封信了,说是想回来省亲。”二姑奶奶自是说的林萍。
  林靖道,“前年生怕家里连累了她,匆匆忙的跑回婆家去,如今还回来做什么?”
  舒静韵道,“你说是为的什么?”
  待大哥林翊回家后,林靖才知道,往家里送信的不只林萍,林飒也往家里写了一封信,林翊给林靖看了,林飒倒没拐弯抹角的,说是林萍给他去信了,林飒想着,陈熙雅到底是亲戚,能帮一把是一把,于自家也是大有好处的。
  林靖道,“三哥倒是好意,只是,这事儿哪有这样简单。”
  林翊道,“你刚回来不晓得,因金陵王是德皇帝的亲叔叔,在血缘上与帝室最近,提德皇帝的人也不少。”
  林靖道,“大哥看好哪位藩王?”
  林翊道,“咱家与宗室向来没多少来往,亲近的一个都无,我心里还没拿定主意。”如林家这样的府第,以及林翊当朝兵部尚书的地位,今必要在藩王中选一为嗣君的,林家势必要做出选择。此事,事关林靖将来,故而,林翊想听一听这个弟弟的意见。
  林靖先道,“金陵王不成,那个陈熙雅,一肚子的不实在,他撑死不过是个下一任的德皇帝。二姐更不必说,就她那小心眼儿,说不得还记恨当年我处置周老姨娘的事呢,一旦让她得了意,咱们嫡支就别想好了。”略顿一顿,林靖端起手边玉盏喝口蜜水,方轻声道,“我来的路上,想这事儿想了一路,有一个人,正好咱家还与他有恩,他也出身宗室。”
  “陈柒宝。”林翊道。
  “对。”
  林翊道,“当初柒宝在咱家,你可是与他一直不对付。”
  林靖放下玉盏,“我现在也不大喜欢他,他也不见得喜欢我。不过,他对大哥你一向感激又亲近。这个陈柒宝,为人虽有心机,却与陈熙雅那现成的只会说好话的不同,陈柒宝当初为父坐牢,这就有了孝义的名声。初时我还以为他只为搏名而来,可看他这几年在宗人府,没疯没傻,还活得挺好。这个人可不简单。现在朝中人心思乱,再立幼主,于朝事国事无异,这个陈柒宝,一则名声好,二则他年纪也不大,可叫他过继到德皇帝膝下,认孔太后为母,如今,孔太后尊荣亦可保全。”
  林翊道,“你不晓得,我看孔家的意思,还是想寻个幼主。”
  “这还真是圣人后人的见识!”自从孔国公办出假传太后口谕,要诛杀关唐二人的蠢事,林靖就愈发看不上孔国公为人行事。林靖道,“三殿下四殿下先后夭折,再弄个孩子,倘有个好歹,太后娘娘的名声可是好听!”
  林翊叮嘱弟弟,“柒宝那里,此事暂不要漏出去,不然,我怕他有危险。”
  林靖道,“大哥放心吧,这样的事,我岂会乱说去。”
  林翊知道弟弟于大事素来可靠,兄弟俩细细商议了一回,林家依旧对帝位不发表任何看法。不过,林靖既然回了帝都,待大嫂子越氏进宫请安的时候,越氏就同孔太后提了一句,“阿靖先时跟着孔侍郎一道回了老家,如今这回来了,托我代他给太后娘娘请安呢。”
  孔太后较之先前,发间竟带了几抹银色,可知两位小殿下过逝对这位太后娘娘的打击。好在,孔太后气度依旧,她道,“先时帝都疫病,我还惦记他呢。后来想着,他恰巧回了山东,这也是好事。”又问林靖什么时候回来的。
  越氏连忙说了,“前儿个到的家,这好几个月不见,总觉着瘦了似的。”
  “阿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年岁的孩子,都是一天一个样儿。”孔太后正为嗣君之事烦恼,如今提到林靖,想着林靖年纪虽小,却是个有主意的。再者,林家人也一向可靠,就拿此次的疫病来说,还是兵部尚书林翊不顾安危,亲自主理,此方控制了疫情,未酿成大灾。想着,林家或许有什么主意,不要当朝说,或是叫林靖传个话什么的。
  孔太后这么想着,便道,“我也有好些日子没见阿靖了,明儿叫他进宫来,我瞧一瞧他,也好放心。”
  越氏连忙应了。
  林靖对于进宫之事已有准备,再者,他自小生在宫廷,宫里一应规矩都懂。又是孔太后宣召,故而,第二日,林靖进宫颇为顺遂。
  孔太后很是和善,这是个念旧的女人,当年林太后于宫里对她多有照拂,孔太后上位后,对林家亦是另眼相待。何况,林家一向忠贞恳干,私心却少,孔太后就喜欢这样的臣子之家。
  待林靖请过安,孔太后令宫人搬到绣凳,放到自己个儿跟前,让林靖坐了。彼此说些问侯的话,这其间,自然难免会提到两位小殿下,孔太后眼现泪光,“说不得是我无福罢了,只是以后泉下如何见先帝呢。”先帝,说的是德皇帝。
  林靖道,“我在山东看到邸报,心下也是难受许久。这叫人怎么说呢,或是天意,便是德皇帝泉下有知,也知太后娘娘的为朝廷为江山如何的操劳呢。这事儿,我都难受,更不知该怎么劝娘娘,只得请娘娘看在如今朝中全赖您主持大局,您也得好生保重啊。”
  孔太后拭泪道,“一切都有辅政,有内阁,我一妇道人家,能有什么主意。”
  林靖叹,“要是别的事,我能为娘娘出主意分忧。这事儿,忒大,我不敢说,一切都得看娘娘自己呢。大事我不懂,我只论私交情义,娘娘看着我长大,自姑母去后,娘娘对我家的照顾,我与大哥都明白。朝中大事,不是我能轻易议论的。我只私心说一句,不论如何,娘娘得多为自己考虑些才好。”
  孔太后犹豫,“阿靖你的意思是……”
  “必要立一位孝顺的嗣君。”林靖道,“娘娘,您居慈恩宫,您的尊荣,必要保全!这是第一要务!”
  孔太后突然想到被荣家给恶心死的林太后,说林太后被荣家恶心死,不如主产林太后是因对昭德帝灰心,近而病逝。昭德帝虽偏心,但,大面儿上还是顾一顾的。只是,一想到林太后之事,孔太后于嗣君之事不由多了几分慎重。
  林靖一回帝都就进宫,这事儿给不少人家关注了。谢家公闻知此事,在家狠狠的骂了句娘!
第130章
新帝之二
  骂娘的其实不只谢国公,便是白相知晓林靖一回帝都就进宫的事,也颇是没好气的说一句,“当真是外戚出身,惯会在后宫搅风搅雨的那一套。”
  虽然俩人对林靖的评价都不是一般的差,但,能叫一国公一首辅给个差评,这也是林靖的本事啊。不然,寻常叫国公首辅不喜的,一般不是差评,而是直接人道打压。林靖这里,无官无职,他们无从打压得起,只得给个差评,嘴上过把瘾了。
  虽则私下是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见着林靖还是一幅长辈关怀晚辈的样子,都说,“唉哟,阿靖你回帝都了。先时亏得你没在帝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还回来干啥,帝都没你挺好的。林靖之可厌可恶,令两位颇有身份的老大人,都有了些有失身份的想法。
  林靖其实真的没大插手嗣君之事,哪怕朝中上蹿下跳的人一直很多,还有不少藩王上折子想着亲自来帝都请安。朝里现在也是闹腾腾的没个样子,关键是,孔家真是遇事便掉链子。孔国公也是个没主意的,今儿上进宫跟孔太后说,“不能让藩王来帝都。”明儿个又说,“藩王都是宗亲,叫他们过来见一见,倒也无妨。”
  孔太后打理后宫本事还够,为人也不笨,就是一些朝中之事,孔太后也算有见地。但是,她囿于先时只是德皇帝的贵妃,且不是很受宠爱,而政治素养,许多时候是一种积累,如果给孔太后十年,林靖相信,这位娘娘也能成为一位政治素养不错的政治家。但,现实没给孔太后这样的时间与机会。
  孔太后给亲爹说的都没了主意,孔太后大概是觉着林靖可靠,起码,林靖先时给出的四家联姻的主意,就解决了辅政之争,虽则关唐二人先后外放,起码,保全了二人的性命。在孔太后看来,林靖这主意有效。
  孔太后与林靖也比较熟,便召林靖进宫,说到此事,孔太后道,“哀家也没了主意。”
  林靖可不是没主意的,林靖立刻道,“断不能令藩王来帝都。娘娘想一想,为何藩王有无谕不可擅离封地的铁律,就是为了约束他们,一旦叫藩王来帝都,一个个的,不是仗着辈份就是仗着品阶,好不好拿出祖宗家法来说事儿。介时,不要说朝廷乱上加乱,就是娘娘,对着藩室宗亲,怕也要多被掣肘。眼下不叫他们来,他们虽有各自的野心,就得捧着娘娘。一旦他们来了,这帝都,可就再无宁日了。”
  孔太后松口气,“你这话在理。”
  林靖道,“其实,太后娘娘早有决断,只是,眼下今儿说东,明儿说西的,才令娘娘烦恼。”
  “可不是么,一个个的,说来都是朝中重臣,说起事来皆是引经据典,可就是没一个准主意。”孔太后有了林靖的加持,强硬的拒绝了藩王来帝都的请求。而且,孔太后做事亦有章法,她明白现在断不能叫人小瞧了,令内阁严斥藩王,问他们是不是打算来帝都谋嗣君之位的。
  孔太后突然发怒,不论朝中,还是各地藩王,都老实了不少。
  可接下来,怎么着也得年前把嗣君之事定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
  关于嗣君之事,朝中虽有私心,不过,也不全都是私心。有些大臣就提出来,国赖长君,应该寻一位年长些的嗣君。当然,孔家还是希冀能年少些,这样,孔太后也好抚育。
  林靖虽然时常被孔太后召进宫说话,可说起来,孔太后心里是做何想,林靖一点儿都不知道,猜也猜不出来。
  这事儿,不是好猜的。
  林靖觉着,此事,怕是孔太后自己,也没拿定最终主意。
  十月中,经过诸臣一番争吵,总算决出四位嗣君人选,一位是晋王之孙,年方八岁。一位是金陵王之孙,年方五岁。另外两位分别是,琅琊王之子,年方十五;楚王之孙,年方十四。
  其实,论年纪,都不算大。而且,最小的金陵王之孙,也已五岁,算是度过了孩子最难养育的阶段。
  孔太后在召林靖进宫时,还特意问了林靖一句,瞧着这四人哪个好。林靖道,“说来,臣一个都未见过。金陵王之孙,这个是我二姐的儿子,算是我外甥,也是没见过的。这事儿,我就该避嫌。不过,娘娘问我,要我说,这几人,怕是娘娘也不大熟悉,娘娘要是图稳妥,不若宣他们来帝都一见,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林靖说起金陵王之孙时,面上带了一丝明显的冷淡,孔太后心细如发,自然瞧出来了。待林靖辞出宫去,孔太后着人打听这位嫁入金陵王府二姑娘的事,才算明白,原来这位二姑娘是庶出,出嫁多年,也只在前年省了一回亲,可见是与娘家嫡支兄弟不大亲近的。孔太后便有些明白林靖的冷淡,同时也稍稍放下心来,起码,林家在这件事上,不大可能太过藏私。
  是的,金陵王之孙这个人选,尤其还有林家血统。人人都认为,林家必是支持金陵王之孙的,不过,林翊在朝从未就嗣君之事说过一句话,便是孔太后有问,林翊也是一句,“一切凭娘娘做主。”完全没有半点表现出对金陵王之孙偏颇的意思。
  这有些大臣心下暗道,怪道林尚书年纪轻轻便能位在内阁,就这份淡定功夫,一般人也没有啊。实在是太会装了有没有,做舅舅的,还有不盼着外甥登基做皇帝的!
  几乎半城人都这样想吧。
  但,林家当真是没有对金陵王之孙表现出半点儿倾向来。
  不过,金陵王神通广大,非但谢家,便是孔家,也很看好金陵王之孙,孔国公私下与闺女道,“金陵王与帝室血缘最为亲近,立他家的孙辈,朝臣再没什么可说的。”
  孔太后淡淡道,“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
,都是姓陈的,又有谁远谁近呢。”
  孔国公还是希望闺女能多考虑一下金陵王之孙。
  为此,连同与林家多时不走动的谢家,都通过谢太后,重新走动起来。
  林家依旧对此没有表示出半分倾向,林翊连个关于嗣君的折子都未上过。山东的灾情虽缓解了,但,先时受灾的地方太多,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无处可去便入了强盗一途。如今山东,别个不多,强盗最多。好几次报了匪患,想着请朝廷出兵缫匪,林翊正管兵部,正为此事操心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