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配(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51

  彼时,她是如此的闪耀,谁会不喜欢她,谁能不喜欢她呢?
  她最爱的那篇小说,《A
Doll\'s
House》,为了她的婚姻,为了她今后一生一世的幸福,她就应该像娜拉反抗男权社会一样,来争取自己的婚姻与幸福。
  何况,有这么多的人支持她。
  陈宝珠曾为解除婚约做了许多准备,但是,出乎意料的容易。容扬甚至没有半点为难,直接就答应了她的要求,他们算是上海滩第一对共同声明友好解除婚约的未婚夫妻了。不同于几年后大诗人离婚闹的那般沸沸扬扬的难看,她与容扬的婚约解除,尽管也算惊动一时,但,彼此姿态好看,被称一时楷模。
  容扬离开上海时曾经约她出来见面,她是不愿的,她那样的时尚,穿的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衣裳,用的是欧洲名牌的化妆品,可是容扬呢?他阴晦的如同时久不见天日的墙角暗苔,一双眼睛却又亮的吓人,沉默而寡淡,做着可笑又赔钱的化妆品事业。
  如果不是碍于一点对前未婚夫的风度,陈宝珠是不会赴约的。她的高跟皮鞋与西式洋装与容扬约的中式旧茶馆那样的不相宜,容扬也并没有说别的话,他只说了几句,可这几句话却成了她后半生的注释。
  容扬的声音一向清透,可他这个人,彼时的陈宝珠是不能明白的。因为他说,“陈小姐,名媛是什么呢?是家世、出身、教养、才情、美丽,缺一不可,方是名媛。”
  “像这盆魏紫牡丹,植于竹盆瓦罐,放在这寂寂竹楼中,就落没了。要是换了上等官窑瓷做容器,放到高楼广厦之中,每天悉心养育,自然能绽放最好的花季。即便花季过了,只要有人精心伺弄,待明年,仍会有下一个花季。名媛如名花,陈小姐,我就要离开上海了。我曾经那样心仪你,非常期待你能有一个花开不败的人生,祝你找到你的良缘良配。”
  若不是容扬絮叨这么一通牡丹的话,陈宝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竹楼窗台上放着那么一盆小小的牡丹。魏紫是牡丹名品,应丰姿绚烂方是。可这一盆,花枝枯瘦,花朵暗淡,委实不入陈宝珠的眼。更别提容扬那些叫人听不懂的话,还有什么“良缘良配”,现下都是新式婚姻了,容扬还活在“良缘良配”的旧时岁月,也难怪容家败落如今了。
  容扬走的悄无声息。
  大上海的社交场仍是名媛们的主场,而她这盆正值最绚烂花期的名品牡丹,必然要为自己选一个归宿了。
  陈宝珠并不是个清高的人,清高的性子做不了名媛。她不介意在最好的年华嫁一个最好的人,这样好的事情,谁会介意呢?
  在一生中最好的年岁与最好的人结婚,从一个颠峰走向另一个颠峰。
  那时的她坚信,她的人生定是如此。
  可其实,不论是陶盆瓦罐,还是名贵瓷器,跌落在地后,结局并没有什么不同。
  她的跌落就从容扬回到上海开始。
  她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短短数年,容扬便自海外衣锦还乡。那样的风度,那样的容貌,那样的气质,又是,那样的成功。容扬是大上海新贵,而她为自己选的丈夫,不,哪怕是她的娘家与婆家,对现在的容扬,都客气三分。
  不必人窃窃私语,她已然知道自己在社交场将要面对的现实。
  她走了眼。
  一个走了眼的名媛,已经不是名媛,而是笑柄。
  容扬的风光便是她的落寞,更何况,容扬风度一流,远胜她往昔与今朝。
  许多人会将她娘家的落败归咎于容扬的报复,可陈宝珠明白,并非如此。名媛并非花瓶,陈宝珠知道,那不过是政治上正常的倾轧与搏击。只是,她的娘家落败罢了。
  何为良缘良配?
  陈宝珠也曾在披上婚纱时无比坚信她找到了一生一世的伴侣。或许,他们这样的人,天生就带着面具吧。婚姻的不幸却是得到娘家人极大的谅解,那也是她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慰藉。
  可人生这么长,谁又能知道这慰藉后那丝丝缕缕的算计呢?
  就像她曾以为自己是陈家的宝珠,她曾以为父母疼爱她更在兄姊之上?孔圣人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还有一样,金钱足方有情义。许多曾误以为无价的情义,其实都是有价可寻的。许多你以为纯白温暖的面孔,只是因为还未展露出笑容下的利齿。
  家族败了,便要谋东山再起。
  所剩无多的家族底蕴是工具,她离婚拿回的陪嫁是工具,甚至,她,也是工具。
  她以为容扬喜欢牡丹,陈家迁居北京之后,容扬一次又一次的飞往北京。她的家族也因此对她期冀颇深,可是,容扬如今的手段,又岂是常人可比。他早不是那个瘦削又坚硬的少年,那双明亮到锐利的眼睛今只剩温水一般的清透。她曾去容扬在北京的居所,那精致的庭院,古色古香的仿佛昔年的容家大宅。
  只是,那庭院里,一株牡丹皆无,倒是屋前院后植满梅花。她状似无意道,“北平地气不比江南暖和,梅花在室外如何养的活?”
  容扬并不在意,“有花农照料,冬天会搭起暖棚,并无大碍。”
  她一笑,“容先生对花还这样精心。”
  容扬随口道,“一些花木罢了,没什么精不精心。”
  一些花木罢了。
  她心下一惊,终于明白容扬当年那句“名媛如名花”,再美的花,终究也不过是一盆花罢了。或者,她们这样的名媛,在那些追捧他们的人眼里,也就是一盆花罢了。今日喜牡丹,明日可能就转而偏爱腊梅,她们那样的绽放一场,所求的不过是赏花人的一声赞美。而她这盆花,已是花期颓败,光景凋零了。
第205章
番外之魏银
  魏银在美国的第一次恋爱的来很快,
出众的外表,
出众的学校,包括魏银出众的礼仪与谈吐,哪怕是在远离故乡的海外,
魏银的追求者也是一大把。
  就是陈萱说,魏银这样的女孩子,
哪里会有人不喜欢呢?
  魏银也二十好几了,要是在北京,按魏老太太的说法儿,正经得请个媒人说亲,
这才成。不过,
魏老太太一向入乡随俗,她自从洋文能自然交流后,
经常去邻居怀特太太家串门子,对于美国自由恋爱的风俗也就接受了。原本在北京不也有许多人追求她小闺女么,
如今闺女早到了成亲的年纪,魏老太太对魏银的婚事素来上心,知道有人追求魏银,
心里就很高兴。私下还跟魏银传授了些心得,“也不要挑的太厉害,
这看人,主要看人品,
只要小伙子人品好,
知道做事业挣钱就成。不用太挑长相,
长得好也不能当饭吃,照着你爹这样的挑就行。”
  魏银险没笑出声,魏银道,“我爹就长的好。”
  “别说,这倒真是。”魏老太太想到早死的老头子,又是想念又是喜欢,魏老太太情不自禁的话起当年,“你爹当年,往我娘家一走,唉哟,村儿里大姑娘小媳妇的脖子伸老长瞧他。还有我家后邻那死丫头,当时媒人先给她说的你爹,她嫌你爹是过继给人做的儿子,没根底,不乐意。后来叫我相中了,你爹去我娘家下聘时,她就瞧你爹一眼,唉哟,当时俩眼就拔不出来了。只要你爹到我娘家去瞧我,她就找个话头儿过去晃,你说多讨厌。还是我吓唬她几句,她才不敢去了。”
  魏老太太就爱讲古,魏银顺着母亲的话凑趣,“妈你怎么吓唬的人家?”
  魏老太太道,“这还不容易,她亲事还没定哪,我就说了,你敢再来我家看我男人,我就嚷嚷的全村儿都知道。她一听就怕了,这要是坏了名声,以后可就说不到好人家了。”魏老太太眼中流露出得意,很为自己年轻时的智慧自豪。
  魏银问,“妈,你当初怎么相中我爹的?”
  “长眼的见一面就能相中,谁会不愿意你爹啊?就我娘家后邻的那傻子,她没跟你爹相亲,她只听人一说是过继给人做的儿子,就不乐意了。这终身大事,哪儿能这么没算计啊。我就跟你爹见了一面儿,一眼我就相中他了。”魏老太太对人生自有一番见解,魏老太太道,“要依我说,这女人也不用外头做什么事业。你大姐那个,主要是你姐夫立不起来,忒面。你这个,你安心寻个好男人,吃穿都有男人挣,他挣的钱,自然是交给你的,你成亲后在家多生几个孩子,把孩子教导的有出息了。以后儿子会挣钱,老来有靠。舒舒坦坦的就是一辈子。”老太太自己的一辈子就是这样。
  魏银笑,“那我也得有妈你这样的好命啊。”
  “倒是,你爹这样的好人可不好遇着。”魏老太太感慨一回,问闺女现在的对象,“那个小薛我瞧着也还成。”
  魏老太太说的小薛就是魏银现在的追求者之一薛维,薛维在麻省理工读建筑学,魏年买下公寓打算出租前给公寓装修时,找了薛维做室内装修设计。因为都是在波士顿的华人,就此相识。就是有一样,魏老太太道,“只是好端端的孩子,听说他念的大学也很好,可为什么花这大把的钱来国外学泥瓦匠呢?”觉着薛维学的专业不大好,不如做买卖挣钱。
  魏银道,“建筑师和泥瓦匠可不一样。”
  “我知道,据说这国外的泥瓦匠是个高级身份。学出来相当于以前咱老家盖房班儿的班头。”
  魏银想到她娘对建筑师的注解就想笑。
  薛维据崔教授(船上认识)说也是江南名门出身,说来,江南这些家族估计联姻极多,崔教授与秦殊与薛维因皆是江南家族,彼此之间不知怎么七扭八绕的竟还能论上些亲戚关系。薛家据秦殊所知,门第门风都不错。因为事关魏银的终身大事,秦殊甚至拍了个电报回家,让她娘帮着打听一下薛家。
  秦太太打听来的消息也很好,的确是富足之家,而且,薛维是家里唯一的嫡子,尽管有几个庶出的姊妹,他是家族唯一的男性继承人。
  其实,就薛家的门第,倘不是在国外这样自由的风气下,倘不是魏银出国念书,估计都得有人说魏家与薛家门不当户不对了。
  相对于薛维,魏年更喜欢魏银的另一位追求者史蒂芬,史蒂芬是魏年的同学,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华人,史蒂芬是私生子。自幼跟着母亲长大,母亲过逝后,他去英国找到生父,英国人一向有注重血统的名声,像史蒂芬这样的混血儿极受歧视。史蒂芬的幸运在于,他的生父还算不错,在他考取一流大学后,给了他一千英磅,做为他在美国念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同时让他签属了一份放弃遗产继承的协议书。史蒂芬用这笔钱买下的波士顿附近一处不错的农场,剩余的钱全部投在了房产上。他是魏年兼职房产中介的客户,魏年为了给史蒂芬挑到心仪房产,颇费心思,由此渐渐熟悉起来。
  史蒂芬是黑发蓝眸,相貌英俊至极,中文也说的很溜,还懂的买小礼物过来讨魏老太太开心。魏老太太虽然觉着史蒂芬的眼睛长的有些怪,对于小礼物是来者不拒的。
  魏年认为史蒂芬起码是个有一定理财头脑的人,而且,一千英磅的身价不算高,但也绝不能说低了。当然,薛家据说也是书香人家,薛维本身的功课也很出众,为人亦知书识理。不过,在魏年看来,薛维总是缺了点什么。
  当然,薛维也有其优势所在,魏老太太更希望自己的小闺女能嫁个地道的中国人。
  魏银也觉着在文化上,与薛维更有默契。当然,史蒂芬相貌英俊,为人风趣,除了小魏银三岁外,也是很好的结婚对象。
  魏年同陈萱说到这事儿时,陈萱也犯愁,陈萱说,“俩人都很好,薛维文质彬彬,史蒂芬俊朗阳光,都不错。”
  是的,都不错。
  尤其薛维因在国外求学,还煅练出一手地道的中国菜,更兼会收拾庭院、富有审美,温润君子当如是。魏银最终选择了薛维,薛家父母都在国内,尤其现下两党统一抗日,自南京失守,国民政府撤往重庆后,国人再想出国,就要各地辗转乘飞机,十分不便。于是,两人就在朋友师长和魏家人的见证下,在教堂举行了个简单的小型婚礼。
  魏老太太一点儿没亏待这个小闺女,魏银是最小的孩子,还是个女儿,虽然魏老太太一直很疼肖似自己的长女魏金,可对这个相貌品性更像丈夫的小女儿,也是打心底的喜欢。不然,在北京这些年,打十五六岁上就有人给魏银说婆家,魏银说看不上,魏老太太顶多絮叨几句,从不强求她。若搁别人家,哪里有这样的事,到年纪了,就得嫁人。魏老太太把先时老头子给闺女留下的五百大洋的嫁妆,当然,这早就搁银行换成美金了。魏老太太非但把这些钱照数给了魏银,私下还补贴了魏银一些,支援魏银和薛维在自家附近置下了一处别墅。
  虽然按魏银的身家,买一处别墅并非难事,不过总要考虑到薛维的心情。男人是很重自尊的生物,尤其是中国男人,让他们住女方的房子,难免有入赘之嫌。魏年一向心细,如此建议魏银。
  婚姻非常幸福,魏银婚后不久便有了身孕,因为两家离的非常近,魏银薛维平时也不必回家吃饭,都来魏家吃就是。魏银有身孕后,薛维亦十分细心,魏银的操作和陈萱生小萝卜时相仿,都是产期将近时再向学校请假,生产后请个月子假,出了月子就继续念书,也不会耽搁课业。至于孩子的照料,有魏老太太哪。魏老太太带着小萝卜和大妹过去,帮着照顾孩子。因为小萝卜已经学会走路,魏银担心魏老太太和大妹顾不过来,特意又请了一位风评极佳的保姆一起在家帮忙。
  魏老太太时常想着,哎哟,自家这好不好的真成了大户,如今也用上下人老妈子了。是的,魏老太太虽则如今洋文也说的挺溜,不过,思想是洋不了的,许多时候还是从乡下带到骨子里的那一套。
  魏银是个心下有数的人,陈萱生孩子全看天意,她与魏年夫妻恩爱,有动静就生,结果,陈萱生产像经老天爷比量过似的,五年一孕。魏银则是有计划性的生孩子,她觉着二嫂的周期不错,待长子到五岁可以入幼儿园,也稍微懂事一些,就准备生第二胎了。魏银第二胎就盼闺女,为此怀孕后还常常去教堂祷告,希望这些洋神仙保佑她这胎生个女儿。
  薛维也比较盼女儿,用薛维的话说,“儿女双全才是好。”
  用陈萱的话说,人是最难看透,看懂的。
  女人如此,男人亦如此。
  薛维与魏银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取名薛怀,女儿取名薛佳,在薛佳三岁的时候,薛父薛母带着料理后的家产来到了波士顿。让陈萱来说,如果薛维没爹没娘,薛维与魏银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两人都已小有事业,魏银虽不算什么大的服装设计师,但是,她与秦殊一起开的服装店生意很不错,且已经准备开设分店。除了服装生意,魏银还有其他的投资。薛维的装修公司生意平稳,在波士顿已小有名气。
  魏银与薛维的房子和魏家住的差不多大小,故而,薛父薛母过来也没有再换房子。
  说来,魏家土鳖起家,跟书香门第来往的,其实也不少。像文先生,这绝对是书香门第了吧。像容先生,一样是江南大族出身。还有崔教授,秦殊,都是江南书香之家,说来,与薛家还是亲戚哪。这薛家,对外都挺正常,不知怎么回事,薛母就是看魏银不顺眼,先是嫌魏银在外做生意抛头露面不体面,非要魏银有店关了,在家带孩子,伺候公婆。
  要陈萱说,这也是脑子有病!就是魏老太太这样的旧式做派,当初一家子还在北京时,陈萱魏银在外打理生意,虽说魏老太太开始也不乐意,觉着女人家在外做生意不大好,可后来风气日渐开放,俩人做的也是正经生意,钱也赚的不少,魏老太太就没旁个话了。如今魏银生意做的极是不错,魏老太太都没说什么,薛母先不乐意了。秦殊都去劝了薛母好几回,可这是婆媳间的事儿,秦殊说个一两遭还成,说的太多,对薛母与魏银的婆媳关系也不好,倒显得外人插手一般。
  好在薛维劝住了他娘。
  结果,薛母又指着薛佳说事儿,原本薛怀薛佳小时候,其实都是魏老太太瞧着长大的,薛怀上学后,薛佳也是魏老太太在带。如今薛母要带孙女,魏老太太也不能拦着,只得给薛母带了。好在魏老太太眼下也有自己的孙女,陈萱第三胎生的也是个女儿,说来,这个女儿的相貌十分神奇,生的既不像爹也不像娘更不像祖母魏老太太,小家伙生来就是一幅让她爹敬畏的相貌,这小家伙长的像外祖母。俄了个神哪,自从看一眼二闺女这相貌,魏年都没给二闺女取小名儿,直接大号伺候,大名魏宏。一看闺女这相貌,魏年就认定闺女以后前程宏大。
  所以,薛母要孙女,魏老太太直接把人还给薛母就是,她还有魏宏小盆友可以带。
  只是,魏老太太对薛母此举非常不满,在家就跟魏银抱怨了一回,她说,“不是我说话不好听,小姐妹俩打小一起长大,成天在一起玩儿。亲家母总拘着佳姐儿不叫出来,我带着宏姐儿过去,正听到佳姐儿哭着要出来哪,亲家母不说哄一哄。咱们两家才几步路,这又不是外处,我在院子里就听到她训佳姐儿哪。要不是我去了,还不知训多久。佳姐儿一个小孩子家,她懂什么?就这么训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