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8

  想到这事儿,宋舅妈也是生气,倒不是生自家的气,反是气褚家,“谁想到那褚家能置那许多嫁妆哪,闺女,你不知道褚家以前也是大户,说不得家里还有积蓄,填补给她的。”
  “哪里是什么积蓄,褚家现在精穷的,大嫂说,就是用下聘的钱置的。娘你们一点儿不为我考虑!”
  宋舅妈道,“你姑家什么没有,哪里在意你这么三两件嫁妆。”
  “我姑倒不在意嫁妆,可我叫人比下去,难道我姑就有面子?村儿里现在人人说咱家抠,舍不得给闺女陪嫁,你们可是在我们村儿出大名儿了!”宋苹抹着眼睛,认为自己一切不幸就是家里舍不得给陪嫁开始的。她姑也埋怨她,二顺哥也跟她吵,不就是因着她陪嫁少么!
  “行啦,你细比比去,你这陪嫁拿出去,咱村儿也是数一数二的。”宋舅妈道,“这大过年的,别哭哭啼啼的。俗话说的好,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只要你跟二顺好好过,以后不愁没好日子。”
  一说到陈二顺,宋苹哭的更厉害了。
  宋家都以为闺女嫁过去享福的了,不想竟因为嫁妆受这样为难,还有陈二顺非但不肯将私房给闺女,还要打闺女私房的主意。宋舅妈气地,“这等过了年,我非过去好生跟你姑说道说道不可。”
  宋大嫂也说,“其实妹妹你想多了,你这都嫁过去了,难道不知道大顺媳妇是个天足,没缠脚的。就她这样儿的,倒贴嫁妆能嫁过去都得烧香拜佛,她拿什么跟妹妹比呀?”
  宋苹叹气,“我除了脚比她小,处处比不上她。”
  宋大嫂也哑了,谁也没想到小姑子嫁过去当头遇着这么个厉害妯娌啊。
  宋家有多郁闷,褚家就有多热闹,知道褚韶华今儿个回娘家,三大娘特意过去看她,见小两口举止亲近默契,三大娘是过来人了,心里就高兴。褚韶华回家的路上特意买了一匣子点心,这会儿就给三大娘了,褚韶华还叫陈大顺卖这个好儿,笑道,“这是来的路上,大顺哥买的。三大娘您收着,我们那头儿的媒人陈大姑也有的。”
  三大娘挺高兴,笑,“那大娘就收着了。”
  一会儿女人们一处说话,三大娘笑,“我一看咱韶华这气色,就知日子过的好。”
  褚韶华抿嘴儿笑笑,王燕儿问她婆家诸人可好相处,褚韶华道,“都好。我这刚嫁过去,什么都不熟,可不得凡事婆婆得指点着我。还好有妯娌在一处,有什么事,我们有商有量的商量着来呗。”
  三大娘点头,“是这个理。”就凭褚韶华这样的机伶性子,也吃不亏。
  中午要留三大娘吃饭,可大过年的,三大娘那里也有亲戚过来拜年,见褚韶华样样好,三大娘就带着点心回家去了。
  王燕儿还说哪,“妹妹这回来,可得多住些日子。妹妹这屋儿,一早我就给收拾好了,炕也早早烧上了。”
  褚韶华道,“按理该多住些日子,可大顺哥年后就要回北京,我跟大顺哥商量着,就不住了。我们年前才成亲,他这去北京,我得给他收拾着路上用的东西,还有随身的东西。没成亲时好麻烦婆婆,如今我们屋的东西都是我归置,恐怕婆婆不清楚。我怎么也要伺候他去北京哪。”
  这话说的,在情在理,褚母道,“也是这个理。”又想问问闺女肚子可有动静,只是一想,这成亲才几天,就是有了,这会儿也瞧不出来。王燕儿也急着小姑子有身孕的事,王燕儿悄悄问褚韶华,“妹夫什么时候去北京?”
  褚韶华道,“怎么着也要破五再走吧。”
  褚母道,“那还是跟着女婿回去吧,你们这在一处才几天哪。生意人,一走就是一年哪。”
  “谁说不是哪。”
  如此,褚韶华没在娘家住,待中午吃过饭,瞧着天时,俩人就又回了陈家村。路上给丈夫系上棉抖篷,把头脸包好,省得他吃了酒肉呛了风。待到宋家接陈二顺时,才知道陈二顺已经先一步回了陈家村儿。
  待陈太太见褚韶华跟着大儿子一道回婆家,当下就傻了眼,问,“你没在你娘家住下啊?”初一陈家吃斋,初二就开了荤,顿顿大鱼大肉,陈太太正想着俩媳妇回了娘家,一家四口赶紧把鸡鱼肘肉的都吃了,待到十六媳妇们回来,基本上就啥好吃的都吃完了。结果,竟见褚韶华跟着大儿子回来了,这怎么能让陈太太不吃惊!
  褚韶华在娘家一套说辞,到了婆家自然另一套说辞,褚韶华道,“我在娘家本要住下,我娘说大顺哥年后就要去北京,我这不伺候他可不成,就把我撵回来了。我想想,倒也是这么个理儿。一则是爹和大顺哥要回北京的事,二则二弟妹回了娘家,咱家没个干活儿的也不成,我该回来服侍公婆。”
  陈太太真想说,我这全是好吃的,真不用你伺候。
  可褚韶华回都回来了,总不能再撵回娘家。
  陈太太刚对褚韶华有些好感,转眼又没了,因为她非常怀疑褚韶华是因着娘家穷,故意回来吃婆家的好饭好菜。偏偏褚韶华能说会道,陈太太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好在褚韶华真不是馋人,那些肥鸡大鸭的她吃的有限,陈太太此方罢了。
  对于褚韶华回婆家的事,陈老爷倒没说什么,他家不差这一口饭,何况褚韶华聪明灵巧,张罗的饭食比他这老婆子强得多。陈老爷喝了半盏茶,说道,“既是回来了,明儿个魏东家一家子过来,大媳妇你想想,怎么收拾出个席面儿来!”
  褚韶华提着茶壶给公公续了茶,问,“爹,是不是何家庄的魏家?”
  “你也知道魏家?”
  褚韶华笑,“常听人说起,说魏家也是在北京做生意的。魏太太在家很是气派,每天介那些点心摊子轮流给她家送早点去的。”
  陈太太叹气,“三乡五里出了名儿的不过日子。也就是魏东家的性子,一门心思的就知道挣钱,挣了钱就捎回家。那个魏太太,成天介大鱼大肉,也不管是不是过年过节。要是换个旁人家,哪里容得下这样的败家媳妇!”
  陈老爷说妻子,“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人家又没花别人的,人家花的是自己钱。你羡慕,你也那么花去!我也供得起。”
  “我?!不要说我,就是老大家的,明儿见着魏太太,可不许学那魏太太大手大脚的样儿,你娘家要是节省着些,能是今天的光景?”陈太太想到明儿个魏家人过来,连忙叮嘱褚韶华一番。
  褚韶华好笑,连忙道,“娘你放心,俗话说,不是一家不进一家门,我能跟娘做婆媳,可见骨子里咱俩是一样的。”
  陈太太忍不住给她逗笑,“行了,别尽说这好听的,赶紧去把晚饭张罗上。”
第21章
魏家
  褚韶华对魏太太也是闻名已久,无他,是这她哥非常羡慕的一位财主太太。魏东家也是像陈老爷一样,在北京做生意赚钱的,魏太太在乡下带着儿女过日子,这位魏太太,据说家里每天介家里盛着牌局,早上的油包、包子、煎饼什么的,想吃什么就有这些点心摊子送家去。更不必提鱼啊肉的,也是有人收拾好送家去,肉都是上等五花,鱼也要摊子上杀洗干净,魏太太不会洗鱼。反正,褚韶中说起魏太太时,那神色之向往,只恨自己不是魏太太生的一般。
  第二天一早,吃过饺子,褚韶华把厨房收拾干净,就叫着丈夫去了一趟陈大姑家。昨儿既给三大娘一匣点心,今儿一样给陈大姑一包,褚韶华跟陈大顺,俩人特别透脾气,自成亲前就彼此都有好感,成亲后更是好的仿佛一人般。这给媒人买点儿东西,也是两口子的心意。
  陈大姑原本做媒人就得了媒人钱的,见小两口儿这样的客气亲近,陈家又是村儿里的大户,自是高兴。不过,俩人也没多呆,陈老爷说今儿个魏东家一家子过来,于是,略说了几句话,两人就告辞了。陈大姑亲亲热热的把小两口儿送走,回头跟家里老头子道,“要是每回都能说成这样的亲事,就是不给我媒人钱,我也是高兴的。”
  魏东家一家子来的并不晚,小两口刚回家没多长时间就过来了。魏东家一进门,饶是褚韶华也是眼前一亮,心下得赞声好相貌,魏东家人颇是年轻,也就二十几岁的模样,身量高大俊挺,头皮剃的极干净,长眉深目,高梁阔唇,尤其那较寻常人都要白皙的肤色,倘是乍一见着,真不能信这是个乡下人。相形之下,魏太太就寻常了些,魏太太一身绛绸棉衣,脸庞圆润,一双细长眼,梳着油光光的纘儿,头上簪着金钗,耳上垂着银坠子,通身都是财主太太的气派。身畔一双儿女,都是十来岁的模样,女儿肖似魏太太,也是细眉细眼的相貌,儿子则与魏东家脱个影儿一般,小小年纪已有着远胜同龄人的俊秀。
  陈老爷已是带着一家子接出门来,笑道,“我算着魏老弟今儿个要来的。”
  魏东家抱拳一拜,“我想着老哥的好酒,也是来给老哥拜个年。”陈老爷连忙扶住,二人携手进了堂屋儿。褚韶华已是沏好了茶,给魏家各人端上。魏东家笑,“这就是大顺媳妇吧?”
  陈老爷笑,“正是。”
  褚韶华放下茶壶,伶伶俐俐的朝魏东家魏太太福了福,笑道,“我爹早就念着魏叔叔魏婶婶和孩子们过来,我给魏叔魏婶拜年了。”
  魏东家赞一句,“大顺真是好福气,这个媳妇娶的好。”又说妻子,“侄媳妇都拜年了,还傻着哪。”
  魏太太是个极爱说笑的性子,笑道,“我是傻了,瞧着新媳妇这样俊,把我给看傻了。”自袖子里摸出个红包给褚韶华,褚韶华连忙摆手推却,魏太太拉过她的手,给她放手里,笑道,“你是头一年的新媳妇,是这么个规矩。”
  褚韶华看向公婆,见公婆点头,这才道谢收了。
  之后就是魏姑娘魏大爷给陈老爷陈太太拜年,陈太太也给了红包,褚韶华也准备了两个红包,一个给魏姑娘,一个给魏大爷,褚韶华道,“过年哪,魏兄弟魏妹妹年纪还小,得有这一道儿。”又问,“他们俩,我倒瞧不出谁大谁小来?”
  魏太太见褚韶华很知礼,提前给她家儿女备了红包,心里很喜欢,也不心疼自己刚刚送出去的大红包了,笑道,“我们闺女大两岁,叫金儿,小子叫时儿。金姐儿大今年十二有了,时哥儿十岁,他呀,这两年赶上长个子,见天儿的蹿个头儿。去年还差金儿半头,今年个头儿就跟金儿差不离了。”
  “男孩子就是这样,说长的时候就跟高梁地的高梁似的,一天一个样儿。”褚韶华笑,“看魏兄弟这般斯文,定是读书的吧?”
  魏太太很自豪的说,“在村儿里跟着秀才公念着哪。”
  褚韶华就问他都读过哪些书,魏太太听着很懂行的模样,同陈太太道,“大顺媳妇也是读过书的?”这年头,男人识字的都不多,何况女人。像魏太太陈太太,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
  陈太太道,“嗯,识得几个字。”
  魏太太道,“其实女孩子念书也没什么用,男孩子倒该多认几个字,以后做生意算账的用得着。”
  陈太太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褚韶华不过掌握了无用技能,点头道,“可不是么,我也这么说。”
  褚韶华心说,你俩也就这点见识了!
  褚韶华掐着时间,就去厨下张罗午饭去了。有年前煮出的鸡鸭鱼肉,热一热就是。之外,褚韶华在小灶上炒了个醋溜白菜,拌了个萝卜皮,又素炒了个绿豆芽端上,最后还打了一锅鸡蛋汤。总吃鸡鸭鱼肉,人这肠胃也受不住,总要吃些素菜调和一下的。
  两家人都不多,就男人女人坐一处吃饭了。
  待午后歇一歇,魏家人告辞,陈家阖家送了出去。魏太太路上把俩孩子的红包全部收缴,还跟丈夫说哪,“大顺儿媳妇真是不赖,一瞧就精明伶俐的,中午的酒菜都是她一人张罗的,你瞧瞧,味儿好不说,人又这样的能干。”
  魏东家也说,“是不错。”
  魏金不满她娘全都收起她的钱,硬是抠出五个铜子儿揣自己兜里,跟着搭腔,“大顺嫂子长的也好看。”
  长得好大的大顺嫂子——陈韶华正被婆婆盘问哪,“魏太太给你的红包哪。”
  褚韶华刚从厨下忙完,笑道,“头晌也没个闲空,我正说要给大顺哥哪。”说着就从袖管儿里把红包拿出来交给了陈大顺,一幅恭顺样儿道,“大顺哥,你是当家人,你收着。”
  陈太太满意的点头,“是这么个理。”与褚韶华道,“男人是当家做主的,叫男人管钱是一样的。你有什么花销,再跟大顺说就是。其实,你也没什么花销,吃住都是家里的。”
  褚韶华笑,“就是娘说的这个理。”把红包给陈大顺,陈大顺就要拿回屋去,偏生陈太太叫住儿子,“看看里头多少钱。”
  陈大顺倒出来,竟是两个小银锞子,陈太太“哎哟”一声,道,“这礼可忒大了。”
  陈二顺见着银锞子,眼睛也亮了起来。
  陈大顺颠了颠,给他娘看,“里头应该是中空的,不过也得有一钱的份量。”的确是礼不小。
  褚韶华见陈太太陈二顺四只眼睛恨不能扎银锞子里去,又想这银子其实是两家的礼尚往来,如今魏太太给她,以后魏家进了儿媳妇,陈家自然也要一样的给魏家的。褚韶华干脆道,“这么重的礼,大顺哥,还是让娘收着吧。”
  陈太太顿时心怀大畅,刚要收下银子,陈老爷就说了,“行了,都成家了,哪里还要爹娘帮你们收这东西。你们自收着便是,这账你们也自家记着,以后魏家娶亲时,见着人家媳妇,也要照样给人家一样大红包才好。”
  陈老爷都发话了,陈太太再舍不得也得把银子还给小夫妻俩,好在,钱是儿子掌着的。陈太太便把这俩小银锞子给了儿子,交待一声,“咱家与魏家交情极好,这账你们记清,以后只能多不能少,不然要被人小瞧的,知道不?”
  陈大顺笑道,“娘放心,儿子记下了。”收回了银子。
  因着褚韶华先前主动提出把银子给陈太太的事,陈太太心下颇是满意,虽然银子最终还是给了大儿子收着,可起码证明褚韶华有这个孝心。陈太太看褚韶华顺眼,就愿意多跟她说几句话,同褚韶华说,“瞧见没?”
  褚韶华没明白陈太太的意思,陈太太一幅心律不齐的模样,咬着牙道,“那魏太太,头上簪的是根金钗!”
  “是啊。”
  “哎哟哟,整个十里八乡,哪家的妇人簪金的啊!就是有,人家也不插头上!哎,这魏太太,越发不成个过日子的样儿了。”陈太太十分看不惯魏太太作派。褚韶华倒没觉什么,人家男人愿意给家里女人打扮,自己个儿正经挣的银子,不妨谁不碍谁的。不过,婆婆这样说,她这样听也就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