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8

  “我听人说,当年魏东家五岁到您家,他生了病,您背着他到县里寻大夫治,等他病好了,你又去庙里烧香还愿。他叫您这么些年的娘,怎么能没感情呢?就是金儿时儿,见了您,自会说话起就喊您奶奶,怎么舍得呢?”褚韶华动情道,“舍不得儿子,舍不得孙子孙女,心里又有这么口出不来的气,可不就绑了个最不值钱的媳妇么。”
  褚韶华拉着魏老太太的手就哽咽了,“您这样的心肠,您说说,您连绑人都绑不对。您老这是做什么呢。”
  魏老太太要说没动情,却也是假,魏老太太叹口气,硬梆梆抽回手,转身回里间儿炕头儿坐着去了。褚韶华跟了进去,见炕头儿上的小炕桌儿上放着半碗茶,边儿上又有茶壶,她试了试那半碗茶,觉着有些冷了,便泼在地上,重续了一碗温热正好的奉给老太太,老太太接了也不吃,依旧说在小炕桌儿上,冷冷道,“我敢走这一步,就不会再顾念什么情分。你告诉他,少了一万银子,就等着另娶媳妇吧!”
  褚韶华坐她身边儿,跟着叹气,“魏东家少年出去做学徒,学徒一向没工钱,他如今虽有个铺子,老太太您觉着他拿得出这一万银子?老太太,您何必说这样的气话呢。男人对女人的情义,终是有限的。那戏文上说的,男人好了,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抛弃糟糠,另聘妻室。男人若是无能,第一件事就是卖媳妇换钱。你要这个数目,他出不起,到时鸡飞蛋打,他重新娶个媳妇容易,可老太太您呢?您当初要是有个近亲,不会过继儿子。说句不敬的话,您以后,还是要跟老太爷埋一个坟头儿的,待到了地下,您怎么跟老太爷说今日之事呢?”
  褚韶华缓一缓口气,道,“老太太,恕我多嘴一句,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要这许多钱吗?”
  魏老太太啪的一掌击在小炕桌儿上,梗着脖子道,“我是他娘!他就得养我!”
  褚韶华心下立时有了主意,问,“那依老太太您说,一个月多少钱能过得痛快日子?”
  魏老太太反问褚韶华,“你说要多少钱能过得日子?”
  “我娘家精穷精穷的,刚嫁到老陈家,婆婆也没叫我管过家。这么着吧,我帮着老太太您算一算。”褚韶华心眼儿活,干脆就帮魏老太太算起账来,“我听说魏太太在家,每天早上从不做饭,都是叫点心铺子给她送吃的,什么煎饼油条豆腐脑的,想吃什么就送什么。老太太您自不能比魏太太差了,再说中午饭,起码得有鱼有肉吧,鱼肉咱也叫铺子给咱送家来。晚上您吃鱼肉有些油腻,这样吧,咱们晚上吃点心,就我带来的这种大点心匣子,里头都是上等好桃酥,一月怎么着也得十来匣吧。这么算着,就是您老人家一人,也得一月二两银子。”
  说着,褚韶华露出不可思议又心疼的模样,魏老太太冷笑,“怎么,我不配这么吃!”
  “配,配!您老要不配谁还配啊!”褚韶华道,“只是我小家子气惯了的,可见过什么世面。要不,咱们就这么算?”
  魏老太太绝不好缠,她冷冷一哂,“怎么,你这辈子就吃饭一件事了?”
  褚韶华装傻,“还得干活。”
  魏老太太气的,“我不用穿衣裳打首饰,不用花钱看病了?”
  褚韶华叹,“老太太,衣裳首饰的均摊到每个月,一月一两银子,这说出去得吓坏半个乡的人。”
  魏老太太道,“那你给我算算,该给我多少钱!”
  “这每月三两,一年十二个月,就是三十六两。”
  “我要他先付二十年的养老钱。”
  褚韶华心下一松,看来这老太太心里也有数,知道要过了头怕是什么都得不到。褚韶华诚心诚意道,“老太太,您听我一句,您只要有钱,必有人到你跟前奉迎。只是啊,这钱您一次性要到手,人人都知道你得这么一大笔钱,于您老人家,也不都是益处。您想想,十里八乡的,谁家有这么些银子,到时在你身边儿得有多少虚热闹。有虚热闹也不是什么坏事,您老人家也是个鲜明人,再明白不过,断不能被人哄了去。可您一个人,一双眼两只手,倘有人合起伙来盘算您,介时您有个好歹,要如何是好?”
  “您也说了,魏东家就是您儿子,这谁都知道的。母子之间,即便有了龃龉,依旧是母子。哪怕是这么个名义,旁人就不敢来谋算您。您要钱,要过痛快日子,魏东家不敢不应。可与其您一次要这么些钱,不如放长线。让他一次付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可,但是,不要一次性全把钱要回来。外头人知道您手里钱有限,反是少许多是非。又知您手里这钱是不断的,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只有这样,便是有些个假奉承,也得长长久久的捧着您。有您一日,就有钱一日,您说是不是?老太太,您略退一步,找来族里长辈,叫来魏东家,你们立下契,每年他要给你多少养老之资,等您百年之后,他得帮您养老送终,他得给您打幡发丧,他得给您做孝子陵前摔瓦致哀,老太太,您得多为自己个儿考虑着些啊。”
  褚韶华当真是三寸不烂之舌,何况,她颇有些做小伏低的本领,凭魏老太太如何给脸色,她都是那副明快爽俐的好性子模样。魏老太太再要强的人,到底是老了,她就是要过好日子罢了,一个老人,一个没儿子的老人,要考虑的事情多,做出的让步自然也多。如此,魏老太太再让一步,让魏东家一次付清五年的养老之资,当年也要在族中人面前给她赔礼道歉,还有百年以后的事,自然也要魏东家答应下来。
  后绪的处理,就不劳褚韶华,待一切尘埃落定,魏东家在县里酒楼置酒酬谢大家。按理,这样的场合,是没妇道人家什么事的,魏东家却是把陈家一家子都请了去,再者,还有邵家东家,何家村的村长,陈家村村长,还有后邻帮着照看孩子的婶子,都一并请到县里吃酒道谢。
  大家自有一番客气,魏东家陈老爷都提起县里该组织个乡贤会的事,这自然是推举邵东家为首了。
  席间的热闹自不必提,后来,魏东家一家子亲自携厚礼到陈家郑重道谢,魏东家还单独给褚韶华备了份儿礼,再三道,“要不是侄媳妇跟着跑前跑后,这事儿断不能如此顺利。”关键是,一次性付款改成分期,魏家现金压力减轻。再加上魏家一出事,褚韶华一闻信儿立刻把他一儿一女接到家里照看,这就不单单是交情的事了,这是恩情啊。
  褚韶华谦道,“将心比心,这事儿只要是朋友都不能坐视,且不说您家邻居对金妹妹、时兄弟的照顾,就是咱们俩村的村长也没有袖手的,连邵东家这样以前未曾谋面之人,咱们求上门去,能帮的也会帮。何况您与我爹的交情,当时我娘急的不行,立派了我去。我也是听长辈的吩咐罢了。”
  最后还捧了陈太太一句,陈太太含笑表示满意,决定以后不叫褚韶华闹事包儿了。
第26章
去北京
  自魏家出了绑架事件,三乡五里的富户都跟着打了个提溜。尤其陈家,跟魏家交情好,直待魏太太给救回来,陈太太这颗悬着的心总才算是搁肚子里去了,陈太太把被褥铺好,问,“当家的,这以后,土匪不会随便绑人吧?”
  陈老爷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怎么,还怕他们绑你啊。你放心,要是绑了你,我就说,随便绑,爱咋咋地,我一个钱没有。”
  “就知道你没良心,你看人魏东家,好几百两银子,说拿就拿。”陈太太寻思一回,跟丈夫商量,“当家的,你说,这魏东家也怪,怎么还单给老大家的置份礼。”
  陈东家道,“这来来回回的,不都是老大家的帮着跑动。把孩子接咱家来,去县里打听门路,还有魏老太太那里,也是老大家帮着去劝的。”
  “那也都是我叫她去的。”
  “行了。”陈东家皱眉,“老大家的那么说,是为了你面子上好看。做长辈的,还真去贪小辈的功?你不说我都忘了,老二那个混账东西,怎么事事都是他嫂子跑,他干什么了,他也叫土匪绑了?”
  陈太太忙道,“家里还有我哪,那会儿子人心慌慌的,我能叫老二出去?这万一有个好歹,我可是活不成了。”
  陈东家硬生生给这话气笑,“合着老大家的出去就没事?”
  “我也不想叫她去,她哪里肯听,见天儿的往外跑,饭也不做,鸡也不喂,水也不挑。”陈太太嘟囔着,“好在这事儿是办成的,不然我非教训她几句不可。”
  “你知道个屁!要是瞧着魏家出这么大的事咱家手都不伸一下,两家的交情就凉了!”陈东家原还压着些火气,给陈太太这不着四六的话说的,立刻就爆发了。将旱烟往炕头上一摔,骂了起来。陈太太给丈夫突然生气吓一跳,连忙道,“行了行了,这不没事儿么。魏东家很知咱家的情,看你,大老远的骑马回来,这几天都为魏家的事操心,也没好生歇上一歇。我还说哪,怎么是你回来,不是老大回来。”
  陈老爷缓一口气,“老大原想他回来,可我想着,小魏年轻,家里又单薄,老大也年轻,村儿里乡里的这些个关系,他不及我熟。铺子里也得有人瞧着生意,就没让他回来。”捡起旱烟,磕嗒磕嗒烟袋,陈老爷重塞上烟丝,陈太太忙用火绒给当家的点上,陈老爷深深的吸口旱烟,道,“行啦,我叫老大在北京另赁了房舍,你们这就收拾收拾,跟我一道往北京去吧。”
  陈太太吓一跳,“往北京去?”
  “不往北京去留着让土匪绑啊。赎你们的钱比租房贵多了。”陈老爷显然早做好打算。
  “家得收拾啊。”
  “收拾些衣裳被褥的就成,家什之类的,北京都有。再说,咱又不是不回村儿了,这是咱的根儿,过年还是要回老家过的。”
  陈太太道,“我这些鸡可怎么着?”
  陈老爷道,“分一分就是,咱们村儿的亲戚,走的近的,一家几只也就分了。”
  “要不给顺他舅家吧?”
  陈老爷知道这媳妇自来的愚钝,淡淡道,“两亲家,一家六只,剩下的给三弟家送去。”三弟说的是村长家,陈老爷补了一句,“咱这一走,院子就得让三弟帮着留心。”
  陈太太又道,“那咱的地就给顺他舅家种着吧?”
  “种什么种,赁出去!”陈老爷多精明的生意人,虽与小舅子家关系一直不错,可这回二儿子娶亲,宋苹儿那几件嫁妆当真把陈老爷气着了。陈老爷不一定看重那几两银子的嫁妆,陈老爷看的是面子,道,“明儿我都托给三弟,叫他帮着找个实诚的赁家,一年供咱们北京的白面够了,这一笔就能省下不少钱。”
  陈太太虽偏着娘家,到底最重的还是自家日子,陈太太立刻说,“那鸡也别送了,咱带去北京吧,养家里,鸡蛋不用买不说,还能卖鸡蛋哪。”像家里养的这鸡,下的蛋,陈太太一个都舍不得吃,都是拿集上卖了的。
  陈太太过日子是真节俭,陈老爷就瞅不上她这只往小事儿上下死功夫的小算计。哎,算了,小事儿也办不好。陈老爷道,“到北京这一道,人还顾不过来哪,你还要带着十几只鸡?路上是顾你还是顾鸡啊?”
  陈太太见带不了鸡去,就开始寻思着,那多给她弟家几只才好。
  褚韶华知道要去北京的事儿,倒也不算太过吃惊,魏家出过这样的事,要褚韶华寻思着,魏太太怕是不能再往老家住了,不然,就魏老太太这货,这就不是寻常人能相处的来的。褚韶华原就想借这个时机撺掇着陈太太往北京去的,倒是没想到,公公也想到这处了。褚韶华问清了要带什么东西后,就跟婆婆说了,“娘,这要去北京的话,我得回娘家一趟,跟我娘家说一声,也省得他们惦念。”
  陈太太道,“行,你哪天回,跟我说一回就成。对了,还有你爹说了,咱们这鸡也带不走,你抓六只,给你娘家带去。这可是正当年的下蛋母鸡,别叫你娘家吃了,待天气暖和,一天能下一两个蛋哪。”
  褚韶华笑,“哎,娘的话,我记得了。”就回屋收拾去了。
  陈老爷简直是拿妻子没法,说她,“你别老说亲家这些话。”
  “这是我说的?你不知道,自你跟大顺走了,亲家老爷、亲家大爷轮番的过来打秋风,家都要给他们吃穷了!幸亏咱大顺掌着钱,无非就是隔三差五的过来给他们吃上一顿,这要是媳妇掌着钱,怕全都得补贴给她娘家。”陈太太对于褚韶华的娘家很有话说。陈老爷道,“你就放一千个心吧,老大家的可不傻。”从这置嫁妆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个能干又明白的媳妇。当初王大姨叫人扣邵家布坊的事儿,陈老爷多少知道些。
  陈老爷是个体面人,私下还给了褚韶华二两银子,让她带着,回娘家时瞧着置些礼物。
  褚韶华不肯要,说,“我娘家那里,我心里有数。爹别给我钱,等他们长出脊梁来,再扶他们一把,就能立起来了。”
  就是叫陈老爷说,这个儿媳真是心中透亮。陈老爷依旧把钱给韶华放桌上,“给你的,拿着就是。随你怎么用,自己攒起来也是一样。”说完笑着就出门去了。
  褚韶华一笑,也就收了这钱。
  褚韶华为人精明,跟婆婆、宋苹商量着要带哪些东西到北京的,一样样的打包装好,她这一屋子的新家俱算是用不上了,北京那里都有。可是,日常用的琐碎的小物件儿,北京不一定齐全,褚韶华把家里洗脸洗脚的俩大铜盆都打包准备一道带北京去,反正是去一趟,能带的都带上,去了就省的置办。
  陈太太就发愁家里的两仓粮食,都是上好的麦子玉米,褚韶华给出的主意,“要是现在卖,仓促间未免不划算,要依我说,反正去北京得雇大车,咱们索性多雇几辆,拉到北京去,不管是自家吃用,还是在北京出手,总比在老家这里有价儿。何况,咱多雇几辆车,兴许车钱还能给咱们算便宜些哪。”
  陈太太本身过日子也是极俭极细的,倒是赞同褚韶华这法子,晚上跟陈老爷商量,陈老爷一想,这也成。
  生意人从来不会大手大脚,相反,生意人更多的是精打细算,尤其陈老爷这种白手起家类型的。因陈大顺没回来。褚韶华回娘家,就是陈二顺驾着大车送嫂子回去的。褚韶华心里不大看得上陈二顺,只是她为人精明,面儿上断显不出一丝半点。更因着年轻,不肯轻易说笑,极有分寸。
  陈二顺这人吧,自认是有几分伶俐的。他不大喜宋苹那种笨人,对褚韶华这大嫂却一向有些好感,褚韶华的精明能干,何况又生得这样爽俐漂亮,陈二顺路上还特意买了两包点心,褚韶华一直说,“不用买这个,家里人,哪有常吃点心的。”
  陈二顺笑着把点心递给褚韶华,“嫂子许久才回娘家一趟,是这么个意思。”
  褚韶华道谢接了。
  待到褚家,招待陈二顺自然客气热情。褚韶华跟家里说了要与婆家去北京的事,家里人一则欢喜一则忧,欢喜的是,北京是个好地方,褚韶华过去自是只有享福的。忧的是,自褚韶华嫁了陈家,褚家就想着什么事都要褚韶华帮衬的,如今褚韶华一去北京,离得这老远,就是过去吃顿好的都不便宜了。
  不过,总的来说,好处比坏处多。
  不说别个,褚韶华与陈大顺这刚成亲,总分隔两地就不好。
  褚母私下同闺女道,“过去跟大顺好好过,先生个儿子是正经。”
  褚韶华点点头。她娘没跟她哭穷,倒是王燕儿话里话外的日子不大好过,褚韶华叹口气,“我跟大顺哥成亲半个月,他就往北京去了。我现在,连个孩子都没有。大嫂也为我想一想吧。我想多拿只鸡回来,婆婆的脸色都不大好看。”
  褚母忙说王燕儿,“别说这个了,你妹妹刚嫁过去,日子不容易。”
  王燕儿可没看出褚韶华哪里不容易来,杏脸桃腮的,比以前在家时精气神儿更好。在婆家不如意的媳妇什么样,褚韶华又是什么样,以为她瞎,看不出来哪!
  不过,褚韶华去北京在即,王燕儿也不肯平白得罪她,便打叠起精神奉承起小姑子来。
  要说褚家做事也够看的,褚韶华回家一趟,又说要往北京去的,再回来怕得年下了。结果,就中午在家吃了顿饭,娘家连窝头也没包一包让她带身上。不要说穷家富路,就是穷家穷路也没这一道儿。
  真不怪陈太太对褚家一直有意见,就是褚韶华瞧自己娘家也说不出什么长脸的话来。
  褚韶华面色自若的辞了娘家人,至于陈老爷给她的二两银子,便搁在褚韶华的里衣口袋里,动都没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