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38

  “有啊。”
  “那他们说话,大顺哥你能听懂不?”
  陈大顺笑,“这事儿吧,其实听不大懂,但也不影响卖货。”陈大顺就跟妻子说了这里头的诀窍,“其实买东西无非就是挑货议价,专门学几句这种简单的就行。我会好几国买东西的话哪。”
  陈大顺说的并不做假,据陈大顺说,北京城里的洋人也不是一国的,有英国美国这样的还好,都是说英文,法国人多是说法文,意大利人则要说意大利语,再有日本人相貌虽与中国人一样,可说话是说日本语的。陈大顺专门学的卖东西的洋话,起码会说四国语的。褚韶华来了精神,叫大顺哥说给她听听。
  褚韶华平时便是个嘴巴乖巧的,大顺哥说几句洋文,她竟能学的差不离。陈大顺直说,“可比我当初学的快,我当初都是拿汉字记上,时不时就要背一背,时间长了,才熟了的。”
  褚韶华笑,“我小时候学说话就很早,别的孩子得一周才开口说话,我十个月时就会叫爹娘了。”
  褚韶华喜欢跟大顺哥打听些外头的事,外头剪辫子的事,还有外头做生意的事。陈大顺与褚韶华这对小夫妻,自打成亲时就好的一人一般,平日间只在在一处,就有说不完的话。陈大顺同褚韶华道,“其实洋人好应付,就是这洋话,学个三四种买东西用的话,也就够了。那些说方言的才愁人哪,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这些地方的话还好听懂一些,唉哟,那些个南方人,有些个不会说北京话的,上来就跟你说他们的家乡话。他们南方话还特别不一样,四川话很好懂,湖南湖北的话就够叫人听不懂了,江浙话更难听懂。要是做生意,这些地方的方言也都要懂一些。”
  褚韶华感慨,“要不说做生意不容易哪,就是柜上的伙计,那也不是寻常人能当的。”
  陈大顺笑,“熟悉了也就好了。”
  褚韶华跟丈夫说,“大顺哥,我知道咱家的俩铺子在哪儿了,以后别叫伙计来提饭盒子了,我送过去就成。不然,要是赶上正忙的时候,还得分派出人手过来拿饭,也耽误事。我送去是一样的。”
  陈大顺还担心说,“你可小心些,别走丢了。”自打宋苹险些走丢,陈大顺也挺担心他媳妇。褚韶华白丈夫一眼,“我什么时候走丢过?”就是宋苹,不是褚韶华瞧不上她,就走丢了一回,从此便落下个不能出胡同的毛病,说是一出胡同就脑袋发懵。这等无能之人,也是褚韶华平生罕见了,要褚韶华说,丢一回可怎么了,不是没有走路容易走迷糊的人,那种天生不记路的人也是有的。难道丢一回就吓着了,正因丢了一回,才该多出门走一走,多走走不就知道了!
  宋苹倒好,吓的不敢出门了。
  褚韶华不是瞧不起笨人,她是真心瞧不起怂人。
  褚韶华不怕出门,她每天出门采买,还颇有成果,给家里做了回生意。倒不是铺子里的生意,是家里带来的粮食生意。既有小麦又有玉米的,都是好粮食。褚韶华她们打老家带来的,自家吃也吃不完,何况,粮食这东西,年年有新粮,放陈了价钱也会跌。褚韶华每天去菜场买菜,她是个爱逛的性子,就是菜场也挺爱溜达,就见着那卖米面的地方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面粉,袋子上还印着面粉厂的地址。褚韶华是个有心人,见就是北京的地址。
  她跟那卖米面的老板打听了一回,知道是个大厂子,还是洋机器磨的面粉,比老家那石磨磨出来的面细腻多了。褚韶华把这地址记下,让大顺哥有空去瞅瞅,家里带来这么些个粮食,能出手就快些出手,压成陈粮可就没价了。
  陈大顺倒是想去,偏生一时间没空。陈二顺有空,可就一张嘴好使,干实事很不中用的。褚韶华一向看不上这个小叔子,她干脆拿私房钱买了包老刀牌儿的香烟给那米面铺老板,细说了她这事儿,就说现在家里有些粮食,想问一下价钱。做生意的人,何况又抽了褚韶华给买的烟,褚韶华又是这么个伶伶俐俐的模样,那老板就与褚韶华说这家面粉厂在城里也有粮铺,指点着她让她过去打听。
  褚韶华就这么着,三下两下的,谈好价钱,回头跟婆婆商量。
  陈太太道,“这价钱倒还成,咱们这也是一等一的好粮食了。”她到底是个没主意的,悄悄问褚韶华,“你觉着这生意如何?”
  褚韶华道,“价钱不错了。眼瞅就要麦收,一旦今年的新麦子下来,咱们这麦子就成陈的了。妈,等爸和大顺哥回来后问一问他们,要是他们也觉着成,咱们就把这些粮食卖了。现成拿钱。”
  陈太太想想,也是这个理。
  待男人们傍晚回家,陈太太让褚韶华把这事跟当家的说了,陈老爷寻思了一回价钱,满意的说,“挺划算的,老大家的,这事儿既是你联系的,就你来办吧。”
  褚韶华当下便应了。她也没急着把粮食出手,还悄悄去那面粉厂瞧了一回,打听一二,又说好现钱结算,让面粉厂自己派车过来拉粮。直接就把自老家带来的两仓粮食都出手了,北京城买东西方便,米面市场上都有。就算留下玉米麦子的,这里也难找个石磨来自己磨面,索性都卖了,拿钱实惠。
  把粮食生意料理清楚,褚韶华把钱交给婆婆,晚上公公回家,她一五一十的报了账。拿出面粉厂给开的收据,放到公公跟前儿。陈老爷瞧了一回,点点头,问褚韶华,“这做生意,就得打听消息。打听面粉厂的事儿,可有什么花销没?”
  褚韶华见公公这么问,她并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性子,并没瞒着,就说了,“当时想细打听面粉厂,我跟大顺哥说了,大顺哥给我钱,叫我买了包老刀牌儿的香烟给那米面铺的老板,这才打听了面粉厂的来历。后来,我去面粉厂,因有些远,就叫黄包车去的。在面粉厂外打听那厂子的生意,也用了包烟。要说花销,就是这些了。”
  大顺哥很坦然的背了个“指点媳妇买名牌香烟”的锅,陈老爷让陈太太拿了五钱银子给了褚韶华,说,“卖粮是公中的账,不能让你们小老口儿垫钱。”
  褚韶华不好拿这个钱,那两包烟也没这么贵。陈太太先说了,“啥烟这么贵啊?”五钱银子当家抽一年旱烟都够了!
  陈太太这样话,褚韶华就更不好拿这钱了。
  陈老爷瞥这婆娘一眼,与自家这蠢婆子道,“你要是能给家里张罗生意,我也给你五钱银子买烟。”陈老爷向来公私分明,同褚韶华道,“拿着吧,多也多不了几个,多的是给你的辛苦钱。”
  “爸,那我就收下了。”褚韶华便俐落的收了这钱,心下很高兴,唇角也翘了起来。当然,在婆婆眼前,也不忘把这钱给大顺哥收着。
  陈老爷也挺欢喜,打发小两口回去歇着了。陈太太真叫一个看不上褚韶华见着钱那高兴样儿,嘀咕道,“真个见钱眼开。”见着银子就笑的见牙不见眼。
  陈老爷心说,你见钱倒不眼开,儿媳妇里里外外的忙活,还把从老家拉来的两仓粮食给卖了,给家里赚了钱,就给儿媳妇五钱银子,不叫儿媳妇往里搭钱,看你这急的,俩眼珠子都要急出血了吧!
第32章
知道个屁~
  陈老爷越发觉着当初守信继续与褚家的亲事是极对的,褚韶华也就是个闺女,又赶上褚家那一家子实在提不起来的,不然,倘褚韶华是个小子,估计褚家早起来了。
  褚家没福,自家却是有福的。
  陈老爷想着,越发满意这个儿媳。
  魏陈两家前后邻,魏太太知道褚韶华牵线卖粮的事还跟当家的絮叨了一回,魏太太拿块稻香村的莲蓉饼给当家的。魏东家摆摆手,不吃。魏太太塞给他,道,“以前我在老家,你吃喝好坏我也不晓得,如今我这都来了,就得给你补上一补。快吃!”笑眯眯的看着丈夫吃莲蓉饼。魏东家递给妻子,魏太太咬一口,魏东家才开始吃了,一面听妻子说些家长里短的闲章。
  听妻子说了这事,魏东家点头道,“早我就瞧着大顺媳妇是个能干的,没想到这样能干。”
  “可不是么。你说多机伶啊,就是去菜场买买菜,她就留了这心,打听着找到面粉厂,把带来的两大仓粮食都卖了。价儿比在老家卖强的多。”魏太太想到陈家卖粮食肯定能得好几十两银子,不禁十分羡慕。
  莲蓉酥有些腻,魏东家喝口温水,道,“大顺有福啊。”
  “长的好,针线也好,干活儿手头儿还快,就是忒精。”魏太太嘀嘀咕咕的给丈夫倒了盏温水放在手畔,说,“我瞧着陈嫂子家的院子种上菜了,打听了打听,二顺媳妇心肠好,我一说不大会种菜,立刻就过来帮我种了。大顺媳妇不成,就坐一边儿当没听到,动也不动。我给了二顺媳妇两块点心,没给她。”
  魏东家对这些妇人心思都觉好笑,“计较这个做什么,咱们闺女不是成天跟着大顺媳妇去买菜的。”
  “我就这么一说。”魏太太笑嘻嘻地,“我就是想到陈大哥家这俩媳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这样精细伶俐,一个出门还能走丢。也不知当初怎么给俩儿子相的媳妇,这差距也忒大了些。”
  魏东家道,“你哪里晓得,大顺媳妇的娘家以前也兴旺过的,褚老爷子当年也是生意场上的前辈。二顺媳妇是陈嫂子的娘家侄女。”
  “二顺媳妇是陈嫂子的娘家侄女我知道,大顺媳妇娘家不说精穷的么。”
  “现在是穷了,以前褚家老爷子在时,褚家也是兴旺之家,不然怎么与陈大哥家定亲的。”魏东家吃过莲蓉酥,擦擦手,随口道,“褚老爷子我见过,长得极精神的一位长辈,做事极讲究,可惜后继无人哪。别看起家不易,多少年才能给儿孙挣下一份家业。可这家要败起来,三年五年也足够。褚家接下来的两代男人都不成,我瞧着,大顺媳妇这性子倒是像褚老爷子。”
  “唉哟,那难怪他家以前能发家哪。”便是魏太太也得承认褚韶华挺有本事。
  褚韶华的本事还不只在给自家卖粮食上,卖了自家的粮,褚韶华是个心思灵巧的,跟大顺哥商量,“眼瞅再过半个月就是麦收了,大顺哥,咱村儿可有几户田地多的人家。不说别人,像三叔家,两三百亩的地,怕也有存粮的。我把咱们从老家到北京来租大车的钱算上,刨去这个成本,在北京卖粮也比咱在村儿里卖粮要划算的多。大顺哥,你说,咱给三叔写封信,把这事儿告诉三叔,若是村里谁家有余粮,到北京来卖,就是费些路上的力气,想来乡亲们也是愿意的。”
  陈大顺想了想,觉着这事有可行之处,他道,“三叔不是外人,不过,这事还得先跟爹商量商量,不好不叫他老人家知道。”
  “诶。”褚韶华就跟着大顺哥一道去了正房。
  陈老爷听小两口说了,道,“面粉厂也是新兴起来的玩艺儿,老大家的,你再跟面粉厂那里打听仔细了。要是没什么问题,就写封信,大致跟你三叔说说这面粉厂收粮的事,打邮局寄回去。”
  褚韶华虽还不知道邮局是个什么地方,也很干脆的应了。
  待小两口走后,陈太太道,“这定是大顺媳妇的主意,咱大顺没这么些花花肠子。”
  “你这叫什么话?”陈老爷皱眉,“大媳妇也是好心,三弟那是外人么?他也好几百亩的田地,家里定有存粮的,要是能卖个好价钱,难道不好?”
  “我不是说不好,可这眼瞅三伏一到,新粮食就要下来了。再说,每年的年景也不一样,要是年景好,陈麦子自然就不值钱了,可万一年景不好,陈麦还要长价的。她这么急惶惶的替别人张罗,谁知道能不能落个好字呢?”陈太太撇嘴道。
  “要是为这种老天爷的风险就怨老大家的,这样的人也不值得多来往。三弟不是这样的人。”陈老爷做生意多年,焉能不知凡事都有风险,吃馒头还能叫噎死哪,难不成就不吃馒头了?想得高利,必然要冒风险。就是在家放着,难道就没风险了?新粮一到,旧粮哪里还值钱?
  陈老爷这样说,陈太太却依旧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明儿我得说说她,自家事还忙不过来了,就别为别人家的事操心了。”
  “你知道个屁!”你说半天就有人听不明白,陈老爷一下子火了,直接瞪眼睛骂人了,“少动那些个没用的小心眼儿!咱们自家才几个人,如今柜上用的,都是老家的乡亲。但凡人家过日子,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这又不是帮外人,亲戚好了,对咱家有什么坏处不成?!没见识的老婆子,以前想帮也是有心无力,没这样的机会,如今既有这机会,你不说帮忙倒罢了,你也想想,小舅子家也是五几十亩地哪,他家难道没有存粮?”
  陈太太这脑子,就得陈老爷发飙才能给骂醒,陈太太一想到弟弟家,接着就想到了妹妹家,说,“我妹妹家肯定也有。”
  “那还啰嗦什么?要是能把这条卖粮的线牵好,以后不管是族里还是亲戚家的粮,都不愁卖。”陈老爷没好气道。
  陈太太却是个不怕骂的,相反,她颇有些自家的小心眼儿,就是那些个小心眼儿,实在是叫人瞧不上。这不,她又给丈夫出主意,“那老大媳妇这么里里外外的忙,总不能叫她白忙。”
  陈老爷眯眼看她,陈太太道,“到时他们卖粮,咱家总得得些利吧。”
  这话险没叫陈老爷给她两脚,陈老爷低声怒斥,“闭嘴!”
  陈太太看当家的形容是真的恼了,连忙不敢多言,还替自己分辨,“我也就一说,不成就算了。”陈老爷简直给这蠢才气的吐血,自私、贪财,生意场上的两大忌讳,陈太太一个没落,三言五语间全犯了个遍。这要是年轻时,陈太太这话就得挨揍,如今到底上了年纪,儿子都娶媳妇了,陈老爷不好再打媳妇,瞪她一眼,冷冷道,“生意上的事,你不必插手!”
  陈太太主要是看当家的脸色委实不大好,心下到底不服,想着,她不插手,大儿媳妇还不是成天东奔西跑的!
  ——
  要说人跟人的差距,说天壤之别,大家可能觉着太过夸张,可有时,这话完全是恰如其分。
  陈家按理说并不穷了,可陈太太依旧是每天钻钱眼儿里一般。她见当家的说不动,还私下跟褚韶华嘀咕,褚韶华心下实觉好笑,面儿上还得不动声色的跟这蠢婆婆分说,“妈,要是咱家做粮铺生意,咱们亲自去收粮,这里头自当有咱们的利。可如今不过是凑巧见着这个机会,事儿到底成不成,得是三叔跟面粉厂谈了,这如何好从中得利呢?要是去拿这个钱,怕得生疏了亲戚情分。再说,就咱村儿里那点儿粮食,咱们瞧着多,可实际上,租骡子租马租大车的一路送来,租车的花销,人工的花销,还有路上的花销,说到底也不过是赚个汗珠子的辛苦钱。要是咱们这里还要倒一手,怕跟家里卖粮比起来也强不到哪儿去。这样的话,以后也没人来北京卖粮了。”
  “没人来咱还省事呢。”
  “账哪儿能这么算?妈,不说别的,咱家里还有地哪。咱们家可没人手回去收粮的,地也都是赁出去的。到时咱家的粮收了,爹、大顺哥、二弟,他们仨哪个有空回家去把粮拉到北京来呀,那就是当地卖粮,妈你也知道,当地卖粮的价钱。可如果有这条路子,亲戚们来北京卖粮,不得把咱家的粮捎上啊。这就是便利呀。”褚韶华道。
  陈太太想,这倒也有理。对于褚韶华帮着打听卖粮的事,陈太太便也不多嘴了。褚韶华还去了趟邮局,寄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从邮局寄出的信。褚韶华自觉长了大见识,回家后还说哪,“以前的信都是打听着让人捎带,北京就是不一样,还有邮局。”虽说要花邮票钱,可比托人方便多了。毕竟托人捎信得看人家有没有空,什么时候顺道,这样时间就不好说了。这邮局不一样,褚韶华都打听了,基本上第二天邮差就能把信帮着往家里送。
  陈太太宋苹都不知道邮局是什么地方,褚韶华细细说给她们知道,就在王府井那块儿,过去写上地址,能寄到县城里去。陈太太问,“人家只送到县里,那也不到咱村儿啊?”
  褚韶华笑,“我也是到了邮局才知道只到县里不到村儿里的,这也不能白跑一趟,我想了想,就借了张纸,多写了一封信,装到一个大信封,寄到县里邵东家家去了。”
  “邵东家?就是咱们县那顶顶有钱的大财主?”
  “是啊,上回魏叔在县里请客,不还一起吃饭来着。”其实男席女席是分开的,不过,褚韶华自觉见过两回邵东家,就觉着不算生人了。
  上遭魏老爷在县里请客酬谢大家帮着救魏太太的事,陈家一家子都去赴宴的。陈太太自也晓得邵家。陈太太这人吧,除了自私贪财,胆子还小,当下就觉不妥,脸上已是变了颜色,问褚韶华,“给你三叔家的信,如何寄到人家去了?”
  “那邮差不是不到村儿,只到县么。我给邵东家写了一封,烦他托人把咱给三叔的信送去呀。”褚韶华很自然的说。
  陈太太顿时吓的不轻,直说褚韶华,“你这可真是,你怎么敢使唤邵财主啊你,你不要命了!你说说,叫你去寄封信,你就给惹出这么大乱子来!”那模样,褚韶华以为婆婆这就要吓厥过去哪。
  褚韶华没觉着这是什么不了的事,她道,“妈你想的也忒多了,邵东家认识爸爸,咱们乡里乡亲的,托他送封信也不算什么大事。邵东家为人心善,不会介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