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238

  褚韶华顺带给闻雅英读的私立女子小学捐了一批儿童读物,褚韶华一向喜欢捐助学校,她虽然始终不喜欢闻雅英,并不妨碍她把继母的身份做的滴水不漏。
  倒是有件事让褚韶华哭笑不得,怀孕满三个月后,褚韶华便没有再对亲戚朋友保密,亲戚朋友知道她有身孕,多有过来看望的。
  如潘家邵家与褚韶华多年交情,还有褚亭的母亲褚太太,都亲自上门送了不少滋补的东西。亲戚里赵表姐九堂嫂这些也都有过来,姜家二舅妈听闻她有身孕的事,带着礼物过来看望,亦是好意。褚韶华早上尚未出门,见二舅妈过来,遂到客厅陪着小坐。二舅妈与闻太太是正经姑嫂,打听过褚韶华的孕相后,就开始打听褚韶华与闻知秋设立教育金的事。
  “我听春华说,他家周笑周爽都转到了真光小学,学费就是从教育金里出的。大姐,什么叫教育金哪?我听春华说了半天也没听明白。”二舅妈好奇的打听。
  闻太太拿芒果递给二舅妈,“其实就是秋儿和韶华想帮他们一把,毕竟真光小学的教育环境要好些。弟妹你也知道,春华婆家孩子多,要个个都去上教会私立小学,怕是供不起。春华又想让孩子读好些的学校,韶华就出的这主意,也不是白帮她。提前说好了,孩子得好生念书,考试得前十名,就给他们交学费,要是成绩不好,就让春华他们自己想法子去。”
  二舅妈听的笑了,“我就说秋儿媳妇是国外留学大有见识,前几天看报纸给大学捐了那许多的书。春华有这样的兄嫂,以后也不用愁。家的几个小子,给他们供到大学毕业,以后定念着你们做舅舅、舅妈的好意?”最后一向是对着褚韶华说的。
  “他们有出息是他们自己受益,念不念我们有什么妨碍。”褚韶华不必人感激,也不必人报答,她自己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用依靠别人。
  “那怎么能,教会小学可不便宜,自小学读到大学,花费不小。”
  褚韶华笑,“知秋也就春华这一个妹妹,两个孩子成绩也不错,我们做兄嫂的帮衬些不算什么。”
  闻太太欣慰的拍拍褚韶华的手,“韶华和秋儿都很注视教育,也盼着孩子们能多读书。我也说,个个名牌大学才好哪。以后不管是大学、硕士、博士,读书越多越好。”
  二舅妈道,“是啊,姜亚今年大学毕业,想去法国读研究生。我今天过来,也是想跟大姐和韶华打听一下,这国外读书的花销。”
  闻太太不是特别有心计的性子,剥了个山竹递给褚韶华,“这个我还真不清楚,秋儿当初都是自己挣的学费,他也没说过。韶华在美国读的书,也不是法国,这情形一样么?”
  褚韶华已经听出姜二舅妈的意思,心里有些不屑,她说教育金的事,是说读书有些困难可以帮忙。何况,闻春华是闻知秋的亲妹妹,当然,姜家也不是外人。可据褚韶华所知,姜家到上海后仗着闻知秋的关系,再加上姜家父子擅经营,日子过的很不错,难道还供不起姜亚出国念书?
  褚韶华靠着沙发的靠背,很轻松的说,“欧美的学制都差不多,说来在国外念书真是一种享受。我到美国就花了船票钱和刚到美国时租房子吃饭的钱,入学考试我拿的是全奖,舒服极了。他们的奖学金非常高,我在学校所有花销都能付清,学校的宿舍也很好,两个人一个房间,很宽敞。我们学校有七个食堂,各国菜都有,食堂的费用都包括在学杂费里面,我每天换着食堂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什么都有。炸鸡吃腻了就换龙虾,肉吃腻了吃沙拉,要不是我去华尔街买期货赔了一笔钱,我还能剩下点儿。根本不用怎么花钱啊。”
  闻太太听着就说,“是啊,要不是韶华回国后说起,我都不知道在国外读书这么好。”
  二舅妈忙道,“哪里就人人都像韶华这样优秀,姜亚成绩可不如韶华。”
  “知秋当年读研究生也是有全奖的,知秋大学毕业原想回国,他们学校的一个教授很喜欢他,给他奖学金,他就又读了一年。”褚韶华道,“我看表妹面相就很聪明,舅妈只管让表妹试试。二舅和表弟生意做的那么好,就是没奖学金,供表妹难道有什么难的?研究生也只读一年。”
  “他们那就是个虚架子。表面看着热闹,实际见不着什么钱。”
  闻太太也有些明白弟妹的意思了,闻太太就直接问了,“弟妹,是不是亚儿出国的钱不凑手?”
  二舅妈道,“她这还没决定读哪所学校,也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
  褚韶华问,“表妹想读什么专业?”
  “法语。”二舅妈说,“等以后回国像韶华你一样在大学做个老师也挺好,既体面,薪水也不少。”
  到法国去读法语,褚韶华说,“到时看表妹考上哪所大学吧。如果学费不凑手,二舅妈只管说,咱们不是外人。知秋的薪水比以前要高,教育金的钱是知秋、妈和我一起凑的,我们每人拿了一千块大洋放在里面。周笑周爽转学交学费就是从这里面出的。表妹那里到时差多少,舅妈你说个数,就是超出教育金,我们也得给表妹凑一凑,读书要紧。”
  不同于她刚结识的孙夫人姐妹,孙夫人姐妹有一位传教士的父亲,一位五六十年前就没有缠小脚接受西方教育的母亲,褚韶华是完全的农村旧家庭。如果她真的是传统旧女性,她不会有今天。褚韶华做人做事自有原则,姜二舅的确以前帮过闻知秋,闻知秋出国读书,姜二舅资助了五十块大洋,在彼时,对于贫困的闻家,这不是小数目。
  可是,这些年,姜家再如何大恩,闻家也报答了。不说姜亚在震旦读大学的学费都是闻知秋出的,就是在上海,姜家生意这般顺风顺水,一则姜家父子不算太无能,二则就是闻知秋的穿针引线,介绍了多少商业上的人士给他们。
  如果姜家像闻春华一样,希望孩子能读好一些的启蒙学校,而且,家里的确有些困难,褚韶华不会不帮。她每年捐给学校的钱就不是小数目,亲戚家有些困难,帮一把不算什么。可是,你不能拿她当冤大头。
  教育金也不是给姜亚这种情况设立的。
  二十几岁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家庭条件优渥,一定要让别人家拿出钱来给你去留学。褚韶华难听的话没说出口,没钱就别出国,震旦大学是非常优秀的大学,在震旦大学读研究生是一样的。或者先工作,挣到留学的钱再出国。
  不过,褚韶华看着闻太太的面子,答应姜家钱不凑手可以帮忙。
  二舅妈满嘴称谢,拉着褚韶华的手说,“那我就托给韶华了。”又对闻太太道,“要不是家里有秋儿和韶华这两个出息孩子,也不敢让亚儿留学。毕竟那老远的地方,她一个女孩子家,如何能叫人放心呢。”
  “是啊。”闻太太待娘家兄弟一家向来亲近,想着侄女留学,到底也要表表心意,也很高兴侄女能多读读书,同二舅妈道,“不过,现在讲究女孩子多念书。硕士很好读,就一年的时间。也不耽误回国说亲。”
  二舅妈笑着叹口气,说话时的口气无奈中又带着自豪,“我倒是愿意她赶紧说个婆家,可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非要去国外念书。这要说怪就怪韶华,我一说不让她出国,她就拿你来跟我举例,说表嫂如何如何。”
  褚韶华笑笑,心里道,若你闺女像我,你就不该过来哭穷打秋风。
  人要是连这口气都没有,但凡能占便宜就去占便宜,这样的人格,褚韶华是不喜的。褚韶华向来是把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
  二舅妈就在闻家用的午饭,褚韶华中午有约,先出门去了。
  二舅妈心里就有些不高兴,她毕竟是长辈,特意过来看望褚韶华的,结果,褚韶华略陪着说几句话就出门去了。二舅妈起身道,“我家里也有些事,大姐,我就先回了。”
  “你有什么事,又不用出门做生意。”闻太太笑着留她,“弟妹你莫多心,韶华是有事,她今天约了沪江大学吴校长,一早就定好的行程。”
  “韶华又要去给大学捐书啊?”二舅妈心下恼褚韶华拿大,不将她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却也知道褚韶华是真有本事,遂又坐了下来,“大姐,我看报纸上说,韶华一下子就给两所大学捐了两万多本书,还都是外国书。听说外文书可贵了,这得多少钱啊。”
  闻太太剥个柑橘,给二舅妈一半,“你尝尝,这橘子可甜了。”才说,“韶华也是好心,买些书捐给学校,让学生们多看看书,也是积功德的事。”
  “白给人东西,怎么能不积功德?可难道大姐就不想想,眼瞅她这怀上了,生出来就是咱家的长孙,再有钱也该给咱家的儿孙留着些。哪里能这么大手大脚的,有钱不给自家孩子用,反都捐给别人,这哪里是长久过日子的法子。”二舅妈掏心窝子的神色,“不说别的,这些钱要是供咱自家的孩子,以后咱自家人出息了,秋儿也有个帮衬。好处给了别人,别人知道你是谁呀。”
  闻太太原是不管外头事的,她说,“这是孩子们自己个儿的事,管这个做什么,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呗。”
  “唉哟,我的大姐,那花的还不是秋儿的钱啊。”
  “不是啊,是韶华自己的钱。”闻太太道。
  二舅妈瞪大眼睛,“韶华自己的钱?”
  “秋儿每月的工资都交给我,买书什么的,是韶华让美国朋友买的。”
  “韶华这么有钱啊。”
  闻太太笑笑,“我也不能打听儿媳妇有多少钱。韶华一直做生意,在上海有生意,在美国也有生意。你看她成天忙的,就先前刚查出身孕时歇了几天,如今身子一好,就是见天的忙。”闻太太也不傻,知道这个弟妹是想侄女出国时她资助一些。拿点钱倒没什么,管到她家里来就不好了。褚韶华捐书捐钱的,儿子也没少跟着上报纸,就是她也上了好几回报纸了。以前儿子没成亲时,可没这么露脸过。说到底,这对儿子做官是有益的。
  再说,韶华好几号买卖,以后还怕儿孙没饭吃?儿子也不是没本事的人,孙子以后说不定比爹妈还要强。人家媳妇自己的钱,拿出来做些善事,难不成她做婆婆的不支持还拦着?第一个儿媳妇田氏成天拿钱开那些没用的酒会,闻太太都不言语,何况现在对儿子前程有益呢。
  姜亚留学的事,闻太太算着手里剩下的教育金,晚上同儿子媳妇商量,“你二舅妈开了口,也不能不表示。要不,咱们就拿出五百大洋,也是咱们的心意。剩下的就不动了,待暑假后周笑周爽还得交学费哪。”
  闻知秋说,“行,听妈的。这会儿姜亚应该开始申请大学了,要是能申请到奖学金,不用花什么钱。”
  “我也这么说。”闻太太笑,“姜亚成绩一直不错,这也就是她要出国,咱们表表心意。”
  褚韶华喝了口鸡汤,“就是申请不到奖学金,一年学费也差不多就这些,表妹不用有太大压力。”褚韶华在震旦大学任英文老师,姜亚的成绩可没有闻太太说的这样好。这样的成绩不要说想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就是震旦大学研究生的奖学金,也不容易。
  闻雅英从绘兰草的青花盘里用勺子兜了些虾片炒嫩豌豆,天真稚气的问,“阿姨,亚姑姑的成绩不好吗?”
  “跟你爸爸当年的成绩比,很一般。”
  “跟阿姨你比呢?”
  褚韶华怎么会中小女孩儿这样的语言陷阱,“我属于天资一般,但很努力,然后变得很优秀的类型。雅英你功课要用功些,你爸爸念书时很少拿第二名。”
  闻太太最自豪的莫过于儿子有出息,闻言笑道,“还真是。秋儿字也写得好,以前给书铺子抄书,老板都夸他字写的体面。”
  褚韶华也说,“非但中文写的好,英文也写得漂亮。知秋读大学时还拿过学校最佳字体奖,橄榄球打的也好,你爸爸在的球队得过大学橄榄球比赛的冠军。”
  闻太太笑眯眯的听着,“以前怎么没听秋儿说起过。”
  “闻先生太谦逊了。”褚韶华打趣,她也是从闻知秋的日记本上看来的。闻知秋给褚韶华剥个白虾,好笑,“夸得我脸都发热。”
  “的确很优秀,不用害羞。”褚韶华给闻知秋夹块清蒸鱼,眼神有些调皮,却也透出欣赏,“如果我怀的是个女儿,我希望孩子像知秋。如果是个儿子,也希望像知秋。”
  “肯定像的。”闻太太笃定,“你这怀孕时的症状和我当初怀秋儿时一模一样。”
  闻雅英低头默默吃饭。
  待晚上两人说私房话时,褚韶华向闻知秋表达了对姜二舅一家的诚实看法,“拿咱家当冤大头了。”
  “二舅妈自来就是这样,爱占点小便宜。”
  “你想听一听我的意见吗?”
  闻知秋洗耳恭听,褚韶华合上手里的书,看向丈夫,“对于我们现在,几百块几千块大洋都不是大数目,这不算什么。但是,我建议你不要再给他们太多资源。他们已经可以上海立足,如果他们本事足够,有没有你,都能有所作为。如果他们本事平平,给他们再多资源不是好事。他们不是做大事的材料,不愁吃喝就算了。你现在是局长,再往上走,必然惊险重重,亲戚们不能成为你的助力,也不要扯后腿。”
  褚韶华这话在理,闻知秋想了想,“这几年他们倒还稳当。”
  “那是因为他们不过是在商业的下游,你先前也只是秘书长。如今你已经是局长,不要为亲戚出让你任何的政治利益,你官场生涯的黄金时期就在眼前。这几年能上去,不会止步于上海。知秋,我希望你能实现心里的理想抱负。”褚韶华在乎的从来不是钱,褚韶华说,“对我而言,你最要紧。”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可在这一刻,他们的心离得那样近。闻知秋忍不住揽住妻子的肩,“放心,我有分寸。”
第267章
毒手
  褚韶华的人生进入三十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就如同一件烧制中上的瓷器,经过时光的淬炼,离开窑炉时的火气消散,釉面温润。也如同一柄锋锐宝刃,开始明白内敛的道理,而重刃无锋。
  这个时候的褚韶华,已经不会为一些小事计较,亦不会为一些不值得的人停留。
  相较于二舅妈过来占个仨瓜俩枣的便宜,褚韶华只是在闻知秋这里给他一个建议,转头投入到与褚亭的生意中去。褚亭终于把陈家人手里的毛呢机器和工厂用适当的价位盘到手,开始和褚韶华商量开毛呢厂的事。褚韶华派程辉带着厂里的五个年轻机伶的技工,与工厂里原来织毛毯的技术经理窦经理出国考察。这厂子自陈家开起来后,呢料织不成,后来只能织粗纺毛毯。陈家关系极广,因为收购羊毛打通了到内蒙的商路,毛毯生意倒不是不赚钱,但总的来说,还不如做羊毛外贸出口,非但利润高,也不必养着这些工人,所以就打算把毛呢厂出手。
  开始要价太高,没人接。
  陈家后来干脆做了个人情,半卖半送给了王局长的八小舅子。王胖子倒台,他家姐妹跟了张市长,张市长被褚韶华搞垮,那女人直接成了红颜祸水克夫命,等闲没人敢碰,这小子也不是经营的材料,干脆出手换一笔现钱。等着捡落的倒不少,褚亭之所以敢伸手是因为他的合伙人是褚韶华,他在给陆三许三两位公子经营建筑公司。
  褚亭把机器连工厂都盘了过来,就开始跟褚韶华商量纺呢料的事。褚韶华不懂技术,可她胆子大,用褚韶华的话说,“不懂就去学,美国、欧洲,都去看一看。然后顺便找一找物美价廉的羊毛货源。”
  是的。呢料技术其实不难,只要买机器。机器方是会派工作人员来教怎么用机器的,哪怕咱自己人再笨,学不会,花大价钱请几个外国技工也请得到。所有机器,窦经理都会开,可不要说上等羊绒,就是纺出的羊毛料,人也不能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