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38

  此时此刻,褚韶华由衷认为,小邵东家是个值得敬重的人。尽管有些不大稳重,褚韶华默默的加了一句。这不,刚下汽车,过去给新娘子开了车门就一把将新娘子抱下了车,然后,嗖嗖嗖跑饭店去了。
  褚韶华直接看傻了,想着小邵东家这留学留的,怎么净做这怪事啊。褚韶华自觉是个稳重人,笑着过去迎接潘先生潘太太夫妇,大顺哥一应跟过去迎亲的也在其后,大家便都去了小花园说话。
  待大家上去,新郎倌儿小邵东家正死狗一样瘫椅子里喘气,还笑话新娘子,“瞧着不胖,抱起来跟秤砣似的。”然后,大喜日子还挨了两下捶,终于舒爽了。
  褚韶华在一畔打趣,“这就说明缺乏锻炼,每天抱着新娘子走十个来回,也便练出来了。”
  小邵东家都顾不上惨叫,就被岳父岳母叫起来介绍朋友给女婿认识。然后,小邵东家立刻由死狗样儿恢复成风度翩翩的新郎倌儿的样。
  潘家的老家在江南,这次潘小姐在北京成亲,亲戚大多没有过来,不过,潘先生在北京的朋友不少。故而,婚礼也算热闹。陈大顺还客串了一回婚礼的主持,主要是这洋式婚礼花样多,室外举办的这一场,也要有新人双方交换戒指的一个仪式。当然,也要对新人双方有个介绍,毕竟,男方这边基本都知道潘小姐出身大户,女方的朋友们对小邵东家多是不大了解的。这个时候就要陈老爷这位主婚人出场了,陈老爷提前叫儿媳妇帮忙想好了介绍词,说的还有模有样,“先欢迎新郎邵初邵先生,邵先生五年前考取庚子赔款的第一批政府公费留学生,留学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电专业与物理专业双学士学位,邵先生学识渊博,青春有为。今日有幸迎娶美丽、漂亮、优雅、高贵的才貌双全的,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潘玉小姐为妻。”
  褚韶华立刻让乐队奏乐。
  然后就在音乐的伴奏下,潘小姐在其父潘先生的引领下,将她亲手交给新郎。陈老爷立刻道,“请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
  褚韶华立刻让照相师傅给拍照,那拍照的响动,嘭嘭嘭的直冒白烟,排场极了。陈老爷道,“请证婚人林先生宣读婚书。”
  主婚人是男方这边请的人,证婚人是女方请的,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辈。待证婚人读过婚书,陈老爷还问,“新郎有什么想对新娘说的话没有?”
  新郎邵先生握住新郎潘小姐的手举起来,大声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底下人一片笑,陈老爷挺风趣的说,“从这说话的音量上就能看出新郎的诚意啊!”又问,“新娘有什么想对新郎说的吗?”
  新娘潘小姐眉宇间满面喜气,对着话筒道,“这也是我想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果然心有灵犀,天生一对。”陈老爷笑着打趣一句,道,“今天阳光灿烂,预兆着我们新郎新娘以后的生活也如今日的天气一般,一生灿烂。”他不着痕迹的瞧儿媳妇一眼,褚韶华点点头,陈老爷便道,“有想跟新郎新娘合影的只管上前,稍后我们去宴客厅,为这对新人举杯欢庆。”
  褚韶华立刻安排着拍照,新郎新娘还有双方父母,得拍一张。然后,与彼此父母各拍一张。再有想过去一起拍的,只管上前,今天基本上新郎新娘就是个摆设,忙的都是大家。
  这一天的主婚人做下来,陈老爷觉着可体面了。
  褚韶华更是从早忙到晚,一直到送走客人,新人也去了新房,褚韶华留下来收拾小花园儿和宴客厅那些年摆放的鲜花,这花儿也没人要,花店也不会回收,褚韶华干脆叫租的那小汽车跑趟私差,全搬自己家去了。
  一直待过来赴宴的宾客全部告辞,褚韶华才随着陈家人一道与邵老爷夫妻告辞回家。
  褚韶华弄了半院子的鲜花,这回陈太太倒是挺高兴,这花儿瞧着多好看哪,虽是已经在婚礼上用过,也不大新鲜了,但搁屋里插瓶也挺香的,陈太太在屋里插两瓶子,宋苹也弄了两瓶子到她自己屋儿,余下的都叫褚韶华收起来晒了干花,褚韶华打算留着做个花瓣枕头。
  她是第二天到六国饭店跟小邵东家报账的,褚韶华揣着小账本,还有剩下的钱以及小邵东家借她的手表,一五一十的跟小韶东家念叨了一回,笑道,“您当初给我办事的钱可忒多了,我也不知道美金这样值钱,原还以为这纸印的票子不如咱们的金银值钱哪,原来这美国纸钞不一样。一共用了一百八十七块六毛,还剩下八百一十块,和这些散碎银子。您看看账。”
  小邵东家笑道,“我这成亲第二天,不说拿些好东西来贺我,倒拿账本子上门。”
  “我刚到花店和租车行的钱跟他们算清楚,昨儿的婚宴钱也结清了,可不就过来了。嫂子又不是外人,我就把这钱和账交给嫂子了。”褚韶华把钱账都放到了潘玉跟前。潘玉笑,“你还是跟他结吧,他的钱我可不知道。”
  小夫妻刚成亲,钱财上还推辞了一番。
  褚韶华不管他们谁管钱,反正账钱两清,就起身告辞了。小邵东家和潘玉还送了送,褚韶华忙拦了他们,“你们刚成亲,正当度蜜月,享受新婚生活。”
  待送走褚韶华,潘玉道,“听韶华说话,她真不像没念过书的人。”
  小邵东家跟媳妇手挽手的回房间,与她道,“人有没有文化,不在于念没念过书,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新婚夫妻,正是腻歪的时候,何况小邵东家这个单身了二十多年的童子鸡,俩人就在屋里说话,除了餐厅,哪儿也不去。潘玉让丈夫把钱收起来,小邵东家道,“你收着吧,过几天给爹娘买些东西,爹娘要回乡了。”
  “这么快,让爸妈多住些日子呗。”潘玉道,“等回门后,咱们就住到我家去吧。”
  “家里这会儿刚过麦收,还有铺子里的生意,爹娘不放心。”
  潘玉便不说什么了,倒是拿起褚韶华送来的账本,随意的翻了翻,这并不是不信任褚韶华,只是潘玉有些好奇,说,“咱们亲事办的这样体面,竟才用了不到两百美金,怎么这么省钱啊。”潘玉一目十行的瞧着账本,都觉不可思议,“还包括你和公婆做衣裳的钱!”公婆的衣裳虽是上等料子,却不贵,一件也就五两多六两不到,大头是丈夫的礼服,都是进口西装料,两件连料子带手工就是百两银子。潘玉生于大富之家,在这上头极有眼力,这两身虽贵,可现在最上等的西装就是这行情,值一件小首饰了。潘玉瞧着账目上一项项的花销,想着褚韶华当真厚道能干。潘玉道,“韶华这人真没的说。我大伯家的堂兄,看他成亲也没有比咱们这个更体面,他还是在家摆的席,没到饭店来,也没有这些租场地的费用。也就是酒席比咱们多四五十桌罢了,可酒席也用不了多少钱啊,二两银子一桌就是上上等席面了,结果他那亲事,首饰聘礼什么都不算,光排场上的东西就用了上千银子,都不知道是用在哪儿了。”
  “你们大家大户的,跟我们小户人家不一样,我们小户人家都精细。”小邵东家笑。
  “少说这些怪话,我还不知道你,定是心里笑我堂兄是冤大头。”
  “唉哟,叫你看穿了啊。”
  成亲这档子事,用多用少还不都在管事的人么。要凭着花销,不要说一千,就是一万银子也花得出去。小邵东家性子随意,人却不傻,他把事托给褚韶华,就是想着褚韶华是个做事的人。哎,就是没想到,想送褚韶华手表,褚韶华都不要,这不,又欠褚韶华一人情。
  小邵东家发愁:人情债可不好还哪。
第48章
命运
  忙完小邵东家这亲事,褚韶华可是狠狠的歇了两天。陈太太也没说什么,哪怕爱挑褚韶华的刺儿,也知道褚韶华这些为小邵东家的亲事没少操心受累,何况褚韶华这事办的,纵陈太太不愿意承认,也得说褚韶华这事给邵家办的挺体面,连带自家当家的也做了主婚人,可光彩了。
  当时小邵东家婚礼上来的那些个高贵优雅的太太奶奶以及那些一看就十分有身份的来宾,纵陈太太这一向愚钝的,也晓得小邵东家的岳家极是显赫,自家能在小邵东家的婚礼上帮忙,关键是,褚韶华把忙帮“好”了,没有出差子,陈太太心里也是高兴的。所以,纵是这个大媳妇要偷偷懒,陈太太也就容她了。
  尤其现在宋苹经褚韶华再次煅练后,也敢出门买菜了。关键是,没丢。所以,买菜的事,就俩人一人一天的轮班来,也省得每天都是褚韶华出门。虽然褚韶华是挺爱出门的,可谁就没个想歇着的时候呢。
  褚韶华到底年轻,歇了两天便又生龙活虎起来,她给大顺哥出了个生意上的主意。褚韶华早就发现了,如今新式女子开始摒弃裙袄,更加推崇旗袍与西式的洋装,而新式的男子也更倾向于西装的穿戴。同时做出改变的除了身上穿的,还有脚上穿的,不论新式女子还是新式男子,抛开旧衣衫的同时,也抛开了旧式的绣鞋、千层底布鞋,而改穿皮鞋了。褚韶华觉着,铺子里只做料子生意,未免单调,该时些新式的皮鞋放到铺子里寄卖。
  褚韶华的话,“现在不是以前了,就是以前,我爷爷在时听他说,一年与一年流行的料子也不一样。何况是现在,报纸上说了四个字特别好,叫日新月异。就是说每天都是新的,每个月都是不同的,是说现在变化的速度特别快的意思。如今不论什么东西,洋式的就比咱们本土的吃香。你看那蕾丝料子,说真的,我也没有觉着穿上就比咱们的丝绸舒服好看,可蕾丝料子卖的比寻常丝绸都要贵。何况,还有很多洋料子咱就是有钱都进不到。要想生意好,就得有机变。大顺哥,我看好几家鞋铺的鞋都不错,大顺哥,我跟他们谈好了,拿他们的鞋到咱铺子卖,咱们赚个差价,要是卖不了的,鞋还他们,钱照退。你看,这事成不?”
  褚韶华把手里要裁秋装的料子平铺放到条几上,陈大顺把炭盆升好放到一畔,开始给她烧熨斗。听着妻子俐俐落落的一套话说完,陈大顺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打趣她,“你这都谈好了,还问我成不?”
  “柜上的事我又做不了主,不问你问谁啊?”褚韶华仰头喝口白水,一口喷到锻子上,喷的匀匀的,让大顺哥给牵料子的一头,她慢慢熨着料子,“这事儿也不必急,更不用大张旗鼓,就先在你那个铺子里收拾出块儿地方来就行,到时我去瞧着摆放。要是能赚钱,也能给家里增加收入,要是不成,东西退回去,也损失不了什么。”
  陈大顺好奇,“你怎么跟鞋铺子谈的啊。”
  “赚钱的事儿,谁不乐意啊。”褚韶华抬眼看向丈夫,眼睛中的神采比天上的月亮都要亮膛几分,声音轻快的掠过碰过的壁吃过的苦,“有不乐意的,就有乐意的,多走几家就是。”
  陈大顺都不知道他媳妇是什么时候“多走几家”的,总之褚韶华把这事儿办成了,陈大顺自然不会反对,他跟父亲商量了一回,陈老爷让先试试。褚韶华就张罗着挑鞋样式,又教柜上怎么摆放,忙的一塌糊涂。再有邵老爷邵太太回老家之前在东兴楼摆宴,待邵东家夫妇回老家时,几家难免都去送了一回。接着便是小邵东家夫妻去上海的事,邵东家邵太太回乡在褚韶华的意料中,倒是小邵东家去上海,褚韶华难免吃惊,给大顺哥端上一碗下午炖好的秋梨,顺嘴问一句,“小邵东家怎么要去上海啊?”
  陈大顺摘了头上的帽子,这俩月前头的头发长了出来,陈大顺收拾妥当,剪了个寸头,极清爽干净。他坐炕上舀一勺暖暖的炖秋梨,先递到媳妇嘴边。褚韶华笑,“刚炖好我就吃了一碗。这是给你省着的,你吃吧。”
  陈大顺仍是坚持先让媳妇尝了,方道,“听说是要去上海做实业。”
  “潘东家在北京,做实业怎么不在北京做?”守着岳父,也好近水楼台先得实惠。
  “北京怎么能跟上海比。”
  褚韶华不可思议,“难不成上海比北京还好?”
  “你知道外头人管上海叫什么不?”
  “什么?”
  “叫大上海。”
  褚韶华不以为然,“凡是小地方,都爱在前面加个大字。上海难道比北京还大,北京还没叫大北京哪。北京可是皇帝老爷住的地方,这么个南蛮子地界儿就敢称大了?”褚韶华向来认为世上没哪里能有北京更好了。
  “我可是听说上海比北京好的多,上海有海港,有钱人多。现在皇帝还有什么用啊,都不管事儿了。我听说颐和园明年就对百姓开放了。”
  “那不是皇帝老爷的园子么?咱也能进去瞧。”
  “开放就能了。社稷坛那里不就在修公园么,社稷坛以前也是皇帝祭祀的地方哪,现在不也不管了么。”
  褚韶华突然感慨了一句,“以前只在书里见过王侯将相、江山更迭,不想倒叫咱们赶上了。皇帝连社稷坛的事儿都管不了了,江山易主估计也快了。”
  陈大顺听褚韶华这话,深觉大有见识,不禁道,“我看大舅兄不似念过多少书的,你倒是书念的不少,是在村儿里念的么?”
  “就是跟我们村儿的老秀才念的,一个月要三十斤小米,那会儿有我爷爷在北京做买卖,家里还成,这点儿束修还交得起。”
  “你们村儿的老秀才也教丫头家?咱们村儿也有教认字的私塾,可是不收女学生的。”
  “他原也不收。原本并不是我上学,是我哥小时候,家里叫他去念。你不知道他念书那个笨,去一天,回来一问,教的什么,啥也不知道。念的什么,都忘了。我当教什么高深学问哪,就过去悄悄听了听,原来就是认几个字,数几个数。”褚韶华道,“我都说他,你干脆回家算了。每天去一天,啥都学不会,还不如叫我去学。我还能多学一些,回来再教他,那还不一样,还能多学一个人。就这样,便都是我穿了小子的衣裳去念书。”
  “你们村儿的老秀才瞧不出来?”
  “他又不瞎,自是能看出来。我又叫家里每月多给他五斤小米,他便视而不见当自己半瞎了。”
  褚韶华说的,陈大顺都听笑了。陈大顺三两口把炖梨吃完,“别说,你这脑袋瓜,自小就好使。”说着还去摸媳妇的头,叫媳妇一巴掌打掉手,再娇嗔嗔的瞪上一眼,陈大顺就浑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没有不舒坦的。
  “这也不过是些小把戏。”褚韶华唇角微挑,她原就是唇瓣稍薄,这样唇角绽然,更如刀锋一般多了些锐利,“倒是认字是极有用处的,我虽念书有限,可自从我认了字,我爷爷自北京托人捎回家的信,都是我帮着念,我帮着回。如今还能看看报纸,不然,报纸也是读不懂的。”
  “我听说北京有大学堂,那最好的大学堂,也不比小邵东家读的外国大堂差,只是贵些,一年要二三百银子。要是以后咱们孩子有出息,就是二三百银子,我也供。”褚韶华笑着收拾了碗筷,感慨道,“咱们没赶上念书的好时候。以后咱们的孩子,可不叫他回乡下跟着私塾的老秀才念书,如今都是新式学堂了。前院儿魏家兄弟念的学堂,国文、数学、洋文、音乐、修身、历史、理科、地理、实业、国民知识、世界知识,分这么多学科。”
  陈大顺随口问,“阿时念书如何?”
  “哪里跟得上呢。阿时倒是不笨,可他以前就在老家只学认几个字罢了,他这样年纪的少年郎,一般都上四年级了,四年级的功课跟不上,就从二年级学起。降两级后还成。”
  陈大顺一合计,正儿八经的同媳妇说,“成,以后就按你说的,让孩子上洋学堂。这样,咱们先把孩子造出来吧。”
  褚韶华叫他逗的咯咯笑。
  她声音清脆,笑起来格外响亮,传到老屋儿那里,陈太太忍不住皱眉嘟囔,“也不知道又唧咕什么哪,大顺儿是吃完饭就猫自己屋不出来,那一个更是成天没个老实时候。这要搁二十年前,哪家媳妇敢这样笑?”
  “你也知道不是二十年前了啊。”陈老爷忍不住噎这婆娘一句。
  ——
  大顺韶华夫妻自有说不尽的悄悄话私房语,新结发的小邵东家则在瞧着妻子忙忙碌碌的收拾着行礼,他自己大爷一般的倚在床榻间啃着个汁水四溢的北疆香梨。潘玉看他唏哩呼噜跟头猪似的就知道吃,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问他,“你到底有个算计没有?”
  “到上海再说呗,在北京想的再好也没用,唉呀,我说你就歇一歇吧,别累着。”
  “你不管,我再不收,要怎么时候才能收拾好行礼。”潘玉简直气个半死,明明没成亲的时候说的天好地好,有志向有理想的有胸怀的三有青年,结果这一成亲,立码成一惫懒货。要不是这家伙文凭货真价实,潘玉都怀疑是不是被骗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