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38

  褚韶华还挺关心这事儿的进度,时不时的同丈夫打听。他夫妻二人素来无事相瞒,陈大顺洗把脸,接过妻子递过的毛巾擦一把,又将毛巾舒展开搭在脸盆架上,踱步往里间儿去,随口道,“可惜小东家不在家,不然他是个极有见识的人,老东家虽精神也极好,毕竟上了年纪,倘有小东家出面,更能事半功倍。”
  褚韶华倒了盏温茶给丈夫,与他一道坐在小炕桌儿旁,眼中透出讶意,“这大过年的,小东家也没回来么?”虽说小邵东家在上海做事业,可时人极重新年,何况年下可是有祭祖的事的。小邵东家又是家中独子,生意再忙也该回家的。
  陈大顺一气喝了半盏茶,脱鞋盘腿坐炕头儿舒坦着,笑道,“听老东家说,小东家年前得女,如今少奶奶还在月子里,小东家夫妻远在上海,潘先生潘太太则在北京,上海那里虽有潘家亲眷,可委实也离不得小东家,不然有什么事,没个做主的人。老东家多明白的人,托人去保定府拍的电报,让小东家过年就别回来了,回来无非也就是祭祖的事,孩子还小,少奶奶也离不得人。”
  褚韶华听的一喜,忍不住说,“唉哟,这么快就生了!”
  陈大顺有些羡慕的瞟妻子的肚子一眼,“是挺快的。小东家成亲比咱们还晚半年哪。”
  褚韶华想到自己与大顺哥成亲一年了,依旧没动静,也是有些急的,且未错过而丈夫眼中的欣羡,心下却是有些不得劲儿,问他,“你是不是急了?”
  陈大顺放下茶盏,笑挽妻子绵软的手,只觉一颗心都跟着绵软起来,声音温和,不急不徐,“倒不是急,就是想有个咱俩的骨血。你看宝儿,多招人喜欢,小小模样,大姑大姑父都会叫了,嘴巴巧,生得也好。”
  “宝儿长得像我大嫂,像他舅舅家的人,现在小还瞧不出来,大了也就是寻常相貌。要是咱们有了孩子,都说外甥不出姥姥家的门,要是长的像我大哥,也算是我大哥唯一的好处了。”褚韶华担心的说,“孩子长得像我大哥倒罢了,可千万莫像我大哥我爹的性子,那以后不得叫他气死。”
  陈大顺哭笑不得,轻轻捏她手一记,“你怎么凡事总往坏处想,要是像你爷爷,那还才貌双全哪。”
  “这倒也是。”褚韶华笑,“要是能像我爷爷,以后就不必愁了。等咱们年后回北京,抽个时间,咱们去潭柘寺烧烧香,听说潭柘寺的香火可灵了,最好是能生个像我爷爷或是像大顺哥的孩子。”
  陈大顺很鄙视妻子,“看这口气,必要生儿子的。”
  “不是我要生儿子,我是瞧着咱娘盼孙子的心忒切。”褚韶华说来都有几分唏嘘侥幸,“自从魏婶子有了身孕,咱娘羡慕的恨不能眼里迸出火星子来,时不时就要同我和二弟妹念叨一通生孩子的话。亏得二弟妹是你舅家表妹,我俩又是一块儿进的门,娘说话总还克制着些。不然,我日子该不好过了。”
  陈大顺笑着掖揄,“凭你的本领,我看就是谁日子难过,你日子也难过不了。”
  褚韶华啐他一口,一双杏眼里斜飞出几许嗔意,鼓鼓面颊,轻声脆语道,“活人也不能叫生孩子这事儿愁死不是,一直没动静,说明缘分还没到。老话还说哪,好饭不怕晚,说不定咱孩子以后是有大出息的,降生的时辰还不到,急也没用啊。”
  陈大顺看她一张俏脸红润若春日桃花般鲜妍,一张巧嘴更是怎么说都是她自己的理,不禁心下好笑,又有说不出的喜欢她这份爽俐厉害,点头应和,“可不是么,就是这个理。”
  褚韶华还颇有些神叨,神秘兮兮的同大顺哥道,“大顺哥,你先给孩子想俩名儿,我总觉着,孩子快了。”
  “这还能觉出来?”
  “你们做爹的当然是什么都觉不出来了,我们做娘的不一样,会有感觉的。”
  陈大顺佯做同意,点点头,“很是很是,看来我近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结果又得褚韶华红着脸一啐,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金子一般的珍贵,而后许多年的岁月里,褚韶华就是凭着对这一段岁月无数次的回忆才能熬过那许多的艰辛,而后在更多年,她又将这段回忆深深的埋葬在旧日的时光深处,不愿再触及分毫。
第56章
宋舅妈上门
  现下的岁月对于褚韶华仍是琐碎而愉快的。
  哪怕年前年后的各种忙碌,初二回娘家时又被娘家人哭了一回穷,褚韶华仍能遂心如意的处理好这一切的琐碎。只是宋苹的娘家人宋舅妈年后过来说话,很叫褚韶华气了一回。
  宋舅妈不知从哪里打听得知当初邵家收粮还是陈家给邵家的信儿,宋舅妈当着陈老爷陈太太的面儿就说了,“有这样的好事,以后妹妹、妹夫也给我们递个信儿,说实在的,到各村收粮的事,苹儿他爹一样能做得。”
  陈老爷对这位舅太太的观感素来一般,听这样的糊涂话,更是不知要怎样才能与这等无知妇人分说明白。倒是陈太太很“聪明”的来了一句,“要是依着我,自要给大哥大嫂送个信儿的,当时是叫老大媳妇往家里写的信,她年轻,未免粗心,也就忘了。“
  因着宋舅妈宋大舅过来,褚韶华身为侄媳妇,刚过来给长辈见了礼,帮着奉了茶果,此时正坐在堂屋听长辈们说话,无端飞来这等屎盆子,她哪里能接。褚韶华心下冷笑,对婆婆这话不想做任何评价,只管轻轻的把这话挡了回去,她云淡风清的一句,”娘你当时也没跟我说要给舅太太信儿,二弟妹也没说,我哪里想得到。“
  宋舅妈却是极司欺软怕硬的本领,知道陈老爷陈太太不好得罪,她更是不能怪到闺女头上,想着褚韶华同闺女是妯娌,却事事都要压闺女一头,心下早便对褚韶华不喜,遂拿了长辈的架子,一味对褚韶华道,“都说侄儿媳妇聪明机伶,要是说苹儿这老实丫头想不到我信,侄媳妇焉能想不到?”
  褚韶华唇角一绽,似笑非笑道,“二弟妹这亲闺女都想不到娘家,我做侄媳妇的就是想到了,瞧着如今舅太太怪到我头上,我有这样的好事也不与你说。”
  宋舅妈当下叫她噎个好歹,脸上的笑都僵了,浮在面上,声音中带了几分尖利质问,伸长了脖子问到褚韶华面前,“合着咱们亲戚还不如外人?”
  褚韶华半步不让,随口拿话堵了宋舅妈的嘴,她冷笑一睨宋舅妈仿佛炸毛老母鸡的模样,拉下脸来,不客气道,“你去年跟我娘吵架,我这气还没消哪!舅妈你自是亲戚,可你这亲戚说来还不如外人,外人也没叫我娘生过那样大的气!倒是舅太太这亲戚,把我娘气个好歹,二弟妹也因着你糊涂,私下哭过多少回。你这样的糊涂人,什么事敢交给你做?做得好,你不知我的情,做不好,反要埋怨我!我可不敢跟舅太太打交道!”褚韶华冷笑,“去年的事,我娘不计较,我做媳妇却是替我娘不平!不怕舅太太生气,我至今气还没消,我屋里活儿忙,就不陪舅太太说话了!”说罢,她一甩手,起身走了!留下宋舅妈目瞪口呆,盯着褚韶华一身桃红绸子袄真的走出正房,才嘎巴嘎巴的转过脑袋,直与陈太太道,“弟妹,你家就这种规矩?”
  陈太太轻咳一声,她虽心向娘家,与陈太太这娘家大嫂却是难免有些姑嫂间的小较劲儿,如今却又添了亲家之间的较量。宋舅妈巴结她时还好,今宋舅妈过来也没带厚礼,还颇有些“问罪”“责怪”之意,陈太太虽不聪明,却也不全傻,何况褚韶华本也不是什么好性儿。若真惹恼了这泼货,叫这泼货发作起来,年下未免要添不痛快。陈太太遂和了稀泥,含含糊糊道,“老大家的就是这么个性子,我拿她也没法子,大嫂你不要与她计较。”
  陈老爷笑呵呵道,“年轻人,性子就直率了些,舅太太莫恼。”
  宋舅妈听陈太太的话还能入耳,到陈老爷这里,“直率”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褚韶华这么梆梆梆的数落长辈,把长辈噎个半死,还有理了?奈何宋家不及陈家,且还多有仰仗陈家之处。这次过来,也是有事相求,原想着打压了褚韶华趁机提出要求,没想到褚韶华不吃这套,反是让宋舅妈算盘落空,此刻褚韶华已走,宋舅妈也不能再对褚韶华穷追烂打。关键,看褚韶华这狗脾气,你要真把她惹急,怕是自己也落不了好。
  宋舅妈向来识时务,见陈老爷陈太太都有回护之意,只得叹口气,无可奈何道,“我也是做长辈的,还能跟她一个小辈计较不成。就是大顺你这素来好性子的,可不能这样惯着媳妇。”到底是这么个刁钻性子,最后都不忘挑拨外甥一句。
  陈大顺笑眯眯地吃口茶,说,“外甥像舅,我这性子也都是像大舅。”
  宋舅妈一乐,不悦的眼神微微回暖,有些慈爱的看向陈大顺,“偏你这样会讨人开心。”当初宋舅妈相中的女婿原是这个大外甥,先前光想着孩子小,亲事且不急,结果不承想陈老爷在北京就给陈大顺定下了褚家的亲事,宋舅妈才晓得自己晚了一步,只得把目标放到了陈二顺身上,虽则是如愿做成亲事,可陈二顺这混不吝的性子,就是不如陈大顺厚道,会说话。
  宋舅妈心下叹口气,转而把话放到了邵家收粮的事上,与陈太太道,“妹妹有所不知,邵家收粮是各村里选个人,代为收粮,待粮食收上来,交到邵家,邵家再运到北京去。这一收一交,就有差价。虽说利不算大,可是比咱们在家死种地要强的。”
  对邵家做粮食生意的事,陈太太是一早就知道的,可邵家如何收粮,还是头一回听人说起。陈太太不禁点头,“原来是这样,这法子倒是巧。”
  “可不是么。邵家自己省事,也给这代收粮的留了利在里头,两相都好。”宋舅妈眼中透出几分热切,继续道,“这收粮的事,倒不是难事,无非就是乡亲们送粮食过来,咱们按等按量的给结钱,这事,别人做得,苹儿她爹也是种了一辈子田的,对粮食再熟悉不过,一样做得。”说着,又叹一口气,“只是咱们与邵家老爷不熟,人家不知道咱家,也不能把这差使给咱家不是?”
  陈太太给宋舅妈这话一引,顺着宋舅妈的思路便说了,“当家的倒是认识邵老爷,前儿才去县里吃了酒。”宋舅妈眼中一亮,心下称意,面儿上偏又露出为难,“就是不知这事好不好办,会不会太麻烦他大姑父。”
  陈老爷早在宋舅妈说邵家收粮时便知宋舅妈的来意了,陈老爷的性子,能照顾亲戚时不会不照顾,可如今宋舅妈说的这事,听宋舅妈说的简单,却并不容易。陈老爷并不急,只管问宋舅妈,“眼下你们村里收粮的是哪个?”
  宋舅妈道,“是村长家。”
  与陈老爷所料想的不差,一个村,村长多是有些权威的,邵家把收粮的事托给村长,除非村长不乐意,不然当真是个事半功倍的好人选。宋舅妈想自村长手里抢这差使,差的并不是陈老爷的援手这样简单,陈老爷与宋舅妈宋大舅分析道,“村长虽说不是什么官员,可管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与乡里县里总有些个关系。我去同邵老爷说句话容易,只是这样未免得罪人。我们过几天就要回北京,介时大舅兄大嫂是要在村里过活的,你们斟酌好,这事到底可不可行?”
  宋大舅疏淡的眉毛簇在眉心,拧成个疙瘩,显然是为此事犯难,在妹夫跟前也不遮掩,道,“正是因此拿不定主意。”
  宋舅妈不忿,对丈夫道,“要我说,这也没什么拿不定主意的。这生意并不难,谁家不想做,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本领。就是得罪了村长家又如何,他还能不让咱家过日子了?”
  陈老爷道,“舅太太莫说气话,倒不是不让你过日子,只要有事没事的卡你一卡,给你添些晦气,就够你堵心的。”
  宋舅妈虽自恃好强,却也知些好歹,知道丈夫的顾虑和陈老爷所言是正理,何况,她嘴上要强,心下未免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让她放弃这大好赚银子的机会,她如何甘心,再三问陈老爷,“他姑丈,这么说真就不成了?”
  宋舅妈张嘴就要从村长手里抢生意,未免心大。况今日过来,宋舅妈所言所行没一样叫人喜欢。只是想着去了的岳父,陈老爷还是得提点着小舅子些,道,“这要是咱家的生意,我一句话,没有不成的。舅太太别忘了,这是邵家的生意,虽则我与邵老爷认识,若是宋村长做的好好的,邵老爷就是看我的面子,也不能把宋村长换了。要我说,也不一定非要把这生意夺过来。这生意场上,分一杯羹不算大事,反正你不分也有别人来分,可要是独霸了碗,不叫别人吃这碗饭,就是大忌了。”
  陈大顺听父亲这话,不禁暗暗点头。陈二顺则有些不屑父亲此言,想着若是有独霸饭碗的本事,谁会愿意分羹与别人吃。不过,陈二顺素来是个志大心空的,也只是一想罢了。
  陈太太宋舅妈宋大舅宋苹一时却都没明白陈老爷的意思,宋舅妈便瞪着眼睛伸着脖子问了,“他姑丈,我这脑子转的慢,你说明白些。”
  陈老爷心说,这样的愚钝,还想着独揽粮食生意呢。他的视线在诸人脸上略一逡巡,心下已是有数,看向长子,微微点点头。陈大顺明白父亲的意思,就同舅舅、舅妈道,“大舅、舅妈,我爹的意思是说,这差使邵家已是交给村长了,虽则差使没落到大舅手里,可收粮也不是轻省的活,大舅要是跟着帮把手,村长瞧着大舅跟咱家的交情,想来也不能薄待大舅。”
  宋舅妈摇头,“这不成,有这样的好事,村长能便宜外人?”
  陈大顺笑,“这有什么不成的?你们都是姓宋的,说起来还是没出五服的一家子。只要大舅用心帮忙,我就不信他好意思白使唤大舅。”
  宋舅妈对自己村村长家的情形了解十分清楚,同外甥道,“你不知道啊,大顺,自从村长受了邵老爷的委托开始收粮,家里兄弟、小舅子什么的一伙子都过来帮忙,哪里肯用外人?”
  陈大顺想着这个舅妈真是面儿上聪明,心里糊涂,陈大顺自小跟着父亲学做生意,一听宋村长把兄弟、小舅子都张罗到一处,便知这事长不了的,陈大顺含笑,“这也要吃饭了,一会儿吃过饭我再与大舅说,舅妈只管放心就是。”
  宋舅妈没听得一句准话,哪里能放心,中午饭虽则鸡鱼肘肉俱全,却是吃的心不在焉。待陈大顺私下对宋大舅面授机宜,下晌午,宋大舅方带着宋舅妈告辞而去。
  陈大顺回房时,褚韶华正收拾着回北京的东西,见丈夫回屋,先给他倒了盏温水给他,道,“看你没少费吐沫,赶紧润润喉。”又问,“跟大舅说明白没有?”
  “说明白了。”
  褚韶华看他中午吃酒吃的不少,虽已吃过醒酒汤,仍是有些酒气,遂又给他兑了碗梅子露,给他脱了鞋到炕上靠着被摞儿歇一歇,小声抱怨着,“这么点儿小事,也值得过来找爹拿主意?舅妈既能打听到当初是咱家给邵家递的信儿,邵家才做成这桩粮食生意,当时邵家找人收粮时还不毛遂自荐?到这会儿才来说,黄花儿菜都凉了,哪里还有头啖汤给她喝。”
  陈大顺中午陪大舅吃了不少酒,下午又教大舅如何去村长手里分羹,只觉脑仁儿发胀,不禁用手轻轻掐一掐,道,“要是大舅能有这等机伶,今天也不能过来找咱家拿主意。”
  褚韶华不是个爱唧歪的,自己也脱了鞋上了炕,说,“我给你揉揉头,这吃了酒,就怕上头。”
  陈大顺还得寸进尺的要求躺媳妇腿上,褚韶华少不得要依了他,还娇声俏语的放出狠话,“可先说好,就这一回啊。”
  陈大顺满口虚应,“就这一回就这一回。”心下想,一回一回的说呗。
  褚韶华见他眼珠一转就知他打的什么主意,不轻不重的给他揉着脑门儿,说他,“光长个憨脸儿,一点儿不老实。”
  陈大顺舒坦的叹口气,知道媳妇心疼自己,心下欢喜,嘴上越发如抹蜜一般,“媳妇说啥就是啥。”
  褚韶华又是一乐,越发细致的服侍起他来。
第57章
王表嫂
  倒是宋舅妈走后的第二日,陈家来了位意想不到的客人,这一打眼,褚韶华都没认出来这一身扎扎实实土绛色棉衣棉裤大棉帽的人是谁,待这人摘了帽子一说话,褚韶华才认了出来,竟是大姨家表兄王大力的媳妇挎着篮子过来了。
  自从去岁与大姨翻脸,褚韶华就没再跟大姨一家来往过,乍一见着大表嫂,褚韶华晃了晃神,脸上扬起笑,亲热的招呼着大表嫂进屋,先是去正房见过陈太太。
  年下风寒,王表嫂乍一进屋就觉一股热腾腾的暖意扑面而来,她见靠南的窗户下盘了一条通长大炕,炕头儿上倚着锦被盘腿坐着个酱色绸衣的挽缵儿的半老妇人,那半老妇人生得一双眼角下垂的三角眼,缵儿上簪一银花簪,手上戴着两个银戒子,在靠着背摞儿剥花生吃,剥的绸衣上沾了不少花生壳的碎屑。王表嫂一见便知这是陈家太太,表妹褚韶华的婆婆了,她没空着手来,带了一篮子鸡蛋,有些皴红的脸上带着笑,话也很实诚,“这是家里母鸡下的蛋,冬天下蛋少,攒了一个月,带来给亲家老爷、亲家太太尝尝。您别嫌弃,我们乡下,都是这些土物。”
  陈太太忙把手里的花生丢回小簸箩里,直起身子掸一掸衣裳,三角眼略往柳条儿篮子里的鸡蛋上一瞟,一双三角眼直接笑弯了去,连声招呼,“您客气了,这么好的鸡蛋,哪儿能嫌弃。”又招呼着王表嫂坐,问王表嫂家里人可好。一面将那炒花生的小簸箩递给褚韶华,让褚韶华再盛些来,好招待客人。
  褚韶华把小簸箩续的满满的,又端来茶,因着王表嫂带的这一篮子鸡蛋颇是实诚,陈太太虽不差买鸡蛋的钱,收着东西也很高兴,很是和煦的同王表嫂说了一回话,收下鸡蛋,就很痛快的让王表嫂和褚韶华去褚韶华的屋里说话去了,又叫宋苹中午预备饭食,毕竟人家好意过来,还带这么一大篮子鸡蛋,自家也不能失礼。
  褚韶华想着表嫂定是有什么事的,她却也不急,到屋里先让她坐炕上暖一暖,倒了茶给表嫂吃。甭看褚韶华已是与王大姨翻脸,以前毕竟来往过,对大姨家的情形她也略知道,这个大表嫂是大姨的长媳,因性子实诚,不懂那些个邪门歪道,很是不得大姨喜欢。褚韶华反是喜欢这类实诚人,见表嫂拘谨,直把茶盅递到王表嫂手里,唇角含了笑,道,“你们村离陈家村儿可不近,表嫂暖暖手。”
  王表嫂手里捧着细瓷的茶盅,只觉一股暖意自手中传来,那茶盅细致的都叫人不敢紧握,怕手脚粗糙倒把这茶盅握碎了。眼睛却忍不住打量起褚韶华这屋子来,见炕上被褥皆是绸的,柜椅齐全,漆着大红的漆,皆是极新的家俱,想来是褚韶华的陪嫁,柜上摆着些家常用的暖壶杯盏之类的摆件儿,都是极体面的。这屋子也暖和,与陈太太的正房不一样的是,更多了些暖暖的香气。王表嫂去过多少人家,从没见哪家屋子像褚韶华的屋子这般香暖的,暗思量这大冬天的也没花草,如何把这屋子熏得这般香甜。褚韶华也衣绸着锦,耳上一对银坠子,衬着褚韶华细致面颊,精巧耳垂,一晃一晃的叫人羡慕又喜欢。
  褚韶华端来年下备着的花生瓜子和几样干果放到小炕桌儿上,她自己坐在小炕桌儿的一畔,问,“表嫂过来,可是有事?”
  王表嫂握着茶盅,茶香袅袅钻入鼻间,全不似家中老茶带着一股子苦意,这茶香是极清新的一股香气,王表嫂却是舍不得吃,先同褚韶华说话,“一则是想来瞧瞧你,二则是想来谢谢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