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565

  “什么?”杨开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他实在想不通,关东军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的结果,就是为了一条毫不起眼的破隧道。
  “看隧道的新旧程度,显然已经运作很多了,但因为某种原因,不得已废弃了。杨开,你还记得我们先前看到的那面‘小心机车’的告示牌吧?”华伯涛说道。
  “当然记得。”杨开点头,告示牌上的字,还是他提醒华伯涛的呢。
  “一条隧道,再加上装卸用的机车,很显然,日本人是在连续的开采着什么。”华伯涛皱了皱眉:“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引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你们眼中的日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毕竟,他再强大,都只是一个岛国罢了。与生俱来的地理条件,制约了日本的经济,政治,民生等一系列发展,之所以选择发动侵华战争,来扩张自己的地图版块,也是日本人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有两个选择,扩张或者灭亡。而且据我所知,时至今日,这场抗日战争不仅打疼了国民政府,同时,也拖垮了日本这个岛国的各种产业,因为长期的武器,食品,能源供给,日本的经济已经处于低靡的状态,税收不断加强,民不聊生。经济和能源,一直都是令日本内阁头疼的话题。”
  说到这,华伯涛竖起了两根手指:“所以能让日本人不惜血本,又是水坝,又是隧道,在这片峡谷里大动干戈的,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这片峡谷里藏有宝藏,无穷无尽的宝藏,可能是黄金,白银,亦或是更珍贵的钻石,而宝藏的数量,足以填补日本经济低靡的窘态。”
  “第二种可能是,这片峡谷里藏有能源,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能源,比如石油。同样,这种能源也很多,可以极大的缓解侵华日军的能源供应,减轻内阁的负担。”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而无论是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谜底都在隧道的尽头等着我们。”华伯涛笑吟吟的说道。
  “这下子,杨开你觉得,我们有必要继续往前走吗?”
  “有。”杨开想也不想的就点头说道。
  毕竟,如果事实真像华伯涛说的那样,小组搞个破坏什么的,对于日本人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这就对了。”华伯涛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看了看手表上的指针,已经接近下午两点了。杨开这才意识到,大家已经错过了午饭的时间,当下让独眼龙在行李箱中拿出几包压缩饼干,每人分了两块,先垫垫肚子再说。
  压缩饼干还是一如既往的难吃,众人啃了几口便没了食欲,将剩余的饼干包好,塞回了口袋里。
  “刘医生,老张的伤势怎么样了。”拨了拨篝火,华伯涛小心翼翼的问道:“还有,还有……那个现在可以动身了吗?”
  瞧他那模样很是焦急,显然第一句是敷衍,第二句才是踹心窝子的话。
  “差不多了吧!”刘雨薇忍俊不禁的说道,她知道这位老教授的脾气性格,对于相关专业的东西,华伯涛总是痴迷之中,不能自拔。
  眼下,能这么委婉的说出来,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张道长的伤口我包扎好了。提个醒儿,你们背他的时候要小心点,不要磕着前胸,他的肋骨还是断的,暂时没有固定器械,接不上。”刘雨薇叮嘱道。
  “嗯,我会注意的。”杨开点了点头,他本来想将差事交给赵勇德,不过考虑到这厮的莽撞脾气,一来二去,肯定得出篓子,于是便自动忽略了。独眼龙得负责后面人的安全,九筒也不行,最终,杨开思来想去,将目光定格在了石头的身上。
  说实话,教导队的老班底中,杨开对于石头的评价仅次于独眼龙。
  他和独眼龙一样,都沉默寡言,而且还任劳任怨。
  这种事,交给石头,算是再好不过了。
  当下杨开便将石头叫了过来:“石头,我们现在得马不停蹄的赶路,张道长就交给你了。”
  “行!”石头点了点头,没说一句推辞的话。
  “记住刘医生的话,不要磕到张道长的胸口。另外,背的稳一点。”杨开说道:“你知道,张道长此刻遍体鳞伤,再经不起折腾了。”
  “放心吧,指战员,我把张道长当老娘来背。”石头下了保证。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杨开满意的拍了拍石头的肩膀,然后便和刘雨薇一起,将张鹤生放到了他的后背。整个过程,石头都保持着弯腰下蹲的姿势,半点儿都没抖。
  精锐士兵的素质,从这方面就能看得出来。
第二九七章
能源A计划(3)
  等石头将张鹤生背起来的时候,陈天顶也飞快的扑灭了篝火,将剩下的固体燃料小心包好,装进了行李箱里。
  因为只有华伯涛知道这条隧道的底细,所以接下来的路杨开决定和华伯涛同行,九筒作伴。而原先担当先锋任务的赵勇德,则临时被调去扛行李箱了。
  毕竟,石头再有力气,也不是铁人,不可能背着张鹤生的同时,还将那百来斤重的行李箱揽在身上,要真是这样的话,走到半路就得累死。
  杨开本来想将小组分成两批,一批驻扎在原地,另一批深入隧道。但仔细一琢磨,还是作罢了。众人的一系列大动作,想必已经惊动了大坝上剩余的日军守卫,或许此刻他们正在不遗余力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搜索呢。这时候再将陈天顶他们放在隧道之中,无异于羊入虎口,等着日本人来捉拿。
  于是,在和华伯涛商议之后,杨开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先前的队形,一队前,一队后,缓缓地朝着隧道的尽头推进。
  行李箱中共有三只美式手电筒,鉴于越往前走,视野就越黑,杨开决定将这三只手电筒一分为二,自己一只,华伯涛一只,最后一只给后面的陈天顶小队照明。
  “华教授,走吧!”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杨开端着卡宾枪说道。
  他把自己的那只手电筒绑在了卡宾枪的枪管上,这样的话,不但方便携带,在可视范围内发现异常状况后,还可以立刻开枪。
  “嗯。”华伯涛点了点头,一脚踩在了积水上。
  通过隧道的拐弯之后,两边墙壁上的告示牌鳞次栉比,就如同街头上的商店广告一般。大多数告示牌已经褪色,几种颜色的油漆混在一起,透露出一种苍凉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湿气太大导致的短路,天花板上的小灯很多都熄灭了,有的只剩下灯丝在发亮,无奈之下,杨开和华伯涛只能丢弃了省电的想法,将手电筒的功率调到最大。即便如此,两条粗长的灯柱一投进黑暗的介质里,还是很快就消失了一半,只能照的清楚前方五六米远的距离,就好像这黑暗中,藏着一只可以吞吃光明的怪物,一发现光亮,立马就将其塞进嘴的,嚼的渣子都不剩。
  “指战员,那里好像有个东西!”突然,杨开听见了九筒惊慌失措的声音。
  他的声音很低,也很沉闷,像是压抑着情绪的拨动。
  “什么地方?”杨开停下了脚步,警惕的说道。
  他试着抬起枪口,极力的搜索着,不过照了半天,发现隧道还是那个单调的隧道,除了天花板就是墙壁,华伯涛也用手电筒左右照了一番,结果同样一无所获。
  细碎的灯光映射在积水里,仿佛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月亮。
  “就在前面。”九筒说道。
  “前面?前面没东西呀。”杨开皱了皱眉,对九筒的话产生了怀疑,如果前面真有东西的话,他不可能看不见。
  有句话叫疑心生暗鬼,难道是九筒神经绷的太紧,产生了错觉?
  想到这,杨开将目光投向了华伯涛。
  “没有。”华伯涛摇了摇头。
  “真有东西,不明摆着就在前面吗?只不过太模糊了而已,你们怎么一个个都看不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九筒一把夺过华伯涛的手电筒,飞快的向前走去。
  他的动作太急,踩着脚下的水花哗哗作响。
  “喂,九筒,回来!”杨开没料到九筒会做出如此举动,当即大声喊道。
  不过九筒却把杨开的话当做耳边风,反而越走越快,就像中了邪。
  “看来他好像真发现了什么。”华伯涛在片刻失神之后,眯着双眼说道,随即这位老教授推了推杨开的胳膊:“走,跟上去!”
  “好!”杨开点点头,然后弓下了身子,端着卡宾枪,保持战术动作,小心翼翼的尾随着九筒前进,半明半暗的灯光,将三个人的影子,拉的分外狰狞。
  就这样跑了大约一分钟,九筒终于停了下来,然后双手叉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指战员,你自己看吧,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东西。”
  九筒的一句话,将杨开刚要说出口的责备之辞,憋进了嗓子里。顺着九筒手指的方向,他的确发现,在浓浓的水蒸气之中,似乎藏着一个大家伙。
  这东西大约一人多高,四四方方的,因为水蒸气太大的缘故,只露出了一个边角,边角上生满了红色的铁锈和绿色的铜锈,显然是一个金属制品。
  此刻,华伯涛也走了过来,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当即咦了一声,双眼中闪现出了奇异的光彩。
  “杨开,再往前走几步瞧瞧。”华伯涛说道。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已对这个铁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人又往前靠了一段距离,现在,隐藏在水蒸气后面的东西就比原来清晰多了,杨开甚至发现,在这东西的正上方,竟然镶嵌着两块厚厚的挡风玻璃。
  只不过因为时间问题,挡风玻璃上已经落满了灰尘,灰尘被积水一冲,就覆盖了整个玻璃,一点儿也不透明了。若不是仔细去瞧,还真瞧不出那两块是玻璃。
  此时,华伯涛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不过谨慎的他还需要证实一番才行。
  “杨开,一只手电筒的光源太小了,把你的手电筒跟我照同一个地方,这样的话,比分散了好。”华伯涛说道。
  杨开点点头,遵照着华伯涛的吩咐,将两束光源全部汇聚在了铁家伙的中间位置。
  光源一集中,附近的水蒸气立马被驱散了不少。
  而这个铁家伙也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令杨开万万没想到的是,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辆锈迹斑斑的火车。
  具体来说,这应该是一辆小型火车,无论是外型还是体积,都比火车站的那种蒸汽机车头要小上一倍。火车的两边,各有四个轮子,前面两个轮子挂着杠杆,显然是连接到内部的引擎,用于驱动的。和蒸汽机车头不同的是,这辆火车头的驾驶室是在前面,而且火车上也没有烟囱,以及烧煤的煤箱。只有两条电缆从驾驶室里拖出来,无力的散落在积水里。
  “华教授,这火车怎么有点奇怪?”在杨开的印象里,火车都是利用瓦特蒸汽机的原理,通过燃烧煤炭来顶起气缸的。所以,但凡是火车头,驾驶室里都有一个司机,一个烧煤的,司机负责控制仪表,烧煤的不停地将煤炭丢进气缸里,推动火车。而煤炭燃烧后的空气则从车头的烟囱里派出,所以每次火车一开,都会排出滚滚黑烟。
  但眼前的火车,不但体积小,而且没有烟囱。
  如此一来,它是靠什么推动的呢,难道还靠人推不成?
  华伯涛没说话,只是炯炯有神的盯着这辆火车头,片刻,他的目光被那两条积水中的电缆所吸引,于是,华伯涛走了过去,蹲下身来,把手伸进水里,拽出了其中一截电缆。
  电缆估摸着有大拇指那么粗,外面套着胶皮,一条红色,一条黑色,显然是为了区分火线和零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