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峥嵘(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763

  “你觉得我们赢不了吗?”
  “‘恐韩症’也不是白叫的……”
  “不是有高峥吗?”
  “帅哥也就是一个人,我们就算把他和孙兴慜两个人都摘出来,比较两队实力,中国队也会是不占优的。你没见今天中国队和朝鲜队的比赛吗?没了帅哥,你看他们踢的是什么狗屎样子?”
  冯诗谣笑了:“哎呀,打完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后,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哦。”
  当时肖莹莹对她狂吹中国队,说其他球员的表现让她感到骄傲什么的。
  肖莹莹翻了个白眼:“冯姐,球迷就是这样嘛,踢好了我们夸,踢不好我们就骂。如果中国队能够赢下对韩国队的比赛,你信不信我把他们都吹爆?”
  冯诗谣连连点头:“我信我信。所以其实只要能赢就行,你现在再怎么翻墙骂韩国人也没用,还是相信高峥吧。”
  “唉。”肖莹莹叹了口气,“我虽然是帅哥球迷,但我就做不到冯姐你这么淡定从容地相信他。”
  “你比我更懂足球,所有有些时候可能懂得越多想得越多,就越担心吧。我没你那么懂足球,所以我就相信他就行了。”
  肖莹莹盯着冯姐看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冯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冯诗谣愣住了:“什么?”
  “你们这么默契,不结婚还留着干嘛?”
  冯诗谣拍了她一巴掌:“瞎说什么!”
  肖莹莹发出了杠铃一般爽朗的笑声。
  ……
  虽然中国队和朝鲜下半场踢得不是很好,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3:1击败朝鲜,这让中国队创造了一项历史——他们历史上首次在亚洲杯小组赛中取得全胜!
  自从中国队1976年首次参加亚洲杯来,此前十次的亚洲杯小组赛经历中有三次小组赛“保持不败”,分别是1992年亚洲杯一胜两平、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一胜两平和2004年中国亚洲杯两胜一平。
  其中2004年亚洲杯的两胜一平就是中国队在亚洲杯小组赛中的最好成绩了。
  当时是第一场小组赛2:2战平了巴林,第二场5:0击败了印度尼西亚,第三场1:0击败了卡塔尔。
  当然要严格来说,这不是中国队第一次在小组赛中保持三连胜,因为在1984年亚洲杯小组赛阶段,当时中国队需要打四场小组赛,在第一场0:2输给伊朗之后,中国队2:0赢新加坡、3:0赢印度、5:0赢阿联酋,也取得了小组赛三连胜,但这不是小组赛全胜。
  本届亚洲杯上,中国队创造了一系列的新纪录,小组赛三个对手,全都是第一次在亚洲杯上击败他们。
  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和朝鲜,此前中国队都没有能够在亚洲杯上赢过他们。
  虽然在高峥加入中国队,参加亚洲杯之后,大家对于中国队的成绩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憧憬,但是能够拿出这样的表现总体来说也还是给了中国球迷们很大的惊喜。
  就是最后一场打朝鲜,留下了个小瑕疵。
  不过这事儿在战韩国的前提下,很快就被忽略了。
  现在所有人都一门心思想要看中韩大战。
  网上两国球迷的争吵已经把气氛炒起来,随后各家媒体跟进,把这事儿从网络上炒到了线下。
  东亚三国之间,几乎每次比赛都会引起这样的热潮,在这方面,足球这项运动很好体现了为什么它是世界第一运动,因为足球不仅仅是足球,还承载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
  比如民族情绪,比如家国情怀。
  中国和日本比赛,大家很自然就会想起抗日战争。
  而中国和韩国要稍微复杂一点,从历史上来说,韩国长期做中国的附属国,称呼中国的皇帝为“爸爸”,自己皇帝自称“儿臣”,这种客观历史上存在的低人一等的感觉,让如今身为发达国家的韩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韩国一直在试图降低削弱消除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力,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如今的。
  取消汉字教育,将“汉城”改名“首尔”……这些都是韩国的举措。
  同时在各项体育赛事中也和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他们的优势项目中。体育是最能体现民族情绪的,毕竟号称“和平时期的战争”,在冬季运动项目,比如短道速滑上,韩国为了胜利简直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犯规、小动作、盘外招层出不穷。
  而这种韩国体育特性最集大成者的则是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那届世界杯韩国队最终杀入四强,收获季军。可是他们的这个成绩却让人很不服气,通过收买裁判来帮助韩国队淘汰掉了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强敌,在比赛中他们多次粗野犯规主裁判都视而不见,对手毫无问题的好球也能被主裁判给吹出来。
  这届世界杯也因为韩国人的拙劣表现,而成为了世界足球历史上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
  反过来在中国这边,历史上是辉煌无比的大国,但是自清末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陷入了积贫积弱的状态,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都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在逐步恢复,但韩国则抓住了美国这条粗大腿,一跃从历史上中国的附属国变成了发达国家。
  这让很多中国人在情感上都无法接受,更不要说这个发达了的仆人还总是不断挑事儿,想要把当年的“爸爸”踩到烂泥里,更是让中国人对韩国的好感很低,甚至还比不上对日本的感受。
  为此,中国人发明了一个专用名词来回击韩国:“棒子”。
  以前中国确实实力不如韩国,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在逐步赶超韩国了。
  但是韩国人缺还是用老眼光来看待中国,认为中国没有大都市,认为中国人生活依然很贫困,这种现实和他们自以为是的反差,也加深了两国民间的矛盾。
  这种民族情绪最后放到足球上,就是“恐韩症”——一方面很讨厌韩国,另外一方面韩国确实在足球上打的中国人没脾气。
  要知道“恐韩症”这词可不是韩国人叫出来的,而是中国人自己,是中国的记者发明的,并且随着每次对韩国队的失败而被传遍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了中国足球的标志性耻辱柱。
  在中韩大战之前,就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专门拿了一分钟来报道中国队的备战情况。
  由此可见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和意义了。
  这不是一场足球比赛,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缩影。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中韩大战前
  在民族情绪高涨的热潮下,高峥在更衣室里的那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话被流传了出来,并且迅速火爆网络。
  成为了中韩大战最好的宣传语。
  也同时被韩国媒体报道了,当然,韩国媒体新闻下面的评论画风大家用屁股都能想到,肯定是一边倒的冷嘲热讽咯。
  高峥自己对于他这么一句话就火爆网络,还是挺意外的,媒体找到他的时候,他表示自己没时间关注网络上说了什么:“啊,我好久没上微博了……这说明了大家对于我们的殷切希望……压力?当然有压力,但面对压力本来就是职业球员的日常,我觉得不用放大这个压力的意义……韩国球迷说什么?我哪儿管得着他们说什么?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我是中国球员。遗像?我不生气,这是韩国球迷的常规操作,我们在2002年世界杯上不就见到了吗?他们当时是给克洛泽P的遗像吧……足球还是用脚说话的,我相信我们能击败韩国。我身体健康,没有‘恐韩症’。”
  在和韩国队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高峥作为球员代表,谈了许多最近的热点话题。
  时候,有媒体记者这么评价他的这番回应:“高峥显得非常坦率和真诚,他并没有可以回避那些敏感问题,也没有敷衍了事。我相信他这种坦率和真诚的背后是信心,正是因为自信,才让他这次坦诚……”
  当然,韩国媒体恐怕就不这么想了,参加赛前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很多韩国媒体,在他们随后发布的新闻中,将高峥描写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家伙:“……高峥或许以为现在还是明朝的时候呢,但就算是那个时候,我们也有全亚洲最好的海军大将李舜臣!”
  李舜臣可以说是韩国的民族英雄了,在这里韩国媒体想要指代的显然是孙兴慜。
  两个人对比方面,高峥无论是身价还是现在的表现都优于孙兴慜,只比较两个人的话,似乎真有点大明和当世的朝鲜的意思,不过因为有了李舜臣,韩国人觉得他们面对高峥这样的“大明王朝”也可以挺直腰杆子了。
  还有韩国媒体认为高峥污蔑了韩国足球和球迷,提到2002年世界杯,就是为了朝韩国身上泼脏水。
  在这番报道下,韩国球迷又是什么反应可想而知。
  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之后,高峥就没有在做出任何回应了。
  距离比赛越来越近,到时候还是用足球来说话吧。
  ……
  一月二十日,所有的亚洲杯小组赛都结束,最终澳大利亚、韩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联酋、日本和伊拉克从各自小组突围而出,成为了本届亚洲杯的八强。
  根据分组对阵原则,中国队将在一月二十二日的晚上九点半和韩国队交锋,而在此之前,东道主澳大利亚将率先亮相,他们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乌兹别克斯坦。
  一月二十三日,伊朗对阵伊拉克,足球场上的两伊战争。同一天稍晚些时候,是日本和阿联酋的比赛。
  第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在当地时间晚上六点半开球,经过九十分钟的比赛,主场作战的澳大利亚2:0击败了乌兹别克斯坦,率先闯入半决赛。
  这个时候在中国国内,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打开了电视机,等着比赛开始,尽管此时距离比赛开始有一个半小时呢……
  因为澳大利亚执行夏令时的缘故,他们东部时区比北京时间早三个小时,那边的开球时间晚上九点半,中国其实是傍晚的六点半。
  很多家庭甚至才刚刚吃上饭。
  为了这场比赛不少人要么提前吃饭,要么就干脆约上三五好友到家里来,备上好酒好菜,准备一边看球一边喝酒。
  比如赵局和杨指导就是这样,在杨指导的家中,由师娘做了一桌子好菜,请赵局和郭炜来家中,一边喝酒一边看球。
  而在高峥家里,就更热闹了,高峥为二老买新房子的时候,两个人还嫌大,说这边也没那么多亲戚朋友,哪用得着这么大的房子?
  结果现在他们发现房子可能还是小了——客厅和餐厅中挤满了人,有市里分管体育方面的领导,还有大量的记者,他们扛着摄像机这照相机,把这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他们都是来和高峥父母一起看球的。
  对于这场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比赛,这些领导也是想来蹭个热度,露露脸。
  不过要是比赛输了,他们恐怕就得当自己没来过……
  要是高峥在家里,他肯定会拒绝领导们这么安排,不过二老两个都是老实人,普通老百姓,面对平时只能在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的那些“大官”们面满春风地上来和自己握手,表示要和自己一起看球,为高峥加油,他们也拒绝不来。
  所以只能坐在“大官”旁边,脸上带着僵硬的笑容,在众多记者的围观下,一起等着比赛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