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072


第1510章
远渡重洋
  “太师面带倦容,昨夜难道未曾睡好?”
  平稳行驶的马车上,始皇帝看陈旭微微发青的眼圈和心不在焉的样子,忍不住关心询问。
  “陛下恕罪,春困焦躁,臣昨夜的确没有睡好!”
  陈旭赶紧解释,其实他此时内心还在不断接着方才的思绪不断推断思考。
  十位公子随行,虽然也有胡亥在内,但明显和历史上始皇帝最后一次巡游的记录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这次巡游从最开始就已经和历史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自己的策划和打算看来也要改变一些,不然就会跟不上历史的变化。
  “唔,如今逐渐入夏,的确又困又燥难以入眠,最近几日朕也睡的很浅,闻风雨而醒,然后就再难以入眠!”
  始皇帝丝毫不知道陈旭此时还在开小差,心有戚戚的捻须点头,当然更加不知道昨夜大秦陈太师一夜十次郎的英勇战绩,只以为陈旭真的和他一样没睡好。
  面对和皇帝的聊天,陈旭也只能暂时收起混乱的心思,决定路上想好了再做一些准备,等到了吴中另行安排,于是笑着拱手说:“陛下无虑,此乃春季常见症状,可适当饮一些去火安神的汤药,还有就是平日可以做一些锻炼,临睡前还可以打坐吐纳练习一下臣上次留下的道家心法,或许会有些效果!”
  “太师言之有理,最近事情繁多,朕的确有些日子没有好好打坐修习了,看来还是要坚持才行……咦,这长安宫附近挖掘如此深的壕沟作甚?”
  车马行驶到长安宫附近,始皇帝看着车窗外正在开掘的一条形式蜈蚣的巨大壕沟惊奇询问。
  “陛下,这叫下水道!”陈旭推开车窗笑着说。
  “下水道有何用?”始皇帝一如既往的虚心好学。
  “下水道就是排放污水和雨水的管道,和咸阳城的排水沟功能差不多,但却作用更加巨大,可以将整座城池内部的雨水污水粪水等一起汇聚到这条大沟之中排出……”
  “咸阳眼下人口太多,各种污水也越来越多,而且排水设施也逐渐老化,许多地方甚至都被污泥堵死,造成每次暴雨城内都有许多地方积水甚至浸泡造成通行不便,而且还容易滋生蚊虫和鼠患,实际上咸阳如今已经不堪重负,这也是臣提请陛下迁都的原因。”
  “新都城的建设臣和科学院以及工部等署衙进行过多次的论证和磋商,决定先在地下开掘足够大的暗渠,用砖石水泥砌成一个巨大的污水管网,用壕沟和水泥管将全城连接在一起,到时候再在上面建设各种房屋和宫殿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按照统一的标准铺设安装进水排水管,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到时候无论是朝堂署衙还是百姓之家,都可以安装自来水和蹲坑马桶这些洁具设备,就无须每日安排人掏粪运送……”
  “唔。这个策划倒是的确方便,只不过要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岂不是要修建无数的水塔,皇宫署衙尚好,平常之家怕是承担不起!”始皇帝明白的同时更增加许多疑惑。
  “呵呵,陛下无虞也,这次臣准备策划在灞河上游修建一座巨大的水库,然后用水管将水引入新城,这样就能够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了,当然因为施工价格不菲,到时候平民之家要安装还需出一些钱才行!”
  “在灞河上游修建水库不难,但用沟渠岂不是更简单,如何还要用水管?”
  “用水管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水质干净,还有就是密封的水管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水压,将自来水压上数层高的楼房……”
  “水管还能将水送往高处?”始皇帝惊讶的打断陈旭的话。
  “的确,这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水压原理科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教习都非常强清楚,数年前臣在蹴鞠广场做过一次半球试验,陛下应该听说过,其实不光是水,看似空空如也的空气,也照样存在巨大的压力,一旦器物内外压力不同,便会产生失压现象,而借助这种失压原理,我们便能够将自来水送上高楼……”
  陈旭一番解说,始皇帝听的如坠云雾,陈旭也只能停止了物理科学的普及笑着说:“陛下,整个自来水工程很复杂也要求很严格,前提便是要保证水库的水位足够高,至少要比新都城高数十丈,其次便是输水管网要做到严格密封不能漏水,眼下虽然都还没有解决,但臣以为可以提前布局,下水道虽然眼下看起来投资巨大而且无太大作用,但未来必然会看出它的好处,而自来水未来则是必然,眼下提前规划也非常有必要!”
  “还是太师高瞻远瞩,谋事在先的确后面会少许多麻烦,朕甚是期待全城家家户户都通上自来水的盛况……”始皇帝满脸希冀的一路看着外面的新都城工地感慨唏嘘。
  “只要大秦安稳,以后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臣如今正在组织科学院研发一种新的蒸汽机,以煤石和水为动力,若是研制成功,就能制造一种力大无穷的蒸汽机车,长数百丈,一次可以乘坐数千人,陛下若是再出巡,就不用乘坐马车了……”
  “什么?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车辆?”始皇帝惊讶的差点儿将自己的舌头都咬下来一截。
  “是,蒸汽机原理并不算复杂,科学院经过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真的要投入应用,还需要朝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行,这种车需要沿着固定的铁轨运行,无论是车辆还是轨道都投资巨大!”陈旭笑着解释。
  “太师无需忧心,上次范氏献朕钢铁水泥等厂矿,建材不缺,人力虽缺,但却也不过是暂时之忧,朕之陵寝即将完工,尚有二十余万刑徒可用,只要太师能将这蒸汽机车做出来,朕一定会支持新建铁轨,真不知这蒸汽机车到底何种样式,每次与太师聊天,总让朕感觉到天地宽广新奇,认识浅薄有若井底之蛙……”
  始皇帝满脸激动的靠在椅背上捻须喟叹。
  “陛下何必自污耶,术业有专攻,陛下是一国之君,掌天下万民即可,制器乃是工匠之事,陛下何须知之,驭人为上,御物为下,何况那三卷天书记载皆都神奇无比,而臣当时又年幼无知,懵懵懂懂记得不多,其中还有许多飞天遁地的神奇之物,只怕臣此生也是做不出来!”陈旭同样唏嘘感慨。
  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惜大部分高中初中的基础物理化学数学知识都已经还给体育老师了。
  “人力时有穷尽,太师得三卷天书已然是泼天机缘,如今能做出如此多令人匪夷所思之物,令朕这些凡俗之人只能惊叹膜拜而已,岂可妄自菲薄耶,未来大秦有舰船巨舟远航大海,有蒸汽机车行于陆地,还有自行车这种精巧便捷之物,如此亘古未有之盛世,华夏从未有过,若是没有太师,朕怕是此生都无法想象到这些异想天开之物,此次出巡,朕便是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那些宏大的河港和海港码头,去看看那些远航大海如履平地之艨艟巨舰!”
  “如陛下所愿,此次必然能一睹盛况!”陈旭拱手微笑。
  ……
  始皇帝离开京师第六次巡游他的领地。
  而此刻的东南沿海,早已不是去岁陈旭巡视坦途计划时候的场景。
  去岁九月,放弃瀛洲的公孙北雁和一群拥护者率领大小十余艘新旧海船,准备了两年的吃喝用度之物,数千人乘风破浪远渡重洋。
  十月路过广东郡番禺海港,短暂停留一天补充淡水之后继续航行,随风顺水很快到达雷州半岛看到了大海中相隔不远的海南岛。
  她们以为那便是陈旭所说的澳洲,结果兴冲冲靠岸一打听,这里不过是越族人地盘,生活着一群自称黎人的南越族。
  因为海南岛最近处距离大陆只有不到五十里,擅长舟楫的岛民和大陆的越族部落还时有来往,划船半天也就穿过海峡,虽然不算特别方便,但也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
  而最让公孙北雁等人郁闷的是,这里人还告诉他们,就在二十多天前,同样有两艘豪华大船来过这里,还用陶瓷玻璃匕首等物品换走了许多果脯和果干,弄得这个距离大陆最近的简易码头上聚集了大量的黎族人,天天弄一大包芒果干龙眼干在这里望眼欲穿等着发财。
  那两艘船必然就是清河侯无疑。
  因为二十天前他们才在琅琊遇到过。
  随同而来的一些人劝说公孙北雁就此占据海南岛发展。
  这个岛不仅大,而且四季温暖如春,各种鲜花水果粮食具都丰富无比,只要好好经营几年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繁华的岛屿,而且这里距离大秦又很近,来往也方便。
  不过这些建议很快便被公孙北雁否决了,命令船队继续起航穿过琼州海峡往南海航行。
  并不是她不想留下来,而是不敢。
  不敢的原因就是这里距离大秦太近了,她们若是在这里建国,只怕不到一个月便会被大秦海师舰队团团包围轰成稀巴烂。
第1511章
海外殖民地
  绕过雷州半岛就进入广西郡的南海湾。
  三日之后,公孙北雁的船队到达了正在修建的热火朝天的南海港。
  清河侯刚刚离去不到一个月,突然就又来了十多艘挂着大秦龙旗的庞大舰队,当地所有越族人都被震惊的心肝乱颤,而正在这里主持工作的大秦官员和驻守的赵佗非常高兴的接待了公孙北雁等人,一顿好吃好喝招待,并且告诉他们这里依旧还是越人区域。
  公孙北雁等人只好短暂停留之后起航继续往南,临行前赵佗等人还送了她们一些当地的特产,希望她们在海外找到好东西一定要带回来一些给他们做纪念。
  接下来的几乎一个月时间,北雁商行的船队沿着中南半岛陌生的海岸不断往西南航行,因为是秋冬天气,大海也算平静,十一月,船队绕过中南半岛到达后世的泰国曼谷附近。
  在曼谷,船队的人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连续两个月的航行,船工船员都十分疲乏,而且因为南方温度高,船上有许多人生病,甚至还有人医治无效去世,于是有人不想走了,说这里距离大秦已经上万里,远比瀛洲朝鲜还要遥远,而且这里都是原始土著,很容易就能征服下来站稳根基。
  但公孙北雁不同意。
  她知道这里绝对不是陈旭所说的澳洲。
  因为澳洲还在更加靠南方的茫茫大海之中,这里虽然已经不是大秦或者越族人的地盘,但这里的土著无论说话的口音还是相貌,都和越族几乎没有区别。
  而且从陈旭送给她的简易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依旧和大秦非常近,她们两个月能到,其他船队两个月也能到,大秦的舰队同样两个月也能到,在这里建国,照样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公孙北雁和盖聂的压制下,船队继续起航,沿着马来半岛海岸一路往南,半个月之后到达了后世的新加坡,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附近。
  在这里,船队再次爆发出了第二次争吵。
  一些投靠而来的前六国贵族认为继续航行前途莫测,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极其适合农耕畜牧,加之海中岛屿连绵四面都是茫茫大海,完全是一个建国的最好位置,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进退防守,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比之瀛洲要安全百倍。
  这一番争吵也的确动摇了公孙北雁的心。
  主要是连续几个月大海颠簸航行,所有人都快坚持不住了。
  船队的大部分船员都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训练。
  而且只有简单的地图和指南针,还有一副花费巨资弄来的望远镜,这些简陋的条件和装备不足以支撑未来复杂的海域情况。
  再加上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几天有死亡了好几个人,整个船队都笼罩在一股惊恐和哀伤之中。
  还有就是已经有几艘船体船帆受损,也的确需要停下来修整才行。
  于是公孙北雁和陈馀张耳等一群核心人员商议过后,决定暂时在此处停留驻扎,同时派出海船往西往东往南各处进行搜寻探索,绘制海图探查矿藏物产等,以为后面的去向做好准备。
  新加坡和印尼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十公里,几乎和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的距离差不多,天气晴好肉眼就能看的清楚。
  于是船队停靠驻扎在马来半岛最南端之后,公孙北雁一边安排随行的瀛洲土著和墨徒方士用布匹瓷器玻璃等小礼物与当地土著进行交易,换取当地珍贵的珍珠珊瑚象牙等贵重物品,同时也四面搜寻抓捕土著帮她们修建房屋开垦农田,很快便站稳脚跟之后便竖起大魏旗帜,恢复在瀛洲的王朝制度,并且仿照大秦建立了三省六部等各种朝廷衙门,每日上朝下朝安排农耕,搜捕俘虏,蓄养牲畜,捕捞海鱼等。
  而在随行而来的工匠和墨徒的帮助下,很快陶器坊、木器坊和铁器坊等简单的工厂也筹建起来,利用从大秦购买来的钢条铁锭和煤石,就地打造兵器和各种工具。
  时间一晃,转眼已经是新年的二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