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72

  如果算远点儿,陈旭自己娶了五公主,云妃和郑妃都是始皇帝的老婆,自己和扶苏也可以互称一声舅兄和妹婿,这样算熊心和自己也有了几杆子远的亲戚关系,叫一声表舅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逢年过节提着腊肉糖酒串串门拜个年,斗斗地主打打麻将那还是阔以滴。
  “卧槽~”
  陈旭一咕噜从草地上爬了起来,越想越远,他感觉这个忙帮的有点儿超出预算了。
  “咋咋呼呼何事?”蒙毅被陈旭这突然一嗓子嚷的差点儿掉河里面去了,紧张的爬起来紧张的四周观看,还以为两个的密谈被人发现了。
  “昌平君的妻子和长公子的生母郑妃听闻是亲姊妹,这么说来熊心和长公子还是姨表亲戚,若是熊心的女儿嫁给子婴,这血缘关系是不是太……太近了些……”陈旭舌头打结有些的说。
  “一惊一乍的吓老夫一跳!”蒙毅很不爽的哼哼着捻须思量一番点头:“唔,如若推算不错,长公子和熊心的确算是亲姨表关系,血缘的确很亲近,不过二人子女成亲也并无不妥,亲上加亲而已,这有甚子好担心的!”
  陈旭:……
  “不是啊,岳丈,近亲交合……那个,不是,近亲结婚对后代不好,容易生出先天缺陷很大的后代,尤其是比较容易出智障……就是呆子傻子……”
  陈旭感觉古代人这个亲上加亲的婚姻观点还是需要扭转一下,于是说出一个让蒙毅目瞪口呆的结论。
  “还有这种说法?莫非是天书上说的?”蒙毅愣了许久问。
  “嗯嗯……”陈旭瞬间把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一般。
  “瞎说八道,姨表姑表舅表成亲的到处都是,没见生出来几个傻子……”
  “岳丈,这真不是开玩笑,这件婚事要想办法阻止才行!”陈旭急切的打断蒙毅的话。
  “阻止,怎么阻止?如今陛下已经心动,只要熊心跟脚没有问题必然事成,而且这种话是不是玩笑只有你自己清楚,何况这件婚事是你提出来的,到时候子婴生一窝傻儿子,肯定要怪你!”蒙毅突然有些幸灾乐祸,脸上露出畅快的笑容。
  “您还是不是我岳丈?如此情形还幸灾乐祸!”陈旭嘀咕埋怨,急的在小河边转来转去。
  自己果然是低估了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也低估了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
  明知道这些诸侯国之间自古以来就有乱七八糟的通婚历史,王族贵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混乱的一塌糊涂,自己非得还要插上一杠。
  至于蒙毅轻描淡写的亲上加亲的说法,陈旭也无法接受。
  一旦子婴真的生一窝有先天残疾或者智障的儿子,到时候登基立下其中一个当太子,只怕大秦也传不了几代就哦豁了。
  但就像蒙毅所说,这件事是陈旭自己提出来的,陛下已经同意自己难道又去从中阻挠,一旦这样做,不光掉人品还掉粉。
  “好了好了,此事又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子婴如若为储君,将来后宫又不会只有一个女人,一个儿子傻了再换一个就是,一窝儿子都傻就换皇后……”
  蒙毅看着陈旭急躁的模样的确不是像在开玩笑,还是提醒这件事很容易解决。
  “我特么真的是个猪!”陈旭一下回过神来,脸皮抽抽着嘀咕。
  “哈哈,此言老夫赞同,天色已晚,老夫先回去打麻将去了!”蒙毅畅快的拍拍屁股抖抖衣襟,大袖摇摆顺路很快消失在林荫小路之中。
  所谓当局者迷,陈旭感觉自己方才就是,一直在想子婴和楚佩云的婚事,但却没多去想勋贵都是可以娶一堆妻妾的,至于皇帝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大群,就像始皇帝一直都在纠结到底立哪位公子当储君一样,其实在所有人看来都不成问题,在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君王的命令和诏书才是最有权威的保证,将来谁当皇帝,也不过一道命令或者一份诏书而已。
  一念想通,陈旭也瞬间感觉轻轻松起来,三下五除二脱掉衣衫,只穿一个裤衩噗通一声就跳入河中开始狗刨畅游起来,就在他游的正欢的时候,一群宫女前来河边洗衣服,看见之后都羞的脸颊通红,嘻嘻哈哈的与陈旭泼水嬉戏。
  傍晚日落时分的南方水乡,瞬间多了一群湿身小娇娘。
  等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快一群公子和李顺等一群卿侯也忍不住成群结队而来,老老少少一个个脱的赤条条的下河玩耍,欢闹的声音响彻整个行辕驻地。
  ……
第1533章
商船
  为了打探熊心的根底,始皇帝在吴中多呆了三天。
  而三天时间,玄武卫也将熊心曾经生活地方的官员平民甚至与之有过来往的乡绅全都仔细调查了一遍。
  通过汇聚的资料看来,熊心没有撒谎。
  其家中虽然清贫,但藏有竹木简牍数千卷,这些年新出版的纸质书也有两百余本,大秦都市报厚厚几大堆,而且还搜出来盖有大楚王印的各种布帛诏书数十卷,甚至还有刻有一个楚字和一个心字的玉佩,根据这些来分析,熊心的确是楚王室后裔无疑,而且他家里还有一个妇人,三十许,姿容貌美,谈吐优雅,虽然是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麻衣,但肯定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
  得到这些消息之后,始皇帝果然将陈旭、蒙毅和随行的几个礼部官员召入行辕之中将此事分说清楚,安排人将熊心一家送往京师,只等巡游回归之后就让礼部承办子婴的婚礼。
  这件事很快便在行辕传播开来。
  熊心和少女的身份正式暴露,所有公子和随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又恍然大悟。
  很快这个消息又从行辕中传出,几个时辰之后传遍吴中。
  而这个姻缘是当朝太师兼左相兼清河侯兼仙家弟子陈旭做的媒,再过些时日必然随着南来北往的商旅和南方商报传播到天下,必然天下震动。
  ……
  五月底,始皇帝巡游从吴中启行,继续往南。
  在杭州停留五天,巡视杭州丝绸厂、游览西湖、视察杭州河港码头之后渡钱塘江,沿途登临会稽山祭拜禹帝,勒石纪念此次巡游东南的心情之后继续启行,抵达句章已经是六月下旬。
  句章海港,是上承姑苏下通闽中和两广的重要海港节点,因此规模庞大,这里也是始皇帝此次巡游见到的第一个大型海港。
  句章海港一期工程要修建十个能够停靠大型海船的码头,而这些码头全都要挖掘沟渠填埋海滩,码头的高度至少要有三丈高,以保证大海船入港之后跳板能够基本上与码头齐平,这样才方便上下人员和货物。
  也就是说所有的海港要把海岸线整体抬升三丈高,而整个港口的长度足有十里长,一旦三期工程全部结束,这一条海滩将会变成一道整齐而美观的混凝土海岸,再加上配套的署衙和各种馆舍以及仓库修理厂马车厂等附属设施,几乎是再造一座县城的规模,甚至是更加庞大。
  而一旦港口完成,句章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海港商业城市,将会吸引各行各业大量人口往这里聚集,规模效应一旦放大,未来变成一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毫不夸张。
  规模庞大和热闹的海港建设自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华夏自古以来都有搞基建的狂躁因子,不光大秦有,其他诸侯也有,就像长城一样,西北的秦赵燕甚至中原的楚魏韩都有,至于修城墙就更加普遍了,随便一座县城都能住几万人。
  至于大秦的超级工程,肯定当属始皇帝的骊山陵寝无疑,如今即将结束也还有二十余万刑徒在里面劳作,各种设施覆盖方圆数百里,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其规模。
  因此即便是句章海港如此大的规模场面,始皇帝和随行的官员卿侯也都只是略微表达了一番惊叹而已,比较激动的反而是一群公子。
  因为他们中间除开胡亥之外,几乎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到辽阔蔚蓝的大海。
  而更加令他们激动的是,他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帆船。
  “快看,好大一艘海船!”
  就在巡游队伍到达句章海港不久,一群人跟随始皇帝在海港视察的时候,一艘巨大的海船正迎风鼓浪从东南方向顺风而来。
  庞大的船体,高高的桅杆,呼呼啦啦飘扬的黑色龙旗和巨大船帆上迎风鼓荡翻滚的姑苏两个字,让这艘大船看起来气势十足,顿时惹得一群公子都兴奋的大呼小叫起来。
  “姑苏,莫非就是前几日说起过的那个姑苏商行?”始皇帝同样兴趣十足,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看这种新式海船。
  “正是,陛下,这是吴中姑苏商行的货船,每月定期来往于吴中的黄埔口岸和句章、冶县、番禺海港之间,送货载客还顺带送一些书信,朝廷谕令信函和官员来往几乎都是乘坐他们的船……”跟在旁边的句章县令赶紧搭话。
  “好大的船,这艘怕是有二十丈长吧!”
  “二十丈还是最小的,听工部官员说起,如今琅琊已经在造四十丈的大船!”
  “听说姑苏造船厂也能造,不过前些日子在吴中没来得及去看!”
  “放心,等去了琅琊一样能看到,听说场面极其宏大,三五十条一口气都能造出来!”
  “老天,三五十条那不是要好几千万钱……”
  一群土包子公子在旁边激动讨论的脸皮涨红,而蒙毅等一群随行的公卿大员也全都看着这艘乘风破浪而来的大船交头接耳的讨论。
  帆船陈旭在六年前就已经做出来了,如今除开海上跑的这种大帆船,实际上内陆河眼下大部分也都是这种帆船,只是体型要小许多,而且河流平稳,因此以平底船和宽体船巨多,不像海船这样细长尖底的流线体。
  而且海船的结构和过去的楼船差别很大,船体上方的体积很小,除开舰长室和观察室之外,几乎都被大大小小的船帆占满了,因此高高的桅杆和巨大的船帆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
  最最主要的是海船借帆而行,加上眼下顺风,即便是在夏日波涛翻滚的大海上也平稳如飞,就在一群人观看讨论之时,不过两刻时间,大船已经距离海岸不到一里,在号角声中有令旗冉冉升起,巨大的船帆也开始往下落,明显是准备靠岸。
  “哈哈,大船要靠岸,我等上去观看一番!”
  一群公子瞬间来了精神,一个个擦拳磨掌准备往大船靠岸的一处码头而去。
  “急个甚子,这不过是寻常商船罢了……”始皇帝慢条斯理的放下望远镜瞪了一群儿子一眼,感觉有些丢脸。
  二十丈的海船以前就有,不过都是楼船,前几次巡游乘坐的便是那种楼船,遇到一点儿小风浪便会不停摇晃,如果遇到恶浪,剧烈颠簸下能够将人颠出癫痫病来。
  因此一想到坐船,蒙毅等一群随行官员都一个个双腿战战脸色有些发白。
  让他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内陆的旱鸭子坐海船,完全就不是人干的事。
  但每次让他们坐船的,都是眼前这位正拿着望远镜,神态轻松自若的始皇帝。
  同样是旱鸭子,为何皇帝就不晕船呢?
  蒙毅等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始皇帝虽然说是平常商船不值得一看,但还是带头往不远处一个修好的码头走去。
  整个句章眼下修好的码头只有两个,虽然配套设施几乎都没有,但已经能够为来往的货船提供停靠上下货物和人员,正是有了这个设施,姑苏商行才开通了这条定期航线,而这个举动极大的方便了东南沿海的货物运输和人员通讯来往,眼下除开民间商旅之外,就连递送给朝廷的奏书和朝廷下发的谕令信函许多都是通过这趟航线运送的。
  降下主帆的大船速度慢慢下降,但在侧帆的推送下还是很快靠岸,而码头上也已经吹响号角,有人手持令旗站在码头上指挥,大船很顺利的停在了码头上。
  降帆、平舵、下锚、抛缆绳、放舷梯、搭跳板,在舰长的指挥下船工水手都熟练的一气呵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