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0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072

  而为了完成这次巨大的飞跃,除开布局棉花种植之外,棉花加工产业也是重中之重。
  清理棉籽,纺纱制衣,整个纺织产业都需要有一个大跨越的发展。
  后世的工业革命,便是起源于棉纺。
  这不光是工业机器的革命,同时也是资本的革命。
  丝绸产业无论如何发展,未来都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只能走高精尖的路线,特别是随着棉花的出现,桑蚕养殖或许还会遭受一次比较大的冲击,整个行业会出现萎缩和后退,但棉纺未来必然蓬勃发展,棉布的产量将会突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匹的产量,随着大航海的开拓,大量棉布甚至会被出口到西方诸国,以此掠夺当地的矿产资源和金银财货。
  而要加快棉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配套的机器和工厂就必不可少,不断改良脱籽机、纺纱机、织布机、提花机等工业机器,就是科学院需要投入巨大精力的地方。
  对于机械研究,陈旭现在能指导的已经不多了,因此很多时候他都只能提出研究方向和大致的原理,然后让工匠去自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
  但显然大秦的工匠在奇技淫巧方面还是很有天赋,还没有被后世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腐蚀,民间存在大量喜欢研究技巧的方士和工匠,在机械领域的研究非常宽泛而且成就也非常高,加上陈旭推行的齿轮轴承链条滑轮等成系统的物理学机械学理论,如今大秦的工业发展已经开始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实用的机械都开始大量出现。
第1583章
蓝翔俱乐部
  陈旭这次回来,发现街上竟然多了一种自动报纸贩卖机。
  一份大秦都市报定价十钱,这种贩卖机只能投十钱的八卦通宝。
  机器里面每一份报纸都卷成一个卷轴,只要投币口投入的钱币大小重量刚好,就会触发里面一个齿轮机关,一份报纸就会掉落到一个卡槽之中,然后投币人掰一下贩卖机正面的把手,报纸就会掉出来。
  这个机器内部的结构并不复杂,原理也很简单,但胜在很有想法和创意,这是一个工匠根据陈旭原来提出的自动贩卖机的理念研究制作出来的,眼下也还有些缺陷,比如每次都要将报纸一份一份卷好并且用麻绳捆扎好放进去,每个贩卖机最多只能放大约三十份,而且有时候还会吞钱不出报纸,而为了报纸和钱币的安全,这些投币机都只能放在书报亭或者一些商铺门口找人代为看管等。
  但即便是如此多缺陷,这种新奇的自动投币出报纸的机器还是引起了大量咸阳民众的兴趣,大量买报纸的人都会好奇的去试一下,试的人多了,自然坏的也就很快,于是这些机器的维修也让研发这个报纸贩卖机的科学院小组头痛不已,只能每天安排专人在几个售卖点来回巡视修理,当然,鉴于这种机器的成功和方便,研发小组也不断的在研究改良。
  陈旭回来看到的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
  按照科学院的规矩,这种机器一旦改良成功,就可以申请专利,若是市场前景比较好,可以申请建厂大量投产,那样研发小组的成员都能持股跟着发财了。
  在这种专利和股权刺激下,现在科学院的研发热情非常高。
  而且眼下科学院已经开始不差钱了。
  自从开春自行车厂和三轮车厂建厂陆续开始投产,接到的自行车订单都已经安排到两年以后了,三轮车听说更加火爆,当第一批三轮车上市之后在蹴鞠商业广场进行演示推广的时候,听闻争抢购买的人差点儿打破头,最后刘邦加派了上百个保安才将哄抢的人群镇压下来。
  而自从三轮车上市之后,听闻订单更加恐怖,光是咸阳城就有八百多辆的订单,其中一个来自洛阳的货商更是一口气订购了二百辆,准备运送到洛阳销售,再加上咸阳附近的县城乡镇也都有不差钱的乡绅农户,这种能拉货能能驮人跑得快而且还不用牛马牲畜的三轮车,方便实用之极,抢手到爆炸。
  鉴于市场上对于三轮车的需求远远大于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张苍便召集科学院一群主管商量研究之后,从科学院炼铁厂、铸造厂、轴承厂、齿轮厂等抽调骨干工匠,再从工学院抽调百余人的毕业班学子,安排去大梁和邯郸分别组建了永久三轮车二厂和三厂,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之后,已经陆续开始生产组装。
  这些事都是在陈旭巡游回京师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回来之后接连就是天摇地动的胡亥谋逆案发生,然后陈旭又重伤,这些事就一拖再拖,直到子婴的婚礼完成之后,各个部门的主管才陆陆续续到太师府向陈旭汇报。
  对于张苍的安排,陈旭自然是大加赞扬,鼓励科学院培养更多的工匠,加快在全国不同郡县的工业布局,将以前各地简单的炼钢炼铁和烧水泥这种原始的基础工业向高精尖的制造业推进,以快速提高大秦的工业制造水平。
  而为了达到这目的,陈旭打算在科学院成立一所专业的技工学校,招募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青少年进行一年简单的文化知识和技工学习,在各工厂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合格之后外派全国,组建更多的工厂,而且也为将来这些工业机械的普及提供维修和售后服务。
  自行车三轮车轴承链条等这些工业机械设备损坏,若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技能,怕是修不好,未来,摆摊修车,也必然会是城市乡镇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
  经历过那种轮胎被扎,链条断链,刹车失灵等乱七八糟糟心事的人,才能领会那种在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凄凉和无助。
  除火到爆炸的三轮车外,自行车同样抢手。
  带横梁的载重车,只要捆扎合理,一次可以运送两三石货物,和一头牛马的运力差不多,即便是不带货,还能带人,这种车几乎是平民家庭的首选,有一辆这种车,比养一头驴子和牛还要划算。
  另一种是轻便自行车,设计出来就不是拉货带人的,眼下卖的最多的就是这种,大部分都是报馆、科学院、文学院和皇族勋贵购买。
  从第一辆自行车研发成功到眼下已经足足过去了八个月,咸阳的大街小巷和城外乡镇的马路上,已经到处都能看到自行车的身影,特别是在咸阳城内外,每天都能看到一群追风少年在街头飙车。
  骑马已经不流行了,骑自行车才是新时代的弄潮小达人。
  每一个有身份的纨绔,必然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而蒙云这些参军两年回来的老纨绔,在咸阳耀武扬威的骑了几天马之后全都蔫儿了,那些让他们曾经最为自豪和拉轰的印第安酋长马,五颜六色的锦羽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纨绔嘲笑的对象,于是一个个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承认自己已经老了,已经成了那些在街头追风的少男少女们眼中的过气大叔,七八年前蹴鞠比赛时候的那种朝气和热闹,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过气,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呵呵,这都觉得落伍了!”
  陈旭看着一群穿着盔甲腰挎钢刀,下巴上留着一丛黑胡子,褪去了纨绔气质而有了几分英俊威武气息的老纨绔,笑的有些爽朗。
  “妹婿莫要发笑,真的,这次回来发现我们真的老了,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第一眼看到自行车,差点儿都吓出屎来!”
  蒙云依旧英俊无双,然而不再是当年那个娇媚如同女子的小白脸,皮肤黑了许多,加上蓄了胡须,两年的军伍生涯,让他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穿上合体的铠甲,更是英姿勃勃,有了一股成熟男人的气质。
  不过气质归气质,这次回来对他们这群纨绔的打击还真是挺大。
  “自行车算啥,你们玩的可都是滑翔机,时代在发展,你们的眼光也要看得更高更远,即便是玩,也要玩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对吧,自行车,永远都只能是女人和小孩的玩具,未来我们要玩的是滑翔机、是飞艇、是蒸汽机、是铁翼飞鸟、是钢铁巨舰,还记不记得当年研究的热气球,眼下有空有闲,你们也都回来了,我决定重新立项研发热气球甚至是飞艇,还有你们那些滑翔机也别浪费了,投了几百万,该拿出来挣钱了,岳丈已经念得我耳朵快起老茧了……”
  陈旭的话自然激起了一群老纨绔的活力和热情,决定参与到陈旭这个远大而美好的科幻蓝图之中来,于是每天继续骑着他们的印第安酋长马,披甲挎刀在大街上巡逻,空闲下来还会带着一大群兵卒在城外进行滑翔机飞行表演,慢慢的,他们也开始吸引了一大群热情的少男少女追逐欢呼,而就是在十一月底的某一天,咸阳民间诞生了第一个名叫蓝翔的滑翔机俱乐部,在城北之外购置场地修建跑道,向咸阳民众开放滑翔机训练。
  是真男人,就玩滑翔机。
  这是蓝翔滑翔机俱乐部的宣传广告。
  随着街头许多花枝招展的小娘子派发赠送大量的精美宣传广告和小礼品,短短几日时间,蓝翔便成为了咸阳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隐隐有盖住最近半年最风骚最新潮的自行车的架势。
  滑翔机俱乐部和清河射击训练场一样,采用会员制,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正规的训练操作规范,拥有两百架滑翔机和大量熟练的飞行员教练,于是蓝翔很快便成为了勇敢者的乐园,吸引了大量家境不错的青少年参加,最近几日,经常能看到滑翔机从城北起飞,然后在咸阳城上空盘旋俯冲,这种惊险刺激的表演也引起了咸阳民众极大的热情,每次滑翔机出现都会欢呼雀跃,特别是那些小孩,鼓掌追逐着滑翔机满城奔跑。
第1584章
奏书大法
  在热闹和喧嚣之中,转瞬就到了十二月中旬。
  按照新的历法,十二月过后才是真正的新年,而新的一年,大秦将会迈入被简称为华元的2488年。
  按照清河侯逢八必发的奇怪理论,这将是一个特别吉利的年份。
  这天朝议,清河侯突然来上朝。
  看着他云淡风轻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满朝文武和始皇帝都知道陈旭无事不登三宝殿,恐怕今日又是一大堆的奏书。
  果然,朝议开始之前,始皇帝便微笑把头转向了坐在旁边的陈旭。
  子婴作为未来的储君,就坐在始皇帝右手边,有单独的座椅,但是放在第七层御阶位置,比陈旭还低一级,此时也满脸好奇的看着陈旭,虽然看起来严肃认真,但实际上脸色微微发白,看起来有些倦容。
  新婚月余,大秦太子依旧还沉浸在另一番不可描述的幸福生活之中不可自拔。
  而这也是陈旭想要看到的结果。
  年少的储君有了新欢,终于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每天脱的精光睡在旁边的太子妃身上,日夜操劳看起来非常满足。
  陈旭自然也没让始皇帝和满朝文武失望,打开公文包往外掏一叠一叠的奏书。
  始皇帝笑的云淡风轻,满朝文武除开那些新晋提拔进入朝堂的官员之外,其他人也已经见怪不怪,而陈旭每掏出来一本,下面还有官员嬉笑着帮忙数一下。
  掏完,总共十二本。
  始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很欣慰今天还能比较早退朝,而满朝文武却还有人不满意,明显今天清河侯不在状态,竟然没有突破最高十六本的奏书记录,差评。
  而跟着上了半个月朝的子婴,却被陈旭这厚厚一叠的奏书吓的有些目瞪口呆,明显还未适应陈旭的这种奏事风格。
  “陛下,卫生院筹建足足九年,这些年也培养了大量医护人员,改进了许多医疗技术手段,臣奏请改制卫生院,将卫生院改组为大秦皇家医学院,隶属太医署管辖,将卫生院改制成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时提请在吴中、江陵和邯郸三座郡城筹备组建第二、第三、第四附属医院,已让全国民众都能开始享受到医学院这些年的研究成果!”
  “准!”
  如果不是陈旭医术好,只怕他眼下已经埋在骊山陵寝之中了,而扶苏的死也让始皇帝哀恸无比,若是医学够发达,说不定长子的性命也能挽救回来,因此对于陈旭不断推广和发展医学的奏请,始皇帝没有丝毫犹豫。
  “多谢陛下!”陈旭放下拿起第二份奏书。
  “臣奏请改制科学院,实行产研分离,科学院以后只负责研究所和新的研究方向,其余所属试验工厂都剥离出来组建大秦工业集团,大秦工业集团归工部管辖,财政收支由财政署负责审核,但科学院将拥有其中三成股份用于支持未来的各项研究,所有工厂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持股分红比例保持不变,专利费用和民营企业一样照常向科学研缴纳,工业集团此后所有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科学院不再负责管理和经营……”
  随着陈旭的诉说,朝堂之上骚动的同时不断响起讨论声音。
  可以说科学院目前就是整个大秦最为令人羡慕嫉妒的地方。
  它既是一个隶属于少府的署衙,又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大秦如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科学院的身影,小到马蹄铁玻璃镜子,大到水泥钢铁和水泥马路,都是科学院研发出来的,而且随着大秦的蓬勃发展,科学院的研究越发新奇多样,附属实验工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大大小小的工厂有十多个,各种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超过三万余人,如今占据了整个咸阳东门长度约十里的河岸,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厂房和仓库。
  除开规模大之外,科学院这些工厂赚钱的速度也堪称一流,光是自行车和三轮车,在三省六部的官员和平民百姓看来完全就和抢钱差不多,用日进斗金都无法形容。
  赚钱多自然令人眼红,但科学院赚的钱既不纳税也不交公,全部都内部消化了。
  虽然科学院各种研发耗费大量的资金,科学院其实也没多少余粮,但在外人看来可不是这样。
  世人从来只见小偷吃肉,看不见小偷挨打。
  因此许多人都对科学院明里暗里极度和不满,甚至是非议,认为少府每年投资这么多钱,浪费这么多钱财粮食在科学院,但赚的钱都内部私分了。
  这种说法并不隐晦,实际上很多人当着科学院官吏工匠的面都说。但只有科学院内部人员才知道,工资待遇的确不错,但尼玛也一天天累的像狗一样,私分钱财这种事更不可能,有些研究甚至还要自己掏钱才能支持下去。
  面对外界的猜测和非议,面对科学院臃肿不堪的体积,陈旭这次也终于决定拿科学院开刀,彻底完成产研分离的改制,将乱七八糟的操心事都丢给朝廷去管,以后科学院要研究,直接伸手向朝廷要钱,有了财政署和工部官员的监督审计,他们自然也就知道科学院到底挣不挣钱有没有私分财产了。
  对于陈旭改组科学院的奏书,意见并不统一,始皇帝和少府官员认为目前科学院发展很好,一切都由陈旭自己说了算,没人监督干预是最好的现状,但三省六部还是有许多官员认可陈旭的说法,科学院太大太乱,的确需要改制,这些以财政署和工部户部为主,至于吏部刑部兵部的官员,基本不开口,即便是开口,他们说了也不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