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1072

  “怎么,你不愿意入武籍?既然你说三策皆能平定岭南,这是唾手可得的功劳,开疆拓土之功足以让你封候拜将!”王翦瞪着陈旭便秘一样的表情说。
  “大将军,非是我不愿意入武籍,您看我这身板儿,大剑都举不起来,怎么能够随军征战,这个功劳还是让给大秦的将士去完成吧!”陈旭义正言辞的说。
  “哼,昨日一曲精忠报国,老夫还以为你是忠勇之士,没想到却如此胆小如鼠,我大秦堂堂男儿,就应当提剑跃马,斩百万南蛮头颅,浴血沙场马革裹尸方才是男儿风范,如此缩手缩脚让老夫唾弃!”
  王翦一眼就看出了陈旭胆小如鼠的本性,并且用语言表示了深深的鄙视,完全将离开咸阳之时秦始皇的谆谆告诫不可冲撞仙家弟子的话语抛到了脑后,本来以为陈旭这个仙家弟子一定是风度翩翩谈吐高雅的样子,谁知两天接触下来,这个被确认为仙家弟子的家伙不光长的一点儿都不风度翩翩,虽然的确有无数奇思妙想,也的确与众不同,但怎么看都是一个山村野民,穿着随意,行为散漫,一天到晚不务正业,似乎整天都在研究好吃好喝的,最可恨的是一点儿都不像个男子汉,没事儿就牵着小娘子的手在镇上到处闲逛,而且整宿整宿的搂着小娘子行淫荡之事,昨夜听了半宿的墙角,某人舒爽的哼哼了大半夜,把某个老头儿听的牙痒痒了半夜,所以综合来看,这个仙家弟子就是被仙门赶下山的不成器弟子,说是仙家弟子完全是给中华的神仙丢脸。
  但某人却不以为忤,脸色平静的说:“精忠报国并非要提剑跃马扫平四夷,也并非要封爵拜将光宗耀祖,旭胸中藏有万机,报国之策也有百种,改良农具和耕种之法让大秦粮食堆积如山算不算报国?改良军械让大秦将士如虎添翼算不算报国?研制良药救死扶伤算不算报国?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国库丰盈算不算报国?如若有机会踏足朝堂,旭一身所学如果能够施展,终究能让四夷臣服来贺,那又算不算精忠报国?”
  陈旭一番话仿佛掷地有声。
  “啪嗒~”白震手中的烤串掉到地上,满脸尽是呆滞。
  而王翦也是呆呆的愣了半天,雪白的胡须眉毛不断轻轻的抖动着,半晌之后点点头:“不错,这的确算是精忠报国,但终究不够勇猛霸道,也罢,此事以后再说,既然你想要踏足朝堂展一身抱负,老夫也不阻拦你,今日还是先说说你征伐岭南的上中下三策吧!”
  陈旭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个老杀才不把他弄去当兵,其他一切都好说。
  “先说上策吧,如今大秦刚刚平定六国,虽然天下一统,但原来六国之地并不安宁,残留在民间的六国王孙贵族并不甘心,皆都蠢蠢欲动试图复辟六国基业,老将军,我这话没说错吧!”
  “然!”王翦脸色凝重的点头,虽然对于陈旭的话略有诧异,但也感觉符合他仙家弟子的身份,如果一个仙家弟子连这一点儿天下大势都看不出来的话,也白瞎了这个让陛下都要小心谨慎对待的身份。
  “因为要防备六国势力复辟,因此在原来的六国区域屯集驻留了大量士兵以防万一,这些兵卒数量巨大,消耗的粮草军械等供养也非常巨大,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加上如今正在全国大范围修建驰道和水利设施,征召了数十万的民夫役卒,这些人不仅无法参与耕种劳作,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还得打造无数修路伐木的工具,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还有,北地长城边境屯守二十万兵卒防守匈奴,同时监督六国百万降卒修建长城,这些士兵和降卒每天的消耗又是如同一个无底洞,粮食器械源源不断也永远填充不满,别的我就不说了,就光是这三处,我大秦虽然号称有两千万人口,但却要供养近三百万不事生产的兵卒民夫和降卒,这个负担全部压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农户身上,这就如同人踏足在一座朽桥之上,而桥下还有无数凶唳巨兽,一个不慎朽桥断落,则后果可想而知……”
  “你说的不错,如今之大秦,外忧内困,的确负担沉珂,但你所说上策到底是什么,可有解决之法?”王翦神色越发凝重。
  “老将军来我清河镇三天,肯定也仔细看过了许多不同,让您最为惊讶和奇特的是那一样?”陈旭没有回答,反而提出一个问题。
  “最为惊讶和奇特的……”王翦揪着胡须沉吟。
  “莫非是制陶坊那个拉坯机?”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白震突然说。
  “非也!”没等陈旭说话,王翦便摇头否认,“拉坯机固然新奇,但却无关民生和百姓死活,如今之大秦,唯独缺粮,莫非陈里典说的是那曲辕犁?”
  “不错!”陈旭点头,“曲辕犁可以深耕土壤,横耙可以除草平整,这两样可以让土壤松软,种下的粮食才能长的更好,获得更多的产出,加上囤肥措施,在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下,一亩地所获粮食要比以前简单的刀耕火种多出来至少三倍甚至是五六倍,即便是大秦以后不再开垦更多的粮田,复耕几年下来,我大秦的粮食将堆积如山,再也无虞粮食不够的困境,俗语云:民以食为天,只要粮食充足,百姓自然生活安泰,加之我大秦兵精将足,到时再征伐岭南百越之地,即便是天时地利皆不在我,但大秦却独占人和之势,即便是拖也能把百越那些土蛮拖死……”陈旭看着王翦,“老将军,这便是我的上策!”
  王翦听完之后沉默许久,点点头然后叹口气又摇摇头:“民以食为天这个说法一点儿不错,你说的上策也与老夫看法一般无二,昔管子兵法云: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因此先修生养民积蓄力量,才能得万民支持,可惜陛下等不及也,还是说说你的中策吧!”
  “中策是改变攻击目标,眼下之大秦有两大外患,其一南方的土蛮百越,其二北方的胡蛮匈奴,但相对于越族来说,匈奴对中国的危害更加巨大,而且马匹高壮精良凶狠残暴,除开大河阻挡之外与我中原之地几乎没有任何阻隔和缓冲,一到冬天便会南下劫掠我大秦百姓,而且如今匈奴已经在河南富庶之地放牧多年,全靠长城阻拦,必须屯集大量的兵力加以守卫,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如果陛下要征伐百越,我认为还不如先驱赶匈奴,俗语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河套就是如今匈奴占据的河南之地,大秦兵出陇西、义渠和上郡收复河套地区,不光会获得数十万计的牛马,同时还会得到广袤富饶的牧马之地,而且将匈奴逐出河南之后,西至陇西东至雁门将都可以据河而守,同时迁六国百万降卒戍边垦荒屯田,分置郡县筑城戍边,远比匆忙修建一道无法移动的长城要塞要好的多,北方安稳之后再徐徐图南方百越,将再无后顾之忧也,平定南方之后,北方马场也将获得大量良马,到那时挥军渡河击溃匈奴,就可将西北诸胡之地尽皆收取,我大秦又会再多数十郡县……”
  随着陈旭细细分析,王翦听的脸色大动,一双眼睛也虎虎生辉,等陈旭说完之后忍不住击掌高呼:“此策尤妙,当为上策,陛下如今所虑者,唯匈奴和百越耳,加之正春秋鼎盛,早就意图将这两地纳入大秦管辖,百越之地山多地少水网如织,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垦荒种植,加之我大秦世居西北,将卒皆都不适应南方炎热潮湿之气候,如若先逐匈奴收取河南之地,不光可以获得大量牛马补充,同时也可以同时推行深耕种植之法,再过两三年之后等粮马充足再征伐百越,当有事半功倍之效,不错不错,陈里典一语惊醒老夫,收复这两地,先北而后南,才是上上之策!”
  呵呵,陈旭也忍不住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为了弄清楚中国目前的情形和大势,这些工作他一直都在做,加上有虞无涯和水轻柔两个对大秦还算了解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两个月来他也大致将大秦的基本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加之昨晚搂着水轻柔摸摸捏捏的同时,为了转移注意力不至于忍不住擦枪走火提前肾亏谢顶,享受的同时又问了不少自己需要的信息,今天又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差不多也准备好了回答王翦问题的答案。
  不管这些答案王翦或者说是秦始皇满不满意,至少自己没有信口开河胡说一气,不然被王翦抓住错误和把柄,自己这个外界盛传的仙家弟子估计马上就要露馅儿了。
  更何况有后世两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经验,黄河河套地区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来说毋容置疑,如果想要中原安全,河套地区必须先抢过来,汉武大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两位大将军将匈奴彻底击溃,封狼居胥占据西域纳入帝国版图,最大的助力就是占据了河套获得了巨大而肥沃的牧马场地,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才一鼓作气成功,沉重的打击下,强大的匈奴直接分崩离析成为几个部族,一部投降大汉,另一部远遁欧洲去祸祸罗马帝国去了,匈奴帝国也彻底烟消云散再也没有翻起波浪,其结果就是西北诸地得到了几百年的安稳,直到三国两晋时期,西北诸胡在中国人的眼中都还是渣渣,西汉末至三国时期随便一个太守级别的都能完虐,因而得到一个强汉的称呼,就是说哪怕汉朝崩塌了依然威猛无敌,令外族闻风丧胆不敢踏足中原。
  “陈里典,下策又是如何?”听完陈旭上中两策,王翦完全收起了任何的轻视之心。
  陈旭虽然看起来年幼,但这两条计策的确都是上上之策,上策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因为制作了曲辕犁这种耕种利器,恐怕最后得到的结果比他的还要好上不少,也许不需等待三五年,只需要两年就能得到大量的粮食解决大秦目前的困局,而中策却又给了他更大的启发,是他几乎完全忽略的问题,作为一个勇武的大将军,让他指挥打仗进行一场灭国之战没有任何问题,但战略眼光不高,古代的将军都是听皇帝的命令,让你打哪里就打哪里,皇帝手指的方向,就是大将和军卒死命进攻的方向,至于战略,那是皇帝考虑的问题,但眼下,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少年,直接从战略上肯定了先北后南的方针要比直接征伐岭南的战略好的多,并且王翦也深切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百越如今随便怎么折腾,也威胁不到大秦的安危,但匈奴却是时时刻刻如同一把悬在大秦头顶的大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不然西北的燕赵秦三国也不会修了几百年的长城,然后秦朝统一之后接着修,修出来一个后世的地球奇迹,绵延万里却几乎成了一个无用的摆设,成为了后世收门票观光旅游的地方,而且还美其名曰不到长城非好汉,结果陈旭也被勾引去了一趟,然后堵了几个小时看了几万颗人头,连长城的墙砖都没摸到就打道回府,被拉倒十三陵转了一圈给女朋友买了一个两千块的玉镯子,结果回去朋友鉴定是A货。
  Mmp,太坑爹了,不光门票坑爹,导游也坑爹,陈旭此时想起那次旅游的事情,脸色变得有些黑。
  “下策自然就是听始皇陛下的命令,兵出五岭,按照老将军的说法就是浴血沙场马革裹尸,用人命去填,用血洗地,只要不惜大秦将士的生命,三五年下来,总归还是能将百越征服。”陈旭微微的叹口气说。
  “你就这么不看好此时征伐岭南的时机和大秦将士的勇武?”王翦揪着胡须问。
  “难道老将军就看好了?觉得会一帆风顺?”陈旭反问。
  “唉~”王翦也叹口气摇头,“此时征伐百越,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此乃兵法大忌,也罢,你这上中下三策老夫都很满意,再过两日我便离开清河镇,那两个属下就先留在清河镇养伤,帮我好生照看,他日去了咸阳去老夫府上认认门户,我家还有几个后辈与你年纪相仿,可以亲近亲近!”
  “恭敬不如从命,旭一定会到通武侯府拜访老将军和王贲将军!”陈旭端端正正的拱手行礼。
第199章
朕要看看
  咸阳,午朝刚刚散去,秦始皇连朝服都没换便在宫人的带领下,急匆匆往内宫一座偏殿而去。
  “赵擎,你可回来了!”秦始皇虽然脸色看似沉稳,但从脚步却可以看的出来,此时他心情很急切,进门的时候差点儿踢在一尺多高的门槛上。
  “赵擎见过陛下!”一身灰色麻衣,看似普通文士的赵擎赶紧躬身行礼。
  “无需多礼,赶紧说说此去南阳的情形!”秦始皇走到矮榻上一屁股坐下来。
  “陛下,前些日子送回来的信笺可否收到?”赵擎问。
  “已经收到,朕已经全部看过,不然也不会急切召见你!”秦始皇点点头。
  “那就好!”赵擎松了一口气,然后恭恭敬敬的说,“其实臣在南阳所见所闻,和信笺上的情形差不多,那清河镇有一少年,姓陈名旭,年岁不过十四,但却聪慧绝伦行事怪异,而且还是清河镇的里典,臣在清河镇呆了八天,所见所闻都堪称匪夷所思,桩桩件件也都已经记录在册提前送回了咸阳,想来陛下看过之后自有分辨!”
  “的确是一位神奇少年,你言他梦中曾得老翁指点,在万里大海之外有丰产之物叫做红薯,能够亩产两百石,此言你以为有几分可能?”
  赵擎苦笑摇头:“那陈旭看似平常,但言行举止皆都大异于常人,谈吐行为处处透着玄机,擎不敢妄断,但即便他说的是真的,但在那茫茫大海万里之外又如何取到,所以此事悱恻不羁,暂且只能当做小说家之言姑且听之,不过那曲辕犁和横耙臣已仔细观察打听到了,图纸我也已经从雉县县令江北亭处得到,如今雉县已经开始推广深耕精作之法,听那陈旭说,如果精选良种,囤积粪肥,明年亩产粮食可达四到五石,比之现在的产量提高两到三倍,甚至或许还不止……”
  “那就好,红薯得不到,得到这新式耕种器具和方法,推广下去明年夏秋两季的粮食将会大获丰收,也能解决目前捉襟见肘的粮食困局,后面几日可曾还有其他发现?”
  “臣离开前两天,那陈旭又指导木匠制作出来一架拉坯机,瞬息之间就能做出来一个陶碗或陶瓶,臣亲自验证过,果然方便快捷神奇无比!”
  “哦,还有此物!”秦始皇顿时兴趣更甚,询问之下赵擎把自己观察拉坯机的大致结构说了一遍。
  “此物和脱粒机倒是十分相仿,看来朕没猜错,那脱粒机定然也是这陈旭发明出来的!”秦始皇摸着胡须点头,“此子果然神奇,朕已经迫不及待想去见他一面了!”
  “陛下,臣离开清河镇之时,那陈旭又用山葡萄酿制出来一种果酒和果醋,口味鲜美独特,因此臣特地带回来两坛!”
  “甚好,快拿来朕尝尝!”秦始皇大喜。
  赵擎于是走到门口,从一个属下手中接过来两个用黄泥密封的陶罐,当着秦始皇的面打开,然后又用一个竹勺舀出来两勺倾入玉杯之中放到案桌上。
  看着玉杯中红色的液体,闻着沁人心脾的清冽酒香,秦始皇喉结轻轻动了一下抬手:“宣太官令和太医令前来!”
  “喏~”门口一个身披黑色玄甲的玄武卫大声应诺而去。
  “还有什么发现没有?”秦始皇盯着面前的一杯酒和一杯醋问。
  “有,那陈旭以为我是商贾,因此临行之时让我帮他收集一些物品,名册在此,请陛下过目!”赵擎从衣袖之中拿出来一叠麻浆纸放在案桌上。
  秦始皇盯着这些未装订成册麻灰色纸张,用手指轻轻翻开观察了一下,发现这次的纸张比之上次的书册似乎又要平整光滑不少,而且似乎也要结实许多,然后又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的物品名称,仔仔细细挨着看了一遍,其中许多属于植物药材,通过皇宫中的医卜术士的口中他也略略知道一些,不过翻到最后一张看着上面记录的各种稀奇古奇的东西的时候,忍不住皱起眉头问:“这些又是何物?有何用?”
  “回陛下,臣也不知!不过那陈旭说这些都是晶石矿物一类,他只是好奇所以想收集一些!”赵擎赶紧回答。
  “呵呵,朕也很好奇,他收集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到底有何用,竟然还要收集细软的羊毛,你把这些拿去少府登记,传朕谕令,让治粟内史通传各郡帮忙收集,并且详细记录这些物品的产地和产量登记在册一并送内史府备存,你也加紧督促内史府,看看咸阳各府衙库房可有这些东西,收集一些尽快给他送去,凡他所求之物一概答应下来帮忙收集,朕要看看,他是否真是仙家弟子,朕要看看,他还能制作出如何神奇的物品,朕要看看,他还有何种惊喜给朕!”
  “是~”赵擎躬身行礼。
  “嗯,你去吧,南阳虽近,但一来一去总需月余,寒冬一至,更是数月无法来往,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
  “不敢,这是臣本分之事,拖延日久只恐误了陛下的大事!”赵擎赶紧说。
  “天力不可违也,与你无干!”秦始皇摇摇头。
  “对了陛下,臣离开清河镇时,遇到两位女子和一位剑士去了清河镇,恐怕也是去寻找陈旭,因为担心打草惊蛇,所以未曾有任何动作!”赵擎突然想起一件事。
  “你做的很好,六国余孽耳,勿用担忧,六国王孙皆在我掌控之中,翻不起大浪,等朕南征百越北却匈奴之后,自然会腾出手来处置,你去吧!”
  “是,臣告退!”
  赵擎转身退出大殿,刚好太官令和太医令联袂匆匆而来。
  “果然是神仙佳酿,好酒!”一刻钟之后,房间里传出秦始皇的赞美之声。
  “唔,这果醋味道也甚美,酸中带甜,酒先留下,这醋太官令拿去,申食安排宫人给诸位皇妃送一些去!”
  “是~”不一会儿太官令抱着一坛醋和太医令退出房间。
  “宣匠作少府令!”房间里传出来秦始皇的声音。
  “喏~”门外一个玄武卫赶紧离去,小半个时辰之后,敖平急匆匆跟着一个宫人而来,进门就看到秦始皇正跪坐在榻上喝酒,脸色发红,满屋子清洌的酒香勾引的他也忍不住咕咚吞了一口口水。
  “敖府令,这里有两样新式农具的打造和深耕精作之法,你拿回去赶紧组织匠工制作出样品验证,明日早朝朕要知道结果!”秦始皇把几张画着图形的麻浆纸递给敖平。
  “是,陛下!”敖平接过图纸略略看了一下,脸色很快变得极度惊讶,赶紧告退匆匆离开。
  而就在赵擎返回咸阳之时,一个身穿灰色粗布麻衣,脸色幽黑长满稀稀拉拉胡须头发脏乱的人夹杂在一个商队埋头推车出城。
  守门的兵卒手持长戟将商队拦住,仔细检查每个人的身份户籍,并且都仔细挨着对照留影,查验无误方才放行,当检查到此人的时候,此人张嘴支支吾吾双手不断比划,却拿不出身份腰牌,商队的头领赶紧上前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兵卒说:“这个人是聋奴,前几日我在市场购买用来当畜力推车使唤的,非奸细也!”
  兵卒接过竹简文书看了几眼,又把这个聋人推倒墙边身上挨着摸了一遍之后说:“凡无户籍之民,进出皆要罚十钱!”
  “好好!”商队的首领苦笑着从钱袋里面摸出来十枚金灿灿的铜钱递过去,兵卒接过沉甸甸的铜钱挥手放行,商队的首领偷偷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大声催促,伴随着嘎吱嘎吱的车轮声,商队很快穿过城门,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越行越远。
  “聿~聿~”
  距离咸阳城十多里之后,商队停在一条小河边上,此时已经几乎看不到咸阳城了,推车的哑巴直起身来,伸手几下扯掉胡乱粘在脸上的胡须,蹲在河边捧水洗脸,然后用袖子擦干净之后,露出一张英俊面孔,正是在咸阳刺杀赵高失败的虞无涯。
  “呼~”虞无涯长吐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脚之后,双眼中有白光微闪,一股与刚才的卑微小心完全不同的气势散发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