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072

  “嘁,我才不和大石哥哥睡觉呢,羞羞,我要和水姐姐睡觉!”杏儿大声嚷嚷。
  陈旭脸皮抽抽了几下默默叹一口气,吩咐陈姜氏帮忙用最细的麻布做一个布口袋,然后转身去砍竹子,要过滤豆汁,还得准备一个竹架。
  虞无涯的速度很快,来去不过一个时辰,就在陈旭把竹架做好之后不久,他便回来了,马背上还挂着一个藤筐,里面放着一个大瓦罐。
  “恩公,苦水取回来了,怎么弄?”虞无涯丝毫没感觉到来回奔波的疲劳,抱着大瓦罐放在地上兴奋的问。
  “那些白色的粉末弄到没有?”陈旭赶紧问。
  “弄到了,在这里!”虞无涯又转身在藤筐里拿出来一个竹筒,里面放着小半筒白色的粉末晶体,还掺着许多的潮湿沙泥。
  陈旭用手沾了一点儿凑到鼻尖准备闻一下,结果虞无涯赶紧说:“恩公别尝了,苦涩无比难以下咽!”
  “你尝了?”陈旭脸皮惊奇的问。
  “嗯,上次去取酒的时候听恩公说是苦的,无涯也不太信,今日好奇品尝了一下,果然是苦的!”虞无涯点头说。
  尼玛一个二货,不认识的也敢往嘴里放,不过想想又释然,在这个原始的年代,一切都只能凭借自身的亲身感受才会有认知,要不然神农氏也不会尝百草了,而作为列子门徒,虞无涯学的是黄老之术,非常有科学研究的实践精神,好多修真求道的道士炼丹都是用嘴来品尝的,因此不认识的吃几口一点儿都不奇怪。
  陈旭去看了一下浸泡的黄豆,发现因为提前用石磨磨碎过,因此浸泡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差不多可以磨成浆了,于是等虞无涯喝水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两人便开始一个推磨一个喂料,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把小半盆黄豆全部磨完,然后将都豆浆全部装入陈姜氏早已缝制清洗干净的细麻布口袋中,又在大瓦盆上放上刚做好的竹架,把口袋扎紧之后开始捏压起来。
  “咦,恩公这过滤之法新颖!”虞无涯又开始惊奇陈旭这个简单而新奇的发明。
  “哇,包袱流出来好多奶水,我要喝奶!”杏儿兴奋的拍手。
  “别瞎说!”陈姜氏红着脸赶紧捂住杏儿的嘴。
  “这叫豆汁,不是奶水,生的不能喝,等会儿兄长煮熟了放点儿蜂蜜就好喝了!”陈旭也赶紧解释,免得这个丫头过一会儿满村子去嚷嚷兄长把豆子捏出奶水来就糗大了。
  稀里哗啦的挤了二十分钟,得到了半盆豆浆和半口袋半干不稀的豆渣,不过眼下已经几乎挤不出奶……呃,豆汁了,于是陈旭也就懒得继续费力,把豆渣和和口袋放到一边,然后把豆汁倒进一个洗干净的瓦盆中放到土灶上,让杏儿生火煮起来。
  看着陈旭转身又去弄半口袋豆渣,虞无涯好奇的问:“恩公,难道这剩下的糟粕之物也能用上?”
  “这叫豆腐渣,做好了也是一道美味,今天我就给你们做一道葱香豆渣饼,又香又脆,特别好吃!”
  “嘶,恩公赶紧做,我口水都掉下来了!”虞无涯的吃货本性展露无遗,只要陈旭每次说一道食物,他都会反射似的开始满嘴冒口水。
  趁着杏儿煮豆浆的间隙,陈旭出门转了一圈儿,采摘回来一把野葱和一些鲜嫩的苜蓿菜。
  因为已经入秋近一个月了,所以山野间的各种植物都已经变老开始掉落籽粒,野菜更是如此,无论是野生的葱蒜都抽薹结实,就连平日能够吃到的荠菜、芹菜、婆婆丁都老了,风一吹漫天都是飞舞的蒲公英小伞,叶子也自然不能吃了,他在水沟背阴处找了许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看起来还算鲜嫩的野葱和苜蓿。
  苜蓿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蔬菜,营养价值很高,而且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治疗胃溃疡和痔疮,不过口感不如荠菜和婆婆丁,因此很少有人吃,但眼下鲜嫩的野菜都没有了,弄点儿嫩苜蓿切碎混在豆渣饼里面也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冬天要来了啊!
  陈旭略有些感慨,也非常的郁闷。
  一旦等到冬天,恐怕山野间找到能吃的绿色野菜就越来越少了,因此他洗菜切菜的时候问陈姜氏:“娘,我们家还有没有冬天可以种植的菜蔬种子?”
  “本来还有一些菘菜和芦菔种子,我前些天在房屋后面开挖了一小块菜园准备种下,发现种子已经都虫蛀霉烂了,还是三年前的种,种在地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发芽!”陈姜氏摇摇头说。
  呃,陈旭楞了半天转头看着虞无涯:“菘菜和芦菔是甚子菜?”
  虞无涯也楞了半天呆呆的问:“恩公连这两种菜都没见过?”
  “虞叔叔,我兄长从树上跌下来摔坏了头,以前的都记不住啦!”杏儿在旁边解释。
  “哦,抱歉抱歉,恩公莫怪,无涯一时没想起来,菘菜是一种大叶青菜,味道寡淡,但耐寒,不好吃,春天还会抽薹开花,样子有点儿像板蓝根吧,不过比板蓝根大七八倍,长大足有一尺方圆!”虞无涯虽然表达的很清楚,但陈旭还是没想起来放大版的板蓝根是什么品种的蔬菜。
  “那芦菔呢?”
  “芦菔就和芥菜疙瘩差不多,上面长绿色的菜叶,嫩叶可食,长老了就有些许毛刺,不过根部有拳头大小,青皮红皮皆有,味道辛辣,切成丁晒干后可做咸菜……”
第202章
吃磨+1
  芦菔莫非就是萝卜?
  陈旭听完后疑惑不已,但眼下没长出来自然不知道,但按照陈姜氏的说法,这些种子定然也是长不出来的,不光还是几年前的种,而且生虫发霉了,看来过两天还得回一趟镇上,弄些蔬菜种子,再挖些野生的葱姜蒜和花椒树回来,把房屋四周多种一些菜,自己不能把老祖宗看到土就想种菜的良好传统习惯丢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就只能吃土。
  而且陈旭也没猜错,芦菔就是萝卜,在商周时期已经有大规模栽培,秦汉时期已经成为了大众级别的蔬菜,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之中已经有记载,而菘菜其实就是白菜,在中国栽培的历史更早,足可以推到新石器时代,后世考古中在半坡遗址的瓦罐中就发现过白菜种子,可见那个时候半原始状态的氏族部落已经就开始种植白菜了,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栽培,但白菜这个称呼到元朝才出现。
  除开种菜之外,到了冬天估计这竹木做的简易茅草屋也抵抗不了寒冷,尤其是没有加棉的衣服和加厚的被褥,光是在床上垫一些干草恐怕扛不住寒冬腊月的酷寒,大人还可以勉强抵抗一下,像杏儿这种甚至更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身体衰弱的老人如何扛得住?
  前几天和几个村民晚上聊天的时候马大伯就在感慨,按照今年夏秋时节如此风调雨顺的现象来看,冬天一定奇寒无比,甚至大雪会比往年大的多,可能会出现几十年难遇的寒冬,因此马大伯非常担心村里的老弱病残度不过这个寒冬。
  而马大伯的话也让陈旭更加担心,他考虑的可不是一个小河村,而是整个清河镇六百多户三千多人怎么去熬过接下来的这个寒冬,以前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不少人。
  马大伯的话他还是深信不疑的,古代人没有天气预报,全部都靠经验推测,不可能一年四季都风调雨顺,该来的还是要来,何况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冬天只有下大雪,冻死了害虫第二年才会丰收,所以冬天严寒既是痛苦折磨,又是希望,老农民是不希望有暖冬出现的,因为那不符合节气,特别是在南阳这种四季特别分明的中原地区。
  秋收最多还有一周就会结束,距离寒冬到来还有两个月左右,得尽快想个冬天能够取暖的办法,茅草屋虽然可以在外面挂上厚厚的茅草使其不透风,但却不能在房子里面生火,又没有棉被和羽绒服……
  陈旭非常纠结,后世的各种房屋建筑都在眼前走马灯一样出现,他需要找到一种简单而且能够抵抗严寒的方法,棉衣棉被是不可能有了,镇上倒是有十多张狼皮,但也只能做几件衣服御寒,只能保住自己一家,但既然当了这个里典,可不能只顾自己。
  思来想去的过程中,加了面粉和野葱苜蓿盐巴的豆渣面团也已经和好了,陈旭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干脆暂时把这个问题丢到一边,开始专心致志做葱香豆渣饼。
  和好的豆渣在他的揉捏下变成一个饼子,一共捏了十多个放到竹筛里面,而这时候豆浆也已经煮的开始沸腾,瓦盆里浮起一层雪白的泡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鲜豆浆的浓香味道。
  陈旭突然想起老妈以前冬天做豆腐的时候经常要做的一道菜,赶紧用一个干净的竹勺将里面的泡沫全部撇干净,并且吩咐杏儿把炉灶的火减小。
  “兄长,是不是可以喝豆浆了?”杏儿很是熟练的把灶膛的火褪去一半,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奶白色的豆浆吸着鼻子问。
  “还没有,不过兄长突然想起一种新的菜品,叫做豆皮,用来炖肉简直好吃的不得了,无涯,快去帮我砍一根两寸粗细的竹子回来,剃掉枝叶擦干净。”
  “娘,帮我拿一把干净的竹铲过来!”
  在陈旭的吩咐下,虞无涯提着自己的陨铁宝剑砍竹子去了,而陈姜氏也很快从房间里拿出来一把崭新的竹铲。
  锅里的豆浆渐渐停止了沸腾,随着时间慢慢推移,豆浆表面慢慢出现了一层淡黄色的凝固薄膜,等了差不多五分钟左右,这层膜已经看起来比较厚实,而这时虞无涯也飞快的提着一根竹竿跑回来,然后用一块抹布胡乱擦了一下。
  “恩公,竹竿砍回来了,接下来怎么弄?”
  “举在盆上别动!”陈旭吩咐的同时,用竹铲沿着瓦盆四周贴着这层薄膜铲了一圈,让薄膜和瓦盆完全分离开,然后伸手在薄膜中央一抓,就提起来一层如同抹布一样的东西挂在竹竿上。
  “咦,神奇神奇,这就是所谓的豆皮吗?”虞无涯惊奇不已。
  “嗯,这东西是豆浆的精华所在,晾干之后便于储存,用水浸泡一下即可食用,而且荤素炒炖都可,味道清香爽口,甚至还可以制作成香辣味道,实在是下酒美味也!”
  “恩公别说了,无涯的口水都已经止不住了,没想到一种简单的菽豆恩公也能做出无数种美味来,无涯这一辈子能够认识恩公,简直不枉活这一场!”
  这话说的尼玛太直白了,果然不愧为吃货的名号。
  陈旭很是无语的撇了撇嘴,又用竹铲开始沿着瓦罐铲了一圈,很快又捞起来第二张豆皮。
  陈姜氏虽然不知道儿子如何会突然懂的如此多从未见过的新东西的,但却也并没有往别处去想,反而是站在旁边仔细的看着儿子的动作,仔细的学着豆皮的制作方法。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陈旭足足捞起来十多张豆皮,锅里的豆浆只剩下了一小半,陈旭这才罢手,让虞无涯举着竹竿去凉棚下面挂好,然后吩咐杏儿再次大火开始煮豆浆,几分钟后感觉豆浆已经完全熟透,这才用竹勺舀了些许苦水准备倒进去,想了一下又先把豆浆从瓦盆里舀出来大半,只留下差不多两碗的样子,这才把苦水倒进去搅和了几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陈姜氏、杏儿、虞无涯三人目不转睛的关注下,豆浆什么情况都没发生,搅了几分钟还是汤汁状态。
  唉,陈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停手,不用多想,这苦水绝对不是卤水,要不然豆浆应该变成了豆花了。
  而且……似乎……后世也没听说南阳附近产盐卤,因此这种苦水中所含应该是另外一种矿物盐了。
  豆浆没做成,陈旭略有些遗憾,但他感觉距离自己做出豆腐来已经不远了,因为盐卤不好找,石石膏这种东西中国到处都是,储量数百亿吨占世界第一,而且有些地方用锄头都能挖出来,想来大秦这个时代早就应该就有人发现过了,只不过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说不定下次赵擎会给他一个惊喜,何况各种矿物原料的名册他同样给了水轻柔一份,让她回去安排水家也开始寻找,双管齐下之下,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结果。
  将陶盆里面的豆浆泼掉,换上平时炒菜的瓦盆,拿出猪油开始煎葱香豆渣饼。
  随着微微的噗噗声,豆渣饼在猪油的煎炙下慢慢变的焦黄,一股夹着野葱和豆渣香味的浓香开始在院子里散发开来。
  “咕咚~”虞无涯情不自禁的吞下一口口水,直勾勾的盯着锅里的豆渣饼,双眼中仿佛要伸出一双爪子来。
  “咦,好香好香,旭哥儿你又在做甚子好吃的东西?”牛大石似乎干完活儿刚回来,浑身脏兮兮的飞奔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嚷嚷,“隔这么远我在家都能闻到!”
  “是葱香豆渣饼!可美味了!”杏儿又开始显摆,虽然还没吃过,但不妨碍一个小孩脑补味道。
  “幸亏我来的及时,不然就没我的份了!”牛大石看着锅里和竹筛里面总共不过十二三个菜饼子,感觉自己来的非常及时,于是也守在土灶旁边直勾勾的盯着。
  “准备开吃!”看着陶盆中的几个豆渣饼两边都已经煎的焦黄熟透,陈旭也忍不住抹了一把口水把饼子铲起来放到盘子里面。
  “小心烫……”
  陈旭话还没说完,虞无涯和牛大石两人几乎同时伸手一人抓了一个,就用手拿着哈吃哈吃的开始吃起来。
  陈姜氏从院子边上摘下一张葫芦叶给杏儿抱了一个,让她拿在手上慢慢吃。
  “娘,你先吃,我把剩下几个也煎上!”陈旭说话之时把剩下的几个豆渣饼也放进陶盆里面,陈姜氏于是也用筷子夹起一个吃起来。
  不过还没等陈旭第二锅豆渣饼翻面,牛大石和虞无涯两人又已经虎视眈眈的盯着瓦盆了。
  几分钟后,虞无涯舔着嘴巴意犹未尽的说:“恩公,这豆渣饼香酥无比,香味浓郁,区区几个完全不够吃,明日再多做一些吧!”
  “对对,旭哥儿,这葱香豆渣饼我可以一顿吃十个,明日一定要做上五六十个才行!”牛大石舔着手指头盯着陈旭手里的半个饼子咽口水。
  “可以啊,十钱一个,你拿钱来,我给你做一百个!”陈旭边吃边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