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072

  而且有了大米,可做的食物就多了,米糕、醪糟、米饼、锅巴……陈旭忍不住吸了一下口水。
  而站在旁边的虞无涯不知为何也突然跟着吸了一下口水,似乎感受到了陈旭又将制作出来无数的美味食物。
  “最后面两车东西最为杂乱,根据里典上次给赵某的清单,因为皆都是模棱两可之物,赵某只能按图索骥去寻找,乱七八糟弄了两车送来,有各种石头也有一些未知之物,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里典需要的东西,赵某惭愧之至!”
  “赵先生勿用自责,那些东西旭也是好奇收集一下而已,这么两大车,想来必然有不少可用,旭先行谢过!诸位也都赶路辛苦,先进去食堂喝茶饮食,填饱肚皮之后我再安排人与赵先生交接!”
  “好,赵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赵擎手一挥,一群护卫和马夫都跟着走进小学的食堂,食堂的帮工很快就沏上热茶,陈旭陪着赵擎喝茶闲聊了几分钟后,食堂帮工开始把煮好的面条端上来。
  雪白的面条浇上一勺熬煮烂熟的狗肉浓汤,吃起来绵软香浓,下面还放着一些酸菜,非常不错。
  倒了如今深秋季节,鲜嫩的菜蔬已经不好弄了,大部分时间只能吃干菜和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如此。
  狗肉是昨日镇上的屠夫宰杀之后送来一半,大概有二十多斤,因为秋冬时节也是杀狗吃肉的最好时节。
  后市有句俗话,叫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吃狗肉虽然在后世的争论比较厉害,但狗肉的确鲜香无比,而在这大秦时期,狗肉是一种很普遍也最受欢迎的肉类品种,无论王侯公卿贵族平民,都喜欢吃狗肉,屠夫就是屠狗人的专用名词,比如明朝有一首对联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说的就是屠狗之人地位低贱,但却都是仗义好爽之辈,实际上说的就是屠夫。
  实际上在更早的商周时期,狗肉一直只有上层人士才能享用,小狗称为狗,大狗称为犬,除了可以用来看家护院或者打猎,养狗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杀来吃肉,是六畜之一。
  《礼记·王制》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可见当时狗肉只有士以上的阶层才能享用,普通庶民最多吃点儿蘑菇竹笋啥的山珍,至于奴仆只能吃糠。
  陈旭以前并没有吃过狗肉,甚至还略有些抵触,但自从昨天晚上吃了一顿狗肉之后便感觉自己前半辈子的人生真的和咸鱼没什么区别,尼玛狗肉这么好吃,老子以前为什么不吃,于是仅仅一个晚上就爱上了吃狗肉,决定以后多弄点儿狗肉吃吃,冬天还能温补强身,实乃一举两得。
  “面条已经两月未吃过了,陈里典恕罪,赵某已经等不及也!”面条刚一放到桌上,赵擎立刻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
  “呵呵,赵先生和诸位请,勿用客气,今日管饱!”陈旭笑着说。
  “多谢多谢,开食!”赵擎一声令下,筷子夹起一个热气腾腾的面条大吃起来,嚼的汁水顺着嘴角流到胡须上却怡然不顾,并且嘴里还支支吾吾连称美味。
  而一群属下和车夫也都迫不及待,其中有几个上次来过,自然知道面条是何物,运筷如飞稀里哗啦瞬间就吃下去近半。
  “精白软滑的面条加上熬煮酥烂的狗肉,浓香无比,堪称天下第一美食也!”一大碗面条赵擎埋头不过三分钟就彻底吃完,连面汤都没放过,咕嘟嘟喝光之后抹着嘴巴连声赞叹。
  “来了来了,诸位小心烫!”食堂的帮工第二锅面条也很快端上来,每人又添了一大碗。
  几分钟后一盆面条再次告罄,幸亏食堂准备充足,赶紧又端出来一盆,赵擎一群十多人足足吃下三大盆面条,光是精白面粉都用了十多斤,不过陈旭却一点儿都不心疼,十多斤面粉才值几个钱,这五大车东西,对于他来说价值连城,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冬天他可以好好的窝在小河村仔细研究自己的东西,说不定一不小心就研究出来了火药和土铳,嘎嘎~,陈旭又抹了一把口水,弄的虞无涯又差点儿跟着流口水。
第222章
会不会扯到蛋蛋
  一顿饭吃完,在陈旭的安排下,装药材的车直接就拉去了卫生院交给徐福和许垆两人清点登记,剩下的四车全部都拉到了陈旭的住处全部卸了下来。
  首先是羊毛,足足十多包,陈旭挨着打开看了一下,其中有几种比较粗,估计无法用来做毛衣,但还有三种看起来细软无比,陈旭虽然没有接触过羊毛,但却穿过毛衣,这三种羊毛除开羊膻味比较大以外似乎用来织毛衣没有任何问题,实在不行做填充物做成厚衣服御寒也可以。
  除开羊毛之外,还有一个小口袋,里面放着几张貂皮,颜色有灰有白,已经完全鞣制好了,摸起来非常柔软,皮毛也异常顺滑。
  动物的皮毛在这个时代非常贵重,牛皮不说,那是军用物资,必须上缴,但即便是猪皮狗皮羊皮等,也是广受追捧的,很值钱,一张成年野猪皮可以卖数百钱,一个猎户猎杀到一头野猪,基本上能保证全家几年的吃喝用度,不过要想一个人猎杀一头成年野猪,那个不光是要靠运气,更多的还要赌命才行,所以野猪这种东西一般猎户都不会轻易去招惹,猎人喜欢的是鹿,麂、兔等温顺的动物,虽然比较灵活但不会有性命危险,遇上虎豹狼熊这些猛兽,一般是有多远就跑多远。
  而越是凶猛的野兽,皮就越值钱。
  就像上次王翦杀死的那头老虎,虽然虎皮已经被破坏的很严重,但他还是将虎皮带走了,因为老虎这种猛兽的皮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除开是代表一种勇猛和荣誉之外,还是一种极其稀缺的物资,民间不允许私藏,就连皇宫之中也没几张老虎皮,即便是有,也许都流传几十上百年了,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老物件,老虎这种猛兽,一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来去如风凶猛无比,即便是老死病死,也都在大山深处,而如伏牛山一般的大山深处,那绝对是人迹罕至甚至从未有人类踏足的地方,因此像老虎这种猛兽,除非正面刚死它,不然想捡漏弄张老虎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除开猛兽的皮值钱外,还有另外一种丝毫都不凶猛的小兽的皮也异常珍贵,那就是貂皮,貂是一种胆小谨慎的小兽,生活在西北极寒之地,如今也只有辽东才有,貂皮因为柔软顺滑,而且特别保暖舒适,因此特别受贵族追捧和喜爱,但因为胆小谨慎,捕获也非常困难,要弄到一张并不比猎杀一头野猪简单多少,只不过考虑安全性的话,猎人更愿意去追踪猎杀。
  手中这几张貂皮,可以说价值万金也不为过。
  陈旭拿出来观赏了片刻之后赶紧收起来,他发现所有围观的人都双眼冒光,就连虞无涯都开始盯着貂皮流口水,明显是想占为己有。
  “赵先生,这貂皮甚是贵重,为了感谢你的慷慨,旭决定到时候送你一条围巾!”陈旭拱手说。
  “好,赵某甚是期待!”赵擎也不知道陈旭说的围巾是个什么玩意儿,但既然陈旭说送,那定然又是一个新奇的东西。
  收好羊毛,接下来是第二车货,也是分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口袋,里面装着不同的杂粮和种子,其中许多陈旭都不认识,一番查看之后,发现除开几大口袋稻米之外,竟然还有一大口袋的高粱,然后看了一下口袋上的字,用小篆写着蜀黍两个字。
  “赵先生,这蜀黍从哪儿弄来的?”陈旭激动的问。
  “中原地区多食粟麦,西北多食蜀黍,大秦西北诸郡如今很多地方都种蜀黍啊!上次里典言说想吃稻米,赵某便顺便也弄了这些蜀黍,料想里典也没吃过,或许也想尝个新鲜!”赵擎赶紧解释说。
  陈旭知道北方有种植高粱的传统,而东北人常吃的窝窝头就是用高粱面做成的,不过有涩味,还塞牙,不好吃,陈旭有一次逛美食城吃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碰过。
  农村人喜欢在田坎地头种一些高粱,不过不是用来吃,而是把高粱的穗刮干净之后扎成笤帚,家家户户都有,因此陈旭自小便接触,自然是很熟悉的。
  但他不知道秦朝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高粱了。
  这玩意儿虽然不好吃,但可以酿酒啊,而且是酿酒的绝好原料,高粱酒比起稻米酿的酒更醇更香,特别适合用来酿制高纯度的白酒,而且特别符合西北人民的气质,一口下去像烧刀子一样火辣辣的,既劲道又霸道。
  这一口袋足有三十四公斤的样子,或许可以用来试一下酿酒,至于吃就算了,特别难吃。
  将这些种子和稻米高粱也收好之后,开始卸下最后两车货,上面装的都是各种矿石等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也是他最为期待的东西。
  就像赵擎说的一样,因为陈旭些的东西全部都莫零两可语焉不详,而且描述也都不清不楚,因此这两车东西真的就是乱七八糟,各种颜色的石头装了十多筐,混杂在一起五颜六色,看的陈旭眼花缭乱,这些石头虽然看似杂乱,但每一块上都写有字迹,不过不是名字,而是产地。
  陈旭先大致翻看了一下,里面不仅有绿色黄色的铜矿石和红色的铁矿石,还有晶莹剔透的琥珀、各种颜色的晶体矿石,甚至还有珍珠玛瑙等物,品种足有两百余种,陈旭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差不多弄了个大概,心情比较激动,里面竟然真的有煤,而且质量还不错,是那种光泽度很好的大块煤,而且他找到了拳头大小一块黄色的东西,含有很刺激的味道,他闻过之后确认是硫磺无疑。
  陈旭松了一口气,有了硫磺,只要再收集到硝土就可以试着制造火药了,至于配比需要慢慢试验,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记不住了,但黑火药中硝碳硫的比例大致是6:3:1,硝的含量越高越不稳定,爆炸力也就越强,硫是助燃剂,也是氧化剂,至于碳主要是作为吸附剂,而且因为碳也容易燃烧,可以起到稳定燃烧的稳定剂,刚发明火药的时候,这三种物质混合比例差别不大,但发展成熟后,6:3:1的比例基本上就是最稳定也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配方,后世有了化学方程式之后,其中比例又经过精细调整,似乎硝和硫的比例又有所增加,但增加量很少,而且化学兴起之后,各种威力更加强大的炸药接踵出现,黑火药这种被誉为中华四大发明的东西很快就被淘汰了,不过一些偏远山区的猎手还在自己炒制黑火药打土铳。
  陈旭现在不指望什么硝铵炸药,硝化甘油,塑胶炸药C4等高爆炸药,只需要能够制作出最老土最普通的黑火药就行,再加上秦朝如今发达的铸铜技术,做出青铜土铳和火炮来完全不成任何问题。
  而且眼下又有了煤,距离炼钢铁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找到一些好的冶炼工匠,在自己的指导下炼出铁几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有了铁,有了火药,基本上就快进入宋朝了。
  似乎这一步跨度有点儿大,不知道会不会扯到蛋蛋?
  陈旭略有些失神。
  而且这些矿石种类太多,没有充足的化学和物理实验设备,除开一些一看就是玉石和卵石的石头之外,其中许多都无法判断成分,要知道自然界许多矿石晶体看起来都差球不多,如果不是矿物专家,光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安排人把十多筐石头都搬进房间之后,剩下还有一些瓶瓶罐罐装的也是各种粉末泥土泥巴之类的东西,此时也没办法挨着一一细看分辨,因此也只能一股脑儿的堆进房间,很快房间里连落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不过陈旭的脸却笑的像开花一样,这些东西,莫说是让他,即便是让郡守去收集,估计也得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弄到这么全,因此他又略微的开始怀疑赵擎的身份了,可能不仅仅是个商贾这么简单,比如硫磺原矿这种东西,中原地区并不出产,似乎只有四川贵州内蒙等极度偏远地区才有。
  “赵先生,这些东西太多,旭也无法一一辨认,需要很长时间慢慢了解,无论我能不能用上,都特别感谢您的帮忙!”陈旭洗完手之后出来拱手道谢。
  “陈里典言重了,赵某家族世代经商,商队常年行走在大秦南北诸郡,甚至与百越匈奴西域杂胡都有来往,因此其中有些中原没有的东西也才能弄到,如果里典发现哪些可用,直接把上面记录的名称或产地写给我,赵某自然会安排人帮你取来,对了,这里还有一物差点儿忘记了!”
  赵擎打开马车座位下的一个隔板,从里面抱出来一个小木箱,打开,顿时十多块各种颜色的水晶出现在陈旭的眼中。
  “水晶~”陈旭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虞无涯也脸色动容,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果真是水晶,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此乃无价之宝也!”
  “这……这太贵重了,旭恐怕买不起!”陈旭激动之余又感叹不已,水晶这种东西说穿了就是纯度很高的二氧化硅晶体,因此并不值钱,但在古人看来,那就是天地赐予的难得宝物,不光色彩艳丽而且晶莹剔透宛若冰晶,自古便是贵重宝石,而且专门用木箱装着就可以看看的出来其珍贵程度。
  “赵某非是要卖给里典,而是想送给里典!”赵擎虽然说的轻松,但脸上明显也有一些不舍之意。
  “为何?”陈旭微微一愣。
  “呵呵,赵某所求之物上次已经说过了,只希望得到那拉坯机的图纸就行。”赵擎淡淡的笑着说。
  陈旭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我便把那拉坯机的图纸送你,赵先生既然是商贾之家,这么贵重的水晶说送就送,家里自然金钱车载斗量,这些货物的价值估计赵先生也看不上,陈旭也没这么多钱给,这样吧,上次赵先生离开之时,旭言说秋天返回就请你喝葡萄美酒,如今葡萄美酒早已酿好,旭便送你百瓶清河佳酿如何!”
  “哈哈,好!”赵擎抚掌大笑,情绪很是激动,“清河佳酿之名,如今在咸阳如日中天,一瓶酒价值万金,光是酒瓶都千金难求,而且酒之滋味比之上次赵某带走的那一坛味道要好得多,里典这百瓶清河佳酿,赵某算是大赚也!”
  “呵呵,赵先生说笑了,既然如此,我这就安排人去取酒,同时还有一些东西需要赵先生帮忙收集!”
  “好,好!”赵擎连连点头。
第223章
本草纲目
  赵擎这次来的很突然,走的也很匆忙,就吃了三碗面条,留下五车货物之后带着百瓶清河佳酿很快离开,同时带走的除开拉坯机的图纸之外还有一张货物清单,上面列举的只有煤、硫磺、石墨、铜铁矿石等寥寥几种,但所求量比较大,都是数百斤上千斤,而且特别叮嘱,如果能够在入冬前送来最好。
  送走赵擎后,陈旭便去了一趟卫生院询问了一下送过来的药材,一见之下竟然咋舌不已,这批药材中许多都是非常难得东西,特别是几根大山参,主根足有手腕粗细,长达三尺,根须密密麻麻,胡乱用一个布袋装着,标注为山参,产地是辽东郡。
  陈旭摸着下巴苦笑片刻,尼玛如今一瓶清河佳酿在咸阳竟然炒到价值万金,瓶子都值一千多钱,完全超出了他当初对于年份酒的预期,而酒成本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几根大人参可是真正的百年野山参,放在后世没有几百万绝对买不到,而且也根本就没有,但眼下在赵擎眼中,似乎还不如一瓶酒值钱,果然是物以稀为贵,看来要在秦朝发财还是挺容易的。
  这人参可是大补之物,而且辽东距离遥远,这种百年老山参即便是有,采摘也必然困难无比,那大兴安岭之中如今正是东北虎和熊瞎子横行霸道的时候,估计到处都是,当地山民想要获得也是拿命换回来的,因此得好好藏起来。
  陈旭将几根小儿胳膊粗的老山参先收起来,然后又在从里面找出来一些可以炖菜滋补的药物,比如桂皮,草果、八角、香叶,茴香等,甚至里面还找到一大袋花椒。
  零零总总拣出来一大筐,剩下的药材许多陈旭也不认识,甚至有可能只是长的奇怪而已,并无半分药用价值,当然这些陈旭也不打算关心了,一起丢给徐福和许垆两人去分辨整理。
  这两个月中,陈旭已经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药材以及属性都全部都告诉了徐福,而且其中大部分也都找到,徐福的医书也是以此为基础,写了足足五本,其中大部分都是介绍药材的,而且也基本上都是以陈旭诉说的为基础,然后又综合增加了许多他自己的认识,记录能够入药的材料有三百多种,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常用药物,而这本书,陈旭建议起名本草纲目,徐福也欣然接受,因此如今徐福的办公桌上,堆得就是本草纲目,而且还分成了金木水火五册,每册里面又分谷、草、木、果、蔬、鳞、虫、禽、兽等不同的类别,虽然如今还都是草稿,但陈旭应诺,等他完成这部巨著的时候,一定帮他刻板印刷出来传遍天下,因此徐福最近对陈旭已经死心塌地,作为一个方家医士,能够让自己的理念传遍天下流芳千古,必然是最大的荣耀,何况陈旭说此书一出,徐子之名将一定成为华夏医学千年以降的里程碑的时候,徐福感觉自己瞬间热血沸腾,一连串的生命力加号从头顶蹭蹭乱冒。
  能够称子者皆是大贤,绝对是对方家术士的最大认同。
  徐福觉得自己一下年轻了十多岁,又有了划船的动力。
  因为赵擎突然送来这么多东西,陈旭回家的打算也被暂时打断,只好留下来将这些东西仔细清理一遍,有用的就先打包送回小河镇,暂时无法分辨不能用的就放在清河镇,到时候叮嘱人看好。
  忙碌了两天之后,所有的东西大致都整理的差不多了,陈旭准备把羊毛先处理一下。
  这一车羊毛十多包足有上百斤,不知道是从死羊身上割下来的还是从羊皮上刮下来的,膻味十足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里面还夹杂着枯枝、野草、血迹、泥土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必须先处理干净,这些只能手工去做。
  当然,现在他人手充足,直接把小学的一群孩子叫过来,一人一袋,先把羊毛倒进一个藤筐之中,用手将里面的杂物清理出来,清理干净的羊毛重新放入麻袋之中,这个工作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完,一群孩子每人嘴里含着一颗水果糖叽叽喳喳的在院子里开始干活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