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1072

  历史上也从未记录过王翦是怎么死的,因为自从六国统一之后,王翦就卸甲归田,而秦朝也国祚太短,根本没有对于王翦死亡的记录,虽然后世陕西有个王翦墓,但专家都猜测可能不是真的,因此王翦就像突然凭空消失了一样,包括通武侯王贲一样,也是突然就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之中,完全无法考证其生死的具体时间,唯一有记录的是王贲的儿子王离,是在秦朝末年被项羽所擒后不知下落,传言被杀,因此王氏一族三位大将几乎都是死的不明不白。
  但陈旭现在才不关心这些本来就死的无声无息的历史人物,他只关心秦始皇,关心徐福会不会一时没忍住,把海外仙山的消息告诉秦始皇,这样一来,他几个月的布局,用各种方法徐福强行留在清河镇的打算就彻底失去了任何作用。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就是把徐福留在自己身边,给他灌输各种养生理念的同时尽量不让他去咸阳见到秦始皇,但眼下这个打算看来是彻底落空了,徐福见秦始皇和历史再次重叠,但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点点的希冀,毕竟现在的徐福和以前纯粹喜欢划船而且向往仙山的徐福不一样,脑袋里面已经被陈旭填鸭一般的塞入了后世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和治病养生的知识,只要徐福不突然犯二,大秦似乎还可以好好挽救一下。
  秋去冬来,转眼已经是九月。
  山林之中红黄交错的颜色早已褪尽,只留下漫山遍野的枯枝,不过其中还是夹杂着一些青松和翠竹,让这个深秋时节看起来多了一抹亮色。
  经过半月个的调养,王青袖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不过情绪却异常低落,几乎日日垂泪,嚷着要回咸阳去看爷爷,不过这个要求直接就被所有人直接忽略了。
  不说路途遥远,现在的秦岭西麓估计已经开始下雪无法行走了。
  让陈旭略微放心的是,王青袖好转之后似乎也没有了要杀他的迹象,只不过从来就没和他说过一句话,住在一个屋子里却形同陌路,而两个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侍女每次见到陈旭,也只敢匆匆行礼之后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特别是一看到虞无涯立刻就吓的浑身发抖,如同小老鼠见到了猫一样。
  而趁着这半个月时间,陈旭也没闲着,除开把厨房实验室修好之外,还修了一个女厕所,又指挥四个护卫扩大了院子,修建了马厩,还在马厩后面开挖了一大片菜地,将赵擎带回来的一些认为是蔬菜的种子种了下去,而前面种下的萝卜和白菜已经长出了几片叶子,估计再长十天左右鲜嫩的萝卜叶就可以吃了。
第231章
娶亲
  因为家里突然多了许多人,陈旭干脆把原来的两件卧室中间全部用竹木隔开,并且用竹子吊顶做成了四间卧室,火炕也修改了一下,这样住房也宽裕起来,足够一家人居住,王五、王七和另两个护卫还是住在茅草屋里,不过里面也修建了火炕,也不怕冬天寒冷无法入睡了。
  而为了不让这群护卫白吃白喝,陈旭也从来就没让他们闲过。
  把房前屋后的建设全部都搞完之后,又每天安排他们上山砍柴,为真正的寒冬到来做准备,而砍柴的地方就是那三棵大茶树的山坡,将四周的荆棘和杂树全部都砍光,只留下三棵大茶树和小茶树。
  陈旭去看过一次,准备等开春之后组织村里人把那一片山坡修整成梯田挨着栽种茶树。
  因为那三颗大树周围起码密密麻麻长了数百颗大小不等的茶树,大的已经有七八米,小的才半尺,而且地面上还落在厚厚一层茶树果,开春后移植栽种,可以弄出几十亩茶园来,假以时日,小河村就会凭空多出来一项长久的进账,如果这些茶树真的品种与众不同的话,紫云仙茶的名头如果传出去,小河村光靠这片茶园就能进入富足的小康生活。
  还有十多天就是寒衣节。
  而只要寒衣节一过,基本上就进入了寒冬时节。
  说不定一夜北风之后一场大雪下来,接下来很长时间都无法出门。
  因为在这大山之中,雪化的极慢,根本就无法出远门,于是趁着这段时间天气还晴好,陈旭也去清河镇几趟,反正马匹足够,检查火炕修建进度的同时也驮回来许多粮食、盐巴、马料、陶盆、陶缸、酒醋以及笔墨纸砚等物,就像后世办年货一样,家里和凉棚、厨房、实验室已经堆满了食物和各种东西,足够一大群人吃到明年开春。
  今天,是田二壮成亲的日子。
  小河村所有的村民都穿上了干净衣服,在陈旭的带领下去十多里开外的鹰嘴崖村娶亲。
  鹰嘴崖村,比之小河村更加靠近伏牛山深处,而且地势也高出许多,整个村子都在半山腰上,因此山路更加崎岖难行,不过这条路陈旭也还算熟悉,当上了里典之后也曾经跟着几个亭长下来视察过地盘,不过也只来过一趟。
  因为王青袖等人来小河村,不光来了一大群人,同时还带来了十多匹马,全部都是那种高大健壮的北地健马,一匹匹毛色鲜亮与这山野之中的中原土马不一样,神骏异常,因此十多匹马行走在山路之中,加上还有二三十人的迎亲队伍,场面非常热闹。
  田二壮身穿一套崭新的灰白色细麻布衣,脚下穿着崭新的布鞋,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还带着竹冠,坐在第一匹马上,胸口还戴着碗口大一朵半红半黄的布花,神情既激动又紧张,拉着缰绳有些手足无措,要不是胯下的马训练有素,估计就被他带进沟里去了。
  布花是陈旭用细麻布扎的,然后用栀子水浸泡染透后得到的,颜色偏橙色,不过在这个时代只能将就,但即便如此,看起来也喜庆了许多。
  陈旭和虞无涯两人骑马走在后面,再后面就是马二伯和一大群村民,反正山路也走不快,因此边走边说话聊天,全部都是大嗓门,吵吵嚷嚷热闹喧天,附近几个村子一些结伴来去的村民看见后吓的赶紧都站到路边避让。
  “发糖!”陈旭每看到一些村民,便高兴的吩咐一声,一个村民赶紧打开竹筒给这些路过的村民派发喜糖。
  “这……这不是小里典大人吗?”等几匹大马过去之后,拿着糖发呆的村民才醒过神来。
  “他们好像要去鹰嘴崖,看样子是要去娶亲?”
  “难道是小里典大人要娶婆娘?”
  “别瞎说,是我们村田二壮娶婆娘,里典大人说娶婆娘一定要热闹,嘿嘿,这排场,够热闹吧!”迎亲队伍中一个小河村村民得意的说。
  “够……够热闹!”路边几个村民感觉喉咙有些发干,使劲儿的点头。
  十多里山路,迎亲队伍虽然走的慢,但不到一个时辰还是走到了,于是当看到一溜儿神骏异常的高头大马联辔而来,鹰嘴崖村彻底都被轰动了。
  上到村正下到孩童,鹰嘴崖村近百口人全部都迎接出来。
  “见过里典大人!”在村正的带领下,所有人都给陈旭行礼,而且一个个神情都颇为尴尬和紧张。
  十多匹大马,就如同后世十多台清一水的超跑一样,这股气势完全一下将整个鹰嘴崖村镇住了,不知道田二壮娶个娘子,为什么里典大人要弄的如此空前绝后的排场。
  陈旭翻身下马看着行礼村民笑着说:“今日不必多礼,我是代表小河村来迎亲的,媒人何在?新娘子在何处?快安排相见,新郎已经迫不及待要抱回去造娃了!赶紧发喜糖!”
  “哈哈……”
  无论是娶亲的还是鹰嘴崖村的村民瞬间哄堂大笑,而几个小河村的村民也赶紧给鹰嘴崖村无论老少都发放一颗水果糖,顿时一群孩子都兴奋的尖叫起来,鹰嘴崖村民心中的一丝紧张和忐忑也都烟消云散,在村正的招呼和张罗下开始招待迎亲队伍,然后浩浩荡荡往村里一家低矮的茅草屋而去。
  结婚在古代是大事,而且还有各种规定,三书六礼早已有了定制和说法,《礼记》之中详细的写明了结婚的章程,三书就是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当然,前面说了,周礼止于士,礼记中的礼仪只针对有姓有氏的贵族和士族,对于庶民并无如此要求,但随着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周礼崩溃,无数贵族沦为平民,这结婚的礼仪也在平民中慢慢普及起来,也在遵循六礼的制度,不过并不是那么严格,六礼的环节被大大简化,几乎全部都靠媒人从中牵线,如若双方满意,确定迎亲之后这桩婚姻就算圆满成功,但三书六礼这些过程都还是要挨着完成。
  如今秦律对结婚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特别强调婚配必须有媒证,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指此。而官府登记也必须有媒人作证,不然这个婚姻便是无效的,称为私配,是要被用石头砸死的。
  不过今天的迎亲很隆重,有清河镇的里典陈旭亲自作陪迎娶新娘子,所以这桩婚姻是板上钉钉的牢靠。
  在田二壮的带领下,看着陈旭出现在自己门口,新娘子的爹娘、一对老实巴交的山民夫妇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了,自己女儿也不知道修来了几世的福分,竟然有里典大人帮忙迎娶,这份脸面整个清河镇十里八村再也没有谁有这个面子了。
  不过在新娘的爹哽咽着拉着陈旭的手感谢的时候,看着陈旭身后人群中一个女人眼圈红红的看着他,整个人愣愣的呆了半晌才结结巴巴的说:“姐……姐……你……你也来了!”
  虽然十多年未见,但中年人还是一眼认出了从小带着自己长大的亲人,这既是一种深层的记忆,更是一种血脉的紧密联系。
  “小弟~”陈姜氏捂着嘴巴轻呼一声,瞬间热泪盈眶,虽然两个村子近在咫尺,但父母兄妹整整十多年未曾见面,离开时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归来时已经是三十多岁为人母亲的妇人,这一份痛楚和孤独,整整在心中埋藏了十六年。
  “娘,难道新娘子的爹就是我舅舅?”陈旭也瞬间懵逼。
  “嗯~”陈姜氏眼泪滑落,抹着眼泪连连点头。
  尼玛滴个葫芦瓢,帮忙来娶个亲还捞了一门亲戚,这次装逼看来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里典……我……我姐是……是……”新娘子的爹彻底蒙了,舌头完全打结说不出话来。
  “哈哈,舅舅猜的不错,我娘是你姐姐,我就是您的外甥了,原来我还不知道,不过今日知道了,那表妹嫁到我们村,以后你就可以放心了!”陈旭哈哈大笑,然后大手一挥说,“今日我能找到舅舅,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发喜糖!”
  于是几个小河村的村民又开始给在场的男女老幼发糖果,而新娘子就是里典表妹,新娘子爹娘就是里典大人舅舅和舅娘,这个消息让整个鹰嘴崖村更加轰动了,所有人吵吵攘攘把这个消息赶紧散播出去。
  这件事陈旭是真的不知道,平时忙的一塌糊涂,陈姜氏也不曾说过娘家的任何事,而且也因为当初陈姜氏和陈虎的婚姻,闹的两个村几乎老死不相往来,这两年虽然关系稍微有所改善,但双方完全就不熟悉了,两个村的人几乎都不认识,而因为小河村出了一个清河镇的里典,鹰嘴崖村这才彻底改变态度,想把村里的女儿嫁到小河村来,既是一种攀附心里,也是一种示好的表现,鹰嘴崖村的人谁都不知道里典陈旭竟然就是陈姜氏的儿子,是当初被他们赶出去的那个私通猎户的少女、把他们丢尽了脸面的姜家少女的儿子。
  但今天,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整个鹰嘴崖的人都彻底混乱了,吵嚷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彻底的安静,所有人都怀着极度复杂的心情看着陈旭。
第232章
难怪你嫁不出去
  陈旭的眼神慢慢从所有人身上掠过,许久之后才淡淡的说:“陈虎是我爹,陈姜氏是我娘,古云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因此陈旭无任何理由置喙我爹娘的事情,何况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年,而且我娘也是我爹明媒正娶过去的,这么多年来,我娘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因此我不允许任何人对她有任何的不尊重和嚼舌根的话语,如若传到我的耳中,我定不会客气!”
  “里典放心,村里人绝对不会再说起此事!”鹰嘴崖村的村正赶紧小心翼翼的说。
  “那就好!”陈旭点点头接着说,“鹰嘴崖村和小河村十多年老死不相往来,如今田二壮娶姜氏之女,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因此我希望以后两个村能够友好相处,互相走动,今日娶亲乃是大喜事,所以大家也不要拘谨,范村正,接下来娶亲之事情就交给你安排了,我娘十多年未曾回娘家,要先和我舅舅舅娘叙叙旧。”
  陈旭说到这里,转头看着新娘子的爹娘问:“舅舅,外公外婆可好,可否带我们去拜见!”
  “他们……他们……都已经去世!”中年人一句话出口,眼巴巴的陈姜氏眼前一黑就歪倒下去,被身边几个小河村的妇女赶紧扶住,杏儿也抱着陈姜氏大哭起来,陈旭赶紧上去使劲儿掐人中和手腕,忙活了几分钟陈姜氏才慢慢清醒过来。
  “娘,你就不能等女儿回来看一眼吗?狠心撇下我十多年,也不来看我,我天天都想你们……”陈姜氏眼泪滚滚嚎啕大哭,周围的人也都满脸凄楚,许多女人都开始陪着抹眼泪。
  “娘,别哭了,今日是二壮和表妹大喜之日,外公外婆在地下如果知道我们和舅舅还能见面,或许也很高兴,等过几日我陪娘回来给外公外婆祭拜一下,舅舅舅娘,你们先扶我娘进去休息一下吧,顺便把表妹叫出来,我们也好见见面认识一下!”
  “欸,好好!”中年夫妇赶紧安排,扶着已经哭的站不稳的陈姜氏进去休息,不一会儿带出来一个跟陈旭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穿着崭新的粗布麻裙,容貌依稀和陈姜氏有三分相似,出来之后看到陈旭等人,情绪非常的紧张和胆怯。
  “这是你表哥里典大人……”中年人赶紧手足无措的介绍。
  “舅舅,既然今日相认,以后便是一家人,喊里典太见外了,以后就叫我小旭吧!”陈旭上下打量了这个刚刚捡到的表妹几眼笑着说。
  “欸,好好,梅子,快喊小旭表哥!”中年人赶紧点头。
  “旭表哥!”少女很拘谨的红着脸小声喊了一声。
  “呵呵,好!”陈旭略微激动的搓搓手,在身上摸了半天,拿出来一枚指甲盖大小金饼子递过去说,“今日来的匆忙,没带礼物,一个金饼子拿着吧,以后做个挂坠!”
  “金子~”周围看见的人忍不住发出一阵惊呼。
  作为一群山野乡民,平日铜钱都很少见,一枚两枚都小心翼翼的藏好,金子从来就没有人见过,只知道很值钱,一个金饼子可以顶几百枚铜钱。
  看着少女不敢接,陈旭直接硬塞进她的手里之后才转头笑着说:“二壮哥,还不把你新娘子照顾好,记住啊,别欺负她,不然我就把你弄去修一辈子路回不来!”
  田二壮打了个哆嗦,赶紧笑着说:“不会不会,我会好好待小梅的,你就放心吧!”
  陈旭点头看着旁边的村正和媒人说:“时间不早了,你们赶紧在媒书上画押,我们也好早点儿把新娘子迎娶回去。”
  “行行~”村正和媒人赶紧点头去办理,而陈旭走进茅草屋里面,正式拜见舅舅和舅娘,然后顺便也问一下自己老妈娘家的情况。
  不过等他弄清楚当年的那一切原委之后,感慨的同时也颇为唏嘘。
  当年那一场沸沸扬扬的婚姻,的确是让所有人记忆深刻,根据他舅舅姜通的说法就是,幸亏当年陈虎的老爹是村正,在清河镇还有那么点儿人缘,陈虎也深受镇上游缴的看重,不然当年陈姜氏和陈虎两人可能就被贬为奴隶流放外地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