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72

  抽出两根竹针,用手抓住线头轻轻一拉,一块织好的毛布瞬间就消失,只剩下了一堆弯弯曲曲的毛线,在陈旭的指导下,陈姜氏在毛衣针上起了一尺宽的头,然后又专心致志的沉迷其中,陈旭觉得无聊,便和杏儿一起将纺锤上的线都绕成一个个线团。
  第二天晚上。
  吃过晚饭,房间里织毛衣的人变成了两个,陈姜氏编织的围巾已经变成了一尺多长,杏儿也弄了两根短些的竹针学着陈姜氏的样子开始织一条小围巾,小脸上神情专注而严肃。
  松明灯下光影摇曳,映照着一家人的影子在墙壁上轻轻晃动,陈旭盘腿坐在炕上,拿着一卷发黄老旧的竹简,正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然后拿起毛笔一笔一划的誊抄在一本麻浆纸上,房间里显的安宁而温馨。
第239章
海外神山
  九月三十日。
  秋天的最后一天,天气依旧晴朗。
  吃过朝食,晨雾逐渐散去,通红的太阳已经悬在了山脊之上,散发着明亮的光芒但却并不热烈。
  陈旭和王五王七三人四马都收拾捆扎整齐。
  “娘,我走了,和小妹在家保重!”陈旭上马坐好,身上穿着两件加厚的细麻布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灰白色的羊毛围巾,手上还戴着一双粗麻布手套,看起来既怪异又有一丝英姿勃勃的气息。
  “兄长,早点儿回来,圈里的山彘都快找不到吃的啦!你还说寒衣节给我做好吃的香肠和血旺……”杏儿依依不舍的叮嘱。
  陈旭老脸有些发红,杀猪这件事一拖再拖,看来只能等到寒衣节过了从宛城回来在说了,于是只好说:“放心,最多两日,兄长便会回来,到时候给你卤猪尾巴和猪耳朵好不好!”
  “我才不要吃尾巴和耳朵,我要吃糖醋排骨和红烧的大肉!”杏儿不高兴的说。
  好吧!陈旭感觉自己还是没弄清楚一家人的爱好和口味,杏儿说的两道菜都是他最讨厌的,不过貌似除开自己之外,大部分人都喜欢吃。
  “小妹保重,兄长走了!”陈旭拉转马缰双腿一夹,训练良好的大马听话的掉头,王五和王七两人腰挎大剑,身背长弓跟在后面,几匹马瞬间就嘚嘚远去。
  江北亭的邀请本来陈旭可以拒绝,他对南阳一群官吏没有丝毫的好感。
  但虞无涯去宛城好几天了却没有丝毫的音信传回来,他很担心水轻柔,而且他也不知道王青袖到底打听到赵柘的事情没有,这个结还需要早点儿解开才行,不然继续拖下去,说不定自己哪天就会无声无息的被王青袖一刀捅死了,到时候自己变成鬼哭都找不到地方。
  ……
  整个咸阳最近都很热闹,因为临近寒衣节,城里也渐渐有了一丝后世过节的热闹,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祭祖的物品,同时也是迎接冬至和新年的到来。
  寒衣节起源很早,据说在西周就已经出现,每到十月的第一天,周天子和属国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为腊祭,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提醒国人要添加衣裳,因此也称为授衣节。
  而秦始皇作为大秦皇帝,按照秦律明天又是新年,既要祭祖又要迎新,因此最近的朝会的议题便是各种祭祀安排,所有的农商政务也都暂缓下来。
  但不管皇家祭祀也好,还是民间的祭祀也好,一切基本上都已成定例,农人可以根据今年的收成来增减给老祖宗的祭祀物品,而皇家却是一年比一年隆重,去年征服齐国之后天下一统,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因此祭祀活动当然不能减免,需要更加丰富多彩才行。
  不过今日秦始皇的心思却似乎没放在如此重要的祭祀安排之上,因为祭祀自有太仆府的官员,早朝不过一个时辰便结束,秦始皇回宫之后换了加厚的锦服,然后在暖榻上坐下之后思虑许久,然后抬手说:“宣太医徐福!”
  “喏~”门外一个宫人匆匆而去,很快带着一个身穿灰色麻衣,头戴黑色玉冠的中年人快速而来,正是半个月前离开小河村的徐福。
  “徐福见过陛下!”徐福进殿之后对着坐在暖榻上的秦始皇拱手拜礼。
  “徐太医勿用多礼,请暖榻上说话,朕宣你来是想问问上将军的病情如何?”秦始皇大袖一摆指着暖榻上一个软垫说。
  “多谢陛下!”徐福再次行礼之后才跪坐到软垫之上,似乎感觉略微有些不习惯,身体轻轻的扭了几下才坐下来。
  “徐太医不善跪坐乎?”秦始皇微笑着说。
  “陛下洞察入微,臣的确不喜跪坐,跪坐太久会导致身体气血运行不畅,血气下沉腿脚麻木,骤然起身会头晕目眩,如若不注意便会得风疾之症,轻者半身不遂,重则全身瘫痪,最疾者当场会猝死,年纪越大这些症状便越是明显,因此臣一般都是高坐,福建议陛下以后都需高坐!”徐福拱手平静的回答。
  秦始皇微微点头说:“徐太医说的不错,朕每次上完朝起身,都会有腿脚麻木头晕目眩之兆,一直以为是朕身体有恙,原来竟然是跪坐太久气血不畅导致的,看来这朝堂之上的跪坐制度需要改变一下了,半月前高太仆散朝之时一头扑倒在地,幸亏太医抢救及时才醒过来,朕不希望其他年迈大臣步其后尘也!来人,与朕和徐太医换高椅~”
  “喏~”门外响起宫人的应答声,很快搬来两个高脚的椅子摆在暖榻前面。
  “陛下大仁!”徐福拍马屁之后跟着站起来。
  “徐太医还是说说上将军的病情吧!”重新落座之后秦始皇再次回归正题。
  “上将军乃是旧创复发,内腑有损,加之年岁已高,非旬日之功可以恢复,近几日臣探视均未见好转,但也未见其恶化,不过臣已经和太医令、太医丞还有诸多太医会诊,开了几剂调理药方,只需要每日按时服用,定期诊治,加上有暖榻辅助气血运行,想来一定会康复苏醒过来!”徐福慢慢把王翦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上将军乃是我大秦之中流砥柱,当初朕欲授他太尉之职,却被他三次婉拒,一直闲赋在家清闲养老,前次朕托他去清河镇寻找仙家弟子,没想到竟然让他染上重疾,是朕之过也!”秦始皇脸色虽然平静,但眼神却有悲伤之意。
  “陛下莫要自责,人都有生老病死,旦夕祸福谁能猜测?上将军一生勇武,虽然年逾六十仍旧能够斩虎屠狼,更显豪迈无双,因此必然受上天眷顾一定会清醒过来,陛下不必太多担忧!”徐福赶紧说。
  “人都有生老病死……”秦始皇喃喃的反复念叨几遍这句话,然后直勾勾的看着徐福,“徐太医,朕时常看一些上古传说,《尔雅》和《山海经》皆有记载,西荒之地有西王母国,西王母便居于昆仑神山上,掌不死仙药。上古之黄帝舜帝都得到过西王母敬献的白玉,尧帝还曾专门去昆仑山拜访过西王母求取不老仙药,而后羿也曾经得到西王母赐予的长生不老的仙药,朕如今横扫六荒八合一统华夏,自认功劳不比三皇五帝差,因此也想去西荒之地寻找昆仑山拜访西王母,你认为如何?”
  徐福呆呆的愣了许久才满脸苦笑的拱手说:“陛下,福非是所问之人也,尔雅和山海经臣也读过,上面记载的许多地方都模棱两可,无根无由完全无法令人信服,这西王母国只言在西荒之地,但却无人能知西荒究竟在何处?而且山海经曾言: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如此形容乃是穷凶极恶之状,非是善类也,即便是昆仑山上有不死之药,但西经流沙之地又远隔万里,非吾等凡人能至也,又如何才能求取?何况神仙之说悱恻虚妄,陛下万不可轻信!”
  秦始皇沉默了许久之后微微叹口气:“徐太医,你本是琅琊郡人,一直在海边生活,有没有听说过海外神山的传说?”
  徐福内心微微一颤然后赶紧摇头:“臣未曾听说过也?”
  “你真未听说过?”秦始皇的语气略微生硬。
  “陛下,臣不敢撒谎!”徐福内心惴惴,但想起临行前陈旭的反复告诫,还是暗自咬牙摇头。
  “那你看看这个?”秦始皇随手拿起放在暖榻案牍之上的一卷竹简递给徐福,徐福不敢怠慢,赶紧接过来打开,片刻之后额头有冷汗沁出。
  “这是你们齐地几个方士数日前联名献给朕的奏章,而且朕也安排人打听过了,这些人是当地饱学著名之士,而且所说并无悱恻之意,朕觉得也非是虚妄之言,这是三座神山在山海经中也有过记载,海内东经曰:蓬莱山在海中。《列子·汤问》亦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
  秦始皇似乎对这一段记忆尤为深刻,因此也记得特别清楚,慢慢说完之后冷漠的看着徐福,“你刚才说熟读山海经,但又言说不知海外有神山,莫非真的以为朕能够欺瞒乎?”
  徐福此时也回过神来,不慌不忙的把竹简看完之后双手放到案牍上拱手说:“臣不敢欺瞒陛下!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列子之言,都不能确信也,山海经来历莫辩,是何人所著都不知道,华夏历经夏商周三千年而至大秦,从未考证出山海经的来历,而且所记内容荒诞不经,山川地理皆都不清不楚,所写的禽兽更加荒诞不羁,前齐国稷下学宫大学士邹衍曾数言:九州地理,皆不与之同也。因此无数人猜测,山海经乃是战国之时好奇之士取穆天子传、庄、列、离骚等典籍汇编以成,绝非古籍,至于列子在汤问之中提到的五座神山则更加无稽,众所周知,列子乃是道学名家,所求者新奇宏大也,理论贵虚,惯以天地为谈论对象,所著之汤问中提到的神山、仙圣、不死草、龙伯之国身高万丈的巨人、中国四十万里之外身高只有一尺五寸的僬侥国人,极北之地身高仅有九寸的诤人,还有那溟海天池中的鲲鹏,这种种皆都是莫可名状的东西,如天马行空一般完全无法令人确信其存在过也,因此臣刚才听陛下说起神山,自然是未曾听说过的,但臣自幼在海边长大,也喜欢驾船出海,那大海上海岛处处,大大小小如巨龟游龙浮隐波涛之中,皆都荒芜不堪未曾有人踏足,何曾听闻有过仙圣,这上书之人臣虽不认识,但以前亦曾有过耳闻,的确是齐地名士,但从未听过他们言论过蓬莱、方丈、瀛洲是神山仙岛也!”
  “你是说他们在欺骗朕?”秦始皇脸上微有怒色。
  “臣不敢妄言!”徐福赶紧摇头。
  “你暂且退下吧,好好为上将军诊治切不可大意,今日之事不可外传!”
  “是!”徐福行礼之后退出大殿,然后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此时感觉后背都一阵发寒。
  “三座神山到底是真是假,世间记载神人仙圣者众多,唯列子有神仙之名,如今列子门徒护佑陈旭,这陈旭又是否真的是仙家弟子,如若不是,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白蛇传到底从何而来……”
  房间里秦始皇独坐高椅之上,脸色阴晴变幻不定,然后打开一本白蛇传,再次翻到那白素贞盗仙草的章节细细研读起来,除开哗哗翻书的声音,房间里显的寂静无比。
第240章
墨家钜子
  巳时末,徐福穿着白大褂带着白帽子,提着医药箱从太医署出来,门口一辆双辔的马车早已准备好。
  “出!”徐福上车之后轻轻说了一句,车夫便挥鞭啪的一声,马车启动往西南城而去。
  大街上人流如织,挑担骑马牵牛坐车的人来往不绝,徐福坐在马车上,虽然双眼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但却毫无焦点,脑海里还在回想在皇宫之中皇帝与他谈论的问题和那奏疏上的内容。
  这份奏疏是几个齐地方士所献,言说海外有三座上古神山,一曰瀛洲,一曰方丈,一曰蓬莱,神山之上有长生不老的仙人居住,而且山上还有不死仙草,只要找到神山就可以得到仙草,吃下不死仙草就能像仙人一样长生不死。
  这个说法徐福非常惊讶,因为和当初传他《鬼谷内经》的那个葛衣老者说的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说的有板有眼如同亲眼所见一样。
  如果是一年前,徐福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而且也会兴高采烈的向秦始皇上书,因为他当时从琅琊郡来咸阳的目的也是这般,想看看能不能见到秦始皇,然后把海外神山的消息告诉他,然后借秦始皇的力量,打造大海船出海,这也是当初那个葛衣老头儿告诉他可以畅游大海的前提。
  但自从在清河镇遇到陈旭之后,几个月的相处中被陈旭用各种匪夷所思的理论洗脑之后,徐福如今对海外神山之事已经不那么热衷了,而且也已经不太相信了。
  因为陈旭所表现的各种神奇让他惊讶的同时也佩服的五体投地,无论是医术,还是制药,还是造纸,还是种田做菜和言论行事,每一样都特异独立与众不同,完全与大秦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格格不入,就像一片麦地里面长了一颗果树一般,完全就不是一个品种,而且陈旭也不止一次的反复告诫他不可以告诉秦始皇海外有神山,一是根本就没有,二是根本就找不到。
  其实不光是他本身就太不相信,几乎所有道儒学派的名家都不怎么相信,因为这些东西的确是太荒诞不经了,完全就像瞎编出来的,因此虽然此时神仙之说非常广泛,但更多的文化人士却偏向于保守的不相信,用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和观念在对待这些小说家故事一样的言论,因为这种故事每个人都可以编一大箩筐出来,反正吹牛不用交税,瞎说也不会有人找麻烦,绝对的言论自由,甚至许多学派压根儿就不相信神仙鬼怪,比如墨家、法家、农家、兵家等,在这些学派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用一种很务实的理论来解释,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循环的结果,长生不老那些鬼神之说非常的不靠谱。
  徐福虽然对陈旭的话将信将疑,但在老者和陈旭的话之间摇摆之后徐福决定,这件事不忙告诉秦始皇,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没说,竟然有另外的人跳出来说了,而且和当初老者告诉自己的几乎一模一样。
  今日皇宫奏对,秦始皇情绪波动很大。
  看的出来他对神山和神仙非常的向往,和以前听说的差不多,皇帝很紧迫的想得到长生不老之药想长生不死。
  而且听说咸阳城东百里开外,那座由大将章邯监工的地陵寝宫陆陆续续已经修了二十多年,如今还在继续修建,先后动用了数百万囚徒以及数不尽的砖石和金铜,陵寝以咸阳宫为原型,内置九州山河,这代表的也是另一种长生不死的期望……
  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徐福的思绪也跟着不断发散,迷迷糊糊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马车使劲儿一颠将他清醒过来,徐福这才发现马车竟然还没走到通武侯府,惊讶之余四周一看,发现马车根本就不是往通武侯府的方向去的,此时已经走到一处极其偏僻的地方。
  “停停~走错地方了”徐福赶紧使劲儿拍了几下扶手。
  车夫回过头,却是一个长相还算英俊的年轻人,二十多岁。
  “你是何人?我的车夫呢?”一种不安的情绪瞬间笼罩徐福。
  “大人切莫惊慌,您的车夫突然内疾,于是便让我来顶替一下,从这里抄近路可以到通武侯府后门……”
  “胡言乱语,通武侯府在西南城,这里是北城,南辕北辙我也分辨不出来乎?”徐福大怒。
  “砰~”年轻的车夫突然从腰间摸出一把漆黑如墨的匕首插在车辕之上,竟然轻轻松松没入半尺有余,只留下一个刀柄在外面,“徐太医莫闹,其实是有人想见你一面,本来我想把你打晕弄过来的,看你在车上沉思,也就没有打搅你,好好坐下,转过弯就到!”
  看着这个人畜不惊的青年人和锋利的匕首,徐福瞬间浑身汗毛乍起,抱着医药箱乖乖的坐在车上不再吭声。
  陈旭时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眼下只能跟着去看看,不然可能小命不保!
  忐忑不安中,马车继续向前,转过一个弯之后就进入一个很普通的院子,一栋小木屋,院子里一个小池塘,不过水已经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