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1072

  “小郎君请,这是昨日水氏茶坊送来的春季新茶,比去年的茶叶更加清香爽口,无太多苦涩滋味,回味甘甜,完全有了传说中紫云仙茶的几分神韵。”范顒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陈旭端起茶杯轻轻嗅了一下,然后入口品尝,果然几乎与后世喝过的早春绿茶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清香淡雅,有一丝淡淡的回甘,满嘴都是芬芳的气息。
  “范老还认识水氏?”陈旭好奇的问。
  “呵呵,这南阳郡大大小小的商贾就没有老朽不认识的,这水氏原是韩国贵族,韩灭之后便移居南阳,如今因为家中出了一个列子门徒,听说与伏牛山中的仙家弟子有关,平白得到一桩天大的机缘获得了这仙茶的制作方法,虽然并不是传说中真正的紫云仙茶,但按照这等品质来说,他日光是茶叶这一项,水氏必然跻身大秦最大的富商之列,这让许多商贾都颇为眼热,因此一直有人在建议老朽出面和水氏商谈一下,想让他们让出一些茶叶之利,可能是水氏也听闻了一些消息,昨日水家家主特地携新茶前来拜访,留下了几筒与我品尝!”范顒丝毫没有把陈旭当外人,把茶叶的事情毫不避讳的讲了一下。
  陈旭脸色古怪的把茶喝完之后笑着说:“范老何必羡慕别人,等到今年秋天,您这葡萄酒酿造出来,也是独家买卖,恐怕所获之利不会比茶叶少,这份利恐怕到时候也会有人眼红!”
  “哈哈,小郎君说的是,不过老朽对茶叶和葡萄酒都不甚在意,就像小郎君上次所说,天下之利,当要利益均沾,因此这葡萄酒我们范氏也打算只负责酿造,而经营之利到时候由别的商贾去买卖,当然,根据协议该小郎君的钱款范氏是一钱都不会少,这个小郎君有没有异议?”范顒笑着说。
  “没有!”陈旭摇摇头,从古至今,没什么生意是一家做的完的,范氏只开酿酒厂,而把零售交给别人,这和后世的商业模式几乎一模一样,有钱大家赚才是王道,不然绝对会死的很难看,因为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的确不算复杂,而且如今酿酒虽然不如后世那样普遍,但还是有很多商贾拿到了酿酒执照,一旦知道葡萄可以用来酿酒,自然会试一下,然后一不小心就酿出来了。
  而且根据商业发展的规律来说,无论是葡萄酒还是茶叶,这两种制作方法都绝对保密不了多久,随便暗中弄走一个酿酒工匠这个秘密就保不住了,最多两三年便会传遍天下,到时候无数的商贾会加入这两个行业之中,竞争之下就会导致酒水和茶叶的价格大幅下滑。
  陈旭只需要把清河佳酿和紫云仙茶这两个已经被所有贵族和士族商贾认可的品牌抓在手中,以后专门走高端路线做奢侈品牌,一样会大赚特赚。
  喝茶闲聊了一会儿,陈旭问起钱庄的情况,范顒立刻兴趣盎然的把钱庄前期的筹备情况仔细说了一遍,并且让家仆准备马车亲自带着陈旭去了一趟已经装修好的钱庄。
  于是陈旭很惊讶的发现钱庄的位置竟然距离自己的清河大饭店只隔了一条街,相隔不到五十米的距离。
  “小郎君不需要惊讶,这是老夫故意为之!”下车之后范顒笑着说,“本来范氏在城北市场附近有一间楼舍,而且地段和位置都比这里开阔,不过小郎君的清河酒店名气如日中天,于是老夫便在这附近买下了这栋院子,改造成了钱庄,也可以借一些人气!”
  陈旭于是不得不佩服范顒的商业头脑和眼光。
  这商业嗅觉和灵敏度堪称一绝,不意外当初范家的老祖宗范蠡能够把生意做的富可敌国了。
第290章
华夏钱庄
  钱庄并不算大,占地不过两亩,不过四周都用厚重的青石砌成了近丈高的围墙,房子也全都是用青石和粗木构成,门窗具都厚重无比,临街悬挂着一块木匾,上面用青铜铸了“华夏钱庄”四个篆书大字,在春日的阳光下金光闪闪。
  陈旭直勾勾的看着这个牌匾,感觉似乎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铜臭味道。
  虽然如今大秦的商业并不发达,甚至在陈旭看来非常的弱小,但只要这个东西能够运作成功,将极大的推动商业的发展。
  秦朝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但并不表示粮食真的就不够吃,就光他知道的如今雉县县衙的粮仓之中,就堆放着近六万石粮食,这些粮食足够整个雉县全部人口吃半年,够县城的人吃五年,但这些粮食却从来就没有动用过,这是大秦皇帝的粮食,是朝廷的储备粮,要用来补贴征召服役的民夫和应对战争,即便是灾荒年月也是不会发放给普通百姓的,每年到新的税粮上缴之前,这些粮食便会被运送到西北苦寒之地供养修长城的降奴或者是卖给那些大商贾,然后大部分会流入酿酒坊或者是宛城外那些铜铁工坊之中。
  而且随着大秦统一六国之后,近两年没有战争,因此农民种田也比较安全,产量比以往更多,粮仓之中的粮食也堆积的越来越多,而大秦在全国设立的大小粮仓之中具都积粟如山,云梦秦简中就有记载:秦国国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仓,栎阳的粮仓是两万石一积,而咸阳更恐怖,直接就是十万石一积,这里一积就是一个圆形的库房,而每个粮仓可不止只有一个库房,而是有好多个。
  大秦设置的陈留仓,熬仓,霸上仓,栎阳仓,咸阳仓等具都可以保证粮仓所在的郡的全部人口支撑十年以上,到秦二世的时候粮食堆积的更多,项羽反秦之后破陈留,就从陈留仓起获近百万石粮食。
  除此之外,秦国征服蜀地之时,直接动用巴蜀十万民夫,大船万艘从督道仓和成都仓运送了六百万石粮食做后勤,整个长江之上船浮如云,首尾相连,那种恐怖的场景亘古未曾有过。
  所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从未缺过粮。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当权者都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而已,就是受剥削和压迫的对象,一切为了王权,一切为了帝王的目标,小孩当大人用,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商鞅变法之后法令苛刻恐怖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但这种却不是以道德来约束的安宁其实是一种最残酷的镇压和剥削,导致百姓极端贫困,结果是国越富民越贫,民间的怨愤越积越多,同时商鞅还认为国有六虱,必须用法令镇压,六虱是什么,就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商鞅认为这些君子倡导的礼仪和修养全部都是虱子一样的害虫,必须用法令强势镇压和清除掉,以法强国,最终的结局是大秦果然强了,然后商鞅自己也被自己的法令弄死了。
  吕氏春秋有言:全者必缺,物极必反。
  当一种东西被发扬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崩塌的时候,而大秦最终的结局也是兴于苛法,死于苛法。
  当秦始皇死后,六国贵族就是以苛法残暴为借口,领导民众将大秦推翻了。
  如今的大秦,其实在法令上只要稍稍向老百姓松动一下,盘剥和压榨不是这么严苛,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六国贵族即便是造反,也不会直接酿成二世而亡的结局。
  因此到了汉朝,当权者便开始反思大秦倒塌的原因,采用黄老的理念无为而治,摒弃了大量的恶法,修生养民,这才造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朝代,一举奠定同时期地球上四大帝国之一的地位,凝聚出汉家血脉,创造出中国后世两千年的辉煌文明。
  大秦不缺粮,但陈旭眼下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但只要法令有所松动和改变,商业必然会蓬勃兴起。
  因此提前将银行弄出来,让商业可以轻松上阵。
  接下来就是找一个最好的机会见到秦始皇,让他改变这种苛法治国的策略。
  这个方法,陈旭已经思虑许久,或许就在这次秦始皇巡游东南的时候,只要那件事发生,改变大秦的未来或许就能够成功。
  在范顒的陪同下,陈旭走进钱庄里面,迎面是一个一米五高的柜台,全部都是厚实的栎木制成,上面还有青铜铸造的鸡蛋粗细的栏杆隔开,旁边几间房间挂着信贷、存储、管理、会议室、员工通道等牌匾,厚实的木门足有半尺,一旦关上凭借人力绝对冲撞不开。
  此时钱庄里面,有一群小孩和几个文士打扮的男子正在里面忙碌,正在噼里啪啦的学习算盘。
  这些小孩是清河镇小学的学生,学了几个月数学和算盘,已经能够进行不算复杂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也能认识和书写常见的文字,主要的目的是来教钱庄的帮工学习珠算和阿拉伯数字的应用,其次是跟着钱庄学习管理和经营,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孩童就会成为大秦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范氏不愧为大秦商界的领袖,如此短的时间就已经筹备的井井有条!”陈旭忍不住夸奖范老头儿。
  “小郎君过誉了,这一切其实都是按照您的图纸和想法弄出来的,而大梁的钱庄也已经筹建完备,眼下只等您的印信制作出来,钱庄就可以正式开业!”范顒笑着说。
  “正好,这次我也把印信制作的方法和账册都带来了!”陈旭点点头,吩咐王三去马背上把褡裢包裹取来,打开拿出来两块长一尺宽五寸厚三寸打磨的异常平整光滑的漆黑木头。
  “这就是印信?”范顒看着两块沉重的乌木满头雾水。
  “非也,这是印刷用的雕版!”陈旭又拿出来一张雪白平整的竹浆纸,上面用墨线画着一张存款凭条的样子。
  “范老,这才是存取款专用的凭证,我已经画好样式,你只需要找一个善雕刻的工匠,将凭证上的图案完完整整的雕刻在雕版之上,到时候就可以轻松印制出来印信!”
  “右上角几个奇怪的符号是何意?”范顒接过这张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存款凭条好奇的指着右上角QSH三个英文字符问。
  “呵呵,这个只是一个年号的代称而已,为了避讳皇帝的名讳,您不必在意!”陈旭笑着说。
  “那后面这一串圈圈叉叉又是何意?”范顒指着QSH后面一排字符问。
  “这里是凭证防伪的重点,0到9九的简写数字您已经见过并且能够熟练辨认了吧?”陈旭问。
  “不错,老朽已经跟着这些孩童学会了辨认!”范顒点头。
  “这里的一串符号就是根据年月日时构成一串编号,这些凭证印刷出来之后,一式三份的编号必须一模一样,分别盖上黑红绿三种不同颜色的印鉴,分别表示存根、客户和记账三联凭证,而这三张凭证填写的内容要求一模一样,存根由办理存款的人员填写,然后签自己的名字加盖自己的印鉴,第二联由复核人员填写,同样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加盖自己的印鉴,第三联由第三位复核人员填写,同样要签名和留下印鉴,最后这三张凭证交给记账人员复核无误之后交由存款客户签字画押,最后加盖钱庄的印章,这笔存款就算最后完成,存根联由钱庄的管事交给您入库保存留待以后复核,第二联交给客户用来取钱,第三联由记账人员保留并在账本上登记,客户来钱庄取款的时候,办理人员必须严格对照预留的经办人员的印鉴和签字笔迹核对无误之后发放款项,收回凭证加盖取款印鉴,最后送到您这里安排专门人员对照存根和记账复核,最后做核销封存……”
  陈旭把存款和取款的操作步骤按照后世商业银行的模式非常详细的给范顒讲了一遍,同时把雕版的制作细节和要求也说的清清楚楚。
  范顒越听越越惊诧,完全被陈旭这些天马行空的奇特想法惊的合不拢嘴,他怎么都想不通陈旭为何会有这么多无根无由的奇特想法。
  “小郎君,老朽对您这些匪夷所思的想法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范顒对着陈旭深深作揖,然后激动莫名的接着说,“按照您的这种布置,不说这种雪白的纸张别人仿制不出来,就光是这一整套复杂的反复复核的过程别人就万万无法作假。”
  “其实我这样做也只是希望保证客户存款的安全,同时也是对钱庄内部的严格约束,防止帮工监守自盗或者伙同他人骗取钱庄的钱财而已,事无巨细方能坐到滴水不漏,不然一个疏忽和差池就会酿成重大的财物损失,最后破坏的就是钱庄的声誉,民以食为天,商以信为本,范老以为然否?”
  “小郎君说的不错,人无信不立,经商贵在诚信二字,先祖陶朱公已经在商经之中留有戒训,我范氏子孙不敢忘本也!”范顒恭恭敬敬的再次给陈旭行礼。
  “陶朱公经商之境界,非是我等可以学到的,但即便是些许的皮毛,也才能够让商贾有立根之本,不欺不诈,诚信为本,我既然与范氏合作,也希望能够将这个理念发扬光大,都言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商贾在一些大贤看来,皆是小人行径,但我等明明白白赚钱,干干净净花钱,不取无义之财,不做亏心之事,堂堂正正做人,我等商贾礼仪诚信皆有,为何就不能称为君子?只不过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
  陈旭这一番话犹若春雷鸣响,瞬间把范顒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么多年了,他终于从一个大秦官吏的嘴里听到了一个让他都为之震惊的话语,商人……被所有人歧视的商贾竟然也有君子的本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范顒嘴里反复叨念这句话,花白的眉毛和胡须都在不停的颤抖。
  “范老,这雕版你拿去让雕工赶紧雕刻出来,包括经办人员的印鉴都置备完毕之后,过几日我们做一次存取款的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
  “不错,就是安排一些人假装来钱庄存取钱款,以便让经办人员尽快熟悉各种手续和规则!”陈旭点点头。
  “此法果然不错,的确要先演练一番才行,免得到时候经办人员不熟悉规则除了差错!”范顒连连点头,赶紧安排人拿着乌木板和陈旭画出来的存款凭证去找宛城最好的雕工制作雕版。
  “对了,范老,我在清河商店旁边一家清河客栈,里面开设了一个剧院,你帮我发一份请帖出去,过几天邀请宛城一些有头有脸的名家方士和商贾同道前去观赏……”
  ……
第291章
都是用来装逼的
  “兄长~”
  陈旭带着虞无涯和四个护卫返回清河客栈,没想到水轻柔和杏儿也来了,杏儿老远看见他就欢快的迎上来扑到他怀里。
  “杏儿,最近跟水姐姐在宛城玩耍的可好,有没有想念兄长和娘亲?”陈旭捏捏杏儿的小鼻子问。
  “想了,我想回去喂一头小猪,还要养一条小狗!”杏儿抱着兄长的脖子撒娇说。
  “怎么,城里不好玩儿吗?天天还有水姐姐陪着你?”陈旭惊讶的说。
  “一点儿都不好玩儿,花也没有,蜜蜂也没有,竹子也没有,我要回家去看我们的蜜蜂都出来采蜜没有?”杏儿憋着嘴嚷嚷。
  “好吧,那过几天兄长让王三和王五叔叔送你回去,顺便帮你买一只小猪一头小牛还有一条小狗,嗯,小鸡小鸭也给你买几只,好不好?”
  “好好!我可以天天带着小狗赶着小猪小牛去河滩吃草,还能看小鸭在河里游水!”杏儿兴奋的跳着拍手。
  唉,看来这丫头注定是要成为一个乡下丫头了!
  陈旭叹口气,不过这样也好,如今不愁吃穿用度,呆在小河村还更加自由和快乐,陈旭想想自己的童年,似乎也是在放牛打猪草的经历中度过的,加上村里一群小孩,整个童年过的快乐而充实,杏儿只要快乐,一切都随缘吧,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四岁的虞姬,两人也好作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