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1072

  四月十五日,一支庞大的船队顺大江进入云梦大泽,然后迎风破浪准备闯过浩荡翻腾的云梦大泽之后继续往南顺湘江去长沙郡。
  但船队刚刚行到君山附近之时,突然风云变幻,随着一阵阵狂风呼啸而起,瞬间湖面上波浪翻滚浊浪滔天,直接就将大船吹的剧烈摇晃,根本就无法继续前行,于是秦始皇只好命令船队暂时停靠湖心岛躲避风浪。
  狂风恶浪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在船队停下不久狂风停止,湖水也平静下来,秦始皇便命令船队再次起航,但谁知刚刚离开小岛,狂风又起,浊浪排空有山呼海啸之势,大船顿时又开始剧烈摇晃,而且隐隐有倾覆迹象。
  秦始皇只好再次命令船队后退到湖心岛停靠。
  但奇怪的是,只要船队一掉头,狂风便开始慢慢平静下来。
  “如若陛下不信,此次东巡必然一路困难险阻,风波险恶雷霆暴雨,皆是违背天意而行的天神震怒之威……”
  突然间陈旭的话就如同一个魔咒一样在秦始皇脑海之中响起。
  “天神震怒,这难道就是天神震怒?”秦始皇坐在大船之上,看着眼前狂风巨浪忍不住喃喃自语。
  片刻之后,他眉头一皱起身唤来随行的博士:“此乃何地?”
  “回陛下,此地名洞庭山,葬有湘君女神,固有此患!”随行的博士赶紧说。
  “湘君女神,莫非是尧女,舜妻,唤娥皇、女英二妃乎?”
  “正是,传舜帝征三苗之国之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闻舜亡,追至九嶷山之后泪洒斑竹,悲痛之下投湘水而亡,后人在洞庭山建造神庙,祭为湘君女神,所以此山又称之为君山。”博士回答。
  “陛下,湘君乃是水神,就葬在山上,臣建议陛下去湘君祠祭拜,请求女神平息恶浪,不要阻了陛下的行程!”站在旁边的江珩提醒说。
  “朕乃帝王,区区一女妃也敢妄称神君阻挡朕之去路!”秦始皇沉默片刻之后突然发怒。
  此次巡游东南,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和陈旭见面,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获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但所谓希望越大就失望越大。
  他在咸阳出发时的忐忑,一路上的激动,见到陈旭时候那一刻的兴奋,但这一切一厢情愿的热切期待都被陈旭几句话狠狠敲的粉碎。
  陈旭不仅没有长生不老之术,更是直接告诉他海外既无神山又无仙药。
  他当时在极度的失望和愤怒之下,抽剑差点儿杀死陈旭,但随即而来天降神雷炸塌民居,显露太乙神碑,直接又将他的愤怒彻底击成粉碎。
  陈旭是仙家弟子,有太乙天尊护佑,自己动不了他,但眼下一个死去的舜帝妃子也想阻挡自己的行程。
  一路憋了许久得不到发泄的秦始皇,终于在这一刻再也憋不住了,袖袍挥起大吼:“传令,就近征三千刑徒,与朕砍光此山树木,焚毁神庙,朕要看看,她能耐我何?”
  “是,陛下请息怒,我等立刻去安排!”
  始皇震怒,随行的官吏包括李斯王贲在内都感觉到心底发寒,只能赶紧安排人手持禁军令牌和丞相手谕去洞庭附近的几个县赶紧调集刑徒和民夫。
  好在洞庭是旧楚繁华所在,洞庭湖沿岸良田万顷堪称鱼米之乡,罗县、平江、华容诸县皆都人口密集,不过一日时间,三千刑徒皆都押解到齐,然后征召附近渔夫用船舶将三千刑徒皆都送上君山岛。
  一时间小小的君山岛上树木如同秋日粟草一般轰轰倒伏,然后一股股浓烟腾空而起,被附近渔民祭祀的湘妃神祠被付之一炬。
  看着被砍得光秃秃而且几乎烧成了白地的君山,秦始皇似乎犹自还不解气,命人在君山东侧的山崖下刻下自己的两方大印,试图以帝王之名封住君山,然后命令禁军和随从再次登船出发。
  但当船队起航之后,狂风又如期而至,不光如此,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暴的大雨倾盆而下,整个云梦大泽方圆千里似乎都被狂风暴雨淹没下去,巨浪滔天若有蛟龙翻腾,硬闯几次后大船险些侧翻倾覆,船队也被冲散了队形,秦始皇不得不再次下令返航回到君山停靠。
  “毁灭殿祠乃是大不敬,导致湘神震怒,还请陛下重修殿祠,诚心祭拜,恶浪自然平复也!”
  李斯、赵高、王贲和随行的一众官员全部都伏地请求。
  在这个神仙之说最为猖獗的时代,凡人要和看不见的神人争斗,那一定不是理智的行为,皇帝这个做法明显已经昏头了。
  秦始皇站在船头凭栏沉思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忍不住再次掏出陈旭写给他的那封信,展开。
  “始皇帝陛下敬启:此去东南虽然风波险恶,但陛下乃是天授之君,定然无虞……”
  就在秦始皇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手中的信呼啦一声竟然被风卷走,在空中翻滚飞舞着瞬间远去,眨眼就消失在波涛茫茫的洪水之中。
  “陛下小心~”无论是李斯等人还是玄武卫皆都吓的脸色苍白。
  秦始皇站在船舷处,手在空中还做一个向前抓的姿势,可惜这一阵风实在太猛烈,什么都没抓到信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天神震怒……天神震怒……”秦始皇嘴里又反复念叨这句话,然后脸色慢慢变得极其颓然,模样似乎突然苍老了好几岁。
  “安排工匠重修湘神祠,朕……要亲自祭拜神女!”
  “是,陛下圣明!”一干大臣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三千刑徒还未离开,又从附近征调来工匠指挥建造,三天之后,湘神祠建造完成,相邻的数栋殿宇也都相继完成,秦始皇亲自率领随行的官员,在太卜和太祝的主持下,敬献三牲瓜果,占卜焚香祭拜。
  而就在他们祭拜完毕之后,阴霾的天空渐渐放晴,烟波茫茫的云梦大泽也风声平息。
  再次登船出发,一切风平浪静,千里洞庭风和日丽,船队顺利前行再无半分波折。
  “难道朕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凡人?”
  站在船头,看着碧波浩荡的烟波水泽,秦始皇一颗心越来越沉,但耳边似乎又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一个服装怪异的少年正不卑不亢的站在他的面前。
  “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何必孜孜以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当有昔日横扫六国之雄心壮志,南征百越,北却匈奴,西征羌月乌孙等西域诸国,将我大秦版图扩大十倍百倍,真正做一个威服四海的人间帝王,打造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大秦,或许到那时,天上的仙圣会怜惜陛下的一番功劳……”
  四月下旬,秦始皇巡游至长沙郡,于郡城临湘停留两日之后继续南下至与南越交界的都庞岭,视察了屯戍都庞岭的大秦将士之后,巡游车辙转东而去,半月之后到达九江郡所属五岭之一的大庾岭。
  大庾岭,是最靠近东方的一道关隘,出大庾岭是东越,也就是后世的广东和福建等地,秦始皇在大庾岭足足视察了十日,与屯戍大庾岭的守将和官员进行了数次推演和探讨之后,巡游队伍再次出发去会稽郡准备北上去琅琊。
  本来巡游长沙九江诸郡之时,虽然是夏季,加之又是南方湿热之地,雷雨风暴时时出现,但基本上对于巡游还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其中有几次匪徒袭扰,但未有任何威胁,共计斩杀匪徒三百余人,斩匪首四人,总体来说一切都顺风顺水,但就在到达会稽之后,天气开始变得极其恶劣。
第308章
一念之仁
  五月底,秦始皇到达浙江,随即连续三日三夜雷霆暴雨不断,电闪雷鸣狂风不断。
  行辕大帐在第一天就被狂风撕裂无法居住,换成附近的民房居住,但半夜时分狂风直接将屋顶吹走,被狂风暴雨所迫,秦始皇只好躲到大树底下避雨,一夜仓惶之后天亮才发现,自己所居住的民房已经被风吹的不知去向,附近无数民舍吹到,许多腰身粗细的大树更是直接被拦腰吹断甚至连根拔起,整个驻地一片凌乱狼藉,马匹惊吓逃走数百匹,巡游马车被吹翻十多辆,所携带的大量饮食衣物全部都被狂风席卷不知所踪。
  第二日,情形更加无助。
  近四千大军,加上数百随从和官吏需要吃喝拉撒,还有车马需要修葺喂养,暴雨如注狂风怒吼,从附近县城镇集的粮草也无法及时运到,数千禁军和护卫、马匹都跟着饿了一天肚子,是在无计可施之下,秦始皇让太卜占卜测算凶吉之后带领忍饥挨饿的属下退到一座小山之中,于山洞和树林之中避雨。
  第三日,依旧狂风暴雨不断,附近县衙征集的粮草终于运到,但沿途民夫受伤无数,许多刑徒逃逸,粮食也被雨水浸泡损失大半,但这批粮食还是拯救了饥肠辘辘的巡游大军。
  第四日,暴雨狂风终于慢慢停歇,等秦始皇再次上路之时,这才发现沿途已经狼藉不堪,大树民房倒伏不计其数,数百里范围已经快要成熟的粮田几乎都被这场暴雨摧毁一空,无数家破人亡衣衫褴褛的灾民对着巡游车队伏地叩拜痛哭,哭号之声震于九霄。
  如今正值初夏青黄不接时节,这些灾民房屋损毁,既无果腹之食又无避雨之舍,秦始皇坐在颠簸的马车之上,看着跟在身边头发凌乱衣衫不整的禁军护卫,看着随行车马上李斯等人疲劳不堪的神情,看着哭号不止的黑廋灾民,虽然脸色看起来平静,但双手却紧紧抓住座椅的扶手,青筋凸显。
  “九州轶志云: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六国之地皆陛下之地,六国之民也皆是陛下之民,皆可善待之。”
  陈旭所写的那封信上一句话慢慢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同时浮现的还有一个少年不卑不亢的身影。
  “江府令!”
  “臣在!”一直跟着陪在旁边的江珩赶紧从马车上站起来。
  “传朕谕令,让会稽郡守仔细调查受灾情况,房舍被毁者发给钱粮修缮,粮田被毁者免征今年夏秋两季粮税!”
  “是!”江珩虽然惊讶,但还是赶紧答应。
  “再令,所有受灾区域,无论匠农今年皆都免征徭役!”
  “陛下真乃仁义之君也!”江珩心有触动的狠狠拍了皇帝一句马屁。
  江氏一族,皆都信奉儒学,家中子弟皆都从小跟随儒学名士学习儒家治国理念。
  但儒学虽然是最大的显学流派,但却不太受始皇帝待见,可以说战国时期儒学在其他六国都可以混的如鱼得水,但唯独在秦国混不开,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便在法家治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其他国家完全就尿不到一壶,而也正是凭借法家的严苛法令,秦国逐渐富强崛起,最终把六国逐一吞并。
  虽然法家如今在大秦一家独大,但儒学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强大,当今左相李斯就是儒家大贤荀况的学生,虽然学歪了,但不得不承认儒家还是当今天下第一大学派,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就连秦始皇都有心无力。
  而儒家的理念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在儒家学派的眼中,重视民生与否才是评判一个帝王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得到民心就能当天子,得到天子喜欢的就能当国君,得到国君喜欢的就能当大夫。
  所以后世儒家有一句话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来。
  江氏一族因为重儒学,与大秦推行的法家理念一直不和,因此地位也一直上不去,只能排在三流,当初混的最好的就是老二江璞,在太原当郡守,江珩和江北亭也信奉儒学,因此官位也一直不高不低,江北亭混到四十多岁了才补缺当上一个县令。
  县令在普通人眼中就是绝对的大官了,但在咸阳满朝文武公卿的眼中,只能算是刚刚入门,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说不定一辈子就只能当县令,而且还不能出错。
  但这次在宛城冉颡袭击皇帝行辕,南阳郡守马伯渊被革职,皇帝心情不好随便问了几句,直接就把雉县县令江北亭提拔代任了南阳郡郡守之职。
  这个变化对于江氏一族来说,不啻于天上掉下的一个大馅饼,一下就把江珩砸的差点儿幸福的晕过去。
  如今的江氏,一个中车府令,两个太守还有一个右更武职都尉,绝对已经跻身一流公卿势力。
  而眼下,皇帝又突然一改往日不注重民生的态度,要赦免灾区粮税徭役,这对于信奉儒家治国理念的江珩来说,无异于又是一个破天荒的好消息。
  皇帝的命令很快通过禁军和随行的谒者手持皇帝谕令,由江珩盖上皇帝玉玺宝印之后迅速通传去出去。
  三天后,巡游车队到达浙江(注一下:这个浙江指的是一条河,而不是后世说的浙江省,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而此时,整个会稽郡都已经接到皇帝谕令,灾区免夏秋粮税和徭役,顿时沿途无数灾民和饥民夹道叩拜欢送,皆都高呼皇帝陛下仁义,无数虚发花白的老者举浆箪食献于皇帝面前,更有许多当地名家方士联名上书感谢皇帝恩德。
  秦始皇虽然一路脸色平静无波,但心中却波澜微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