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1072

  呕,陈旭越想越恶心,然后把手挣脱出来捂嘴巴。
  很快一群人来到陈旭的试验田前面。
  这二十亩试验田已经麦穗金黄完全成熟,麦穗比十多户专门种植的良种田更大一些,陈旭早已抽检过了,每头麦穗的籽粒数超过二十五粒,籽粒同样饱满,根据他的估计,这二十亩试验田的亩产要超过八石。
  “大人请看,这二十亩试验田是我专门种下的,采用严格的精耕细作,加上火肥粪肥,整齐条播,间垄通风,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如果不出意外,这试验田亩产将达到八石。”陈旭指着麦田说。
  “八石?”
  不光江北亭忍不住惊呼,身后跟着的七八个郡守府衙的陪同官吏全部都脸色大变。
  “不错,不光是我这试验田,清河镇今年夏麦最差的亩产都在四石往上,也就是说,今年清河镇的夏麦产量足足比去年要提高三倍不止!”陈旭说到这里喜笑颜开的看着江北亭说,“江大人,去年可说好了,今年清河镇的税粮可一石都不能多收!”
  “那如何能行……”江北亭后面一个官员忍不住叫嚷。
  “如何不行?”陈旭转头看着个三十多岁的官员冷冷的说。
  “大秦有律令,地有所出,必税四,所以亩产八石必须缴三石二斗税粮,任何人都概莫能外!”这个官员毫不相让的说。
  “哈哈!”陈旭突然哈哈大笑,“你说的是收起来的粮食,如果我收不起来呢?”
  “收不起来?怎么会收不起来?这夏麦已经成熟随时都可以收割,几天就会收获完毕!”这个官员满脸疑惑的说。
  “收不起来的原因多了,比如天气不好,心情不好,有狗,手痛股痛,反正就是收不起来……”陈旭翻着白眼儿说。
  “好了好了,贤侄勿要胡搅蛮缠,我答应之事自然算话,你们清河镇今年不光不会多缴,而且还会少缴!”江北亭哭笑不得的打断陈旭的话。
  “大人何出此言?”陈旭惊喜的问。
  江北亭拈着胡须说:“去年你把精耕细作之法详细呈送给我,里面不光提到了堆肥除草,还提到了筛选良种,上次河堤修好之后,我来勒石为你记功之时,便看到你们清河镇的麦苗长势喜人,不仅整齐而且根根茁壮无比,料想你们清河镇今年的夏麦一定会喜获丰收,当时我就想可不可将你们清河镇的粮食作为良种收购,眼下看来我的想法不错,你们清河镇全镇的夏麦全部都不许作为口粮,必须全部上缴郡府粮库,明年作为良种配发下去,麦种我会直接从郡守粮库给予兑换,一石换一石一斗,而且不用交税,贤侄,你看如何?”
  “这个……郡守大人,太少了点儿吧,我方才还与他们说良种之事,一石我都是一石五斗换的!”陈旭转头看着身后十多个农户,“刚才我是这样说的吧!”
  这些农户跟着陈旭混了一年多了,自然一个个贼精,一起点头都说方才里典就是这么说的,其中好几个还嚷嚷着说里典刚才还说了,每石还私人补贴五钱。
  江北亭郁闷的差点让把胡须揪下来好几根,忍不住脸皮直抽抽几下说:“贤侄,你我不是商贾,何须这般讨价还价,贴钱是不可能的,这样吧,我与你一石二斗,这是最后的让步!”
  “成交!”陈旭高兴的合不拢嘴。
  “哈哈,那就好,赶紧开镰收割,我要马上看到产量究竟如何?”江北亭也笑的很是畅快,陈旭顿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敲锣,开镰!”陈旭对着游缴刘坡打个手势。
  很快随着一声铜锣敲响,哐哐哐哐的声音中,整个清河镇站在田间地头早已准备好的男女老少几乎同时挥起镰刀开始收割,同时脱粒机也忽忽转动起来,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也随即在田野之中传开,安详宁静的清河镇,似乎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副欢腾的丰收场景。
  而铜锣响起的同时,七八个带着草帽手持镰刀的农夫也已经踏进陈旭的试验田,弯腰开始收割,随着青黄的粗壮麦秆一片片倒伏下来,另有一群人开始把割倒的麦子抱到脱粒机旁边,此时脱粒机早已被一个魁梧的小伙子转的呼呼作响,另一个中年农夫把抱过来的麦子送入脱粒机当中,伴随着噗噗啦啦的声音响起,金色的麦粒便从出口蹦跳着落入下面的一个藤筐之中。
  “贤侄,与我一把镰刀!”江北亭将身上的长袍塞进腰带里面,作为郡守,他要与民同乐。
  陈旭脸有些黑,心说眼下没有新闻记者,又有没有电台的转播,你瞎凑什么热闹,你下去割麦子我岂不是也要跟着下去表示一下?
  看着江北亭坚持的模样,陈旭只好找来两把镰刀,挽起袖子陪着江北亭下田割麦子。
  忽忽一个小时过去,陈旭累的像条狗一样浑身湿透罢手坐到田边一棵大树下陪着江北亭和几个官吏喝凉茶,而此时艳阳高照,已经午时,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几乎农田里没有任何遮挡,但收割麦子的乡民却似乎精神更加充沛,一个个晒的黢黑汗流浃背的仍在大声谈笑。
  “民心可用也!”江北亭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喝凉茶一边夸奖干活儿的农夫。
  陈旭忍不住使劲儿翻白眼儿,然后鬼使神差的偷偷看了一眼站在旁边抱着一瓶冰冻葡萄果醋,插着一根新麦秆儿慢慢喝的江楚月,发现她脸上依旧没有太多情绪,神情平淡,似乎对眼前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这个小娘皮大半年没见,似乎转性子了?
  但这个样子又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似乎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陈旭数次准备张嘴问问江北亭,但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对于江楚月,陈旭说不上有好感,但也并不特别讨厌,毕竟从小娇生惯养的十三四岁的少女刁蛮一些很正常,只要没有太大的恶习,陈旭基本上都能忍受。
  他也知道江北亭的意思,以前反复提醒过数次,不过都被他用各种理由推脱了。
  娶老婆这种事,还是要娶温柔漂亮的。
  因此他虽然感觉江楚月或许经历了一场什么巨大的变故导致心性大变,但最后还是决定不沾染这层无谓的因果。
  一个时辰过后,二十亩试验田收割超过三分之一,三台脱粒机时刻不停的转动,数十麻袋脱下来的麦粒摆在一起,牛全和几个壮实的年轻人正在挨着用木斗称量。
  “怎么样?”看着牛全满头大汗的跑过来,陈旭赶紧问。
  “丰收了,里典大人丰收了!”牛全激动的连声嚷嚷,“收割下来的我们经过测量,已经超过五十石,亩产超过八石!”
  陈旭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心情一下变得舒畅无比,似乎刚才割麦子手上撸出来的几个水泡都突然间不火辣辣的痛了。
  “好好!”江北亭站起来,忍不住激动的胡子眉毛都在抖抖,这个数据是他亲自参加亲眼所见,自然造不得假。
  很快其他一些地方的称量数据也都陆续传来,十多家良种试验田几乎都达到了陈旭开始的预测,亩产都在六石以上,而那些普通的农户也均在四石以上,其中许多达到了五石。
  这个数据把江北亭更是喜的合不拢嘴,连声夸奖陈旭,“贤侄,清河镇亩产八石的收获我要详细呈送咸阳,在陛下面前为清河镇乡亲请功!”
  陈旭无所谓的耸耸肩,只要不让多缴税,请不请功都无所谓。
  得到想要的答案,江北亭再三叮嘱陈旭一定要把整个清河镇的小麦都晒干之后归仓,过一个月之后他便会安排商队过来用普通麦子把这些收获的麦子换走,陈旭自然是满口答应。
  清河镇全镇六百多户人,主要的粮田都集中在小清河两岸,接近两万亩,也是最肥沃的良田,下面还有十一个村子,大部分地理位置都还不错,每户也有二三十亩田,全镇加起来的农田近三万亩,其中小麦播种近一半,按照最低亩产四石来算,足足会收获六万石小麦,算下来就是一千八百吨。
  我擦,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陈旭算清楚之后瞬间有些失神。
  在这样一个全靠牛马驮运和肩挑背扛的年代,要把这么多粮食从山里面弄出来,然后归仓,这个工程可不小,但一个月时间再加上两成的额外收获的刺激,同时修理河堤之后还剩下一百多辆独轮车,想来应该问题不大。
  于是陈旭除开安排镇上的木匠石匠赶紧把粮库修葺扩大之外,其他的问题全部都暂时抛到脑后,监督人把试验田收完之后就返回小河村,自己家里还有十多亩麦子要收获。
  而就在夏麦收获之时,巡游东南的秦始皇车驾也终于在六月底到达琅琊郡。
第311章
琅琊蜃景
  琅琊山,濒临东海。
  站在山顶可以眺望辽阔蔚蓝的大海。
  因为风景绝胜,加之时有海市蜃楼出现,因此大量求仙问道的方家术士聚集在此。
  关于海外有神仙的传说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从上古之时便流传下来,这也使得当地民众对于神仙之说特别崇拜。
  琅琊山上殿祠林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姜子牙封齐之时,当时创立了八个神,其中四个神的主祠就在琅琊山上,其后的历代齐王都要来琅琊山祭拜,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称霸中国,在琅琊山筑起一座高台会盟诸侯,称之为琅琊台,因此琅琊山到秦朝之时已经非常出名。
  秦始皇到达琅琊,自然要登台观望,聚集在琅琊的术士自然也都闻风而动,数百人涌上琅琊山拜见秦始皇,而秦始皇也很有耐心的接待了这些在当地甚至是全国都非常著名的术士。
  这其中有三个人在术士之中最为著名,一个叫韩终,一个叫候公,一个叫卢生。
  在秦始皇的接见之时,这三人联名上书,非常肯定的宣称在海外有三座神山,并且还说风和日丽之时海边经常能够看到海中有蜃景出现,必然是有神仙作法。
  对于海市蜃楼,古代人不了解,所以只能用神仙之说来解释。
  但秦始皇此次巡游,一路颠簸舟车劳顿,沿途数次遭遇风波恶浪和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随从死亡数百,车马更是损耗无数,餐风露宿夜不能寐,同时还反复联想到陈旭说过的话,因此对于这次巡游东海寻找海外神山的想法已经减弱了不少。
  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他不信,而是他有些不敢了,似乎真的就像陈旭所说,自己一介凡间帝王,想祈求长生不老的做法已经触怒了天上的神仙,他们在不断的用狂风暴雨和风波恶浪来警告自己。
  “非是陛下不能,而是自上古封神大战之后,凡仙之途早已断绝,人间无人可以长生不死,陛下不能,陈旭不能,天下凡人尽皆不能,此乃天数早已注定,无人可以逆天而行!”
  陈旭的一番话又一次在秦始皇脑海中响起。
  “上古封神大战……到底什么是上古封神大战?到底谁说的是真的?”秦始皇看完手中几册方家术士呈上来的奏书,脑海中一直嗡嗡作响,挥手让一众方家术士先退下去。
  一群乘兴而来的术士退到琅琊台下,一个个面面相觑。
  “候公,如若陛下不信,我等如何?”一个披结散发的中年术士对身边一个须发雪白大袖飘飘有几分神仙风采的老者低声问。
  “勿要紧张,始皇帝此次巡游东海,只为一事而来,出海之事定然不会有太多波折!”老者微微摇头。
  “数月前皇帝巡游至宛城时,太乙仙尊突然降下神雷法旨,听说那次陛下在宛城见到了仙家弟子,也不知是真是假?”另一个中年方士说。
  “某四月去那宛城看过,神雷的确威力惊人,一栋民舍彻底被炸成一个大坑,方圆近百丈的房舍均被摧毁,听人说,当时只见天空一道雷火落下,紧接着轰然宛若惊雷炸响,整个宛城都在剧烈摇晃,此事定然确信无疑也,而且那太乙神碑我也进去观看过,上面还有雷火留下的痕迹,如此恐怖的情形无人可以作假!”旁边一个术士接话说。
  “你说的都已经是几个月前了,宛城之事早已传遍天下,如今无数道徒都汇聚南阳宛城,那神雷降临处已经修建成为一座太乙神殿,专门供奉神碑,南来北往之人经过宛城必前去祭拜,香火气息缭绕整个宛城,远远看去云雾缭绕就有一派仙家气象!”另外还有人接着补充。
  数百个被秦始皇冷落的方家术士呆在琅琊台之下低声切切私语,忐忑的等待了近半个时辰之后传出皇帝谕令,所有术士暂且离开琅琊山等候宣召。
  然而这一等就是三天。
  秦始皇每天站在琅琊台上眺望大海,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但三天之后,突然一群禁军冲入术士聚集的之地,将韩终、候公和卢生三个献上奏书的方士抓走,剩下的数百位方家术士顿时吓的如同鸟兽散去,躲入山野之中再也不敢冒头。
  “说,你等蛊惑与朕,到底是何居心?”行辕之中,秦始皇看着战战兢兢跪在面前的三个术士厉声喝问。
  “我等实不敢欺瞒和蛊惑陛下也,海外神山之事传说已久,非我等平白杜撰,山海经自有记载,许多先贤也都著书说明神山的确存在,我都很常年居于东海,时常看见神山蜃景,那虚无缥缈之中隐有仙乐奏响,上面还有仙人舞蹈饮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