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072

  少女骑在枣红马上在林荫浓密的小路上已经奔出去数十丈,隐隐听着后面传来的粗俗而曲调怪异歌声,又羞又气又忍不住准备放慢速度听一下,然后突然嗷的传来最后一嗓子大吼,顿时小脸通红,咬着牙呼呼几鞭下去,枣红马只好郁闷的再次加速。
  听着得得得得的马蹄声终于消失的听不见了,全村人的紧张情绪都慢慢放松下来。
  陈旭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望着几匹马消失的村口,脸上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走过去拾起丢在地上的短剑。
  这把剑打造精良,表面密密麻麻布满层层叠叠的鱼鳞纹,通体金黄,剑刃打磨锋利,刀柄缠绕着细细的红色麻线,柄尾处还镶嵌着一颗绿色的宝石。
  果然是女孩子用的东西,只能用一个漂亮来形容,这把短剑如果流落到两千多年的后世,绝对会是一件天价的国宝级物品。
  “小旭,盖房子的事先暂时停一下,等我们安排好这次去服役的人再接着弄!”马大伯呆呆的站了许久之后,叹口气走过来说。
  而听到这句话,全村人的情绪瞬间再次低落下去。
  “服役修路之事没有商讨的余地,而且亭长刚才也说了,每个人都要参加,三个月轮换一次,这也算是个好消息,所以我也就不征求大家的意见了,从村东头开始,有入籍男丁的有一个算一个,所以大家也就别吵了,听我安排,田大壮、牛河、马二蛋……,你们几个现在就回去准备,自家婆娘也赶紧回去准备干粮和衣物,后天上午我们出发!”
  马大伯是村里的村正,也是年纪最大的人,在村里几乎有一言九鼎的权威,何况在大秦保甲连坐的严苛制度下,谁都不敢逃役,不然整个村子的人都要受牵连,重者会全部充作奴隶驱赶到边荒去修建长城。
  凡是被马大伯点到名字的只能怏怏的离开回家,一些妇女小孩儿也抹着眼泪赶紧跟上去。
第41章
怜悯之心
  在秦朝服役,参加的人要自备路上的干粮,还要携带衣衫被服以及一些生活必须的物品,到达服役地点之后才会由官府提供粮食,但只是粮食而已,还得自己煮食,因此还得携带炊具等物品,这些东西一般都得自己背上。
  也就是说从村里出发到县城这几天必须带上足够的干粮,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最好多带十天半个月的量,鬼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事,特别是这夏天,说不定一场大雨就被困在路上好几天。
  当初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就是因为大雨延误了到达的时间,这才临时起义的,因为根据当时的秦律,误期就会全部被杀死,与其被杀死,还不如轰轰烈烈起来反他娘的。
  所以大秦的灭亡虽然是必然结局,但导火索却只是一场大雨而已。
  “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服役,唉!”马大伯再次叹了一口气。
  “大伯,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没有粮食了,这样吧,这次我每人借给二十钱带上,到时候去了镇上自己买点儿粮食和盐巴带上,到时候大家有了再还我。”陈旭说。
  “这样也好!”马大伯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陈旭家最近有钱,这样做也的确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于是陈旭让陈姜氏回家取了八十文钱拿给马大伯,让他自己去安排。
  因为这件事一闹,整个村子热闹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闷无比,余下的人继续盖房子,但情绪却都低落下来,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有人唱歌说笑了。
  而杨旭也突然间真正感觉到了两千多年后关于秦朝强征民夫的残酷性,村里的这些人,或许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而且去的都是各家各户最强壮的劳动力,一旦回不来,整个家庭就会跌入更加贫穷困苦的状态,就和自己没穿越过来的时候陈姜氏一家的状态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差!
  “大石,带上锄头跟我上山一趟!”陈旭找到正埋头挖厕所的牛大石。
  “上山干啥?”牛大石抹着额头的汗水问。
  “问那么多干啥,一会儿就知道了!”陈旭心情不好也懒得跟他多解释。
  两人一个背着藤筐提着柴刀,一个扛着锄头往山上走去。
  现在已经进入夏天,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加上地广人稀到处都是山川密林,蛇蚁蚊虫一天比一天多,一不小心被毒蛇咬伤或者被蚊子叮上一口就有可能把命丢了。
  再就是修路这种繁重劳动,加上吃不好穿不好,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穿戴劳保用品防护的概念,一个个穷的身上的衣服都破破烂烂,别说手套了,大部分人鞋子都没有,一年四季都是光着脚,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流血,在炎热的天气下红肿发炎免不了,加上这个时代也根本就没有什么紧急处置措施,受伤了吐口吐沫用泥土野草抹几下,更是会加快伤口的感染,一旦发生这种事,几乎等来的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死,截肢都不行,没有止血药物和干净的包扎处理,砍断了死的更快。
  但既然陈旭出现在了这个时代,又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将来或许也不可避免的要被征召服役,因此他必须为此做点儿什么,为自己,为村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防护,让大家都尽可能的活下去。
  秦汉时期的人们对于中药材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比较混乱和模糊的阶段,虽然《黄帝内经》这种古籍早已有之,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已经有先贤汇编了《神农本草经》这种关于食物和药材的著作,但这些东西和偏僻山区的穷困农民却隔的很远,治病基本上还处在跳大神的状态。
  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一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才逐渐奠定后世中医和中药在中国的地位,总结出的辨证论治的治病理论成为了后世所有中医必须遵守的法则,中医也才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保证了中国的人口繁衍和文明发展,各种药材的药性也开始得到研究和确立,直到明朝时期李时珍编著中医巨著《本草纲目》,中药的药性基本上才完成定格,后来一直延续使用下去,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药典。
  当然,这些都跟陈旭隔了十万八千里。
  他心中还能够记得的中药材不过百十来种,药性也差不多忘记的七七八八,但他自认为可能比镇上的巫医还强那么一丢丢。
  至少当初他见过二爷爷看病抓药,也看过二爷爷泡制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小时候还很有兴趣的帮过忙,虽然有时候是帮倒忙打翻过好几次药罐子,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记得一些东西。
  眼下他上山就是想挖一些常见的药材,试着做一些能够随身携带的药丸和粉剂,一旦遇到蛇虫叮咬,遇到流血受伤,遇到中暑,遇到食物中毒,腹痛拉稀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简单的处理一下,免得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法挽救。
  几个小时一晃而过,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两人才浑身湿透的从山上下来,藤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有草有花还有根茎藤叶。
  此时房子的屋顶已经盖好了,帮忙的人也都吃完晚饭回家,小院子里只有陈姜氏和杏儿还在不停的张望。
  “兄长,你们挖回来的这些是什么?”杏儿用竹筒给两人倒来凉开水之后趴在藤筐上好奇的翻看着问。
  “这是药,别扯乱了,等我们吃过晚饭慢慢弄!”
  陈旭叮嘱一声后和牛大石两人急不可耐的拿起饭碗开始盛饭,火炉上的瓦罐里面还在咕咕嘟嘟的冒着热气,熬煮的肉汤香气扑鼻,陈姜氏往肉汤里面煮了一些鲜嫩的野菜,两人早已饿的等不及了,用竹勺子舀肉汤泡饭,蹲在地上稀里哗啦的大口吃起来。
  “好吃好吃!婶娘做的饭菜真好吃!”牛大石如同一头野猪拱在陶碗里面边吃边哼哼着拍马屁。
  “慢点儿吃,这是专门给你们留的,管够!”陈姜氏对这个整天给自家帮忙而且任劳任怨的未来女婿也很喜欢,用筷子给两人不停的捞肥肉和野菜。
  这个时代,农村人对美和丑都没太多概念,最主要的是吃得苦能干活儿,牛大石刚好两条都符合,每次陈旭只要开口,不管明不明白基本上都会老老实实的帮忙完成,而且在陈旭看来,这家伙长的也不算差,浓眉大眼,就是脑仁太小,给自己当妹夫有点儿不乐意,他理想中的妹夫应该是项羽那种人。
第42章
一样都没有
  吃完饭,又去河里泡了个澡,顺便抱回来一捆菖蒲和一些薄荷,泡上一杯薄荷水,陈旭这才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开始整理挖回来的草药。
  其实这满满一大筐也并不全都是草药,其中还有不少其他东西。
  首先处理的是菖蒲,菖蒲生长在水沟附近,叶片柔软细长,四五月间中间会长出一根花茎,花蕊膨大成一根褐黄色的棒状,形如蜡烛,因此菖蒲又有个名字叫水蜡烛。
  菖蒲主要的药用部位就在这根花棒上,而且四五月间采摘刚好,用的正是里面的花粉,叫做蒲黄,而蒲黄的主要功效就是止血散瘀,内服外敷都可以,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止血药物,水渠河沟沼泽河滩池塘几乎随处可见,一般在农村遇到浅表性的损伤流血,从菖蒲棒上揪下一团毛茸茸的花穗按在流血的地方,甚至都不用包扎,几分钟就会止血,如果遇到伤口很深,止血之后还可以把花穗炒熟之后磨成粉后内服,能够加快伤口处的血液凝固,加快止血的过程。
  “兄长,你准备用蒲花做枕头吗?可是这太少了!”杏儿蹲在地上看着蒲草说。
  “不是,蒲棒可以止血,你去帮我拿个陶盆过来,把这些蒲棒上的毛毛都扯下来放到陶盆里面烘干。”
  “大石,你去砍三根老竹子回来,一根粗的两根细的!”
  “娘,你去帮我拿个干净的藤筐和几个碗过来,一会儿我要用。”
  在陈旭的吩咐下,一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而陈旭也把藤筐里面的其他东西拿出来,几根野生山药,这是无意中发现的,虽然夏天并不是采挖的季节,但既然碰上了,陈旭也忍不住挖了一窝回来,这东西强身补气,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很有好处,而且山药炖排骨也是一道美食,刚好家里还有几大块排骨,对于最近一直惦记后世美食的他来说,简直没有太大的抵抗力。
  如果有山西老陈醋的话做一道醋溜山药也绝对是美味,拿着这几根山药,陈旭感觉自己的口水瞬间就流下来了。
  三根和鸡蛋差不多粗细的甘草根,在山林里不知道长了多少年,都快和树根差不多了。
  “兄长,这不是甘草吗?”杏儿蹲在旁边扯着蒲棒问。
  因为上次给二喜治疗中毒,全村人都已经认识甘草了。
  “嗯,甘草可以解很多种毒,切片晒干后可以泡水喝,你先帮我拿去用水洗一下!”陈旭把三根甘草递给杏儿。
  “娘,你帮我把这些草藤切成小段……”
  天色很快渐渐暗了下来,几个人围着火堆借着火光继续弄,而火堆四周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藤筐和陶碗,甚至最后连煮饭的瓦罐都拿出来装了东西,剩下的一些已经没地方放了。
  陈旭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
  征召的民夫只有两天的时间准备就要去清河镇集合,因此他需要在两天之内把药材处理好,许多应该本来晒干或者晾干的他都只能用烘干烤干的方式处理,至于效果……也只能猜了,至少这些要都是纯正野生许多年的草药,与后世那些人工栽种施肥速成的草药功效完全不能比,哪怕药效流失一些也应该还是有不错的效果。
  何况自己做这些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效果到底有多少完全就是未知数,但是出发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那就是悲天悯人的一颗心,希望村里去服役的人都能完整无缺的好好活着回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蒙蒙亮,一家人都早早起床继续处理草药,切片的切片,切段的切段,水煮的水煮,烘干的烘干,磨粉的就用石臼捣成粉。
  因为昨天的事,所以村里今天的气氛特别沉闷和压抑。
  平日能够听到的大声谈笑和小孩子的嬉闹喧哗全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村民见面也只不过点点头低声打个招呼,脸色都很凝重。
  吃过早饭,牛大石带着弟弟和牛田氏一起过来帮忙。
  忙忙碌碌之中一天时间一晃而过,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陈旭把几种最主要的药材收集在一起,这些经过一天的晾晒、烘干、研磨成粉、炒制之后,已经差不多可以制作成药丸和散剂了。
  不过当他拿着一个碗坐下来,看着一排装着各种药材粉末的大竹筒的时候才想起来,尼玛没有粘合剂把这些药粉搓成药丸。
  本来他要做的药丸很简单,就是土人丹,主要用来清热解暑,防止天气太热中暑后头痛脑热,因为眼下这几个人去的时候正是最热的夏天,这个问题可能表现的最明显。
  所谓土人丹就是药材不齐全的人丹,这是他根据小时候二爷爷的方法拼凑出来的,记得有甘草、陈皮、豆蔻、藿香、肉桂、薄荷、冰片等十多种药材粉末混合后加粘合剂搓成的小药丸,但眼下他只找到了三种,那就是甘草、薄荷和桔梗,于是他又加了一些青蒿、黄姜和黄芩这三种,但这三种他准备加入的量很少,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进去会不会产生什么相抗的药性,但依稀记得这三种药材也有清热的功效,想来少加一点儿不至于毒死人。
  不过万事俱备,却发现少了粘合剂,要把这些药粉搓成药丸用水肯定是不行的。
  记得二爷爷当初用了糯米熬煮的浓米汤、玉米粉、蜂蜜,然后放在一起打成糊状,加入药粉之后直接用手搓的,但眼下这三种一样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