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1072

  而且他还突然想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古装电视剧,有一个皇子造反,结果帝王大怒,要发圣旨将皇子诛九族,结果被头脑还比较清醒的大臣阻拦了,不然圣旨一出,皇帝第一个就要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因为他是皇子他爹。
  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想着,陈旭突然感觉有人戳了自己一下,惶然回过神来,就看见李斯还在用笏板戳自己的胳膊。
  “哦,李相何事?”陈旭赶紧小声问。
  “清河侯,陛下在叫你!”李斯满脸诡异的表情看着他。
  “啊!”陈旭赶紧站起来对着秦始皇行礼,“陛下恕罪,臣刚才在想别的事情!”
  满朝文武皆都无语的看着陈旭。
  秦始皇却似乎来了兴趣,脸上带着笑问:“方才清河侯在想何事?”
  “臣在想如今钢铁已经冶炼成功,钢铁器械的打造也有工匠开始熟悉,但如果想要快速推广的话还需不少时日,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通行全国,因此臣准备在民间征集一些精通撰文和制图的工匠、术士等将钢铁冶炼和打造方法编写一部书册,然后印刷出来通行天下,这样全国的铜铁作坊就能很快熟悉,也能快速培养大批工匠,顺便也把臣以前研制出来的曲辕犁、耧耙、横耙、独轮车、铁锹、铁锄、钢锯等工具,以及石磨、蒸笼、铁锅、熬糖、造纸、制酱、榨油等生活用品,还有馒头、面条、水饺、豆腐、豆芽等食物的制作方法也汇编成册散发全国郡县乡镇,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快速认识和了解,各地工匠也可以仿照制作,这样我大秦黎民百姓都能快速的用上这些东西,也能够感受到陛下对子民的关怀,必然感恩戴德也!”
  “原来清河侯殚精竭虑是在考虑这些,朕准了,不过朕听闻雕版印刷颇为耗时费力,这么多东西要全部弄出来恐怕也要耗费不少时日,我知道清河侯一片拳拳之心,但也不用如此心急,刚才朕就是想问你,朕准备开始大量建造炼铁炉和打造马具和兵器,需要清河侯替朕统筹安排,你看在何处比较合适,需要多少工匠,需要多少钱财,需要多少刑徒和工奴?”
  “陛下是准备攻打匈奴?”陈旭忍不住眼神一亮。
  “不错,昨日见过新式的马具和兵器,也得到李信和赵佗两位将军的盛赞,朕准备快速组建一支至少万人的新式马卒,开春之后先扫平河南之地!”秦始皇点头。
  陈旭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拱手说:“陛下,万人的马卒装备要在三四个月内备齐的确困难,光是钢铁就需要二十万斤左右,制作马鞍的皮革也需要数万张,还需要大量的人手采挖煤铁矿石,以及大量熟悉冶炼、铸造、木器、制革的工匠和帮工,如今正是寒冬时节,仓促之下要召集起来困难重重,即便是能够召集起来,要完全熟悉制作又需要至少月余,因此臣建议最好筹备一年时间,这样臣能够保证至少装备出三万新式骑兵,等到明年入秋之后再一鼓作气直接杀到河北!”
  秦始皇脸色略有些焦虑的摇头:“河南之地就是朕的心腹大患,数十万匈奴在此游牧数百年,击而四散,退而复来,如同恶狼一般对我大秦虎视眈眈,不断的侵扰我西北诸郡,何况如清河侯上次所说,朕安排了三十万大军驻守西北,还有百万降卒不断加固修建城墙,每日消耗就是一个无底洞,只要一想到可以将这些野蛮的匈奴杀死,朕便心急如焚寝卧不安,因此朕无法再等待一年!”
  “宣朕谕令,征调刑徒和民夫加速开挖煤铁矿石,从即日始,朕全权委托清河侯打造新式马具和兵器,天下匠奴皆都受其调配,胆敢无故拖延者重处,明年三月前,朕要看到一支万人铁骑,朕要趁匈奴的牛羊马匹等牲畜大量产崽无法快速移动之时扫平河南之地!”秦始皇站起来大声说。
第357章
陛下且慢
  陈旭只能苦笑,他知道秦始皇心急,但没想到会这么心急。
  这个命令一旦发布,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
  除开刑徒这种人外,动用的徭役也会成为农民的一个极大负担,因为开春之后马上就是春播,参与开矿炼铁的民夫定然会贻误农时,必然会造成明年家庭食不果腹,最后破产沦为流民,然后就被抓捕成为刑徒甚至直接发卖为奴。
  要知道如今大秦虽然有两千多万人口,但十年的内战下来,六国加上秦国死亡的兵卒就有接近三百万,全部都是成年男子,也就是如今许多家庭都是孤儿寡母,根本就没有成年男子当顶梁柱,生产生活极其凄惨,陈旭穿越过来的时候陈姜氏家里的情况就是大秦农民最真实的写照。
  而如今这种以未成年人和妇女为主要生产主力的农户,却要承担极其繁重的税粮和劳役,修驰道先后动用近百万民夫,修陵寝还有七十万刑徒,修长城有百万降卒,加上国内常备的百万军卒基本都不事生产,而这些人恰好都是强壮的男性,是生产耕种的主力。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秦,依靠大部分的妇女和儿童在养活整个大秦两千多万人口,真正参与耕种的成年男子约莫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这是一个极其扭曲和变态的社会结构,完全不正常,但就是在这种极其不平衡的农业人口结构下,秦始皇还是怼下了岭南和河套地区,其中消耗极其巨大,民力几乎被用到了极致,过渡消耗的民力导致秦朝统治的根基动摇。
  不管说是帝王心态也好,还是穷兵黩武也好,秦朝的这种模式注定是无法坚持多久的,这也是陈旭一直迟迟不愿意拿出地球仪献给始皇帝的原因。
  眼下大秦必须要修生养息积蓄民力才行。
  如果没有国内的安稳环境,就算打到欧洲又如何,后方不稳历来就是兵家大忌,当初李信伐楚失败,除开年轻气盛轻敌之外,后方昌平君反叛截断粮草供给也是一个极大的原因。
  后世蒋公在抗日之时就曾经说过:攘外必先安内。内不宁,何言御外敌乎!
  由此可见,国家安定才是稳定扩张的最大基础。
  而且眼下全国驰道还在继续修建之中,服役的民夫还有数十万,如果要大力推广钢铁,装备一支数万的骑兵队伍出来,又要征召无数的民夫参与开挖和运送矿石,一年下来又是至少数万甚至十数万家庭陷入赤贫之中,这个境况是陈旭不愿看到的。
  “陛下且慢!”陈旭脑海中如电一般连续闪过无数念头,在江珩准备签发圣旨的时候,陈旭赶紧出声阻止。
  拿着玉玺的江珩停了下来,满朝文武都看着陈旭,秦始皇也是满脸的不解。
  站在陈旭身后的李斯脸皮轻轻抽抽了几下。
  第二次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陈旭竟然再次当众阻止皇帝的命令。
  “陛下,再过两个月,寒冬一过马上就要春播,征召大量民夫服役恐怕会耽误农时导致明年秋粮减产,臣想到一个方法,可以不用征召民夫和大量工匠就能解决马具和兵器的制作……”
  “清河侯休要鲁莽!不征召民夫工匠,如何能够完成如此繁重艰巨的任务?”李斯忍不住低声提醒说。
  “李相放心,旭不会信口胡说,等我说完之后如若陛下和诸位大人觉得我此策行不通,自然我会按照陛下的谕令行事,决计不会耽误陛下征服匈奴的大计!”陈旭转身对着李斯行礼说。
  “清河侯请讲!”秦始皇并没有对陈旭的阻止有太多不满,而是摆摆手坐下来说。
  “大秦如今有成百上千的铜铁商贾,各自手下有数百甚至上千的工奴和匠工,从开挖铜铁矿石到冶炼铸造都人手充足,而冶炼钢铁和冶炼铜锡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一是火力,二是经验,眼下有了煤石,足够提供猛烈的火力炼化铁矿石,唯一要做的就是改变冶炼炉的结构,然后安排精通炼铁的工匠去做一些简单的指导而已,臣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些铜铁商贾,鼓励他们冶炼钢铁,对于产量高的铜铁商贾予以大力奖赏,兵器和和马具的打造同样如此,鼓励商贾建造工坊,召集工匠和帮工,严格按照制式打造就行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派遣匠吏严格检测,无论是炼制的钢铁还是打造的马具兵器,只要合乎规格,然后直接用粮食或者铜钱予以购买,有钱粮的诱惑加上奖励刺激,陛下需要的一万套新式马卒装备或许就能在三月之前顺利完成,而且还不会过多消耗民力,陛下得到想要的装备,商人获得利益,百姓也能安心农事,而且也能很快将炼制钢铁和制造马具这两件事快速的推广到民间,这是一举四得之法!”
  陈旭说完之后对着秦始皇和满朝文武大臣行礼:“这就是我的想法,不知陛下和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朝堂之上非常安静,片刻之后刚上任的匠作少府令宰纮站起来激动的说:“陛下,清河侯此策的确是解决陛下征讨匈奴大计的最好方法,自古商贾就是逐利而生,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诱惑,他们必然蜂拥而至,冶炼钢铁和打造器具之事必然很快就能解决!”
  “不错不错,此乃良策!”
  “清河侯思虑敏捷,这的确是最好的方法!”
  “虽然是好方法,但用钱粮向商贾购置武器还未曾有过,还需好好策划!”
  “还有奖励之事,商贾本来是低贱之人,强制炼制打造即可,何须奖励!”
  “言之有理!”
  “奖励倒是并无不可,但到底要用多少钱粮购买才能让商贾积极踊跃的大量制造……”
  朝堂之上许多人都开始讨论陈旭的这个匪夷所思的方法来,而且都是当朝重臣,见识自然不低,因此讨论的都是其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陛下,臣赞同清河侯的方法!”左相李斯站起来说。
  “臣附议~”右相冯去疾也站起来。
  “臣等附议!”一大票李斯和冯去疾的粉丝都站起来顶贴。
  秦始皇也点点头:“朕也认为清河侯此策的确是最好的方法,只不过如同诸位爱卿所言,其中还有许多细节要仔细商讨,此事既然是清河侯提议,还请说说该如何具体推行和实施!”
  “好!”陈旭行礼之后沉思片刻,“陛下,臣是如此打算的,先将炼铁炉、铸造炉、兵器、马鞍、马蹄铁等规格全都用图纸设计印制成册,然后安排人送往附近的内史、河东、上党、三川、南阳、汉中诸郡,让当地郡守召集所属郡县之中实力雄厚之商贾进行通传。因为眼下大秦几乎所有的铜铁商贾都在南阳郡,因此炼制钢铁以南阳商贾为主,可以鼓励他们去煤铁产地选择人烟稀少的荒地筹建炼铁工坊,让当地官吏密切配合勿得阻挠,每炼制一炉合格的钢铁浇筑成合格的钢坯,朝廷按照每斤五钱的价格收购,当然检测合格的他们也可以直接出售给其他打造武器和马具的商贾,至于价格可以由商贾自由协商,制作好的武器按照制式不同和打造的难易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收购价格,这个价格要让商贾有利可图,比如一把马刀,用铁八斤,购买钢铁要四十钱,但打造出来一个工匠需要一天,而打磨安装刀柄刀鞘等过程需要两天,这其中设计到许多环节和过程,但我们都可以不用去管,朝廷最后用五百钱收购这把马刀,期中的利益分配和材料购置均由不同的商贾去协商完成,我们只收购合格的成品,不合格的不要,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等马具也一样,按照难易程度制定收购价格,我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陈旭将想到的一些细节慢慢说了出来,花了约莫十多分钟,整个朝议大殿上寂静无比,所有人都听的脸色动容。
  “清河侯,如若所有商贾都觉得其中一样有厚利可图,全部都去做同样的事情,岂不是最后无法完成任务?”一个大夫站起来问。
  “不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精通冶炼的商人熟悉采矿和冶炼,绝对不会去制作马鞍,因为他根本就不懂皮料的采购、处理、制作等过程,他何必放弃自己的长处而追本逐末偏偏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比如大人您学的儒家理论,难道会想去和墨家的游侠比斗武术?”陈旭摇头笑着说。
  呃,这个大夫愣了一下摇摇头,微微有些脸红的说:“清河侯说的是,扬长避短才是明智之举。”
第358章
约法三章
  “不错,商人虽然逐利,但却也是最为聪明的一群人,皮货商绝对不会去冶炼钢铁,木器商人也不会舍弃自己的长处去打造马掌,所有商贾都有自己熟悉的行业,他们只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尽量抢占更多的份额,炼铁的炼铁,打造的打造,做马鞍,做刀鞘甚至做刀柄枪柄这些东西,只要其中的利益足够分配,他们很快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最后共同完成一件成品,而朝廷的任务就是用钱粮去收购这些合格的装备,优胜劣汰之下,那些制作粗糙不合乎规制的商贾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陈旭大声说。
  “但如清河侯刚才所说,一把马刀就需要五百钱,再加上马鞍、马镫、马蹄铁等全部装备,一个马卒至少需要千钱不止,一万马卒就至少需要千万钱,折算成粮食就是整整二百五十万石,这……这是不是太多了点儿?”治粟内史高腾站出来说。
  “呵呵,高内史还说少了,我已经核算过了,一整套装备下来应该不能低于一千五百钱,不然商贾和工匠在其中的获利就不够,就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做,但既然是打仗,怎么会不消耗粮食和金钱,这一万新式马卒装备出来,足以当以前十万正规马卒,而如果是以前十万马卒去打仗,就按三个月计算,高内史可曾计算过要消耗多少粮草,要动用多少民夫和牲畜运送粮草?”
  高腾愣了许久嘴巴张了几下没开口,因为这个问题有些突然,他一下子计算不出来。
  “此事我可以替高内史回答!”一个虚发花白的大臣站了出来,“五年前李信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楚,其中马卒两万,战车两千乘,共计征召民夫二十万运送粮草军械,还有刑徒八万,征调牛马七万头,车四千辆,日耗粮食二万石,草料三十万斤,伐楚之战历时五个月,共计消耗粮食三百万石,草料无法计算,伐楚失败军卒伤亡十万余,逃散数万,李信将军归来之时只剩下不到三万兵马,由此大概可以猜出,如果是十万马卒,三个月的消耗比之伐楚只多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李信面红耳赤的站起来拱手:“臣羞愧!陛下,如若此次征讨匈奴,想请陛下再次给臣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某一定替陛下扫平河南之敌!”
  陈旭听完之后转头看着高腾笑着说:“李信将军伐楚,大军加上民夫刑徒接近五十万,牛马近十万头,消耗三百万石粮食和数万将士的性命但却功败垂成,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种消耗终究是要我大秦百姓承担,如果眼下花费三百万石的粮食换取装备,一万马卒最多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横扫河南,而且高速运动战之中还可以就粮于敌,几乎不需要动用任何民夫和牛马运送粮草就能获胜,这笔账不知道算不算大赚!”
  “清河侯所言不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万新式武器和马具皆都备制齐全,即便是三十万匈奴杂毛,某也敢迎面冲击,与万军之中斩匈奴单于之首级,只要击溃河南之匈奴,必然收获奴隶十数万,牛羊马匹无计其数,如果这是经商,必然是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李信万分肯定的给陈旭顶贴。
  这不是他伐楚之时年轻气盛的冲动,而是他亲自试过马具和武器的威力之后爆发出的无与伦比的信心,如果真的装备出来一万马卒,正面冲击下干掉三十万老少皆有,披头散发拿着简陋弓箭和骨头棒子的匈奴完全不在话下。
  “其实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朝廷花费的这三百万钱粮最后全部落入商贾、匠工、平民百姓手中,并没有平白消耗,而这些钱粮最终让数十万百姓跟着获益,也可能因此度过明年四五月份的饥荒时节,这样既没有耽误农时,又获得了一项额外的收入!”
  陈旭接着李信的话说完之后对着秦始皇行礼:“陛下,此事只要策划周详,各府衙官吏严格监督,不让浑水摸鱼之徒混杂其中,不让以次充好之物蒙混过关,这一万人马的装备必然手到擒来,朝廷只需要印制详尽的规格制式,然后就可以准备坐收成果,甚至臣还认为,这一万套马具装备可以一石钱粮都不用付出,直接和炼制钢铁打造器具的商贾约法三章……”
  “如何能让一万套马卒装备一石钱粮都不用付出?又何为约法三章?”听的张嘴发愣的秦始皇忍不住激动地打断了陈旭的话。
  因为陈旭约法三章的词的确太新颖了,更加让他感兴趣的是怎么能不花钱粮就能拿到一万套装备,难道陈旭还能用仙术凭空变出来?因此在极度的好奇之下,始皇帝也变得不礼貌了。
  呃,陈旭呆了一下,似乎约法三章这个词还没出现,似乎……好像就是十多年之后刘邦说的,但眼前皇帝感兴趣的明显不是这个词,而是怎么能够不花钱就能捡装备,看始皇帝激动的样子,明显是想免费当人民币玩家。
  “陛下,臣提到的约法三章其实就是不花钱粮拿到一万套装备的重点,约就是约定,章就是法度,我大秦以法强国以法治国,人人皆都熟知法度,也人人都遵守法度,因此律法便是我大秦赖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石,因为此次打造兵器和马具时间短任务重,要筹集和拨付三百万石钱粮也是一个极其费时费力的事情,如若筹措不及时必然会引起商贾心思动荡,恐会造成懈怠或者拖延,但朝廷如果以陛下的名义和参与此次打造兵器马具的商贾做三个约定,让商贾先期自筹钱粮将兵刃和马具打造出来交给陛下,然后等扫平河南之后,以奴隶和缴获的牛马、羊毛、皮革等物进行抵偿,这样商贾自然也就不会担心!”
  “清河侯请详说哪三个约定?”此时不光秦始皇眼中冒精光,就连满朝文武大臣都一个个激动的有些打摆子。
  陈旭从开始提出打造这一万套装备不需要征召民夫工匠开始,继而提出可以用商贾来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眼下竟然更是越说越玄乎,竟然说朝廷不花一石钱粮就能凭空得到这批价值数百万石粮食的装备,而且说的理由并非无法理解,而是很容易理解,而且也完全可以实现,最多一张朝廷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下去的法令而已。
  “一是减税,将凡是参与炼制钢铁,打造兵器,制造马具等所有的商贾税收减少八成甚至全部减免,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他们前期投入开矿、收购材料、修建冶炼炉、扩大工坊、招募工匠以及其他支出的支持。”
  “二是对积极参与此事的商贾进行奖励,等一万套装备全部收集齐全之后,按照产量和质量进行一次评比,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商贾授予郎职,并且由陛下亲自签发一份谕令在郡府所在地张榜宣读……”
  “什么?”陈旭话音未落,朝堂之上顿时一阵哗然。
  “清河侯,商贾地位低贱,一旦授予郎职,还要张贴谕令,那……那商贾又……又可为官乎?”一个官员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呵呵,此郎非彼郎也,只有其名而无其实,只有相应的官秩,挂一个郎职的空名而已,在当地享受同等官秩的待遇,得到民众的尊重,而不会补缺成为实职,朝廷不花一石钱粮却想凭空就拿到一万套装备,没有足够的付出怎么可能,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出,这其实对朝廷一丝一毫的影响都没有,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个空职而已,但却会激发商贾的报国之心,而且这些商贾还会把陛下的谕令当做圣旨一般供奉起来敬奉香火跪拜,以感谢陛下的仁义之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