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1072

  安排好府中的事情,陈旭每天开始按时去科学院上下班,除开叮嘱赵擎每隔两天必须报送一次新式马卒装备的消息之外,就是召集了张苍、胡宽以及一群精通水利和木石建筑结构的工匠开始设计水车,在科学院和工厂之间来回奔波,而孙叔炅则成为了陈旭的专职秘书,每天腰上挂着一葫芦墨水,手里提着毛笔拿着一个文件夹,随时都在准备记录陈旭的命令。
  十一月底,发布皇榜的几个郡基本上都传来好消息,钢铁冶炼和马卒装备的制造已经进入了非常熟练的状态。
  光是南阳一个郡,每天钢铁产量稳定达到五千斤,武器稳定量产都在一百五十件以上,马蹬马鞍马蹄铁的打造日均也超过一百套,河东、上党两郡也是以冶炼钢铁为主,两个郡打造兵器和马镫马蹄铁的数量加起来也在一百套以上,至于内史府范围和汉中郡,因为缺少煤铁矿石,主要还是马鞍的制作比较多,如今咸阳城外就有两个马鞍制作工场,各自都召集了上百个工匠数百个帮工,日夜不停的有大量皮革和木头运送到工场之中,然后被制作成马鞍,每天也有上百套的产量,这些数据全部综合在一起,每日的武器制作超过三百件,马鞍和配套的马蹄铁和马镫超过三百套,而这个产量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够提高一些,所以应该最多到一月底,只要不出意外,一万套装备绝对能够置备齐全。
  虽然天寒地冻风雪阻路,但这些制作好的装备都陆续通过刑徒和车马不断的往咸阳运送,只等开春之后,这些装备便会运送到北地,而在驻守西北的大军中遴选一万最强壮战马和最强悍马卒的命令也已经通传到了大将军蒙恬的大帐之中。
  接到命令之后,蒙恬迅速召集属下商讨,营帐之中汇聚了十多个驻守北地郡长城各处关隘的将领。
  蒙氏是武将世家,而蒙恬也是大秦屈指可数的名将,而其祖父蒙骜,其父蒙武皆都是大秦猛将,蒙恬在扫平六国之中也战功卓著,灭楚灭齐皆都参加,爵至大庶长,然后王贲父子隐退之后,蒙恬便被委以重任,率领三十万大秦最为凶悍的兵卒镇守西北打击匈奴,与其弟蒙毅一起,一文一武堪称大秦如今的两根定海神针,深得秦始皇的器重。
  对于武将来说,不打仗便没功劳,因此三十万大军虽然驻守西北诸郡抵抗匈奴和胡人,但面对游移不定而且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不光秦始皇憋屈,蒙恬一样憋屈,至于急切想得到军功的边境将士来说更加的憋屈。
  但憋屈又怎么样,还是只能憋着,因为如今扫平六国刚过去两年,军备不足,特别是适合长途奔袭的战马太少,在和匈奴的追击战中根本就无法占到太多便宜,一击而散,一退就来,在平坦的草原上大军无法防御,因此不敢驻扎太久,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匈奴的包围袭扰之中,因此虽然每年都会和匈奴进行多次战斗,但大多数都无功而返,而且一个疏忽,这些匈奴还会从山间小路穿过防御带袭扰大秦边境的百姓,屠杀百姓、抢劫粮食、掳掠女子,因此蒙恬秉承皇帝的意志,主要就是监督六国降奴修建长城,将原来的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修筑关隘来阻拦匈奴的袭扰,同时也隔绝中原和北方草原的交易,控制金属和粮食的输出,但这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眼下经过十多年的修建之后,长城基本上已经完成。
  虽然匈奴南下之路被挡住,但三十万大军加上百万六国降卒聚集在西北诸郡排不上太多用场,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机会或者足够的能力去完成皇帝嘱咐他扫灭河南匈奴的计划,因此蒙恬也每日过的如同煎熬一般。
  从以前咸阳传来的各种消息看,始皇帝已经数次召集武将推演征伐岭南之事,听说也已经动员东南诸郡筹备粮草,但没想到事情突然就发生了变化,改成先攻打匈奴,从遴选一万骏马和精锐马卒的命令看来,陛下准备打造一支精兵去攻击匈奴。
  但一万马卒能干什么?
  蒙恬坐在木石皮革制作的大帐中央的大椅之上,看着摆在案桌上的圣旨,眉头皱起老高。
  要扫平河南的匈奴,莫说是一万马卒,即便是三万五万也不一定能够成功,首先就是北地诸郡饲养的战马不如匈奴马匹强壮高大,在追击战中根本就占不了任何优势,第二就是骑术的问题,匈奴是游牧民族,无论男女老少从小皆都熟练弓马,如果不能突袭的话,简直就是一群野狼,来去如风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土,秦军唯独占有的优势是军械,甲胄和弓弩刀剑皆都让匈奴害怕。
  按照蒙恬的想法就是先修好长城,这样就能够保证中原的安全,然后策划一个从陇西、北地、上郡、云中、九原的包围圈,等准备充分之后从五郡同时进攻,直接沿大河截断匈奴的退路,然后集结数十万降卒和二十万秦军将河南之地的匈奴全部包围起来,一举全歼,这样才能彻底将河南平定下来。
  但这个计划眼下还未开始,他刚刚构思成功并未禀报给皇帝知晓,皇帝却有些迫不及待的要组建精锐马卒,其意何为?难道是陛下对我不满?
  不过下面一些将军的想法和蒙恬却不太一样,他们不是考虑扫平河南,而考虑的是有没有仗打,只要打仗就能得到军功,一直有匈奴多好,每年都能打仗,斩杀几个匈奴的小头领就能得到军功,家里就能分到田产房产和奴仆,说不定十年八年打下来,自己运气好干掉一个不大不小的单于,说不定也能跟蒙将军一样当大将军。
  因此虽然蒙毅皱眉头,坐在下面的十多个将领皆都喜笑颜开,其中一个站起来抱拳说:“大将军,看来陛下已经改变了先前的计划,准备提前攻打匈奴了,这可是我们这两年等来的最好的消息。”
  “不错,大将军,这一万马卒均可以从末将的帐下遴选,保证个个都是悍卒,只等开春陛下的命令一到,末将便率领骑兵出关横扫河南……”
  “大将军,马卒当然是我驻守横山关口的最厉害,今年九月,我们还和匈奴在朔河大战一场,某帐下儿郎斩匈奴两百余口,获牛马数百,这一万马卒,自然从横山关口遴选。”
  “大将军,从我榆阳关中选择……”
  “大将军,从我神木关选择……”
  “大将军,从我红柳关口选择……”
  “嘁,你红柳关一共只有五千人马,马卒不过一千,马蹄子都凑不够数量,凑什么热闹!”
  几个执掌大型关隘的将军都一起对着方才站起来说话的青年将军翻白眼儿,嘴里还奚落不断。
  “嘿嘿,某红柳关虽小,但军卒皆都以一当十,去年还不是斩杀了近三百匈奴!”这个三十岁左右身披铠甲的将军干笑着说。
  “安静~”吵吵嚷嚷中,坐在中央的蒙恬发话,顿时大帐之中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蒙恬。
  蒙毅眼神扫过所有人,最后神色严肃的说:“雁门、云中、九原、上郡、北地、陇西共计六郡,九关十八隘三十六口,屯戍兵卒三十万,降卒一百万,其中马卒只有八万,战马十万匹,能够用于冲阵的战马不过六万匹而已,眼下寒冬时节,大雪封路,因此要从各关隘抽调一万马卒肯定困难重重,而且来去上千里恐产生混乱,而且还怕匈奴乘机作乱,因此这一万马卒皆都从我大营选拔,把诸位将军召集起来除开通报皇帝谕令之外,还要提醒诸位,返回之后立刻烽火传递下去,通知关闭隘口和通道,不允许任何人再和河南之地的匈奴羌胡有任何来往,断绝商旅,这个消息绝对不能透露出去。”
  “喏~”十多位将军一起站起来抱拳。
  “江琥将军先留下,其他人散去!”
  “喏~”
  大帐之中的十多个将军满心疑惑的走出的大帐,然后各自骑马带着护卫返回自己防守的关隘,他们都是北地和上郡两郡的将军,防守着十多个关隘,而且这两个郡与河南的匈奴接壤边界最长,虽然不是与匈奴主要的战场,但防守的区域却最大,每年或多或少都要和匈奴干几场,胜负都有,但大部分都是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但要想继续扩大战果,那就有点儿白日做梦了,一旦攻入河南,尽皆是广袤的草原,无险可守无城可依,而匈奴全民皆兵,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骑马打仗,没有充足的兵力设计包围,那么就如同散沙一般,追都追不上,更别说赶尽杀绝了。
  因此所有秦将一提起匈奴便是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早就在灵魂中把野蛮的匈奴人的十八辈女性祖宗都日到马肚子里头去了。
  “大将军,不知留下末将是为何事?”单独留下来的江琥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
  “江将军坐,你我无需客气,当初伐楚伐齐你都一直跟随我,战场之上作战英勇,伐楚斩楚军校尉五人,伐齐斩校尉三人都尉一人,皆都是有名有姓之辈,而后随我来西北抵御匈奴的袭扰,也是屡立战功,虽然如今仍旧还是都尉之职,但已经是大将之才,某决定把陛下要求抽调的这一万精锐马卒暂时交给你统领,你可愿意?”蒙毅微笑着说。
  “真的?”江琥惊讶之后忍不住激动的单膝跪在地上,“多谢大将军,江琥一定不辜负将军的厚望!”
  “好!”蒙恬站了起来,双手扶起江琥之后说:“你持我手令即刻返回红柳关口,把关隘之事交给副将,安排妥当之后再来我大营履职,如果我猜的不错,开春之后陛下恐怕有大动作,也许这次是你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果能够扫平河南的匈奴,你的爵位至少能够达到大上造,到时候就能单独领军称大将军!”
  “多谢大将军栽培!”江琥感激不已。
  “呵呵,不必如此,吾弟从咸阳传来书信,言及江蒙两族正在合伙制作瓷器,你我家族明年或许可入数百万钱收益,这是一体受益之事,如今陛下已经荡平六国,只余岭南和西北两地未靖,如果这两个地方也被征服,大秦往后几乎再无战事,以后想要依靠战功来封侯拜将几无可能,而征服岭南肯定轮不到你我和西北将士,因此扫平河南之战几乎就是不多的机会之一,你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蒙恬笑着说。
  “制作瓷器之事某也在兄长的来信之中得知消息,听说是清河侯所授,不知大将军是否清楚其中的细节?”江湖激动之余好奇的问。
  蒙恬点点头说:“不错,但吾弟未曾言说仔细,等以后回咸阳再仔细了解吧,眼下这一万精锐马卒之事你一定要好生操练,切莫大意!”
  “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仔细操练!”
  “持吾将令,去吧!”蒙恬从案桌上拿起一块铜符递给江琥,等江琥走出大帐之后才大喝一声来人,几个护卫应诺进来。
  “通传大营所有裨将都尉校尉,三日之内从五卫之中遴选一万精锐马卒,即刻去办~”
  “喏!”
第375章
科学院的变化
  ……
  转眼就进入了十二月,隆冬时节,几乎滴水成冰。
  咸阳和南阳不一样,而且完全不一样,自从进入十月之后,隔三差五的就会下雪,而且都是那种鹅毛大雪,有时候一下好几天,然后好不容易雪停了,化了,还没等人高兴起来,特么的一夜睡醒,尼玛又捂上了厚厚一层。
  而进入十二月之后,雪几乎就从来没有化过,一层叠一层,城外的渭河完全都被冻上了,冷的完全无法出门,撒泡尿都会被冻成冰棍。
  “尼玛,待不下去了,待不下去了!是啥子鸡儿破地方!”陈旭一遍又一遍的诅咒着咸阳这个鬼地方。
  后世虽然也经历过这种寒冷的冬天,去年冬天在小河村也经历过两场大雪,但和眼前这种无休无止的大雪来说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
  “侯爷,每年寒冬咸阳皆是如此,何必焦急,天寒地冻,刚好在家打麻将消遣,如若侯爷还觉得无趣,我让府上的舞姬来歌舞一曲给侯爷散散心!”侯府的管家赶紧笑着说。
  “算了,我去科学院一趟,对了,去买一条狗回来,晚上吃狗肉火锅!”陈旭下炕,招呼几个随从准备马车出门。
  去年的冬天,他还在小河镇,下大雪就跟王五王七虞无涯等人打麻将下象棋,杏儿虞姬在炕上唱歌跳舞,水轻柔和陈姜氏坐在炕上织毛衣,天晴就河边散散步爬爬山,挖点儿山药和药材,生活安详其乐融融,没想到来了咸阳之后,一家人分隔千里不说,孤苦伶仃的干什么都慢慢失去了兴趣,也不知道老娘和杏儿水轻柔她们在家干什么?
  陈旭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想念着远方的亲人,十多分钟后来到科学院。
  眼下的科学院和刚开始时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大一样了,又多出来几个部门。
  一个是水力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是胡宽,而且陈旭还在匠作少府给他挂了一个吏职,也算是真正的公务员了,于是最近这段时间胡宽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天到晚泡在办公室,甚至还不辞劳苦三天两头往城外的工厂跑,带着几个手下拉着大捆大捆的测量绳丈量河堤河道,开始根据陈旭画出来的水车草图设计水坝和水车的安放位置。
  制作这个工业水车的事情陈旭只是一个完全不成熟的构思,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唯一比秦朝人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可以利用水坝控制水流来驱动水车运转,甚至水车能够正常运转之后该如何利用都还有些麻爪,但这并不妨碍未来的发展,只要水车制作出来,再提出应用原理,组织工匠群策群力,总是能够解决问题投入到实用当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各种理论空前繁荣的时期。
  而秦汉时期是大量理论向实际应用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冶炼和农业的发展,可以说为中华文明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也就是说,眼下的大秦正处于中华文明的巨大转折时期,由一盘散沙的诸侯争战时代进入统一之后,没有了年复一年的战争,虽然只有十多年的统一时间,但大量的理论开始转化为实际成果,加上秦朝对工匠和农民的重视和奖励,原始的农耕文明正在快速向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转变,如果这个进程没有在秦始皇死后被打断,人口没有经过一次断崖式的下跌,百十年后,大秦必然要发展到一个非常富庶繁荣的阶段。
  因此,有了陈旭这只小蝴蝶轻轻的推动,这个过程还会发展的更快更迅速。
  所以眼下有了秦始皇的支持,陈旭丝毫不担心自己能推动大秦这驾马车能够快速的往前奔驰,但前提是大秦帝国不能崩溃。
  除开胡宽领导的水力工程研发之外,还有一个是活字印刷研究所,一个是光学研究所和一个火药研究所。
  活字印刷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非常简单,主要难在一个创意,而陈旭只是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丢给管事和一群工匠研究去了,主要是制作活字比较复杂,而且全部都要用小篆来雕刻制作,但这并不是问题,咸阳多的是精通书写和雕刻的工匠,先用木头刻出活字来,然后排版印刷就能看到效果。
  但这件事也还是在秘密进行之中,陈旭准备开春之后就开始推广,机会就在一万新式马卒扫平河南之际,到时候他召集一些像皇甫缺这种小说家和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的文士随同大军开拔去前方采访,将战场发生的事情书写成文章,然后办一份报纸,隔三差五的宣扬一下战场的时事新闻,用这种方式宣传大秦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让天下百姓为大秦的武功感到自豪和荣耀。
  舆论宣传,是最重要的凝聚民心的手段,同时也可以借用报纸宣传自己的一些理论,为以后的更多改革宣传造势。
  陈旭先去印刷研究所视察了一下,内外两间房间有七八个工匠和十多个帮工。
  木工将纹理细密平整的木头制作成高一寸,长宽各五分的木块,帮工用砺石把表面打磨光滑,最后用简单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误差不能超过半分,合格的就拿给雕刻工匠在上面雕刻出文字,雕刻之后交给监工检查合格之后入库。
  为了配合印刷,陈旭还按照偏旁部首设计了一套检索方法,然后仿照医院药房的分类方式,制作了一个高三层的转盘式活字储存装置,按照部首标识分类摆放这些活字,用的时候按图索骥很快就能找到要用的字,当然,这些都是陈旭最初的设计,一旦后面需要大规模的印刷,肯定情况要复杂的多,一本书数十上百页,同时排版印刷就可能需要数十上百套重复的活字,而且因为许多字因为使用频率不一样,制作的数量也不会一样,因此看似理论简单,但真的要投入实用的话还繁琐的一逼。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其实中间难,后面也难!
  不过这中间难和后面也难的事陈旭都一股脑儿的交给印刷研究所的管事头痛去了,他是大秦的爱因斯坦,只负责提出方法和猜想结局,中间的验证问题都不归他负责,那是工匠的事情,他只要结果。
  在印刷研究所转了一圈,勉励了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几句之后陈旭就去了火药研究所。
  光学研究所和火药研究所,都是陈旭自己在操持管理,因为这两样实在是困难无比。
  火药陈旭在小河村就研制成功,但受限于硫磺和硝酸钾的产量和纯度问题,产量有限,而且陈旭见过土铳的黑火药都是猫砂大小的颗粒状,因此在燃烧的时候释放出的能量才比较集中,瞬间产生强大的爆炸效果,上次在宛城忽悠秦始皇的那一道太乙神雷,就是因为粉末状的烟花火药爆炸威力小,因此将陈旭制作的数十斤火药全部用光了,而且还在民房上动了不少手脚,但也只不过堪堪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已。
  但要想得到均匀的颗粒状火药并不容易,要在粉末状的火药中加入一些凝固剂反复搅拌捶打之后烘干,但在这个过程要求非常非常的小心,稍微有一点点的火星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陈旭进行的更加隐秘和小心翼翼,专门在科学院一间单独的仓库中进行,所有的器具都是竹木制造,不能有金属和火焰出现,帮工暂时也只有两个,是从奴隶市场买回来的两个哑奴。
  看见陈旭进来,两个哑奴都一起跪在地上磕头,然后咿咿呀呀的拉着陈旭陈旭去看他们制作成果。
  微微有些热度的暖炕上放着几个竹匾,里面摊着一层黑色的火药,有些是大小不规则的颗粒状,有些是半粉末状,陈旭把几个竹匾的火药都挨着用手捏着检查了一遍,有些已经烘干了,有些还是潮湿的,这些火药的配方都差不多,七分硝酸钾,二分木炭和一分硫磺,这个比例是陈旭在小河村经过多次试验后调整的,硝酸钾含量越高火药的爆炸效果就越好,但越高也越不稳定,因此更高的硝酸钾含量陈旭也不敢实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