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1072

  “不急,每个人都有份,加快印刷速度,印好的都拿出来!”
  “侯爷侯爷!”
  半个小时之后,就在陈旭拿着一份印刷好的报纸和陈平丘乘等人聚在总务室一边观看一边讨论的时候,孙叔炅带着一个宫人急匆匆而来。
  “何事?”陈旭放下报纸。
  “侯爷,陛下召您入宫!”宫人恭恭敬敬的行礼说。
  “走吧!”陈旭站起来,把桌子上的报纸叠起来拿在手中出门,然后又返回科学院从自己的办公室拿了一本书册,这才坐车跟着宫人去皇宫。
  陈旭上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上有重要的事情秦始皇就会召他上朝,不然他是不会主动去上朝的,因为要弄报纸的事,他几乎已经半个月没去上过朝了。
  陈旭这种牛逼的大官在大秦帝国来说属于千倾地里的一棵独苗,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而因为要部署扫平河南收复河套的战争,秦始皇最近也很忙,这段时间也没宣召他入宫聊天。
  虽然陈旭不知道皇帝召见他干啥,但既然报纸样品出来了,刚好可以把报纸拿给皇帝看看,争取早日把大秦都市报发行出来。
  皇宫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一路走过,无论是宫女还是内侍,都对这个年轻的侯爷保持了足够的尊重,所有人站在路边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候。
  紫宸殿中,秦始皇正坐在案桌后面批阅奏章,旁边还放着一壶茶和一碟点心,边吃边喝神情很是轻松。
  陈旭站在门外等宫人禀报之后才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之后走进大殿。
  “臣参见陛下!”
  “清河侯勿用多礼,快快请坐,上茶!”秦始皇站起来迎接,热情的邀陈旭入座。
  “谢陛下!”陈旭行礼,然后很轻车熟路的在一张铺着熊皮的大椅上坐下。
  而房间里伺候的宫女赶紧倒来一杯热腾腾的香茶,还忍不住偷偷看了这个与众不同的侯爷一眼。
  咸阳数百文武百官员,唯有陈旭可以和陛下如此轻松奏对,即便是李斯冯去疾两位丞相来了,也都表现的毕恭毕敬满脸严肃认真,只有清河侯会神态如此轻松自如。
  “不知陛下召臣入宫有何吩咐?”陈旭接过茶杯放好之后这才询问原因。
  “朕听闻半月前有商贾在城东开设了一家华夏钱庄,朕找人打听了一下,这华夏钱庄如今在洛阳大梁等多个大城皆都开设有分号,专门存兑钱款,最近几日朝议有诸多大臣联名参奏,希望能够对商贾的这种私自办理存兑金钱的机构进行约束和整顿,朕知道这华夏钱庄和清河侯有莫大关系,因此特地召清河侯来商谈一下该如何处置!”
  秦始皇说话之时神情依旧很轻松,保持着一种商量的口吻,其实华夏钱庄的事他早有耳闻,毕竟咸阳商贾富豪多如牛毛,来往于洛阳宛城这些大城市的商队几乎也每日络绎不绝,华夏钱庄也并不是地下黑市,是在明目张胆的开店做生意,满朝文武几乎都知道,皇帝自然也早就听说,只不过没人提,便也没人管。
  但如今华夏钱庄开到咸阳,而且有消息传出来,每日存兑的钱款数量逾百万,只需要指头缝中漏下一点儿就可以吃的盆满钵满,因此许多大臣便坐不住了。
  满朝文武公卿,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大群富商投靠,不然光靠田产和俸禄,是无法养活数十口人和数百甚至上千门客奴仆的,没有钱粮,是没有人愿意投靠卖命的。
  商家投靠的目的,既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固的靠山,还有就是为了让生意做的更大,赚更多的钱。
  而华夏钱庄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赚钱生意,自然有人眼红。
  不光是有人想赚钱,其实也有很多大臣看出来其中的隐患,如果有一天钱庄不往外兑款,必然会引起商贾巨大的动荡。
  对于习惯了鄙视商贾的满朝文物来说,钱庄能够让商人方便快捷的做生意这个功能基本上都被无视了。
  因此钱庄开业半个月后,该了解该打听的情况也差不多都弄清楚了,于是这两天朝堂之上也开始有许多大臣上奏折,要求皇帝拿个主意看如何处置钱庄。
  “陛下,钱庄之事实际上是臣去年春天在宛城想出来的一个主意,当时臣在宛城开设清河商店,因为每日要收入支出大量的钱款,铜钱贵重搬运不方便,而用粮食布匹交易更加耗费人力物力,刚好当时遇到南阳范氏的家主范顒,这范顒是陶朱公范蠡的后人,也是我大秦商界的名人,臣与他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言说臣遇到的情况也是我大秦商贾驱货经商都非常苦恼的事情,为了买卖货物,平时要携带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金铜货款到处走,非常不安全,而且还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臣便想到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开设钱庄作为中介……”
  陈旭把当初在宛城对范顒说的一套理论又搬出来给秦始皇仔细讲了一遍。
第423章
货币改革
  “陛下,有了这钱庄存兑钱款,我大秦商贾往来驱货贩运,就再也不用携带大量的钱款,又安全又省时省力,这必然会让我大秦货物流通更加方便快捷,东西南北所产的货物也能够更加方便快速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唔,清河侯这样解释朕就清楚多了,这几日听闻朝堂争论,皆都是在说钱庄空手套利,而无人指出其中的便捷,看来皆不如清河侯看的透彻和长远。”秦始皇拈着胡须的点头。
  “陛下,其实钱庄还有一个更加巨大的功能,对于我大秦稳定最为重要!”陈旭喝茶润喉放下茶杯说。
  “哦,清河侯还请明说!”秦始皇的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陛下,我大秦自卫鞅变法以来,重农抑商的格局已经持续百年之久,由此带来的就是我秦国一直商业不够强大和繁荣,而其他六国则没有这个情况,因此我大秦如今一统天下之后,现在的富豪巨商都是其他六国人氏,而这些商贾原来都和六国王孙贵族有斩不断的牵连,也因此存在巨大的隐患,这也是陛下要把六国富商迁徙到咸阳居住的重要原因,无他,就是担心这些富豪商贾暗中资助六国王孙复辟作乱,陛下,臣这个说法没有错吧?”
  “然!”秦始皇点头,这个情形就是光头强头顶的虱子,只要不是瞎子都看的出来。
  “陛下可以让这些富豪商贾居于咸阳,但却无法不让他们继续经商,因此这些商贾照样驱货贩卖行走于大秦各地,而大秦各地照样还有数十万商贾,只要他们还在做买卖,对于商贾可能和六国王孙贵族的暗中勾结我们便无法严格监控和管理,因为他们手中都有大量的钱财朝廷并无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也不能饮鸩止渴一般的彻底废止商业,那样只会让我大秦更加动荡不安!”
  “不错,这也是朕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难道清河侯能够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秦始皇脸色更加严肃认真。
  “陛下,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眼下的钱庄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陈旭点头之后接着说,“商贾手中有钱,但都藏在自己的地窖之中朝廷无法监控和管理,但有了钱庄,只要所有商人都知道了钱庄的好处,大部分商人自然愿意把钱存储到钱庄之中,这样商贾手中的暗钱就变成了明钱,每一笔进出都可以通过钱庄的记录进行查询,如果有商贾有大笔钱款不正常的异动,通过钱庄就能知道,而有了钱庄如此方便快捷的存兑机构,几乎所有大额的交易商贾都愿意通过钱庄来完成,比如某个商贾一大笔钱从大梁运抵咸阳,必然会被城门的守卫检查出来,那么这种不正常的钱款运输绝对不太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暗中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轨之意……”
  “不错不错,清河侯果然想的周全,只要朕下令以后超过一定数量的大额钱款必须通过钱庄交易,商贾就必然不敢明目张胆的用大量钱财资助不轨之徒!”秦始皇瞬间明白了陈旭的想法。
  “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控制!”陈旭说。
  “如何控制?”秦始皇赶紧问。
  “当天下商贾都习惯把钱存在钱庄之中,自然商贾的财富也都和钱庄牢牢的绑定在一起,离开钱庄几乎就寸步难行,因为没有哪个商人愿意接受大额的金铜现款,而都是用钱庄的存单和兑票,也就是说商人可以不用一钱就可以完成许多交易,而这些钱都还是存在钱庄之中,商人手中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这张纸有没有效其实是钱庄说了算,一旦有图谋不轨者被查出来,这些存单和兑票钱庄可以拒绝兑换,那样商贾的所有财富瞬间就会变成一干二净……”
  “嘶~”秦始皇瞬间吸了一口凉气。
  陈旭说的这个方法近乎于釜底抽薪的一击,可以瞬间将一个富豪瞬间变成一个穷光蛋。
  “所以陛下,钱庄的便捷与高效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与管理,只要管好钱庄,天下商贾尽皆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当然,钱庄既然是商业活动,必然还是要遵从商业的规则,信义二字才是根本,在没有确凿的把握之下,这种釜底抽薪似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出现,如果经常出现错误操作,必然让钱庄的名义受损,商贾便会对钱庄失去信任,这种掌控和管理便会失去作用!”陈旭提醒说。
  “清河侯所言极是,钱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有大利但也要谨慎处置,不然动荡更大!”秦始皇点头。
  “陛下,钱庄如今刚刚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慢慢建立和商贾之间的信任,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一旦钱庄遍布大秦,到那时全国商贾的财富也都牢牢掌控在陛下手中,钱庄就是维护国家稳定的一件神兵利器,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一项极其重要的手段才能让钱庄发挥出最大的功能!”陈旭拱手说。
  “清河侯请讲!”
  “货币改革!”
  陈旭从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书册放在秦始皇面前的案桌上,“陛下,钱庄只存兑钱款,而我大秦眼下作为买卖交换的主要还是粮食和布匹,这两样东西比之金铜更加大宗,运输交易更加不方便,但却更加隐蔽无法监控,因此需要进行货币改革,彻底废止粮食和布匹的交易功能,一切商业活动都只能采用金铜作为货币,这样钱币的功能才能完全发挥出来,钱庄也才能真正成为调节和掌控财富的重要手段,而关于货币改革的方略臣写了一份奏书,陛下一看便知,执行与否陛下看完再拿主意!”
  秦始皇听完后点点头翻开书册,第一页就写着货币论三个大字,再往后翻,内容大致就是当初陈旭在雉县对江北亭说的那一套,发挥铜钱作为货币的主要功能,把货币作为唯一的交易方式,以此把大量存储在国库、富商、公卿贵族等地方长霉生锈并无太大用处的铜钱流通到普通民众手中,这既发挥了铜钱的功效,又让交易变得更加方便,而当铜钱成为唯一货币之后,混乱的交易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而国家要做的就是更进一步的规范铜钱和黄金作为货币的功能,废止民间的铜矿冶炼,将铜矿收归国有,不准民间私自铸钱等一系列的举措。
  陈旭写的这本货币论虽然不多,只有寥寥七八页,但却都是用条款方式列出,将铜矿的冶炼,铜钱的铸造发行,钱庄的管理都详细的罗列出来,秦始皇很快就看完了。
  “清河侯写的很想尽,并且提议组建专门的货币监管机构推进货币改革和钱庄的管理,朕认为很有必要,这样吧,明日早朝请清河侯准时参加,朕让三省六部一起讨论一下,这么好的策略朕觉得可以开始推行!”秦始皇合上书册之后点头说。
  “陛下圣明!”陈旭站起来拱手行礼,“陛下,为了配合此次货币改革,臣专门组织百位书吏编撰了一份报纸,特地将货币改革的一些内容登载在其中,如果能将这份报纸通传全国,相信此次改革会轻松许多!”
  “报纸,何物?”秦始皇惊讶的问。
  “臣已经带来了,陛下一看便知!”陈旭将手中的报纸放在秦始皇的案桌上。
  “大秦都市报!”看着这份印刷有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字迹的超大号麻浆纸开头的几个醒目的大字,秦始皇愣了一下之后就开始认真的看起来。
  然而这一看,就和当初他第一次看到白蛇传一样很快陷入进去。
  这份报纸八个版面,每一版都登载有不同的内容,首版的时政要闻登载的就是关于货币改革的措施以及征讨河套的新闻,而其他的比如农广天地、奇闻趣事、小说故事、畜牧养殖、百家言论等版块全都是一些比较新奇有趣而又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文章,作为实验性质的首期报纸,而且负有重大的责任要打动秦始皇,因此七八个责编审核挑选,陈旭亲自把关收集整理了整整半个月才弄出来。
  在这个文化娱乐异常贫乏,老百姓除了骰子蹴鞠,有钱人投壶喝酒之外再无其他娱乐的时代,报纸这种东西的出现,将极大的丰富读书识字群体的精神和娱乐生活。
  秦始皇看的入迷,脸色时而惊喜时而诧异,房间里也安静无比,只能偶尔听到翻报纸的声音,在陈旭无聊的等待之中很快过去了大半个小时,秦始皇也终于将这份足有数万字的报纸看完。
  “清河侯,这份报纸内容翔实丰富,充满生动趣味,又囊括了我大秦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实乃一大良物也,不过这么多字,恐怕印刷制作颇费时日吧?”秦始皇赞叹不已的同时忍不住问出自己的疑惑。
  “陛下可想岔了,这份报纸印刷是最简单的,一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排版印刷完毕,难的反而是刊登在上面的内容,因为我大秦囊括四海八荒,可以登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区区两张纸无法全部囊括,只能去粗取精的进行仔细筛选,因此许多内容无法刊登。”陈旭笑着解释。
  “怎么可能,这两张大纸足以容纳数万字,光制作雕版都需要耗费许多时日!”秦始皇惊讶的说。
  “陛下,臣改良了印刷术,采用了一种叫做活字印刷的方式,就是把我们平日要用到的每一个字都单独在木头上刻成一枚印章,然后制作出来几万枚,要用的时候就将这些印章整齐的按照文稿的顺序排列在一个铁盘之中……”
  陈旭将活字印刷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而这个原理简直太直观不过了,秦始皇还没听完便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陈旭,许久之后才摇摇头捻须苦笑:“清河侯果然思维清奇古怪,这种方法竟然也能想到,虽然印章平日司空见惯,但却从未有人这样想过,实在是让人茅塞顿开也!”
  “陛下过奖,其实这也是臣从天工开物之中学来的,并不是臣自己所创,何况要用这种活字印刷术,最主要的反而是纸张和油墨,这二者缺一不可,我想这可能是太乙仙尊怜悯我等凡夫俗子用竹木简太过繁琐沉重,这才梦中授我天书,并以此来辅佐陛下,让我大秦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陈旭秉承以往的神秘抬出太乙仙尊来忽悠秦大大,并且顺嘴拍几句马屁。
  果然秦始皇很享受,激动的站起来说:“不错不错,太乙仙尊一定是怜悯我等用竹木简的苦恼,朕能够得清河侯辅佐,必然要将我大秦治理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清河侯,这报纸办的非常好,朕想去看看你说的活字印刷术!”
  “陛下能够莅临科学院和报馆,臣荣幸之至!”陈旭也笑着站起来。
第424章
可以劈开看看
  半个时辰之后,在上千禁军和三百玄武卫的护佑下,陈旭陪着秦始皇坐着六马拉乘的天子车驾来到科学院。
  科学院数百官吏和匠工全都欢欣鼓舞欢呼迎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