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1072

  “啊?!”赵柘苍白的脸颊变得有些狰狞和扭曲。
  “哼,怎么,你对那王三娘子还有非分之想?”赵高冷哼一声,看着儿子身体微微哆嗦的样子,知道这件事又戳到了儿子的痛处,于是脸色变得略为柔和的说:“柘儿,你现在的身份已经再无娶妻生子的机会,但大丈夫可以无妻,但不可无势,爹会慢慢给皇帝进言将后宫的内侍宦者全部都换成阉人,一旦将这些阉人全部掌控,后宫所有嫔妃宫女和公子公主都在你的监视之下,甚至还包括皇帝,如今后宫如此多的女人,皇帝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这种日日夜夜的欢愉,一旦皇帝殡天,就是你我掌控朝野的机会,而陈旭和李斯互相争斗辱骂,这个机会老夫岂肯放过,你回宫去继续监视,余下的事暂时不需要你操心,爹自然会安排好!”
  “是,孩儿这就回宫去!”赵柘只好答应。
  “还有一件事,仔细打听上次清河侯是如何为青宁公主治病的,这其中必有隐情!”赵高站起来说。
  “爹,孩儿已经暗中打听过了,当时房中只有陈旭和两个侍女,但那两个侍女却一直守口如瓶一个字都不透露……”赵柘为难的说。
  “两个小侍女而已,而且还是从宫外带进去的,随便引到一个地方恐吓一番就会说出来,何况王青袖并非陛下所出,死活根本就不会太在乎,区区一个民间的宫女,死了更不会有人过问,这种事还要爹教你吗?”赵高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
  “爹,孩儿知道该怎么做了!这就回宫去办理!”
  “嗯,去吧!”赵高挥挥手,赵柘便退出书房匆匆离开,而赵高再次坐在榻上沉思片刻,拿出纸笔写了一封信,唤管家进来。
  “把这封信送往李相府上,就说本令邀请李相三日后参加春宴!”
  “是,老爷!”管家接过书信离开,赵高这才慢慢腾腾的去后花园继续喝茶赏舞。
  ……
  第二天一早,陈旭起了个大早床,在一群侍女的伺候下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匆匆赶往报馆。
  经过一夜的赶工印刷,新版的大秦都市报虽然只印刷出来一千三百份,但堆起来也是好大几捆,分别捆扎整齐放在七辆马车上,而印刷室中数十个工匠还在加班加点继续忙碌的印刷,平均每两三分钟就有一份报纸被印刷出来。
  三十多个十岁左右的乞童,有男有女,几乎都是又黑又瘦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头发梳理整齐,穿上背后印制有大秦都市报馆的统一蓝色马甲之后,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不光如此,每个人还斜背着一个麻布制作的挎包,里面插满了折叠好的一份份报纸,胸前还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编组和名字!
  陈旭来的时候,陈平等一群报馆的秘书编辑和帮工全都早已到齐,所有报童也都准备妥当在院子里列队站的整整齐齐。
  “参见侯爷!”看着陈旭的马车驶进院子,所有人都赶紧一起躬身行礼。
  “免礼!”陈旭摆摆手下车,眼光扫过陈平这些熬夜熬成了兔子眼的报馆领导,然后把眼神落在三十多个报童身上,十分满意的点头说:“嗯,不错,准备好就出发,尽量在上朝之前把报纸售卖散发出去!”
  “是,侯爷!”陈平和付安丘乘等人顿时激动的转过身开始安排。
  “一组往城东,售卖位置在清河园附近。”
  “二组往城南,售卖位置在流觞园附近。”
  “三组往城西,售卖位置在宗山别院附近。”
  ……
  “六组七组往城中,售卖位置在华夏钱庄附近!”
  “出~”
  沿街售卖的路径和地点早已安排好了,此时陈平仍旧再次大声叮嘱了一遍,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知道自己分组的一群报童都纷纷爬上各组的马车,五人一组,由帮工带队,所有帮工身上也都穿着印有华夏都市报统一标志的蓝色马甲。
  “驾~驾~”
  随着车夫扬鞭,七辆马车很快就驶出报馆的院子。
  “侯爷,我太激动了,报纸一出,今日咸阳必然风起云涌!”陈平激动的满脸涨红。
  这份报纸上不光登载有各种新闻和奇闻异事,农耕种植,小说故事,百家言论,这些板块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撰写人的名字,而且还在首版最醒目的位置登载有投稿地址以及各个板块的小编、责编以及都市报主编、秘书的名字,也就是说陈平、付安、丘乘、计通、庞雀等人也都会因为这份报纸很快名满咸阳,而数月之后,随着报纸被人带往其他地方,这些人的名字也必将响彻整个大秦。
  这是丘乘付安计通等一群流落咸阳落魄不堪的文士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不要激动的太早,恐怕这几天你们会忙的吃不好睡不好,赶紧去督促加紧印刷,同时整理稿件筹备第二份报纸,一样要求严格谨慎新奇有趣……”陈旭笑着说。
  “侯爷,即便是三天三夜不吃不睡我等也绝无怨言!”一群编辑都兴奋不已的嚷嚷。
  “好了,办报是一个长期而繁琐任务,天下可登载之事多如牛毛,每一篇稿件街都要反复斟酌精心修改,切不可有半分差池,这不仅是你们的任务,也是我大秦能够国泰民安的一个重要举措,各位不要忘记,昨日诸位才被陛下赐予官职,你们如今都已经是大秦官吏,因此必须摒弃往日一切对大秦、对朝堂的不满情绪,审理任何稿件都不要带有太过主观的情绪,既然是畅行天下的言论,力求公正公平不偏不倚,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正确省度所有稿件,唯一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一切为了我大秦的安危为己任,任何稿件都不允许出现祸乱民间和朝堂的言论……”
  陈旭老调重弹又密切叮嘱一番之后,陈平等人这才都强忍着激动的砰砰乱跳的心各自转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兴奋的工作起来。
  看着所有办公室里面热闹纷纷的情形,陈旭忍不住脸皮抽抽了几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些所谓的百家名士,也皆都是为功名利禄而来,其中真正甘受贫苦专心做学问教化万民的,恐怕一个都没有。
  也就是说,历春秋到战国,诸子百家不断崛起,利用思想和言论投其所好不断蛊惑诸侯征战,进而也催生了兵家、法家、儒家这些更加顺应潮流的理论,礼崩乐坏的结果就是士族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权贵阶层,逐渐代替和填补诸侯贵族的地位,真正的古贵族已经开始走向消亡。
  陈平如此,付安计通等人也如此,天下读书识字的百家门徒也是如此,都想通过自己的学问谋求更大的利益和权力,而要稳固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把其他的门派都踩下去。
  这就是法家门徒李斯昨天想干的事,而且他也一直都在干这件事。
  昨日的变故,就是言论自由和思想统一这两个互相对立的集团在激烈交锋,继而出现的就是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抵抗和战争。
  而这两个敌对势力一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交手,只不过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交流和融合,这种博弈的范围也变越来越大,从诸侯到诸国,然后扩大到整个地球人类,最后形成东西方两个泾渭分明的敌对势力,这其中既有文明的差异,也有哲学和思想层面的对立,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的互相不认同,就和眼前诸子百家和一家独大的法家势力之间的较量,双方或者多方互相不认同对方的理念,必然会发生剧烈的冲突和较量。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后世毛大爷曾经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而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搅屎棍,陈旭的内心是矛盾的。
  如果法家势力获胜,中国历史必然再一次演绎同样的过程,华夏将在大秦的统治下出现一次文明大崩溃,百家先贤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将被付之一炬,造成后世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明阵痛。
  而如果百家势力获胜,各家言论互相攻击打压,必然造成国家的混乱,大秦帝国也必然无法长久,最后有可能分崩离析再次形成诸侯割据的状态,华夏也再次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战之中。
  因此在处置法家和诸子百家这场史无前例斗争中,陈旭其实是懵逼的。
  受后世各种言论的影响,似乎中华应该是有百家争鸣的气象才对,那才显的出盛世繁华,而春秋时期也屡屡被无数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拿出来大书特书,深刻的挖掘这个百家繁盛的时代到底是怎样出现的,怎样会突然爆发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思想和哲学的文明,怎么会突然诞生老子孔子这些几乎被尊为圣贤的人物。
  但春秋至战国直至眼下的大秦,百家数百年的较量下来,也只有法家能够最终完成华夏一统的局面,无论是儒家也好墨家也好甚至是黄老学派也好,这些门徒云集的学派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法家,可以说如今的中国仍旧是一盘散沙,依旧处于诸侯征战的局面。
  而如果大秦任凭李斯这种纯粹的法家门徒继续操控,大一统的局面也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这就像一盘菜,葱姜蒜芥油酱醋各种调料都被丢弃了,只放盐,而且要放一罐子盐,时间长了最后的结局就是吃菜的人要被齁死。
  因此要在不破坏百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要平息法家和百家之间这种你死我活的剧烈斗争,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兼容百家和法家的理论方法,才能让华夏灿烂的文明能够继续辉煌延续下去。
  但这个方法陈旭还是近乎于两眼一抹黑,虽然以前也有过各种各样看似很简单很直接的想法,但真的踏足咸阳,踏足朝堂,真的要面对处置的时候,一切又感觉到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首先面对的就是李斯这个千古历史名人,如今李斯大权在握,在治国方面皇帝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比对陈旭要高的多。
  陈旭的身份神秘,秦始皇更多的是尊重,甚至说还有一些害怕。
  但李斯不一样,李斯自从当上廷尉开始,秉行法家理念,每一条奏书都深得秦始皇这位也喜欢法律的帝王喜欢,何况秦国还有延续百年的法家治国的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法术思维的习惯。
  其中李斯当初建议废除分封制而实现全国的郡县制度,就完全符合秦始皇的想法,因此才力排众议推行郡县制。
  要知道当初李斯提出郡县制的时候,几乎满朝文武百官都持反对意见,时至今日,这种反对仍旧没有消除,从民间到朝堂都仍在不停的反对,而其中反对最厉害的就是尊古守礼的儒家门徒。
  如果陈旭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让焚书坑儒这种历史重演,就必须在法家和诸子百家的理论中找到一条新的路线,既要让秦始皇满意,又要让诸子百家的门徒满意,而且还要达成一种普遍的共识。
  而这个难度对于一个曾经的外卖小哥来说太难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只能说说而已,一旦佐料撒错了或者火候掌握不好,这条鱼就会被做成毒药。
  陈旭眼下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用报纸这个平台来吸引百家门徒的注意力,然后有选择的发表一些引导性的策论,比如荀子的礼法治国的理论,然后也发布一些支持这些理论的百家名士的文章,而后吸引更多名士参与到争论之中,在理论上不断的博弈和妥协,最后形成一股新的势力,继而形成一种新理论的潮流,融汇主流学派的理论,融合法家治国的思想,最后被全国的士族接受,被文武百官接受,被秦始皇接受。
  这就所谓的舆论引导。
  陈旭凭借后世的历史积累跳跃两千年时空来俯视这个时代,有秦始皇的支持,加上报纸这个能够掌控舆论的前沿阵地,如果还不能改变这种状况,那就……嗯,回伏牛山养老,娶水轻柔,嫁妹子,陪着老妈,耕田种地,钓鱼玩耍,养一群鸡鸭鹅狗,一定要带上两头滚滚,然后愉快的终老。
第434章
搅动咸阳
  ……
  “卖报~卖报~,大秦都市报,时政要闻,奇闻趣事,百家言论,美食制作……一份十钱,卖报卖报~”
  似乎突然之间,咸阳城中突然之间冒出一大群身穿印制着大秦都市报马甲的小孩子,背着挎包满大街开始吆喝。
  这些小孩子并不识字,半个月前还是乞童,不过被报馆招收之后经过半个月的统一训练,吆喝卖报有模有样。
  “大秦都市报,何物?”街上的民众都互相打听。
  “什么,大秦都市报?”两个无所事事逛街的文士装扮的人惊讶不已,其中一个疾步走到报童面前。
  “老爷要不要买一份,十钱!”小报童虽然略有些拘谨和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把一份报纸塞进中年文士的手中。
  中年文士展开只看了一眼忍不住惊呼:“不错,这就是昨日朝堂之上清河侯所制作的大秦都市报,没想到今日就开始售卖了,好好,我买一份……”
  中年人边说便掏出钱袋,结果打开看了一下脸皮忍不住抖了几下,将钱袋全部倒出来也不过七枚铜钱,于是讪笑着说:“小童,某这里只有七钱,卖我一份可否?”
  “不行!”报童伸手要将报纸收回去。
  中年文士手紧紧的抓住报纸不撒手,本想用强,但看着报童胸口挂着的科学院的铭牌,顿时一下就怂了,赶紧转头对旁边的同伴说:“付兄暂借我三钱明日还你!”
  “某看看!”同伴也抽出钱袋打开一看,然后脸皮同样抖了一下说:“某只有五钱,还是今日的饭食钱……”
  “莫啰嗦,莫非你不知道大秦都市报,快买一份,不然一会儿恐怕就要抢破头了!”在中年文士的激动催促之下,同伴无奈的只好借了三钱,而中年人也来不及啰嗦,将钱塞给报童之后拿着报纸转身就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