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1072

  而接受俘虏和战利品的军队、官吏和商人组成的商队,不断尾随李信大军的攻击线路开始掌控草原,在大型的聚集地划分利益和分置官衙吏史,正式接管这片辽阔丰饶的草原,大量匈奴妇孺老幼被驱赶归拢散落在草原上的牲畜和马匹,将精选出来的骏马集中起来准备驱赶到西北军营之中为下一批挑选出来的精锐马卒提供坐骑。
第452章
心有猛虎
  李信和苏角的两支大军在连日大战中横扫河南之时,负责沿大河监控河北匈奴的江琥却有些郁闷。
  大河时常泛滥成灾,沿岸尽皆是松软的沙土和大片的芦苇,因此并不适合放牧,因此这里的匈奴部族并不多,即便是有也是有些在河南混不下去遭受欺凌的小部族,因此江琥这三千人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
  十天时间扫平了七八个小部族之后,江琥近乎于无所事事,因此整日郁闷的长吁短叹,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等李信的大军扫平河南,他得到的功劳也非常有限。
  而还有一个人比江琥还要郁闷,那就是随军记者李顺同志。
  本来以为能看到一场热血沸腾的旷世大战,能够见证大军铁蹄踏碎匈奴人的尸体扫平河南,但跟着江琥的军队打了几仗,最大的一次战斗就是消灭了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小部族,在三千凶悍的大秦精骑冲击下,战斗不到小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李顺虽然也把这些战斗都详细的记录下来,但这和侯爷开始给他渲染的战斗完全不一样。
  在装备精良的秦军面前,匈奴人完全如同没有开化的野人,每次战斗除开嗷嗷叫着挥舞着破弓烂剑和骨头棒子冲上来被砍死之外,秦军中一个万军之中斩敌酋首级的英雄都没有出现过,这让李顺想造个英雄人物都做不到。
  而这几天,东南方向陆续有成群结队的匈奴人拖家携口逃往河北,这些人大多数都被江琥的军队截胡,经过询问之后江琥和李顺更加郁闷。
  因为根据这些俘获的匈奴人讲,另外两支大秦军队已经消灭了河南最大的忽逯部,忽逯单于被杀,数万人死伤逃散,他们这些人就是闻讯后准备逃往河北的,不过还是没逃出去。
  “河南的功劳看来是没我们的份了!”
  江琥望着河对岸,那里偶尔还能看见匈奴哨探往这边张望探看,明显是知道了秦军突如其来的大军行动,而且还能听见隐隐约约的号角声,似乎也有军队集结移动的迹象。
  “将军,与其在这里无聊的等待,还不如杀过河去!”一个都尉也是眼巴巴的看着河对岸说。
  “违反蒙将军的军令可是死罪!”江琥郁闷的说。
  “怕个球球,孙子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随行的另一个都尉撇撇嘴说。
  “咦,你个瓜怂还会兵法?”其余几个将领都一起嘲笑打趣。
  “哼,你们懂个球球!”都尉不屑一顾,用马鞭指着河对岸说,“渡过河去百里之外有一座大湖,附近河水丰足,那里比河南之地更加富饶,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附近聚集了至少七八万人,全都是匈奴的贵族,而且还汇聚了丁零、鬲昆、薪犁等许多部落的美人,有些长着金色红色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皮肤雪白身材高挑,一个个风骚入骨,啧啧……”
  “快接着说,美人如何风骚?”几个都尉都忍不住连声催促。
  “说了你们也操不上,听说都是匈奴贵族的玩物!”方才说话的都尉翻个白眼儿。
  “谁说操不上,杀过去不就能操了!”一个都尉兴奋的舔着嘴巴说。
  “没有蒙将军的军令谁敢擅动!”
  “嘿嘿,如果对面有匈奴杀过来我们岂不是就能杀过去了,算是追杀敌寇,蒙将军自然不会怪罪我等,如若能够擒住几个匈奴贵族或者头曼单于,岂不是一桩天大的功劳!”
  “不错不错,头曼是匈奴最大的单于,比河南那些几千人就敢称单于的渣渣来说可强大多了,如果真的擒住,莫说是陛下不会怪罪,恐怕还要重重赏赐我等,那这次战斗的最大功劳岂不就是我们的?”
  “对对,就算抓不住头曼单于,抓住一些匈奴贵族也算大功一件,顺便还可以掳几个红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风骚美人过来快活!”
  几个都尉七嘴八舌的兴奋讨论,就连江琥都意动起来,看着河对面不由喉结耸动了一下。
  他们驻守长城守卫西北,一年到头和匈奴打交道,对于匈奴的情况还是了解不少,方才都尉所说的事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只不过要想凭借三千人对抗匈奴七八万人,恐怕会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恶战,即便是大秦将士能够以一当十,但没有后援和策应还有装备补充,全靠体力拼杀,最后能够活着回来的恐怕不到一成,如果成功擒住了头曼单于还好说,如果无功而返必然是重罪,皇帝不杀他蒙将军也一定会砍了他。
  江琥深吸几口凉气之后把心头的躁动压了下去。
  “头曼单于相当于我大秦的皇帝,如果真能擒获,某这次的文章必然会成为报纸的头版头条,数百年之后还能为人铭记,诸位将军也会瞬间扬名天下,成为我大秦英雄人物,可惜可惜!”李顺摸着下巴上的一丛短短的黑须不断唉声叹气。
  “李顺,你说的报纸到底是何物?”江琥忍不住问。
  “报纸是清河侯创办的一份传媒,将天下万事万物刊登在几张纸上,定期发售通传天下,上面古往今来无所不有,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侯爷安排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亲眼见证我大秦将士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然后将其写成文章刊登到报纸上通传天下,让大秦百姓都能看到我大秦将士如何征服残暴的匈奴,在疆场之上抛头颅洒热血,为我大秦开疆拓土辟万万里江山,用英勇无畏表现我大秦将士的勇武,可惜我等一直蜷缩在此整日无所事事,某恨自己不是大将,不然一定会挥师渡河去取匈奴王庭,生擒头曼单于,将金珠美人带到咸阳献与陛下,让天下人看到我们一场旷古绝今的大胜,天下百姓必然争相传颂……”
  李顺一个整日在家读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化人,说话自然是一套一套的,而且这些话大部分都是离开咸阳是陈旭说过的话,用来激励他的语言,眼下李顺又搬出来告诉这些莽夫。
  “将军,我等杀过去吧,不然再过十多天,估计河南战事结束,论功行赏我等是寸功未立,平白浪费了这些精良的装备和兵器,岂不可惜!”一个都尉激动的大声嚷嚷。
  “不错,将军,我等不能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如今兵卒皆都熟悉了装备和马战,必不会空手而归!”
  “将军……”
  几个都尉再次躁动不安的开始劝说。
  “勿要喧哗,走,回大帐详说!”江琥心中的猛虎再次按捺不住的想跳出来,于是大手一挥带领部下返回军营。
  是夜,大河沿岸一片寂静,残月如钩,淡淡的月华映照下,巡防大河沿岸负责防守河北之敌的军营突然扰动起来,很快两支上千人的马卒出营,然后顺着大河往下游方向二十里后,从一处前滩渡河,半个时辰之后,两千人马全部度过大河,然后很快消失在对面呼啸摇摆的芦苇荡中不知去向。
  ……
  这半个月,是陈旭穿越过来之后最为悠闲惬意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有仆从,吃喝拉撒轻松随意,白天钓钓鱼遛遛狗,陪着家人聊聊天吃吃美食,有时候也去村里转悠一下和村民唠唠嗑,带着俩小丫头在河滩上和一群鼻涕娃子追逐打闹,晚上搂着水轻柔说一些咸阳发生的事情,顺便摸摸捏捏亲个嘴,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大秦帝国的侯爷,还是一个在大秦如日中天的传说中的仙家弟子。
  再过十天就要去宛城举办婚礼,媒人和三书六礼早已备齐,侯府的几个管事一直都在宛城操心这件事。
  这个时代结婚不是后世那种只在迎亲那一天亲朋好友随份子,聚到一起恶狠狠的大吃一顿把礼钱吃回来,而是要遵循一整套周礼传承下来的复杂礼仪,平民比较简单,但侯爷这种勋贵结婚还是比较复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每一步秦律都有规定,需要占卜挑选吉日,婚书,聘书,迎书都要一丝不苟,而一旦这些步骤都按要求走完之后,娶亲就比较简单了,迎书送到,媒人和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吏在婚书上签字画押就可以把新娘子娶走了,然后回家祭拜先祖告诉老祖宗自己也成年了,可以造娃了,吃喜宴闹洞房,这才算是把婚礼程序走完,最后憋了几个月的新郎搂着新娘子圈圈叉叉爽一夜,第二天继续圈圈叉叉,一个星期爽下来,腿软脚软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棉花做的,浑身都是软的。
  我擦,鱼上钩了……
  正满头胡思乱想的陈旭看见鹅毛做的鱼浮子在水面剧烈乱抖,赶紧手忙脚乱的把鱼竿提起来,结果发现上面的蚯蚓都已经被鱼吃光了。
  “侯爷,咸阳加急送来一份书信!”一个护卫骑马从清河镇急匆匆赶到小河村,把一封厚厚的信封递给陈旭。
第453章
第二份报纸
  陈旭丢下鱼竿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报纸和一封信。
  信陈旭没有看,而是先打开报纸。
  这是正式发行的第二份大秦都市报。
  头版的新闻实时板块登载的有三条新闻。
  第一条是皇帝在上巳节带领文武百官祭拜太庙的同时发布了征服河南的命令。
  第二条是关于三省六部下属各机构的说明和管理职务介绍。
  第三条是皇帝邀请十多位名士上朝奏对商讨国策,同时也对外正式发布了撰史馆、书局、工学院、农学院的筹备,主要篇幅就是详细介绍这四个新筹办的署衙的情况,而且也明确了这四个署衙要招收人员的资格。
  陈旭一目十行的很快就把头版的新闻看完。
  这些东西都是他在离开咸阳之前就安排好的,而且也征求过秦始皇的意见,皇帝对于报纸登载这些内容自然没有任何犹豫,通过第一份报纸在咸阳销售的火爆和因此引发的诸生踊跃交流和讨论,也让他看到了报纸这种东西的力量,有了报纸不断的推波助澜,朝堂之上的许多政策可以迅速的通传到民间,比谕令的速度快百倍不止,甚至以后可以直接把谕令登载在报纸上,来往各地的商贾很快就会把谕令传播到整个大秦。
  撰史馆和书局等署衙的筹建,必然会在天下士族中掀起一股狂澜,让那些整日无所事事而且还有抱负有理想的百家门徒都踊跃报名加入其中。
  陈旭脑补了一下咸阳城如今的情况,一定是百家方士欢腾鼓舞的情形,而这个情形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除开头版的新闻,其他奇闻趣事和小说杂谈,农耕种植的陈旭先都略过,直接翻到百家言论板块。
  百家言论这次登载的还是荀况的一篇文章,叫做《王制》,而除开荀子的这篇之外,还有一篇黄老学徒的文章,提倡轻徭薄赋和修生养息的理念。
  黄老学术提倡的无为而治和如今的法家治国的理念有巨的冲突,而把这两篇文章登载在一起,必然会引起民间的巨大争论,而这种争论也必然传递到朝堂之上。
  这两篇文章同样是陈旭走之前安排好的,而这两篇治国理念决然不同的策论,也在报馆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不过陈旭力排众议放了上去。
  陈旭松了一口气,看来陈平等人还是严格的按照他的安排在行事。
  争论不是目的,目的是借这种巨大的争论将报纸这个新生事物更快的传播开来,争论的越是厉害,传播的也就越是快速。
  而在这两篇文章的最后还有悬赏征文,要求针对法家、儒家、黄老等不同学派的不同治国理念,向整个大秦征集更加适合眼下大秦发展的治国方略,如果获得通过就可以登载在后续的报纸之上通传天下,并且还有一笔不菲的赏金,一等奖高达三千钱,二等奖也有一千钱,三等奖五百钱,这些文章最后都会呈送到皇帝的御案之上供皇帝阅览。
  而这条广告也必然会让热心于宣扬各自治国理念的百家方士惊喜莫名。
  同时也可以想象等这份报纸通传到整个大秦之后会引起多么巨大的震动。
  陈旭坐在小河边花了二十分钟把这份报纸粗略的看了一遍,竟然在奇闻趣事版块看到了上次面试时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
  “问:一个人在沙滩上行走,为何回头看不到自己的脚印?”
  “问: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问:有一头大象,不能杀死如何准确称量出它的重量?”
  “问:笼子里鸡兔共计100只,鸡的腿数比兔的腿数少28条,问鸡与兔各有几只?”
  这些问题也都各自有悬赏,答对一道题目一百钱。
  陈旭微微一笑把报纸叠好站起来,然后又打开信。
  信是陈平写的,详细说明了第二份报纸出来之后咸阳的情况,果然和陈旭猜测的差不多,百家方士群情激昂,首发当日,上万份报纸不到一个时辰便哄抢一空,而且还有无数人涌到报馆要求购买,就连无数商贾都上门请报馆的主编责编甚至管事校吏吃饭饮宴,要求大量购买报纸,准备把大秦都市报通过商队贩卖到其他郡县,因为第一份报纸虽然连续印刷售卖了十多天,数量达到两万份,但仍旧供不应求,听说报纸在别的郡县现在一份难求,价格已经被炒到上百钱,因此陈平只好让工匠再次大量刻印活字增加印刷的速度和数量,奈何还是跟不上恐怖的需求……
  信中的内容看似满腹无奈,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陈平无比的骄傲和激动,很多话竟然写的有些语无伦次的感觉。
  这份报纸早在陈旭还没到达宛城之时便已经刊印出来,结果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一直拖了七八天才安排人通过驿卒带往南阳。
  而且看这个情况,这份报纸将比第一份报纸更加的轰动,估计引起的余热至少会延续一个多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