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1072

  “还是侯爷高瞻远瞩!”陈平等人又开始拍马屁。
  陈旭脸皮微微的抽抽了几下,所有的文人自古以来都差不多,拍马屁简直就是天赋异禀的传承,像陈平这种历史上的超级巨星都免不了俗套。
  唉~,一点儿文人的风骨都没有!
  陈旭感到很沮丧,决定回清河别院去吃碗冰粉压压惊,然后躺在躺椅上看看老婆和五公主两个穿着丝绸短裙游泳的情形。
  “侯爷等等!”看着陈旭准备离去,陈平踌躇一下叫住了陈旭。
  “陈秘书还有何事?”
  “侯爷,上次听您教诲,平写了一份关于拉动内需的文章,想请侯爷帮忙看看指正一下……”陈平忐忑不安的从抽屉里拿出来几页稿纸。
  “咦,写好了,拿来我看看!”陈旭一听来了兴趣,重新坐下来结过稿纸观看。
  内容和上次陈旭在清河园说的差不多,从推迟宵禁的时间而让咸阳民众产生的休闲变化,到街上售卖各种零食和小吃的现象,继而推广到货币流通和产生内需的动力和原因,以此阐述这种变化给所有人带来的生活变化。
  根据民众的需求,把螃蟹这种本来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变成可以提供给民众消遣的美食,最后的结果就是螃蟹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而以螃蟹为链条,将捉螃蟹的平民,售卖螃蟹的商贩,吃螃蟹的民众甚至是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征收一定的赋税,货币在链条上流通,所有依托螃蟹产生的群体都可以获得利益。
  “不错不错!”陈旭一边看一边点头,看完之后说:“关于内需写的比较清楚了,但对于货币流通还交代的不够,一个内需点产生的货币流通远不止链条上的获益者,而是会产生一个由点到面的涟漪式的波动,虽然只是一个螃蟹,但最后产生的却是几乎所有行业的联动,平民抓了螃蟹售卖给商贩,获得钱币,然后用来购买粮食、布匹、工具等生活必需品,这些钱很快就会流通到其他行业,商贩售卖烤螃蟹等他积累到足够的钱财,可能就会购买房产、粮田、牲畜和马车等高端消费品,这些钱币同样会流通到其他行业,而户部征收赋税,这些赋税会用于发放官员俸禄或者用来兴修道路水利等设施,总之每一样商业活动都不是单独的存在,而任何需求产生的后果必然是大量行业获得利益,而利益产生的方式就是货币的流通,货币流通的越快,各种物质便会分配的越快,财富也才会慢慢积累起来……”
  “原来如此,侯爷这一说令人茅塞顿开,看来平的思虑还是太过狭窄和片面了!”陈平红着脸拱手说。
  “你这篇文章写的很好,稍微改一下就行,然后排版发到下一期报纸上,有了这篇文章,我去朝堂向皇帝进言废止一些苛制商贾法令的事情也更有说服力,大秦要想快速发展和富裕,必须先要给商贾松绑,只有商业足够活跃,老百姓才能买到更便宜的物品,也才能将自己获得的物品快速卖出去获得钱币用来改善生活!”
  陈旭将稿纸还给陈平之后拿起纸笔很快写了一些东西说:“这是冰粉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你将这个方法也一起登载在下一期报纸上,这冰粉和螃蟹一样本来都是无人使用的野果,但制作成冰粉就能让许多人跟着受益,同样是拉动内需的方法!”
  陈旭这一说陈平和付安等人都来了兴趣,一起围过来看这个冰粉的制作方法,但随即一个个脸色呆滞。
  “侯爷莫非是在诓我等,冰粉晶莹剔透酸甜可口宛若仙家美食,制作怎会如此简单?”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普通人在家做没有冰桶冰镇,吃起来没这么冰爽罢了,加点儿果醋糖汁是为了改善口感,不加味道没有这么好,但冰粉清凉解暑的功效并不会相差太多,这薜荔果实眼下正是成熟时节,看了报纸的人自然都想去弄一些在家制作,或者还可以做出来在大街上售卖,即便是一碗一钱也还是能够补贴家用,对于许多平民来说也是一个营生。”
  “侯爷,您把这制作方法登载出来,清河园的冰粉岂不是卖不掉了?”陈平不解的说。
  “不会,只可能卖的少一些而已,冰桶之法别人学不到,卖的都是常温,我卖的是冰镇,而且还加果醋加糖汁,不光味道好,而且卖的就是一个名气和身份,嘿嘿,清河园的东西,一定要贵才有人买!”
  听着陈旭的干笑声,陈平等人感觉后背凉飕飕的毛骨悚然,看陈旭的眼神充满了矛盾感。
  这个小侯爷有时是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文质彬彬宛若君子,仁德礼义光环加身,他体恤平民胸怀天下,可以给乞丐施粥,可以大把大把的往灾区撒钱,但有时又露出奸商的本质,大把赚黑心钱却从来都不脸红心跳,这冰粉就是用不值钱的野果制成,一钱可以做出来一大盆,但清河园一盆可以卖一百余钱,这种一本万利的赚方式他从来都不会心痛,而且还乐在其中。
  侯爷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所有人都看不透。
  陈平跟着陈旭大半年了,而且认识有两年了,但却从未看透过,不光是没有看透,连一点儿皮毛都没摸到,就像一段诡异的灵魂飘荡在他的面前,只能膜拜,不能亲近。
  安排好招贤令的事,陈旭又去拜访了一下安鱼粱。
  作为百家论坛这个专业期刊的主编,安鱼粱非常的敬职敬业,平日除开在渭河学院为学生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转移到编撰百家讲坛的文章上面。
  而陈旭也对这份期刊报以了很大的期望。
  办公室里很安静,除开几个学子正在奋笔疾书誊抄投稿之外,安鱼粱坐在窗前,手里远远的拿着一份稿件正在观看,神情很严肃认真,而这个动作陈旭一看就知道这老头儿得了老花眼,近处已经看不清楚了。
  “侯爷~”
  “见过侯爷~”
  正在誊抄稿件的几个学看见陈旭进来,赶紧都放下毛笔站起来拱手作揖。
  “勿用多礼,诸位请继续!”陈旭摆摆手,安鱼粱此时也放下手中的稿件站起来拱手迎接,陈旭也拱手行礼之后坐下来说:“鱼粱公可曾选取到了足够合适的稿件?”
  安鱼粱犹豫了一下拈着胡须点点头说:“不负侯爷重托,经过近月余的挑选,从投稿的近三百篇稿件中挑选了二十篇出来,不过还另有几篇老朽也觉得不错,犹自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既然侯爷来了,不若帮我参详一下!”
  “不不,这件事全都由鱼粱公拿主意,不过这期刊每月都会有一册出版,犹豫不决的可以放到下一期,其实不用太过纠结!”陈旭连连摆手说。
  “侯爷说的是,可能是因为第一册的原因,老朽有些惴惴不安,生怕期刊出来被诸生诟病!”安鱼粱点头。
  “天下事焉能让所有人都称心如意,鱼粱公只需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咸阳诸生数万,总不会缺几个杠精,鱼粱公又何必在意?”
  “侯爷说的是,但……何为杠精?”老头儿大致听明白了陈旭的话的意识,但对于新的词语有了兴趣。
  “哦!呵呵,杠精者,出自两个用木杠抬重物行走之人,两人配合不好皆都指责对方走的不好,然后就会吵起来,而且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喻的就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一类人,无论什么时候,这种人都一直存在,所以对于这种杠精鱼粱公不必理会,何况这份期刊开办的初衷就是汇集百家理论,争论必然不少,而且还可能掀起很严重的对战,而鱼粱公的作用就是这本期刊的镇刊神石,镇压一切宵小,专治各种不服!”
  安鱼粱脸色古怪的看着陈旭,然后苦笑着摇头:“侯爷,我这把老骨头怕是压不住,到时候白费了侯爷一番心思!”
  “鱼粱公说笑了,您都压不住就没有人能压得住了,我们这份期刊的宗旨就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如果有人既不讲理又无仁德,我会和他讲法律,派人通知中尉府把他抓起来!”
  安鱼粱:……
  对于这个一会儿是正人君子,一会儿又是土匪恶霸的小侯爷,安鱼粱感觉心脏有点儿龟裂的感觉。
  “既然鱼粱公的稿子已经准备完毕,整理好之后就交给管事安排送去印刷厂排版印刷,期刊销售之事交给报馆总务处,其他的不用鱼粱公操心,首刊上市,我会让人在报纸上专门做一个介绍说明,很快天下读书人都会知晓这本期刊的存在,到时候只怕天下诸生驳斥和投稿的文章如雪片一般飞来咸阳,鱼粱公面对的将会是更多难以取舍的文章!”
  虽然陈旭言说不对精选出来即将出版的稿件进行审理,但安鱼粱还是吩咐学生把誊抄好的稿子拿来给陈旭过目,足足十多篇陈旭也没办法一一细看,而且文章皆都晦涩无比,比报纸上的文章看起来有文化的太多了,许多根本就看不懂,因此也只能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之后满脸笑容的点头:“很好,都很好,这本期刊一切都摆脱鱼粱公了!”
  不过看着安鱼粱似乎还想让他评审其中几篇的时候,陈旭赶紧站起来告辞离开,走到门口又想起一件事说:“我观鱼粱公老眼昏花,过几日我让科学院为您制作一副老花镜送来!”
第578章
你把话说清楚
  走出报馆,此时已经接近正午,阳光异常浓烈,太阳如同一个火球挂在天空,火辣辣的阳光晒的大街上都似乎有一层若有若无的热浪在蒸腾扭曲。
  陈旭坐上马车,从衣袋里面掏出一副巨大的木框墨镜带上,虞无涯也从报馆的招待室带上墨镜跟上来,一群侍卫翻身上马护着陈旭的马车嘚嘚而行。
  “侯爷,是去侯府还是出城回别院!”车夫问。
  陈旭估计此时水轻柔已经请五公主出城了,于是说:“眼下正午天气炎热,还是先去侯府歇息,等午后凉爽些再出城,顺便去一趟科学院,我还有件事!”
  “驾~”马车夫一抖缰绳,马鞭在空中啪的凌空抽响,四匹来自河南匈奴驯养的骏马就拉着马车往科学院而去。
  到了科学院发现异常安静,陈旭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张苍已经迫不及待的带着一大群人去河边勘测架桥的位置去了,整个科学院的人几乎走了大半,只剩下了一些帮工和文吏,不过还好,玻璃研究室中,汤廷还继续冒着高温在研制玻璃。
  房间的温度很高,陈旭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螃蟹丢进了热汤锅里面,有一种快要煮熟的感觉,半分钟不到便胸闷气短无法呼吸,因此他把汤廷叫到门口把制作老花镜的事情说了一遍,而且还大致讲了一下原理,让他用最好的材料浇筑几副镜片并且让人抛光打磨清晰,交代完之后经赶紧逃走了。
  这些古代人都不是人,身体一个个强的跟金刚狼似的,这么热的天,竟然能够连续在四十多度的环境中长时间干活儿,而且还是长年累月,不光汤廷如此,此时正午的温度也有三十多度,张苍一个文士也带着上百人去河边勘测去了,还有工厂的冶炼钢铁、打造兵器、烧制水泥甚至是给皇帝修建陵墓的人,都是日复一日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下工作,整个夏天都没有中断过。
  老花镜的原理就是凸透镜,不过要制作合格的老花镜,还得测量瞳距和聚焦距离,以保证在近距离的时候能够看清楚而且又不至于时间长了眼睛酸胀,但在这个时代陈旭是不可能知道的,只能让汤廷把镜片多制作一些,记录透镜的厚度和大小,到时候送去给安鱼粱佩带测试,看看哪种比较合适,如果成功的话,还可以找一些对光学比较感兴趣的方士加入到玻璃研究所来进行更多关于透镜的研究,但眼下陈旭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制作玻璃上。
  因为没有高纯度的水晶或者硅酸盐材料,融化浇筑出来的玻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气泡,用来制作镜片和放大镜这种要求很高的光学设备肯定不行,因此陈旭也一直还没打算给玻璃研究所召集更多工匠。
  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眼下大秦诸子百家兴盛繁荣,各种理念都非常丰富,但唯独关于纯物理科学方面的理论非常少,诸子百家中只有墨家对光学有涉猎,墨子曾经研究过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并且还验证过小孔成像的原理,也研究过平面镜、凸镜和凹镜的反射成像原理,但墨家如今已经几乎快烟消云散了,想找都找不到,而传说墨子门徒编写过一本《墨经》,但陈旭问过许多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
  后来陈旭也想通了,即便是这本墨经真的存在,难道比他后世读过十多年书经受过科学熏陶的人了解的更多吗,肯定不会,因为后世的小学生都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知道这是光线在玻璃介质中发生的折射,同时还知道光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每秒,光还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光拥有波粒二象性等各种关于光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说,后世随便一个小学生穿越到秦朝来,都可以随口说出这些高深的理论,如果有人相信就可以去研究证明,直到无数年之后有人测算出了光的速度,才最终知道那个孩童就是一个伟大的先知,然后猜测他是不是穿越过去的。
  对于光学的研究现在不是陈旭的主题,他的任务是优先发展民生类的科技,因此玻璃研究所最大的作用还是满足他自己的欲望,比如给老婆做镜子,做首饰,做窗户玻璃等等。
  自从城外的别院修好之后,陈旭已经很少来清河侯府了。
  主要是天气太热,城外可以在游泳池泡澡,而且还可以肆无忌惮用大量的硝石制冰消暑降温不会被别人发现。
  而且加之封赏的领地太大,他还需要规划一下自己封地来年的种植结构。
  有清河酒店存在,每日消耗的茶油、酱醋、葱姜蒜芥花椒等调味品都不是小数目,他打算把这些常用的作料都划片安排人种植一些,还有就是可以在山坡丘陵区域栽种一些油茶树,等过几年就可以用油茶果榨油,如今所有的茶油全靠收集野生的茶树果,数量少品质不高不说而且出油率比较低,如果能够把油茶种植当成一种油料经济作物培养并且推广开来,老百姓又会多一种赚钱的手段,可以赚些钱补贴家用。
  何况陈旭还安排人在向南来北往的商贾求购全国各地的不同瓜果粮种,作为一个吃货,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吃货侯爷,家里吃的东西不丰富怎么行。
  就比如冰粉,其实加一些西瓜、草莓、甜瓜、菠萝等果肉丁一起做成什锦冰粉才好吃。
  “嘶~”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陈旭眼前飘荡着一碗五颜六色果肉果丁的冰粉,然后哈喇子不由自主的滴了下来,惹的跟在旁边的虞无涯都跟着咕咚吞了一口口水。
  “恩公又想起了什么美味?”虞无涯擦着口水问。
  唉!陈旭摇摇头不想说话。
  此时西瓜还在西域,菠萝还在海南诸地,草莓估计也只有南方的野生品种,就是插秧的季节田埂上长的刺秧泡,小时候陈旭吃过不少,但是在南阳和咸阳都没有发现,甜瓜倒是有,不过是没有改良的,味道不怎么样而且个头很小,只有拳头大,不过陈旭决定还是今天回去后弄几个小甜瓜做一完甜瓜冰粉吃一下解解馋。
  眼下清河侯府只剩下了两百人左右,管家还留在清河侯府照看,因为朝廷的谕令和来拜访的拜帖一般都会送到侯府,因此需要人妥善处理。
  贴身的侍女、侍卫和家仆大部分都跟着去了城外,两头大熊猫和猴子也跟着搬家去了城外,熊猫园直接就是一小片竹林,里面还有池塘,环境比城内好的太多了。
  管事也置办了两套班子,一套照顾侯府,一套照顾别院,因此眼下的清河侯府和往日比起来要清净许多,听不见两个小丫头大呼小叫的嚷嚷,也听不见府上的人逗弄熊猫的欢声笑语,显得非常沉寂。
  回到侯府之后,在侍女的伺候下洗脸洗手换了T恤短裤,又吃了一点儿饭食之后陈旭躺竹床上准备休息一下,两个小侍女坐在旁边给他打扇,在门外知了声嘶力竭汇成一片的嘶鸣中,陈旭刚刚闭眼开始迷糊,门卫管事急匆匆跑进来禀报所狄道侯来访。
  陈旭郁闷的起来准备出去迎接,结果李信已经自己跑进来了,身穿一身华丽的锦服,额头上汗水滚滚而落,进门就冲上来给了陈旭一个熊抱,然后牵着陈旭的手是使劲儿摇晃,脸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感谢清河侯,昨夜把我家婆娘和十多个姬妾操的今天都下不来榻了……”
  陈旭:……
  两个小侍女脸红耳赤的捂着嘴巴一起哀怨的看着陈旭。
  “狄道侯,你把话说清楚,我啥时候操你婆娘了?”陈旭目瞪口呆半晌跳起来指着李信的鼻子嚷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