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1072

  “原来如此!属下乃是楚地人,祖辈世居东南,对这西北之地的杂胡羌戎诸部皆不熟悉,今日多谢大将军解惑,不然回咸阳之后必然要闹出笑话来,当日看见,属下还以为是妖怪!”英布红着脸说。
  “哈哈哈哈,勿怪勿怪,禺氏其实也算我华夏先民,只是野蛮不服王化而已……对了,本将看你们带回来许多战利品,那些皮袋里面盛放的是何物?”
  策马一边走一边交谈,江琥指着英布困在两匹马背上的包裹笑着问。
  “哦,这是属下从那些匈奴贵族和月氏人手中抢来的,有金银玉石,还有一袋黑豆样的东西,嗅之异香扑鼻,而且入口还有辛辣之味,我听闻侯爷喜爱制作美味而且也喜欢收集各种香料,因此特地带回去送给侯爷,看看能否制作美味食物,喏,就是这种东西……”
  英布从衣袋之中掏出一把黑色的植物种子递给江琥,江琥接过来看了一下,又丢了两粒在嘴里咀嚼几下之后微微点头:“不错,辛辣而且满嘴异香,非常提神,应该是一种很贵重的香料!”
  “大将军说的是,这些看不起眼的东西那些贵族临死都不愿意丢弃,想来非常的贵重,我等不认识,但拿回去侯爷或许一看便知!”
  “清河侯擅制美食,你这份礼物他必然喜欢,看来回去之后我也要安排人去那些贵族的战利品中好好寻找一番,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中原没有的东西,准备一些送去给清河侯,说不定还能讨到一顿饭食……”
  “是极是极,这两个多月每天啃干馕喝凉水,要不就是吃那些烤的半生不熟的牛羊肉,与侯爷制作的美味比起来简直就是牛粪一般,实在难以入口,这次回咸阳之后,一定要去清河酒店大吃一顿才能解馋……”
  “不错,到时候别忘了叫上本将!”
  “大将军放心!”
第656章
沙盘
  ……
  忙忙碌碌中一个月一晃而过。
  西北军营之中仍旧每天有胜利的军报不停送入咸阳,而连续数期的大秦都市报也登载了随军记者送回来的战地新闻,这次的大胜再次刺激了咸阳民众的情绪。
  但这些早已在意料之中的胜利陈旭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关注,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修建东方道上。
  随着签订正式合同的商贾越来越多,大笔大笔的贷款也从华夏钱庄发放出去,而拿到这些大额贷款的商贾便开始筹建各自的建筑队,招兵买马抢占先机去各地招揽人手打造马车购买牛马等。
  似乎一瞬间,整个中原地区便喧嚣热闹起来,大量的商队车水马龙一般来回奔波于即将修建的东方道上。
  而随着大秦都市报的不断广泛宣传,修建新的东方道的消息已经传遍大秦天下,无数边远郡县也有大量的商贾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赶赴咸阳,一是想见识一番水泥这种号称仙术的神奇建筑材料,第二自然是也想参与分一杯羹,如果水泥是真的,那么将来必然会垄断整个建筑行业,水泥配方弄不到,还可以和那些拿到授权的商贾商谈煤石铁矿黏土石灰石的开采供应啊,做一个材料供应商也同样能够跟着发财,再不然也可以和拿到东方道合同的商贾合作修路,当一个小包工头,从这千万石钱粮的巨大投资项目中抢几口饭吃。
  陈旭没有了往日的悠闲,虽然大部分事情都是杨堃孙叔炅和范采盈在处理,但他还是需要不停的反复叮嘱和催促那些已经签订了合同的商贾尽快开始筹备。
  在他这种反复不断的压迫之下,好消息也接连不断的传来,与咸阳靠近的河东、河内、三川、上党、南阳这些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地的商人财大气粗先行而动,沿东方道已经开始筹备水泥厂的建设,实验工厂的主管章文和公输胜也各自派出大量的熟悉水泥窑修建和大铁磨浇筑的工匠去各处指挥。
  八月底,秋收已经陆续结束。
  关中诸地今年的粮食的确有些减产,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内史府范围内的粮食与去年的收成差不多,根据统计的数字来看,减产一成都不到,秋粮税也正在陆续开始入仓。
  而随着秋粮收获结束,到处都开始出现了招收民夫的消息。
  “长期招收大量民夫,身强体壮者优先,每日一斤粮食外带两钱补贴……”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三川郡丘氏工程队招收工人,每日一斤粮,另补贴三钱……”
  “河东水泥厂招收大量人手,男女不限,男五钱女三钱,每日当面结清……”
  “大量收购木材,急需木工,价格面议……”
  “砂石砂石,大量收购不值钱的砂石,一石一钱数量不限……”
  几乎同时之间,咸阳附近和东方道沿途郡县乡镇到处都召集人手的施工队,大量闲下来的平民都经受不住这个诱惑,纷纷带上衣服干粮出发去水泥厂和工地打工,一天一斤粮还有两三钱的补贴,一个月下来就是近百钱,一年就有上千钱的收入,这对于所有平日辛苦种田却并没有太多收入的农民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而商贾们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钱招人,效果也立竿见影,东方道沿途许多地方都开始汇聚大量的民夫和工匠,砂石木材等物资很快就开始堆积,水泥厂除开修建大窑之外,煤石铁矿黏土石料也在用车络绎不绝的往工厂运送。
  九月中旬,几乎是在李信和江琥两支大军联合绞杀盘踞在河套外西北角的那一股匈奴的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之后,与咸阳最近的渭南水泥厂第一座水泥窑正式投入使用,窑火点燃,浓烟腾空而起,宛若一柱狼烟冲上数百丈的高空,给这个深秋的季节平添了一道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此时整个太乙山脉层林尽染秋意深浓,漫山遍野红黄交错色彩斑斓绚丽宛若一副彩锦。
  但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没有心情去领略这秋天的浪漫风景,无论是商贾还是匠工民夫,全都沉浸在这个新投产的水泥厂带来的激动和欢悦之中。
  水泥厂投产,不光表示一切付出开始有了回报,而且也标志着新的东方道的修建已经开始走上了实质的正轨。
  而且渭南水泥厂的建成投产,也给予了其他参与招商集资的商贾以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只要这条路明年建成,必将给他们所有参与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十年二十年之后,所有人都会如同当初参加约法三章的商贾一样赚的盆满钵满,真正成为富可敌国的豪富阶层。
  而且这条路一旦按时修通,压制商贾的律法将会被废除,商人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这大秦天下,还有修不完的路,随之带来的还有数不清的发财机会。
  五天之后传来消息,靠近洛阳的新安县水泥厂第一座水泥窑也点火投产。
  接下来好消息接连不断,到了九月底,筹备的东方道沿途已经有七座水泥厂正式开始投产,随着窑火的不断升起,水泥这种神奇的建筑材料陆续开始展露出它强大的力量,带着一股股工业的烟尘味道,开始向整个大秦帝国蔓延。
  所有投产的水泥厂第一时间就是修建水泥厂的储料仓库和到东方道的水泥道路,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所有的水泥厂必然要全负荷的运行,要源源不断给东方道提供充足的水泥以满足道路的修建。
  虽然眼下水泥厂还全部都是依靠一千万的贷款在支持,但这笔钱足够所有的水泥厂支撑到东方道修建完毕,甚至还有盈余,但只要道路修通,水泥厂必然开始赚钱,因为到时候以东方道为骨干,必将很快会形成一个联通到附近郡城县城的公路网,各地官吏都会全力推动此事的发展,因为不修路,估计大量商贾都不愿意去做生意,粮食也运送困难,而看到水泥公路的好处,皇帝必然会要求各地加快对于驰道的改造,因为这个覆盖全国的工程早已在秦始皇的计划之内。
  而全国光是正在修建和修建好的驰道足有数万里,足够修十多年了。
  时间一晃进入十月,冬天来临。
  塞外和西北早已冰天雪地,中原也天气逐渐变的开始寒冷。
  但随着东方道的筹备进展,以东方道为主线,从咸阳到齐郡的沿途郡县,却已经火热无比。
  经过两个多月的勘测之后,东方道建筑总署已经汇集了整条道路的所有测量数据,准备开始规划详细的工程标段和修建方法。
  “根据汇总的勘测数据来看,新的东方道还是以以前的驰道为基础,路基基本上是完好的,只有很少的路段出现了毁坏和坍塌需要重新修补,而且以前的路基足够宽,因此为了不影响修路过程中的货物通行,我们这条路只占三分之一的路基宽度,设计宽度两丈,混凝土厚度还是一尺,但路基一定要夯实,下面还要先铺设一层大块的碎石,这样路面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经过几天讨论之后,陈旭召集科学院和东方道工程指挥部的全体官吏匠工开会,亲自在科学院的会议室中详细讲解标段的分配计划和施工细则。
  参与旁听的还有少府令赵威和三省六部负责协调的官员,同时还有参与了东方道招商集资的商贾代表。
  会议室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沙盘,长三丈宽一丈,上面用沙子为地,泥石为山,黑色的石墨粉为河,一根细麻绳为以前的东方驰道,对照所有的勘测数据制作出来一副粗略的沙盘地图。陈旭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棍,一边说一边用竹棍把沿途几座避不开的桥梁位置都指出来。
  “大家请看,眼下施工难度比较大的是灞河大桥和洛河大桥,这两座桥比眼下正在修建的渭河大桥稍微小一些,但投资至少也在二十万石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桥耗费也不小……”
  而张苍等人皆都围聚在沙盘四周仔细的听讲。
  对于这个巨大的沙盘,张苍等人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因为三十支测量队不断的返回科学院,但这些图纸虽然都有各种数据,但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即便是把所有的图纸摆在一起也看的眼花缭乱,因此在陈旭的指导下,几个工匠便在陈旭的指导下打造了这幅沙盘。
  沙盘制作的很粗糙,绝对不是后世那种山川河流道路皆都按固定大小的比例严格制作的产品,虽然陈旭有提到比例尺问题,但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只能根据测量回来的图纸和数据大致确定一个比例,用沙土石块等物品制作了这个超级巨大的沙盘地图。
  但即便是这个在陈旭看起来粗糙到比五毛特效还五毛的沙盘,也让科学院的所有人敬佩的五体投地。
  因为在这幅沙盘上,所有人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整个工程的所有大致细节。
第657章
我就不讲道理
  沙盘上,每一个标段都编写上一个对应与招商集资合同的号码小木牌插在上面,沿途所有的水泥厂,炼铁厂以及砂石场都用白色小旗标注出来,所有达到开工标段的区域都用绿色小旗标注出来,所有需要整改的地方都用红色小旗标注出来。
  有了如此清晰明白的沙盘地图,因此短短几天之后,新东方道的规划便正式出炉,眼下就是由陈旭做最后的动工前的准备。
  “这些桥梁由张院长负责,在开春之前必须根据勘测的线路选择合适的架桥位置,然后测算出需要的钢筋水泥砂石等物资的数量,然后安排该标段的商贾尽快将所需物资筹备齐全,在夏季来临之前最好将桥修好。”
  “还有就是这几处坍塌毁坏比较严重的地段,冬天就可以召集人手加紧修筑,在开春之前必须完工,还有这几处需要弯道取直……”陈旭用竹棍指着几处道路比较弯曲的地方。
  “侯爷,这几处地方都有小山阻挡,虽然山脊并不高而且土石混杂,以前的驰道都是绕路通过,取直难度太大,我建议还是按照以前的驰道修建,虽然要多耗费许多水泥砂石,但修建难度也小很多!”一个参与测量的匠吏提醒说。
  “不,这几个地方绕的太远了,最远的根据测量的数据显示足足绕了一百余里,而如果取直之后只有十里不到,而且其中阻挡的小山宽度不过百丈,因此取直是最好也是最节约的设计!”陈旭摇头。
  “侯爷,您说的这个位置我们也根据您当初的叮嘱特意观察和询问过当地的乡民,就算是两百丈的山脊要想挖开一条通道,起码要召集数千工匠和上万民夫耗费一年时间才行,我们时间不够!”
  “取直问题我来解决,到时候直接在山脊最合适的位置用太乙神雷炸开一条通道就行了,山太高的就炸一条隧道出来……”陈旭脸色平静的说。
  “太乙神雷?”会议室内一阵惊呼和躁动,许多人直接都站了起来。
  “不错,此事你们再次安排人去重新规划取直的路段,两边的路基可以开始修筑,等位置选好之后通知我,我会携带神雷火药直接用神雷炸开,这样就可以让路程缩短数十里,而且也要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好好,只要侯爷能够动用太乙神雷炸开这几座山梁,就光是这几个取直的路段加起来就会缩短近三百里,不光会节省数万石的钱粮,还能大大加快修路的速度!”几个承担这几处标段的商贾代表站出来激动的拱手道谢。
  “这条路是我和李相的赌注,同时也是所有人的任务,无人可以懈怠拖延,本侯自然也要倾尽全力相助,诸位拿到各段的标书之后尽快送回去加紧筹备修整路基,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和工程指挥部联系,平时密切保持联络,现在散会!”
  于是所有的商贾代表都拿到自己的标书先后告辞离开。
  杨堃带着一群官吏回东方道建筑署衙安排新的任务。
  张苍也开始安排匠吏和匠工准备出发去勘测需要架桥的位置和测算架桥所需的物资。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新东方道的修建工程已经正式拉开序幕。
  “侯爷,现在就开始平整路基李相知道后会不会说侯爷不遵守赌约?”孙叔炅跟在陈旭的身后略有些忐忑的问。
  “怕什么,我只跟李斯打赌一年之内修好水泥路,这路基又不是水泥路,怕个屁,只要我不开始铺水泥他便没有理由去告我!”陈旭撇撇嘴说。
  “侯爷,您这是有点儿不讲道理啊!”孙叔炅哭笑不得。
  “对啊,我就不讲道理,为了修这条路他一分钱都没花,老子却花了几个亿,他凭什么还要找我的茬儿,如果他敢去告我,这条路我就不修了,嘿嘿!”陈旭呲牙咧嘴的冷笑几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