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1072

  方才说话的文士跟着大笑,车厢里面的所有人都顿时跟着哄笑起来,气氛瞬间变的热烈。
  车厢最后一排位置上,坐着一个白发皓首的老者,一身粗麻布衣,带着一副眼镜儿,正在低头看着手中的一叠书稿,听见笑声收起书稿摘下眼镜儿笑着说:“你们如此形容,撩的老夫都忍不住想去搂着亲近一下!”
  “哈哈~~”车厢里情绪更加高涨。
  “昔日廉颇年逾八旬仍旧夸口能餐斗米开硬弓,鱼粱公何言老耶,该言老当益壮才是,既然鱼粱公如此有兴致,要不要我等请您去不夜天街畅玩一宿,某听闻齐园又来了几个青春正茂的小娘子……”一个文士打趣说。
  “小娘子好说,一定要胸脯好,抚之若腴,嗅有花香,不然鱼粱公肯定不去!”
  “哈哈哈哈~兄台所言极是,一定要有春天的气息才行……”车厢内再次爆发一阵大笑。
  明明是一车文士,若是被陈旭看见,还以为坐的是一车流氓。
  “对了鱼粱公,这一期百家讲坛可有什么值得一看的策论?”一个文士笑着问。
  “这一期的内容希望诸位都能好好看看,其中老夫觉得有三篇策论非常值得一读,一篇是东方道筹备总署的主管杨堃写的一篇商论,还有报馆总务秘书陈平的一篇国势论,还有一篇科学院副院长张苍编写的物理论……”
  “鱼粱公,科学院研究的乃是格物之术,这物理论难道也是治国方略?”
  “非也,这篇物理论依旧是格物之理,不过具有颠覆常理之论,从上次轰动咸阳的两个铜球同时落地的试验中,他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概念,认为我们生活的天地之间,有一种奇异的固定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一切,甚至包括天地的变化和宇宙星宿的运转……”
  “鱼粱公,这个匪夷所思的论点我们先不谈,只是这篇格物策论对治国有何帮助?”一个五十余岁须发花白的文士疑惑的问。
  “物理论的核心就是求道,我华夏先贤对于道有诸多描述和理解,但流传到如今,还有何人敢言道者?我等熙熙攘攘弃道已久,只在自己师承之中钻牛角尖,就像杠精一般驳斥他派之理,总认为自己师承的才是天地正理,岂不知早已误入歧途也!”安鱼粱摇头。
  本来还熙攘嬉笑的车厢内瞬间就安静下来,许多人够开始低头沉思,虽然有人不屑,但还有有许多人脸色变的严肃而认真。
  杠精这个词如今许多人都已经知道意思,而各派门徒相互不服气互相看不顺眼也是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有人自然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对,但一旦遇到攻击自家学说的人,自然又不肯认输,于是就聚集门徒弟子聚众讨论驳斥,试图驳倒对方,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脸红脖子粗的互相攻击谩骂一番之后继续钻牛角尖。
第701章
何为道?
  关系到师道传承之事,百家门徒没有人愿意认输,一旦认输,那么就表示自己这一派混不下去了,也表示自己没有领悟到祖师爷的大道至理,是在给自己门派的先贤丢脸。
  随着这种事越来越多,百家争鸣导致的就是百家门徒争斗的越来越厉害,儒法名杂几个大派互不相让,如今法术占领上风,其他各派虽然不至于偃旗息鼓,但也都被压制的比较厉害。
  而法家之所以占领上风,还是和他们对于天道的理解有莫大关系。
  法家认为,万物皆在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发展,皆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因此只要约束农民种田,商人行商,军人打仗,帝王治国,所有人都各行其道,这才符合天地万物稳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只有用严苛的法律事无巨细约束所有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切依法行事,那么这个世界才不会混乱。
  从三皇五帝开始,人类便开始规定各种法令,人类才慢慢有了规矩,而有各种规矩的约束,人类的道德体系也才慢慢建立起来,以前那种粗暴的野蛮的弱肉强食的野兽般的强横和霸道慢慢变成了对上下尊卑和礼义廉耻有统一认知的道德和礼仪。
  法家并不是新生的门派,而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门派,法家门徒研究人类的发展,因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只有遵从天地固有的规律,把这种规律以文字条令的方式推广执行,那么人类才能符合天地的发展规律,最后找到通达大道的终点。
  但仅仅有法还不够,有人不尊法如何?
  因此就有了术,术就是执行措施,但光有术还不够,因为抓住了违法之人进行惩罚也并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为什么要惩罚我?
  于是又出现了势,所谓势,那就是宣传和推行,让人懂法从而达到让人知法守法,如若违法便依法惩处,已达到让犯法者心服口服的目的。
  法自古就有,但术和势两种理论诞生的比较晚,直到春秋时期才出现,法令有了术和势的支撑,经过法家门徒不断的综合融汇,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家理论,而这套理论诞生于秦晋之地,天下皆谈法,唯有秦能助其大成,而也正是因为秦国重视法术治国,借助强大的法令约束,让百姓能够各行其道,获得了法家需要的结果,也让秦国的历代君王得到了法术治国的好处,因此法家便在大秦如今的地位牢不可破。
  秦国的历代先王都相信,法术就是能够让大秦最终通达大道的唯一途径,而灭六国一统天下,更是让秦始皇更加确认,法便是大秦稳固传承万世的唯一保障。
  道德真经开篇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甚至谁都不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就是懂,不懂说破天也不会懂,但法术的确达到了让国家强盛的目的,那么就是说,法术可能就是最接近道的治国方法。
  而且即便是传承数千年之后,法术治国也逐渐成为了所有人类文明的共同认知,法术再次成为了治国强国的良策。
  只不过眼下的大秦经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繁荣之后,因为对于道的理解不同,民间百家门徒都不认同法家的观念而已,这才导致如今天下熙熙攘攘攻击法家,甚至是不光攻击法家,其他反正和自己理念不合的门派皆都在即的攻击范围之内,溅射光环打击一切不服本派的恶徒。
  “这篇物理论非常新颖独到,与现在诸子百家的理论皆都不同,张苍认为,只要能够找到天地间这种特异的力量,或许就能明悟大道的本源,或许这便是清河侯之科学一派的理论基础……”安鱼粱脸色凝重的说。
  而一说到清河侯,整个车厢瞬间寂静无声。
  所有人的眼前都不约而同的浮现一个神态淡然的少年形象,然后瞬间就想到了整个咸阳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报馆、文学院以及脚下正在奔驰的马车,还有许许多多新生的事物,所有人感觉到的这些不真实的变化,都是这个少年一手造成的。
  “科学,到底是一个什么学派,清河侯乃是仙家弟子,难道科学就是仙家的学问?”一个文士喃喃自语。
  “非也,某觉得科学乃是格物之理,只不过万法归宗,任何学问钻研到深处,依旧还是明悟大道……”
  “怎么会是格物,化泥成石必然是仙术无疑,难道神雷焰火和太乙神雷也是格物之术,某不信?”另一个文士立刻反驳。
  两人这样一说,车厢里又立刻喧闹起来,有的认同格物,有的认同仙术,一些人立刻就互相指责甚至横眉冷目的开始撸袖子。
  “诸位皆都是咸阳有头有脸之人,何故如此焦躁?科学院的功绩有目共睹,格物也好,仙术也好,我等都是外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岂可不知而强辩,尔等自认为智慧学识强过清河侯乎?”安鱼粱站起来怒斥。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车厢瞬间安静,所有文士都一个个臊眉撘眼儿的不说话了。
  若是没有清河侯,就没有眼下这群人如今如鱼得水的幸福生活,眼下天下百家门徒,皆都以能够进入报馆和文学院为荣,哪怕只是一个誊抄的书吏,如今走在咸阳的大街上,胸口挂着文学院撰史馆或者其他部门的胸牌,立刻就会挺胸抬头自认为高人一等,虽无官爵,但所有普通的官吏见面都要拱手问好称兄道弟,更别说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商贾,见之都待之若上宾,愿意花大把的钱请吃请喝请把妹。
  而给他们带来这一切变化的都是清河侯。
  “鱼粱公恕罪,我等知错也!”许多文士一起拱手向安鱼粱认错。
  “清河侯虽然年幼,但所作所为我等终其一生也只能望其项背,清河侯曾与老夫言,我等百家门徒终日在咸阳无所事事熙熙攘攘,只会高谈阔论实则与国与民无益,需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平日要沉下心来多多思考把自己一身所学用到该用的地方,即便是不能位居朝堂辅佐陛下治国,还可以为商贾民夫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科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卫生院的人都兢兢业业钻研学问,修路架桥、研制器械、种植畜牧、研究药方,而我文学院不光人数最多,更是汇聚了大秦学问最高的名士,然而却只能整日吵嚷攻讦,不光不智,更是愚蠢,老朽身为文学院副院长,与其他学院的同僚相聚,自感脸上无光,莫非诸位忘记了当日李相焚书之变乎,若非清河侯仗义执言,何有我等今日之荣,如若还是这般不识好歹,继续如此下去,谁能保证不会再次出现焚书之难,清河侯能帮我们一次,难道还能帮我们第二次,诸位意图终为朽木乎?”
  安鱼粱这番话更加严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马车嘚嘚继续奔驰向前,但车厢里所有人皆都脸红耳赤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马车很快就沿渭河进入一片树林。
  文学院高大雄伟的院门静静矗立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之中,此时冬去春来,整个树林都已经开始显露一抹嫩黄的颜色。
  马车停下,所有人一个一个安静的下车,站在门前的空地上,安鱼粱抬头看着门楣上的大秦文学院几个大字,然后又静静凝视粗大门柱上的一副楹联,沉默许久之后对着大门深深一鞠躬,而跟在他身后的一群文士也赶紧恭恭敬敬的一起拱手行礼。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朽希望诸位谨记清河侯对我们的期望!”安鱼粱回头看着身后和许多正从学院出来准备乘车离开的文士淡淡的说。
  “我等谨记鱼粱公教诲!”所有人都齐声拱手。
  咸阳发生的事陈旭自然不知道,知道也不会在乎。
  很多事情都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不停变化,无论是报纸还是文学院,都是他安抚百家门徒的手段,随着时间流逝,民间的许多理念肯定会开始向他预料的方向转变,这是大势,无人可以阻挡,就连皇帝都无法阻挡。
  如果这些人的观念不改变,便必定会出现一次刮骨疗伤般的阵痛,终会有人举起屠刀将这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毒疮般的百家门徒血淋淋的剜掉,这是大势所趋,也无人可以阻挡。
第702章
改弯取直
  “夫君,再过两日就能回咸阳了,回家之后您要好好休息几天才行!”
  离开清河镇半个月之后,陈旭的车队终于到达函谷关,望着夹于两山之间高耸的函谷关城墙和城楼,赢诗嫚轻轻的握着陈旭的手温柔的说。
  “我倒是不累,只是连累你们跟着我一路吃不好睡不好,回家之后去别院小住几天,我做一些好吃的美食犒劳一下你和婉儿……”
  “小旭哥哥,虞姬也要吃好吃的犒劳一下,你看我昨天饿的牙都掉了!”坐在旁边和杏儿下跳棋的虞姬转过头嚷嚷,顺便还指着自己缺了一颗门牙的嘴巴。
  “哈哈~”看着虞姬萌呆呆的样子,陈旭忍不住大笑。
  “嘻嘻,却是呢,可怜的虞姬牙都饿掉了一颗!”蒙婉和赢诗嫚都捂着嘴笑的前仰后合。
  “你好笨,每个小孩子都要掉牙的,再等几年你满嘴牙都会掉光!”杏儿嘲笑。
  “不要,虞姬不要掉光牙齿,我要吃好吃的食物,我还要啃鸭脖子和鸡爪爪!”虞姬小嘴一瘪就哭着嚷嚷。
  陈旭哭笑不得的瞪了杏儿一眼,赶紧安慰说:“别听姐姐瞎说,回去我给你做好吃的补补身体,很快就会长出新牙!”
  “嗯,我要吃红烧肉,糖醋排骨、烤肉饼、香酥烤鸭、卤鸡腿……”虞姬破涕为笑开始掰手指头,瞬间车厢里响起几声吞口水的声音。
  “夫君,我也想吃了!”赢诗嫚红着脸轻声说。
  “好,我们让车队走快点儿!”陈旭自己也满嘴口水的敲了几下车窗让车夫加快速度。
  “侯爷~~侯爷~等等~~”
  就在长长的车队即将穿过关口城门之时,后面的道路上几匹快马正挥鞭疾驰而来,马上有人不断大声呼喊。
  “侯爷,后面有人呼唤追赶!”侍卫头领在车窗边禀告。
  “停车!”陈旭点头吩咐。
  “聿~”车夫一收缰绳,四匹骏马立刻放慢速度很快就停在了路边,长长的队伍也都跟着停了下来。
  “侯爷等等~~”几匹马瞬息而来,翻飞的马蹄带起满地的泥土,马匹还未停稳几个人便跳下马背。
  “咦,是你们,发生了什么事?”
  这几个人中领头的是科学院的一个匠吏,陈旭还以为是哪一处工地出了事故,顿时略微有些紧张。
  “侯爷,并非有急事,只是如今东方道已经正式开工,上次规划有几处需要弯道取直的路段需要侯爷亲自去处理……”为首的匠吏赶紧说。
  “原来如此!”陈旭松了一口气,捏着下巴想了一下说,“此事我已经知晓,等我回咸阳之后会尽快安排,你等暂时先回去安排工程队修建其他地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