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1072

  吃完之后看着皇帝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陈旭只好将剩下的胡椒匀了一斤出来,并且还详细写了这道黑椒牛排的制作方法一起送给皇帝带回皇宫。
  胡椒这种东西西域是不产的,要弄只能去印度,即便是西域有来往于印度的胡商,但想大量购买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玩意儿在印度都是野生的,产量也并不高,何况印度现在比大秦更加荒芜野蛮,老虎狮子大象毒蛇漫山遍野,贵族即便要享受也是用人命换来的,价格堪比黄金,因此即便是安排商人去西域诸地,有黄金也不一定能买到,何况商队去了也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西域诸国都是羌戎胡蛮,都是以前被中原诸国赶出去的夏商先民,对中原之地的人充满了仇恨和敌视,并且就像匈奴一样一直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只是摄于大秦的强大而不敢明目张胆的进攻罢了,但杀几个商人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不会有。
  但想来吃了这顿黑椒牛排,秦始皇对于西方之事会更加感兴趣一些。
  何况前几日陈旭请十多人一起开了牛排趴体,最近几日这道黑胡椒牛排已经成为了咸阳王侯公卿酒宴之中的一个神秘的代名词,吃过的人一说起就满嘴口水,而没吃过的急切想品尝一下也吃不到。
  咸阳已经有许多人在重金求购黑胡椒,特别是在一些胡商来往的市场更是热闹,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弄到黑胡椒,都可以与黄金等价交换,因此这个消息直刺激的许多商人嗷嗷叫唤,私底下更是把黑胡椒已经炒作吹捧到了仙家物品的地步。
  因为这种胡椒是陈旭发掘出来,而能够吃到的人寥寥无几,听闻皇帝都还没吃过。
  而秦始皇知道黑椒牛排,自然也是从李信很江琥等人口中知晓的。
  当日在清河别院品尝过之后,李信和江琥等人已经完全被这道美味征服到了骨子里,不仅在朝堂之上得意洋洋的宣传,甚至还派出家仆手持自己的书信去西北军营翻找匈奴战利品,看看还能不能找到一袋两袋。
  一道美味而已,秦始皇并不特别在意,他并不是一个贪图口腹之欲的帝王,陈旭不送给他吃,他也不会去怪罪,因为陈旭发明的各种美食已经让皇宫的御厨有了足够施展才能的机会,煎炒烹炸炖煮每日都是换着花样在制作,足够他每日吃的舒心。
  但既然品尝到了,这种欲罢不能的美味还是让他无法释怀,于是吃完便含情脉脉的看着陈旭,陈旭也只能心痛的送了皇帝一斤。
  不是臣不爱陛下,而是这东西的确太少了。
  吃一点儿少一点儿,在没有征服西域诸国之前,这东西可遇不可求。
  总不能为了几斤胡椒怂恿皇帝安排数万大军和月氏打仗吧。
  要知道月氏也不产这玩意儿,劳师动众数万大军生死搏杀,不知又有多少大秦将士殒命疆场,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会掉人品。
  要知道眼下吃下去的每一粒胡椒上面,都沾满了匈奴人和大秦将士的鲜血。
  是用数万人的性命换来的。
  眼下陈旭在咸阳民众当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他不是丞相,但已经有国相之名,而且皇帝特赐玄服紫绶,的的确确已经是上卿的级别,甚至比李斯等三位上卿地位更加尊崇,身上加载少师光环,而且还可以着履佩剑上朝议政,可以说皇帝对他的恩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且陈旭酷爱美食,也精研美食制作,他制作的各种美食已经开始流传天下,而且前几日李信给陈旭加载了一个吃相之名,短短数日之间,这个称呼便已经在咸阳家喻户晓,并且已经随着南来北往的商旅开始传播出去,估计不过多久,大秦吃相这个称呼便会传播的天下皆知。
  虽然吃相不好听,但却名副其实,虽然只是一个调侃的称呼,既不正经也不正式,但这个称呼却让他身上的压力一下小了很多,轻松中透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他意不在朝堂,也不会去和李斯冯去疾蒙毅三位上卿争权夺利。
第732章
探路石
  “来人,帮我把这三封信分别送去狄道侯、阴山侯和大庶长蒋步府上!”
  回到后院之后,陈旭很快就在书房写下三封书信,封好之后盖上自己的印戳,让管家安排人送出去。
  既然皇帝已经看过了世界地图,甚至也非常难以理解的接受了大地可能是个圆球的形状,因此接下来的几天可能会在朝堂之上把这个其中一些消息透露出来,至少在对待西域诸国的事情上会提上朝堂的议事日程来商议征讨策略。
  今日吃牛排的时候陈旭就很明确的提醒皇帝,西域与中原不同,羌戎胡蛮杂居情形复杂,而且地广人稀征服困难,加上如今还在慢慢蚕食百越,因此大秦眼下发展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国内的,先解决六国遗老遗少以及发展民生,积蓄实力的同时可以派遣将卒慢慢经略西域。
  这个时间和对付百越一样,不用着急,采用练兵的策略不断往西域渗透,时间可能需要八年十年,一旦将西域诸国全部征服,大秦也将会得到一支强大的百战之师,将来面对强大的西方诸国的时候,也就有了充足的经验和强大的战斗力。
  既然要开始经略西域,那么裁军之事就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提前解决西北三十万兵卒的去留问题。
  只有不断的甩掉沉重的包袱,大秦才能轻装上阵。
  而江琥、李信和蒋步就是陈旭裁军的探路石。
  不管皇帝是如何想的,但裁军改革必须推动,如果推不动,那么大秦的军队就会越来越臃肿庞大,百姓承受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可以说就举步维艰。
  而裁撤下来的军队陈旭也大致有一些安排。
  老弱病残者肯定是首先裁撤,发送回原籍根据军功赏赐田产房产成为平民,而且这三十万军卒大部分都是老秦人,原籍都在西北关中一带,基本上没有了太大的作用,但还是可以成为维持乡村稳定的重要力量。
  其次就是年轻力壮之人,这些人可以分成几部分。
  一部分等到东方道修建完成之后,组建一支公路警察部队,负责巡逻和维持整条东方道的安全,同时还负责保护物流市场和服务站,每个地方都设置一个警察局,管辖来往于东方道的商旅安全,同时还可以协助当地官衙稽查和追捕罪犯,职务等同后世的交通警察。
  当然,东方道毕竟只是一条道路,能够安排的人数非常有限,估计也就两三千人的规模,因此更多的人数会分散派遣到整个大秦的郡县基层,去充实基层的安全力量,在郡县乡三级设置警察部队,重新部署郡尉、县尉的职务,将原先什么都要管的安全事务区分开来,郡尉县尉只需要执掌兵卒,负责镇压大规模骚乱和造反等不轨之徒,而更多的治安任务交给警察,将乡镇游缴改变成为基层警局,不再参与军事任务,而且划分为县令或者郡守直接统辖,以和军队彻底分开,不至于责权模糊不清。
  这一部分全国至少可以安置下去十万人,而随着大秦版图的不断增大,以后需要的人更多,眼下大秦已经由三十六郡变成了三十八郡,县城增加了三十多个,而且随着蚕食百越的地盘越来越大,将来设置的郡县还会增加至少上百,哪怕一个县只筹建两百兵卒和一百警察,全国需要的人数也需二十余万计。
  虽然裁撤下来的兵卒看似依旧在吃粮饷,但和专门屯戍的大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至少这些人的粮饷在当地郡县乡镇就已经解决,没有运送和消耗的过程,何况这些人安排下去后在当地也要分派田产房产,处于半耕农模式,既有粮饷又可以种田经营,而且在当地娶妻生子,慢慢就会和当地民众融合在一起,成为稳定基层的一股超级强大的力量。
  而最后还剩下一些年轻勇武的兵卒和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则会被组建成为几支新的部队,归属西北军营统辖,以马卒为主,以步卒为辅,协防边关,同时也可以管理投降的匈胡部族。
  陈旭的想法就是西北军营最多只需要保留不到五万人马,要让真正留下来的都是英勇善战的兵将,防御西北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重要的还是预防国内的变故。
  至于经略西域的部队,陈旭按照眼前的情形来看,最多只需要不到两万人,在马镫马鞍强弓硬弩以及钢铁武器的装备下,两万人在草原上的战斗力绝对超过二十万步卒,集结冲锋之下眼下整个地球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阻挡,真的堪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碾压一切不服种族。
  陈旭坐在书房内,把对于裁军和筹备新军的策略详细的写了下来。
  只要江琥李信等人在朝堂上提出裁军之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满朝文武几乎都不会也不敢支持他们的提议,但裁军的意义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因为陈旭已经通过两次交谈和信件告诉了江琥蒋步和李信各自提出了非常充足的裁军理由,皇帝不可能完全视若不见,一定会召集皇族和倚重的王侯公卿进行讨论。
  而陈旭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咨询对象。
  而且以皇帝的敏锐直觉和掌控力来看,也必然猜得出这裁军之事和陈旭有关,自然会邀请他去商讨一下。
  果然,两天之后的早朝之上,在商讨完三省六部的朝堂政事之后,大庶长蒋步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裁撤西北大军的奏书。
  而这个奏书立刻就像一把火一样瞬间点燃了朝堂,引起一阵剧烈的动荡,特别是左相李斯直接站出来斥责蒋步用心险恶,是要置大秦安危于不顾,还有许多王侯公卿也站出来指责裁军乃是荒谬之举,兵部有官员直接在朝堂上弹劾蒋步居心不良动摇国本,要求夺去蒋步的大庶长爵位贬为庶人以正视听。
  蒋步如今虽然距离侯爵仅有一步之差,但这一步近乎于遥遥无期,眼下满朝文武之中侯爵十数位,等同于左庶长以上高爵者有上中下三卿上百,因此对于蒋步这个新近崛起的家伙丝毫都不看在眼里,武将还好,虽然对于蒋步这个愣头青突然提出的这个要命的奏书感觉到莫名其妙,但却都抱着一种喜闻乐见的心态坐在椅子上观看结局,但所有的文职官员却瞬间如同炸锅一般。
  大秦眼下的文职官员和后世的文官不一样,他们自认为都是皇帝的谋士和家臣,自然一切出发点都是为皇帝统御大秦江山为重,虽然也争权夺利,但还没有达到排斥武将打压军队来提高自己权势的地步,因为许多文官实际上也能统兵打仗,比如蒙毅,比如李斯,比如冯劫,都曾经带领军队上场杀敌,和百家门徒动不动就要拔剑决斗一样,秦汉时期的文人也都尚武,属于很野蛮的品种。
  因此对于蒋步提请的裁军奏章,朝堂之上三省六部的官员几乎都跳起来大骂蒋步,甚至还有许多撸袖子挥舞着笏板要群殴蒋步,打死这个隐藏在朝堂之上的大秦叛徒,甚至有人开始挖掘蒋步的家史,从祖宗八代来证实蒋步其实就是前六国之中的不轨之徒,目的就是推翻大秦,是谋逆,必须先车裂再镬烹,从肉体到精神都要彻底碾成飞灰才能平息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愤怒。
  看着群情汹涌的张牙舞爪扑上来的数十位官员,看着一个个狰狞到口沫如雨水纷纷的落下来的怒骂和斥责,蒋步心惊胆战到两股都在不停颤抖,脸色苍白的看着高坐龙椅的皇帝。
  秦始皇双手紧紧的抓着龙椅的扶手,脸色严肃到令人心寒的地步。
  蒋步瞬间心底绝望。
  本来以为只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奏书,没想到却像捅了马蜂窝一般。
  而且这个提议看起来让皇帝很愤怒,因为那一双凝视他的眼睛似乎有火焰在熊熊燃烧,蒋步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快要被这股火焰烤焦了。
  朝堂太可怕了,比面对数万兵强马壮的匈奴大军还可怕。
  面对野蛮的匈奴大军,只要你足够强壮,足够勇敢,弓箭刀枪足够犀利,必然会笑到最后成为胜利者。
  但眼下的朝堂,就只有一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臣和一个平日看似平静无波的皇帝,但这些人随便哪一个,都可能因为一句话将他彻底按死,然后像碾小蚂蚁一样碾成尘土。
  蒋步额头上的黄豆大的汗珠子顺着微微颤抖的脸颊往下滚落,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
  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用命换来的官爵,似乎就要被彻底葬送。
  他的心中甚至开始后悔,不该跟着清河侯趟这趟浑水。
  但此时话已出口,想收回都不可能。
  蒋步偷偷的扭头看了一眼李信和江琥,发现两人也在偷偷的抹额头的虚汗。
  “完蛋了,爷今天要死了!”江琥在心底哀嚎一声,瞬间感觉灵魂像坠入冰窟中一般,甚至已经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朝堂喧嚣如潮,但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却并没有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随着争吵怒骂越来越凶猛,蒋步站在自己的座椅前面头越来越低,秦始皇脸上的情绪慢慢的平静下来,然后拿起一块沉香木轻轻的叩了一下御案。
  “啪~”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着皇帝。
第733章
裁军之争
  “此乃朝堂议政,非是闹市聚众斗殴,肃静!”皇帝发话。
  “陛下恕罪!”满朝文武同时拱手,然后一个个怒视蒋步之后坐了下去。
  蒋步此时已经浑身被冷汗浸透,面前的地面上已经被汗水滴湿了一大片,战战兢兢的看着皇帝,深吸几口气之后拱手结结巴巴的说:“陛下……裁撤西北大军,臣非是有谋逆之心,而是为我大秦将来计,如今匈胡皆灭,西北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将再无战事,而数十万大军驻守西北边关,每日徒耗钱粮再无任何意义,裁撤这些兵卒有益无害,此乃臣忠心之言,臣只是一介武夫,因此也思虑简单,如有不妥还请陛下见谅,如若陛下认为臣说错,臣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到了此时,蒋步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说都已经说了,至于什么结果只能看皇帝的心情了。
  “裁撤西北军卒决计不可取,还请陛下三思!”李斯再次站起来躬身行礼。
  “李相言之有理,我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整个朝堂之上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一起站起来,整齐划一的声音震的江琥灵魂都差点儿崩溃了。
  “陛下,关于大庶长裁撤西北大军之事臣有话说!”等满朝文武都坐下去之后,一直低着头擦汗的江琥站起来拱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