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072

  马大伯直接激动的跪了下去,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见到县令这么大的官员,回去在村里说出来简直就是光宗耀祖的荣耀,值得炫耀几代人。
  “哦!稍等!”中年文士并没有回头,而是把手里的一把麦子脱干净这才把麦草放到旁边转过身。
  “咦,是你!”
  “是你?”
  回头的瞬间,江北亭和岔着两条腿呲牙咧嘴慢慢走在最后的陈旭同时一愣,忍不住同时惊呼。
  “陈旭,还不跪下!”范坤吓的身体一抖,赶紧伸手拉扯杨旭。
  “哈哈,不用不用!”江北亭大步迎上来拉着陈旭的手,笑的热情至极,“已经听这个村民讲过了,这脱粒机就是小郎君发明制作的,想不到啊,小郎君不光有斩蛇的勇武,更有如此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实在是令我大开眼界!”
  “县令大人过奖了!”陈旭根本就没有跪下去的意思。
  后世活了二十五年,就小时候调皮被老爹揍的哭爹喊娘跪过,见人就下跪这种封建糟粕他是不屑为之的,除非是见到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作为中华祖龙,还是值得他跪一下的,再除开陈姜氏之外,能够让他跪一下的人肯定会被他哪天按着跪回来。
  而不卑不亢的陈旭也让江北亭更加惊讶,拉住他走到脱粒机前面,撇下一群人开始仔细询问起各种细节来。
第90章
虎踞咸阳
  南阳郡城宛城,往西北有一条大路,沿秦岭南麓穿越大大小小的山谷直通大秦帝国都城咸阳。
  这条道路就叫武关道。
  也是现在正在扩建修筑的秦楚驰道中地势最为复杂的一段。
  数万被贬为奴隶的齐国贵族和平民如今分成大大小小十多个修路队正在崇山峻岭之中修路,遇山开石遇水搭桥,往日的骄奢和跋扈早已被消磨一空,一个个衣衫褴褛如同乞丐一样,喊着号子推着大石扛着木头,顶着烈日或滂沱暴雨抓紧修路。
  虽然时间才短短不过几个月,但其中许多人早已经受住折磨跳崖投河而死,更有许多人被虫蛇虎豹咬伤咬死,还有在修路的过程中被木石砸断腿脚之后缺医少药活活拖死,也有人被爆发的山洪卷走,甚至还有人暗中脱逃被监工的兵卒杀死后挂在路边的大树之上。
  对于大秦来说,这些人都和牲畜差不多。
  死了也不会有人来追究结果。
  根据咸阳的命令,必须在今年入冬之前,将这条商洛通往宛城的驰道彻底修通,如果延误工期,从负责的少府内吏到地方郡县的官员都会被严厉惩罚,而所有奴隶更是直接就会全部杀死。
  在如此严苛的律令之下,从上到下就没有任何人敢同情和帮助这些奴隶,只能不断的鞭笞催促和没日没夜的拼命压榨。
  在别人死和自己死之间,没有人会犯二,何况只是一群齐国降奴。
  几匹快马顺着修建的武关驰道一路往西,在躲避了几次暴雨和山洪之后,足足用了十天时间才终于走到商洛。
  而商洛通往咸阳的驰道在几年前早已修通。
  “到达商洛之后,路途通畅,只需一天就能返回咸阳了!”
  说话之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面相老成敦厚,旁边一匹枣红大马,上面坐着一个身穿蓝色布裙的少女,腰悬短剑,长得非常俊俏,不过脸色却看起来并不高兴。
  看着少女的情绪不太高,中年人忍不住叹口气说:“小月,不要怪柳叔多嘴,你已经长大了,迟早都是要嫁人的,你爹爹公务繁忙,这次让我送你回咸阳,一路上该玩的也玩了,该看的也看了,到了这里不要再任性了,不然下次再有任何差池柳叔也帮不了你!”
  “我知道了!”少女嘟着嘴回答。
  “那就好,进城休息一下,今日务必赶到蓝田县城,明早回咸阳!”中年人一夹马腹往城门走去,三个虎背熊腰的兵卒和少女也赶紧跟上。
  到了这里,除开少女之外,几乎所有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一路行来,可以说费尽周折,好几次都差点儿出了意外,甚至一次被暴雨堵在一处路基塌方的地方足足等了两天,一匹驼载货物的健马更是失蹄跌入汹涌的河水之中。
  ……
  八百里秦川腹地,有一座大城,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这里便是大秦国都,自然又是另一番气象。
  城墙高足有十丈,全部都是由巨大的青石构建而成,浑然一体如同一头黑色猛虎俯卧在渭水河畔。
  四座城门阔足有十丈,顶上城楼巍峨耸立,城墙之上垛口密集,旌旗招展,在初晨的阳光下猎猎飘荡。
  虽然还只有八九点钟的样子,但四门处人流进出如泉水流淌,城内纵横数条大街,宽阔平坦车水马龙,大街两边具都是木石结构式的民居和馆舍,高檐厚墙林立交错,与其他郡城县城比起来,一砖一瓦都显得气势磅礴厚重无比。
  大街上除开如织的人流之外,时不时还有牛车辘辘而过,更有高头大马疾驰,行人之中,无数操着各种口音的商贾来回驱货而行,也有许多装束各异,宽袖大袍,鹅冠高耸的儒生或方士带着大票的弟子招摇过市,所过之处人群沸腾,喧哗四起。
  “快看快看,今日又有哪家名士接受始皇帝召见?”
  “何用猜测,前日已经见过,此乃前大齐稷下学宫大名士驺子门徒管重楼也,此人善辩阴阳,宣扬五德之论,深得陛下喜爱,听闻今日要在朝堂与孔孟派儒生孔凡一辩高下!”
  “某恨也!五德轮回之说如今甚嚣尘上,唯有道儒两家可与之抗衡,我等些微小学不入皇帝耳目,何日才能有机会踏足朝堂之上与他人教辩一二!”
  “哼,踏足朝堂又如何,自周王迁都,法家便逐渐势起,诸国皆以管仲子产法理治国,大秦便是以商鞅之变革而逐渐图新崛起,如今法家门徒李斯势大,位居丞相,独推一家之理,驺子门徒如何?孔孟学派又如何,终不得出头之日也,何况如今始皇陛下已经横扫六荒八合,岂会再宣扬五德轮回之说,如若信奉天道轮回之理,又何来万事基业,管重楼如此高调跋扈,此乃自取死路也!”
  “慎言,慎言,我等静观其变。”
  “如今之咸阳,诸派林立,道场四起,讲学之风一日胜过一日,较量此起彼伏,吾时常心神恐慌,恐怕不久之后会有一场大劫将至。”
  “吾也有同样的感受,咸阳不是久居之地,择期离去明哲保身,免得受鱼池之殃。”
  一群人招摇过市,另一群人坐在街边一栋木屋凉舍二楼临窗交谈,一个个是面色凝重,有人满脸嫉妒,有人眼色清冷,还有人神情激动,所有人情绪尽皆不同。
  “诸位,莫要谈论这些,不知各位可曾听说陛下意图巡游东南之事乎?”一个中年文士离开窗户坐到一个矮榻之上喝着茶水说。
  “此事咸阳满城已经尽知,有何好谈的?”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文士也坐了下来。
  “呵呵,我只是近日听闻另一件事而已!”
  “付安兄听说什么了?”站在窗口的几个人都回过头来。
  在这个年代,各种消息传递缓慢,中国虽然统一,但如果一个消息比如要从杭州传到咸阳,起码得一个多月,而且还只能得到一个非常模糊的大致消息,而且一路一路从沿途城市传来,口口相传之下事情的真相早已面目全非。
第91章
道听途说
  “我几日前路过洛阳,与当地名士探讨河图洛书之时,听闻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消息,因为未知其真伪,所以一直未曾提及!”这个叫付安的文士笑着说。
  这一说,马上几个人都来了兴趣,一起在周围几个矮榻上盘坐下来连声催促:“付安兄别卖关子了,我们最近都未曾出过都城,有何消息说来听听,如此炎热天气无处可去,也好让我等解解闷!”
  “呵呵,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害怕说出来引起他人猜忌惹来麻烦!”付安摇着头似乎不愿意说。
  “何来麻烦,这里只有我等几个人朝夕相处,如若真的有悱恻之意,定然不会说出去与他人知晓,快快道来,切莫隐瞒!”
  “不错不错,快快讲来,如若果真是匪夷所思,我等也好推测一番度过这难熬的时光!”
  “丘乘兄正解,付安兄快讲,晚上吾做东主,请你去流觞园快乐一番!”
  “哈哈,吾也早有此意,听闻流觞园今日又来了几个吴越之地的俊俏小娘子,晚上正好去寻欢作乐也!”
  “正是正是!”
  “同去同去!”
  一说到流觞园和俊俏小娘子,顿时一群有文化的中年流氓都兴趣盎然起来,连声催促之下,付安支支吾吾之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再继续卖关子,扇着蒲扇放低声音,一脸神秘的说:“诸位不知道,那个消息说出来,几乎把我唬得方寸大乱,是在是骇人听闻也……”
  几个文士都聚精会神的侧耳倾听。
  “听说在南阳郡府,半个月前有列子门徒言说在伏牛山中遇到一位仙家弟子,并且传下制售仙茶之术!”
  “怎么可能?”一群人顿时哗然,脸上皆是露出不信的神色。
  “你们看看,果然不信吧!”付安摇摇头苦笑,“当初我也不信,因此我特意在洛阳多呆了两天,四处打听了一下,没想到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少,而且皆都言之凿凿,不光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的清晰明白,更是有人在宛城南阳学院中的品仙茶会上以逾两千钱之资竞购得到一筒仙茶……”
  “两千钱?”一群人再次大惊失色。
  “不错!而且这还是最低最低的价格!”付安点点头继续说,“根据他们言谈中提到,当时在品仙茶会上,南阳诸多名士为了竞得七筒仙茶,尽皆撕破脸皮差点儿大打出手,南阳名士、以虚华言论著称的名学前辈宫道虔更是差点儿被南阳学院的副院主封子安用茶杯打破了面皮,传言争夺异常激烈,最后七筒仙茶虽然各有所归,但听闻后续更是匪夷所思。”
  讲到这里,付安又开始卖关子,停歇来喝水摇扇。
  “快讲快讲,后续如何?”几个人急的连番催促,其中一个更是呼喝木舍的主人端来几盘果脯点心放在付安面前。
  付安拈起一块果脯放进嘴里嚼了几下满意的说:“诸位皆知,南阳乃是我大秦铜铁交易重地,始皇陛下迁六国铁商聚集南阳,如今那里铜铁作坊密若鱼鳞,富豪不可尽数,那些未曾谋面品仙茶会之盐铁富商追逐竞得仙茶者,虽千金欲求一两而不可得也!”
  “千金一两?”闻着再次发出一阵惊呼感叹。
  “不错,而且还买不到!”付安点头。
  “如若这些传闻是真,看来此茶果然有神效也,不然也不会引出如此轩然大波,只是我们没有仙缘福分得尝一二!”一个文士揪着下巴上稀稀拉拉的黑须怅然若失。
  “青墨兄不必恻怀,拢共只有七筒,一筒想来也不会过斤,偌大的南阳郡数百名士都不够分,焉能落到我等头上。”
  “说的是,既然仙茶闹的南阳郡如此动荡,付安兄可曾了解此仙茶到底有何神奇之效?”另一个文士不甘心的问。
  “听品仙茶会上那贵虚学派的虞姓方士说,仙家弟子曾言,此茶内藏人生三味,入口苦涩,回味甘甜,齿颊留香,对应于人之精气神,饮之能解三味,这位列子门徒还曾言,现在之所以无人成仙得道,实乃三味混杂,只有长饮此茶才能涤净神魂……”
  付安惬意的一边吃着果脯摇着蒲扇,花了十多分钟把从洛阳道听途说而来的品仙茶会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只听的凉舍中的几个文士目瞪口呆,一个个心潮澎湃恨不得现在就赶去南阳看个究竟,去尝尝那紫云仙茶,去品味其中的人生三味来化解如今羁留咸阳而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