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1072

  秦始皇脸皮一抖,一口老血差点儿喷出来。
  “陛下,管子有云: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陛下虽不绝百家之言,但百家门徒却越来越无法进谏参与治国之策,陛下每日勤勉执政,但所听之言皆是满朝文武公卿的奏章,所行之事皆都是三省六部筹备好的事项,陛下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召集百家名士上朝参辩论国策了?”陈旭拱手问。
  秦始皇愣了一下缓缓点头:“然,朝堂政务繁忙,加上诸生不再整日熙熙攘攘喧嚣于市,朕已经许久不曾召见百家名士上朝辩论国策!”
  “陛下曾问臣,与唐王比之若何?臣答武功陛下胜,文治唐王胜,陛下犹记乎?”
  “然!”秦始皇再次点头。
  “唐王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王从谏如流,凡是遇到重大国策,必招各方贤士入宫奏对,虽然很多时候各方理念不一导致国策拖延,但唐王也因此得到天下臣民的赞颂与褒扬,很快贤名远播,被异族万邦共尊为天可汗……”
  陈旭又开始即兴发挥吹牛逼的特性。
  反正唐王和魏征是天书上的故事,真假对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两个秦始皇感兴趣的人物编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何为天可汗?”一说到唐王李世民,秦始皇果然来了兴趣。
  “可汗,乃是西方之语,就是帝王之意,天可汗者,天下共主也。”
  “天可汗……天下共主……”秦始皇眼中闪烁出一股明亮的光芒,情绪激动的站起来。
  “陛下武功早已超越唐王,但文治略显不足,如今大秦一统华夏,再无诸侯混战,陛下也每日勤政,但天下百姓依旧熙熙攘攘,异域也无邦国朝贺,民众谈及陛下皆都诚惶诚恐,故而称颂者寡。臣以前说起过,天下可马上得之而不可马上治之,如今陛下既已得天下,当要改变以前征服华夏之时的各种政策,有些不合时宜之法令,当废则废,当改则改,顺天意,顺天时,顺民心,则天下必然大治也……”
  陈旭指着皇帝方才没有读完的杂志说:“这篇法术十弊论,陛下看过必然生气,因此才召臣入宫奏对!”
  “爱卿所言不错!”因为陈旭东扯西拉几句,秦始皇此时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轻轻的点头之后重新坐了下来。
  “陛下既然生气,那就说明这篇策论之中有让陛下觉得不合心意之处!”
  “然!”秦始皇微微点头。
  “所以臣才说这是好事!”陈旭再次满脸笑容的拱手,“陛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天下之理莫不如此,孙丕所列法术治国十条弊端,无论是在陛下还是在臣看来,其中许多皆都是在胡言乱语,法术治国是大势所趋,岂能因为区区一篇文章便能动摇?但若是没有这篇策论,陛下整日忙碌朝堂政事,必然不知道民间还有对陛下行法术治国有如此抱怨者!”
  “的确如此,但我大秦借法术之利而威凌华夏,岂能废强国之本,此孙丕竟然敢在杂志上如此编造诽谤定国之策,其言可恨,其心可诛,平日这些言论无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如若出现,必然会被拘拿问罪,但眼下这般堂而皇之登载于百家论坛的杂志上,阅读者甚众,朕担心引起更多人附和,导致废止法术者群情汹汹而起……”秦始皇脸上现出一丝担忧之色。
第751章
准备去野炊
  百家论坛杂志是陈旭弄出来的,因此秦始皇也隐隐有些认为这篇策论是陈旭有所目的,仍旧是在和李斯争斗,但在还没有弄清楚陈旭的意图之前,他又感觉不太好直接斥责陈旭,毕竟陈旭作为他如今最为器重的左膀右臂,完全超越了臣子的身份,各项改革都让大秦发生了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都让他眼界大开,特别是对于世界的描述,直接打碎了他对于天地的认知。
  无论大地是平的还是圆的,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果陈旭说的都是真的,则必然更加确认了陈旭仙家弟子的身份。
  如今随着陈旭推动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从朝堂到商业,现在又开始往军事扩展,这不仅让满朝文武不安,秦始皇其实更加不安。
  这种不安来自于灵魂深处。
  因为陈旭描述的世界,发明创造出来的一切都与传统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甚至是格格不入。
  他不知道继续按照陈旭的改革继续下去,大秦会如何变化,朝堂会如何变化,甚至他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
  但从陈旭所作所为来看,似乎一切真的都是忧国忧民之举,陈旭平日懒散根本就不上朝议政,除开和李斯在焚书之事上有过剧烈的冲突之外,和满朝文武的关系都和和气气,看见谁都是礼貌有加笑脸相迎,从不争权夺利。
  陈旭的这种行事方式让皇帝越来越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
  因此对于杂志上突然登载这篇目标直指维持大秦根基的策论,皇帝在愤怒之余又有些惶然,因此才专门把陈旭请入皇宫商讨。
  但陈旭给出的答案却让他更加迷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爱卿此言的确有理,广纳贤士商讨国策,我大秦和其他诸侯皆都如此,但这种胡言乱语明目张胆的攻击国策只会带来更多混乱,何来好处?”
  “陛下,这些人隐匿在民间,陛下听不见并不表示他们就不胡言乱语,有些话不怕人明说,就怕人在背地里说,有些事不怕人做,就怕人暗中蛊惑,世间最难捉摸的就是人心,哪怕两人朝夕相处,彼此也不知心中所想,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臣办这本杂志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人浮出水面,把他们想说的话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别人知道,陛下自然也就知道,既然知道,就必然可以想出对策来处理……”
  “比如这法术十弊论,尽管其中有胡言乱语之嫌,但也并非满口胡谄,言之户籍苛弊,言之徭役太重,这些的确都是弊政,这些论点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想法,而孙丕此人,也定然只是一个普通文士,是被人利用甚至推举出来投石问路之辈,陛下即便是要去查办,也定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落得一个不贤之名,李相当初上谏逐客书,陛下欣然而纳,终得六国客卿相助。而现在天下一统,陛下欲行帝王之道,甚至欲与唐王试比高下超越天可汗之名,焉能蔽塞天下悠悠众口?”
  “太阳照耀天地,但并非处处光明,灯烛驱散黑暗,但灯下依然漆黑,治国本无定法,只是顺天时而为,大道无痕,生灵皆都在其中迷茫挣扎,万民如此,臣如此,陛下也如此,穷则变,变则通,此乃千古不移之理,时移世易,法度有废有立方才符合大道,墨守成规者必将束手束脚,陛下乃千古帝王,当胸怀天地宇宙,岂能因为这一篇策论变乱了心思,陛下应该云淡风轻看待此事,若是臣猜测的不错,等下一期杂志出来,必然会让陛下有新的认识,因为善用法术者,必然会批驳这孙丕之论,精彩之事尚在以后,陛下勿用焦虑!”
  “爱卿是说有人会针对写出新的策论难批驳孙丕之言?”秦始皇愣了许久。
  “是,法术乃是大秦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岂能轻易废之,孙丕不过是探路石而已,此策论在百家名士之中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也必然有人反对,此乃论坛之效,这本杂志就是他们的战场,废法和护法之论将持续很久,其后诸多策论文章会层出不穷,陛下只要安坐皇宫,一杯清茶,一炉檀香,就能得知百家领袖所思所想,然后择其良策而行,犹若渔夫撒网一般就能获益良多,远比盲目的去招贤纳士方便安稳的多,至少通过杂志上的策论,可以剔除那些滥竽充数之辈,所得皆是治国良才也……”
  陈旭一通长篇大论,听的秦始皇脸色变幻莫测,沉吟许久之后脸上慢慢露出一丝轻松的神情,然后缓缓点头说:“不错,爱卿之理令朕茅塞顿开,世间最难叵测者,人心也,有此百家论坛杂志,这些平日看不见的百家门徒和听不见的策论便会一一显露出来,好坏对错皆不重要,重要的是朕知道了他们最真切的想法。”
  “正是!”陈旭笑着站起来拱手,“治大国如烹小鲜,油盐酱醋葱姜蒜芥皆都可以调味,陛下只需要酌量而用,必然得一美味也!”
  “哈哈,爱卿不愧为我大秦吃相,老子这句话爱卿定然深得其理,也深得朕心,上次在爱卿别院吃过一顿美味的黑椒牛排,让朕一直念念不忘,宫中御厨也曾做过几次,但吃起来却总觉得不如爱卿烹制的美味,最近爱卿可有研制更加美味的食物?”秦始皇拉着陈旭的手畅快的大笑。
  “美食之道,在于色香味意形养,但要想品尝到真正的美味,必要与心通,与意合,心情不好的时候无论吃什么美食都索然无味,环境恶劣之时,无论吃何种味道都如同嚼蜡,非是美食味道不美,而是时机不对也,臣近日并无研制其他美食,但眼下正是浓春时节,听闻南山溪流之中五色鱼正肥,臣正准备明日邀请三五好友去南山下赏春捉鱼,顺便野炊散散心……”
  “南山之中的确有五色鱼,但朕从未品尝过,不知是何滋味?”秦始皇略有些向往的看着殿外说。
  “此事易耳,臣明日去捉到五色鱼,送来让御厨制作,裹上椒芥面酱,加之以野葱烹制,必然是一道春日难得的美味!”陈旭笑着说。
  秦始皇喉结一耸,犹豫了一下点头:“那就有劳爱卿费心了,明日朕在宫中等待爱卿收获归来!”
  “陛下放心,南山溪流众多,来去不过数十里,明日陛下必然能够品尝到,天色已经不早,臣先告辞!”
  陈旭拱手告退,秦始皇牵着陈旭的手亲自将他送到紫宸殿外,看着陈旭在玄武卫和内侍的护送下离开,这才返回殿内坐下,开始重新阅读百家论坛,而此时再次通读法术十弊论,发现心中块垒尽消,再无开始的焦躁和愤怒。
  而陈旭回到城外的别院,安排人准备渔网鱼和野炊的锅碗瓢盆,然后又派人去请大舅哥蒙云,让他明日把几个狐朋狗友和妻儿皆都带上,明日一起结伴去南山抓鱼野炊。
  野炊之事并不是陈旭的想法,而是赢诗嫚在前几天吃饭的时候提出来的,主要还是因为上次女子学院踏青野炊之后的后遗症。
  而赢诗嫚的提议自然也得到了蒙婉和杏儿虞姬的大力赞同,已经吵吵嚷嚷好几天了。
  这几天春色日浓,山川田野皆都花草繁盛,终南山也山峦染翠层峦叠嶂,正好适合野炊玩耍。
  在咸阳呆了一年多,时至今日,各项安排也已经开始走上正轨,陈旭也终于有机会缓一口气,过侯爷该过的安闲适意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数十个侍卫和家仆开始将捕鱼的渔网和野炊的工具全都装上马车。
  赢诗嫚、蒙婉、杏儿、虞姬、韩信和一群随同服侍的侍女也都开始准备行装准备出发。
  辰时末,蒙云和上次一群在河滩上放竹鸢的狐朋狗友骑着大马腰跨长剑携带弓箭结伴而来,随行都带着两三个侍卫,还有几辆马车上坐的是各自的妻儿,四公主嬴丽嫚也在其中,嬴丽嫚还带着女儿蒙苹儿。
  一群人见面,自然是一番热闹的行礼问候。
  女人都穿着花枝招展的春裙,而且都是改良版的长裙和襦裙,一个个裙带飘逸花容月貌,和赢诗嫚蒙婉等人聚在一起,兴奋的讨论游玩和野炊之事。
  一群孩子有大有小,大的比如杏儿,已经十一岁了,小的比如蒙苹儿,才三四岁,正是喜乐无穷的天性年龄,因此也都在院子里踢毽子跳房子玩耍,旁边还有两只胖嘟嘟的大熊猫也跟着在地上来回打滚卖萌,惹的满院子尖叫哄笑。
  陈旭和蒙云等一群男人则聚在一起谈笑,研究各自的马匹和刀剑武器等男人才感兴趣的话题。
  其实任何时代的男人都一样,都很崇尚武力,特别是眼下的大秦,这些纨绔二代虽然整天无所事事吃喝玩乐,但不可否认,他们就是后世那一群玩气狗和超跑的主儿,最感兴趣的还是刀剑战马以及马镫马鞍等各种装备,热心于改装自己的坐骑。
第752章
皇帝也要来
  以前没有马镫和马鞍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出门都不愿意骑马,主要是身体受不了,短程还好,长途几十里路颠下来,蛋蛋都要变形,但自从陈旭发明了马镫马鞍之后,这种彻底改善骑马的神级装备一下让骑马成为了一种非常舒服和火热的运动,渭河岸边的河滩上,几乎天天都有人策马比赛,而且还要把千篇一律的马鞍和马镫改造成独居特色的装备。
  普通的马镫和马鞍就是竹木制作,穷人家的甚至皮革都不用,都是用麻布,但在这些纨绔看来,普通的马鞍马镫是无法显现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的,马镫必须用最好的钢铁,上面还要铭刻各种花纹甚至挂上玉石作为装饰,马鞍普通皮革也不能彰显个性,因此必须寻找手工精巧的工匠特殊定制和改造。
  眼前这群纨绔的马匹就是如此,除开都是清一水的匈胡骏马之外,马鞍上镶满了各种黄金和宝石,五颜六色晃的人眼花缭乱,而且马脖子下面还要悬挂铃铛,其中一个家伙的马头上还扎了一排五颜六色的尺八长的彩色羽毛,看起来就像印第安人的酋长,骑行之中颠簸摇晃,充满了二逼出行的既视感。
  看着骑在这匹印第安酋长马背上得意洋洋来回走动的纨绔,陈旭脸皮抽抽了几下。
  这种审美观最好能被人打死才好。
  不过显然陈旭错误判断了秦朝人的审美观点,几乎所有的纨绔都对这匹印第安酋长马非常羡慕,都说明日也要给自己的爱马扎上羽毛头套装饰一下。
  “哈哈,某昨日突发奇想,没想到骏马装上这五彩锦羽之后平添风采,如此良辰美景正是娱乐戏耍之时,我等早些出发吧!”马背上的家伙提着马鞭得意的大笑。
  “妹夫,太阳已经老高,人也到齐,可以出发了!”蒙云抬头看看天色也催促说。
  “上车,准备出发!”陈旭回头看了一下,发现一切都准备妥当,于是意气风发的挥手下令。
  韩信满脸兴奋的腰跨一把短剑赶紧爬上马背,等所有女人和孩子都上车坐好之后,陈旭和蒙云等一群纨绔才翻身上马。
  “出~”一袭锦服的蒙云激动的大喝。
  “驾~驾~”一群纨绔争先恐后的甩动马鞭,双腿一磕马镫,七八匹骏马便率先冲出清河别院的大门,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兴奋的怪叫。
  这群纨绔年龄都和蒙云差不多,正值二十郎当岁,虽然皆都结婚生子,但纨绔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属性,那就是整天只对吃喝玩乐感兴趣。
  大秦立国,贵族阶层已经形成,这些纨绔家中非富即贵,一个个虽然都有官职在身,但点卯上班显然对他们来说并不合适,干活儿是不可能干好的,除开蒙云如今在工部担任左校令管理全国的造纸厂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是只领饷不干活儿的主,这一辈子只适合吃喝玩乐。
  就在一长串马车从清河别院出来准备离开之时,远处几匹快马踢踢踏踏从渭河边疾驰而来。
  “侯爷等等~”
  还隔着几百米便有远远的呼喊传来。
  陈旭勒马停下来,很快几匹快马冲到面前,为首一人身材高壮威武,腰跨大剑相貌堂堂,正是许久未见的白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