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1072

  而李斯盘中认输的事虽然有些出乎人的预料,但这的确是李斯最好的选择。
  皇帝此时似乎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微笑着看着低声讨论的满朝文武说:“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要奏?”
  “陛下,臣有奏!”兵部令尉缭站起来。
  “国尉请讲!”皇帝点头。
  “陛下,裁撤西北大军和安置之事如今已经全部完成,除开新武装的三万兵卒和西北诸多关隘和军营之兵将需要陛下亲自定夺分配之外,裁撤下来的兵卒将领如今皆都按照清河侯当日的计策分置完毕,全国三十八郡九百七十三县,共计妥善安置警卒十一万两千八百余人,并且都根据爵位分配完毕,余下无爵者十三万余众也都遣归原籍分配田地房产,至此陛下要求六个月裁撤西北大军之事如期完成,臣今日向陛下交差!”
  “很好,辛苦国尉了!”皇帝点头。
  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并未出现什么情绪波动。
  裁军之事从二月份蒋步提出之后经过半个月的酝酿,然后陈旭拿出筹建全国的警察系统将此事定下,在皇帝一贯雷厉风行的决策之下,半年时间转瞬而逝,三十万大军也很快被裁撤而且妥善安置。
  这些事并非今日才有结果,实际上关于裁军之事三省六部的官员每日都在朝堂之上汇报进展,只不过今日算是彻底完成罢了。
  “裁军之事繁纷复杂,三省六部的诸多官吏和诸位爱卿也都勤勉尽职,因此才有今日之顺利完结,朕心甚慰,三十万军卒裁撤下来,既让朝廷每年省却了数百万石粮食和草料军械等供养,同时也组建了遍布大秦郡县乡镇的十余万警卒,至此成为稳定我大秦的一支重要力量,实乃安邦定国之策,此事少师当为首功,传朕谕令,少师食邑加封两千户,赏奴仆一百,骏马五十匹,钱十万,绸缎珠玉各五车……”
  皇帝一高兴又给了陈旭一大堆赏赐,三省六部许多直接参与裁军安排的官员也皆都得到了多少不等的赏赐,至此裁军之事到今日也算是最终尘埃落定。
  辰时末,朝议结束,百官退朝各自返回府衙继续办公,陈旭在朝议大殿门口与冯去疾和蒙毅等一群相熟的官员闲聊一阵之后也乘车离开去报馆。
  李斯在朝堂认输之事必然很快便会传遍咸阳,改制商律之事也要提上日程,因此陈旭要尽快把这件事落实下来,招募熟悉商业和法律的精英人物讨论新的商律改革措施。
  而今天朝堂之上两件事完结,也几乎是陈旭来到咸阳之后一直都在策划和推动的两件最为重要的决策。
  裁军是为了让大秦在未来能够轻装上阵,每年数百万石的粮草和军械给养的供应消耗巨大,而且还侵占了大量的劳役和民力,来回转运如此多的军需物资一直都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如今终于结束,上到皇帝下到被裁撤的兵卒也总算是都完全安心。
  李斯承认失败,那么改革商律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针对民间的巨大改革,至此压制商贾的律法必然大为宽松,从此将极大释放民间的商业力量,由此带来的必然是钢铁冶炼和铁质农具的快速推广,加上水泥的出现,全国的道路桥梁沟渠水库必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修缮,在增强商业活力的同时,还会极大促进民间的交易,百姓也能除开种植粮食之外获取钱财增加财富。
  因此这两样针对不同层面的改革完成,陈旭感觉自己瞬间轻松了一大截。
  陈旭的马车进入报馆,很快就被闻讯而来的无数人包围起来。
  特别是陈平、付安、丘乘、计通、庞雀等一群报馆的高层,更是群情激动。
  “侯爷,方才听闻朝堂之上李相亲口认输,是也不是?”陈平拉着陈旭的袖子激动不已的嚷嚷。
  “嗯,李相的确已经提前认输,大家安静一下,都去会议室,本侯有事情要交代!”陈旭点头,感觉周围就像围了五百只鸭子,吵的都快睁不开眼睛了。
  “嘢嚯~~,侯爷胜利了!”
  整个报馆瞬间一片欢腾,然后吵吵嚷嚷兴奋激动一起簇拥着陈旭往会议室走去。
第801章
为大秦未来贺
  会议室里,热闹欢腾的场面持续了很久。
  等陈平等人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之后陈旭才笑着说:“东方道虽未彻底完工,但工程提前完结肯定没有任何疑问,我与李相的这个赌约在诸位的支持之下今日算是尘埃落定,但所谓万事开头难……嗯,中间难,其实结尾更难,因此诸位也切莫太过兴奋,万里征程,今日不过才迈出一小步而已,接下来的任务大家应该知道,那就是针对商律进行大范围的修改,而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我费尽心思要和李相打这个千古赌约的最终目标……,整个东方道投资四万万钱,招商集资超过两万万钱,参与集资的大小商贾总数超过一万余人,参与整个东方道修建的官吏、工匠、民夫、奴隶、刑徒总计超过五十万人,持续时间整整一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实不亚于一场灭国之战,但这个工程朝廷却没有拿出一石钱粮,投资的全部都是商贾,当然还有诸位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支持,今日本侯前来,一是为了感谢诸位的帮助,同时也是要勉励诸位,这场赌约既是本侯的胜利,也是全天下商贾的胜利,更是你们报馆的胜利,是你们秉持的公正和无私,才让这场赌局最后完美落幕,今日正午本侯在清河园宴请诸位,共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时今年底报馆所有人的奖金翻倍,因为从今日起,我大秦将会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改革……”
  “侯爷~侯爷~侯爷~”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挥舞着拳头开始整齐划一的大声呼喊,情绪激动的一塌糊涂。
  这场赌约就像陈旭所说胜利殊为不易。
  东方道从策划到开工到如今这个地步,报馆有无数的记者来回奔忙于两千余里的东方道甚至大河两岸上百个郡县,不断的把修路中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成新闻稿件传送回来,然后报馆组织大量的编辑和人手进行挑选和修改,每一期报纸都要通过大量的篇幅通报东方道工程的进展和全国各地商贾在此事中的热情参与,同时也不断的宣传这条道路的重要性。
  而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宣扬鼓吹之下,全国商贾的情绪都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所有参与集资的商贾和工程队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的赶进度加快施工,获得水泥厂授权资格的商贾也不遗余力的投入巨大资金建造工厂和制造水泥。
  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陈旭完成这个困难重重的千古赌约。
  只要陈旭胜利,商贾的地位必然会因此得到极大得提高,商业环境也将获得极大的改善。
  而陈旭一手创办的报馆和跟随陈旭得到极高身份地位的陈平等人,也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世人的认可。
  这是门客的职责,也是体现门客价值的最好方法。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陈旭的地位实不亚于过去的诸侯,从跟随清河侯的那天起,报馆的所有人都已经和陈旭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眼下,所有人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中午,陈旭在清河酒店宴请了报馆一众中高层领导,同时安排了后期报馆的工作任务和安排,那就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即将修改商律的事情,广邀天下精通商业和律法的名士到咸阳来讨论修改商律,同时也征集各种关于商业律法的策论和建议。
  “侯爷,修改商律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您说怎么改不就完了!”一群人觥筹交错边喝边聊,有人对陈旭这样大张旗鼓的行为表示了疑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陈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背了一段荀子的话。
  陈平丘乘等满桌人皆都放下酒杯沉思起来。
  如果说眼下百家诸子的典籍哪一个最熟悉的话,必然是荀子无疑。
  因为陈旭为了推行百家融合的治国策略,而且为了对付李斯,第一个祭出来的名人就是荀子,从报馆创刊之日起,几乎将荀子的所有文章都挨着刊登过了,而且书局创办后出版的第一套百家丛书就是《荀子》,收录的文章四十余篇,通过安鱼梁和封子安张苍等人的整理和注解之后,再加上关于荀子的个人游学传记,整套书十多本三十余万言,构成了一套令人侧目的著作,首期发行一千套,上市的首日在报馆发售,一个时辰便被哄抢一空。
  陈旭背的这一段,正是荀子最为著名的《劝学》篇,当初李斯还曾经在紫宸殿背过一次。
  而劝学篇作为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两千年之后还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当中,可见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对于荀子的文章,眼下酒桌上就坐的一群人没有人不熟悉,几乎个个都能够通篇背诵,俗话说上有其好下必效之,因为陈旭极力推崇荀子的原因,因此跟随在他身边的一群人几乎都对荀子感兴趣,甚至包括皇帝,都要求诸位公子人手一套,精研学习荀子的治国理论。
  看着所有人都一副沉思的表情,陈旭笑着说:“诸位都是聪慧明理之人,荀子说的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日后行事的最好指导,我们当初创办报纸的初衷是什么,就是为了大力宣传我们的治国方略,我与李相治国策略相左,必然会有争斗,正是有了报纸的不断宣传和推广,才会有我们今日之胜利,报纸就是我们的车马舟楫,才能让我们走的更快更远不惧江河湖海。”
  “如今大秦正值巨大变革之时,但仅仅依靠我和诸位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民间藏龙卧虎异士甚多,但这些人并不热衷于权势地位或者说对于当今严苛的法术治国拥有极大的抵触心理而不愿意入朝为官,因此我们要借助报纸的力量,如同登高招手,顺风而呼,把我们要改革的信息传播到整个大秦,让有志于改变国策的能人异士都出来帮我们摇旗呐喊,尽量让他们参与其中。”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人哪怕提出的策略并不令人满意,但总会得到一些启发,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愚者千虑也必有一得,一个人的智慧如何能够与天下无数智者相提并论,本侯非是真正的神仙,岂可面面俱到?因此这修改商律之事,参与的人越多,那么就会越发得到天下人的认同,而只有参与的人多了,律法才能真正融入人心得到所有人的遵守,但是律法自然还有他的严肃性,并非策论可以天马行空,必须符合眼下的国情和国策,最终能够参与其中的人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本侯的推行改革的商律,不是如同李斯和众多法家门徒一般为了愚昧和压制百姓商贾,而是通过新的商律建立一套新的商业模式,规范商业行为,让众多的商贾和经营者能够遵纪守法的合理赚取利益,而绝不是以为可以从此废止律法逍遥法外……”
  陈旭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将此事解释的清晰明白,陈平等人也都一个个点头不已。
  “总之,律法是道德的补充和约束,而律法的作用最终也是维护道德和伸张正义,因此律法必须要展露在阳光之下,让所有人清晰明白的知道律法的边界,惩恶扬善才是律法的最终意义,而绝对不是愚昧民众欺压良善,苛法重税乃是法术治国的耻辱,因此,本侯推行的律法,必须是良善之法,如果说百年之年商君之变法成就了大秦的强盛,那么本侯这次的变法,将成就整个华夏的富庶,国强民富百姓安乐,就是本侯变法的最终目的,本侯今日一言,诸位当谨记……”
  “还请侯爷明言,我等谨听侯爷教诲!”陈平等人一起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礼。
  “我们要做大秦的新法家,革故鼎新重绘法术,法礼道德兼顾,士农工商同绳,此事或许今日做不到,或许明日也做不到,但未来,我们必须做到,而报纸,就是我们推动新法术的最重要的工具,诸位重任在肩,这既是本侯的期盼,也是对诸位的重托,来,一起满饮一盏为大秦未来贺……”
  陈旭举起盛满红酒的酒杯。
  “我等敬侯爷,为大秦之繁荣富强贺~”
  陈平等一群报馆的领导皆都被陈旭最后一句话刺激的热血沸腾,同时举杯大吼。
第802章
筹备新商律
  ……
  陈旭和报馆一群人在清河酒店大吃大喝兼洗脑喊口号的时候,李斯在朝堂上认输之事短短数个时辰便传播的整个咸阳家喻户晓。
  最为激动的是迁徙咸阳的十余万户商贾富豪,因此商贾聚集的城南简直一片欢腾。
  而当消息传播到咸阳东门之外的交易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瞬间喧嚣而起,无数商贾兴奋的丢下手中的物品在市场内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更有财大气粗的商贾取来大袋大袋的铜钱向来往搬运货物的民夫帮工抛洒,更是激起整个市场的争抢和轰动。
  而更有兴奋到无法抑制的商贾派出帮工仆从直接快马加鞭顺着东方道往东南而去,要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情通传回自己的家族和领地,一起共享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在陈旭的安排下,酒足饭饱的陈平等人赶回报馆连夜加班,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排版印刷出来,同时陈平还亲自执笔以陈旭在酒桌上说到的内容为基调,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新法术论》。
  第二天一早,连夜赶印出来的最新一期大秦都市报上市,无数的车马驮着大捆大捆的报纸运送到城内城外的报刊书亭,还有数百个报童沿街售卖,更有无数专门从事报纸贩卖的报商拿到报纸之后安排人快马加鞭将新报纸送往各自的销售区域。
  而无数人早已在各个报纸售卖点翘首以待。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此重大的事情报馆即便不是在新报发行时间,也必然会发行一期专刊。
  果然,他们都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新报纸。
  而且还不是专刊,而是一期内容俱全的增刊,不过整整用了两个版面的内容从头到尾详细介绍了整个打赌的起始、经过和结局,而且在头版正中央,用特大号粗黑字体印刷着一排大字。
  “千古赌约,清河侯胜!”
  如果实在后世的彩印时代,下方必然还要放上李斯和陈旭两人横眉冷目彼此怒视的照片,同时中间还要加上一个大大的带闪电撕裂的红色VS标志。
  虽然印刷厂连夜加班,但赶印出来的上万份报纸几乎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更多报亭和报商都迫不及待的直接乘车马直奔文学院附近的印刷厂,拿着兑票和钱袋争抢印刷出来的报纸。
  相比前几次征伐匈胡和水灾之时报纸被排队哄抢的情形相比,这一次哄抢的更加厉害。
  因为无论是对于匈奴还是水灾,所有咸阳人都没有切身的感受,征伐匈奴,实际上是皇帝的任务,开疆拓土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而东南的水灾更是没有切肤之痛,如果不是清河侯大力倡议赈灾,可以说咸阳民众和众多商贾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没有人有精力和空闲去关心天灾人祸,即便是有心之人也最多感叹几句而无能为力,特别是商人这种唯利是图的群体,道义和怜悯等观念是不太多的,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挣钱或者说对自己将来挣钱有没有好处,就像齐茂承接运送赈灾衣物,也并不是因为心地善良,而只是奔着陈旭的名声而来,然后他抓住这个机会成功了而已。
  任何时代,不要指望商人真正的关心百姓接济穷困,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有目的的,只是看这个目的最终引导产生什么结果而已。
  因此商贾固然有钱,但他们并不会对报纸特别感兴趣,要不然咸阳十多万户富豪商贾人手一份的话,光是咸阳每一期报纸至少销售都要在十万份以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