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1072

  “不错,陛下,这泰山之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儒生的石刻,未曾有一言是祸乱社稷之言,还请陛下明察!”另一个大夫也拱手行礼附和。
  如若是在平时,李斯开口这些大夫博士必然不会马上反驳,但这次不一样,有清河侯在旁边撑腰,这些人的胆子也大了许多。
  更何况历经东方道这千古一赌,李斯败退,如今东方道贯通东西如履平地,让他们这次旅游一路通畅无比,心情自然也开心无比。
  这次出门和以前陪同皇帝出巡完全不一样,每到一处几乎民众都踊跃而来拜见皇帝,沿途名士送来的贺章奏书无计其数,其中许多都送回咸阳报馆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刊行天下,那许多赞扬皇帝的话听的简直有些冒鸡皮疙瘩。
  因此皇帝这一路也心情畅快之极,几乎每天都笑的合不拢嘴。
  皇帝心情好,所有人自然也跟着玩的舒坦。
  听见几个大夫博士的话,秦始皇转身在山顶上观看一些石碑和崖刻,其中就有一块石崖上篆刻着孔子当年登泰山留下的《邱陵歌》。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遂迷不复,自婴屯蹇。喟然回顾,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落潺爰。”
  苍劲有力的古篆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整首诗歌依旧可以清晰辨认。
  “朕对儒生并无恶意,但这些人却愚顽不识时务,百家门徒唯有儒生最无礼,不过朕不会放在心上,他们囿于中原之地目光短浅,岂可知朕之志向,泰山乃五岳之首,岂可只留儒家之言,传朕谕令,召集工匠从山腰开始凿石摩崖,朕要把百家经义择其精华尽录其上,传承后世让天下人皆知朕之胸怀……”
  皇帝一不高兴,又要开始大搞建设,而这次的工程竟然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皇帝竟然要把他讨厌的百家经义都刻在泰山之上彰显他胸怀天下的美德。
  “陛下,此事还请三思,百家之言浩若烟海,许多理论偏颇非是良言!”李斯脸皮抽抽着说。
  “李相无需劝朕,传朕谕令让当地官员尽快执行,下次朕再次巡游东南,希望看到百家之言,泰山,不能让鲁地的儒生占尽了便宜!”秦始皇负手立于山巅,山风吹拂下衣袂猎猎随风翻卷,气势睥睨无双。
  陈旭内心嘿嘿,其他随行的官员皆都神情微动。
  自从李斯在东方道上的赌注失败之后,似乎皇帝对他也慢慢有疏远之意,虽然依旧位高权重,但皇帝对于他的话也并非向以前一样言听计从。
  而且方才针对儒生的一番话颇为耐人寻味,说儒生囿于中原目光短浅不知道皇帝的胸怀是什么意思?
  “唔,既然留百家之言,少师自称科学派,自然也要留下一言传承千古,少师不仅是制作美食的大匠,已有大秦吃相之名,更是诗词歌赋的大家,编排的歌剧精彩绝伦,演绎的歌曲也传唱天下,此时此地,何不即兴赋诗一首让朕与诸位爱卿一睹少师的文采?”始皇帝转头满脸笑容的看着陈旭。
  陈旭:……
  一路上游山玩水让我制作各种美食就算了,竟然还要我写诗,这……这……简直太容易了。
  不过装逼之前还是要谦虚一下的,毕竟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陈旭恭恭敬敬的故作苦笑说:“陛下何必难为臣,百家经义皆传承数百年,让臣制作美食可以,唱歌也可以,但赋诗的确不是臣的长项,留下恐怕遭后人耻笑!”
  “欸,无妨,少师岂可妄自菲薄,清河园和书院诸多楹联皆都是出自爱卿之口,如今已经通传的天下皆知,褒扬之声不绝于耳,朕听闻有百家名士千里迢迢来咸阳,就是想一睹书院和清河园的几幅对联,咸阳诸多王侯公卿府上也都将几幅对联抄写之后裱做装饰,朕也还将紫气东来阁的楹联挂在书房日日观赏,少师就勿用谦虚,今日诸多爱卿与朕一起洗耳恭听少师的千古名言!”
第839章
心血来潮
  “还请清河侯勿要推辞,快快赋来,到时候让工匠将其篆刻在这泰山之顶,以供世间诸生敬仰!”
  一群大夫博士一起兴奋的站出来拱手催促,就连蒙毅都忍不住开口:“陛下一言九鼎岂可推辞,清河侯还请快快赋诗!”
  “哈哈,不错,某虽只是一介莽夫,但也久闻清河侯文采裴然,勿要推辞!”王贲也哈哈大笑着附和。
  你大爷的,我就知道你们想看老子出丑的热闹,陈旭轻轻的瞥了蒙毅一眼,然后对皇帝拱手说:“既然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
  众目睽睽之下,陈旭慢慢走到悬崖边,眼望四周山川大地迎着猎猎的山风负手而立,扎在脑后的黑发散开随风飘扬,衣袂也呼啦翻卷。
  装逼POSE摆好之后陈旭缓缓开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陈旭回头对着皇帝行礼,“陛下,臣赋诗完毕!”
  “好诗好诗,清河侯果然文采斐然!”王贲第一个鼓掌。
  而皇帝和蒙毅等一众官员一个个神情诡异的看着陈旭,待王贲鼓了半分钟的掌之后才中回过神来几乎同时抚掌。
  “清河侯此诗与我等所读诗赋决然不同,带着一股天然旷达之意,切合此情此景,堪称千古绝唱,足以传承万世!”一个虚发花白的博士站出来对着陈旭深深鞠躬。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句通地势合大道,实乃写实之精髓,仅用十字便将泰山之貌描画的淋漓尽致……”
  “欸,难道下一句就差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由静而动,才是眼前所见景致的最好写照,有若画龙点睛一般,即便是某闭上眼睛,也能瞬间勾起天地美景……”
  “要说画龙点睛,唯有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清河侯这首诗一旦流传出去,必将被天下士族追捧……”
  跟随而来的数十位博士大夫和官员皆都兴奋的品鉴赞叹,就连李斯都捻着胡须呆呆的看着某个地方,眼神空洞之极。
  “陛下,清河侯此诗意境旷达悠远,臣闻之顿时心胸开阔如这朝阳一般清晰透彻,实乃千古未有之佳作!”蒙毅也不得不满脸敬佩的对着皇帝拱手,使劲儿给了自己的女婿狠狠一击马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秦始皇站在崖顶遥望极远处从东方腾空而起的朝阳,捻着胡须轻声诵读一遍,然后慢慢点头说,“诸位爱卿说的不错,少师这首诗堪称前无古人之作,足以青史留名传承万载,朕要把这首诗刻在彰德碑旁,与日月同寿,与天地同辉……”
  “哗~~”所有人瞬间一阵骚动,然后一起转身对着陈旭拱手,“恭喜清河侯!”
  “陛下如此隆恩,让臣惶恐!”陈旭有些脸红的对着始皇帝拱手。
  “少师勿用谦虚,这首诗只有立于泰山之顶,才能彰显其意境……”
  “父皇雄才伟略胸揽天地,何不也赋诗一首铭刻于山顶供后世人赞扬传颂!”胡亥站出来拱手。
  秦始皇淡淡的瞅了胡亥一眼说:“朕无有少师之文采,此诗一出,天下士子皆要拜服,朕自知不如,还是罢了!”
  胡亥本来还想说话,结果被李斯微微扯了一下衣袖,只好退回去闭口不再说话。
  李斯知道皇帝的秉性,非常的争强好胜,但却又极度隐忍,性格可以说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孤僻,陪伴皇帝二十余年,李斯从未见皇帝亲口说出过不如人之语,也就是说陈旭这首诗的确让皇帝都已经佩服到了骨子里面,此时让本就不擅长赋诗的皇帝来写一首诗比肩陈旭甚至压倒陈旭,这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眼下山顶上一群通晓诗书经义的博士大夫都不能,李斯自己也不能。
  因为这首诗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诗词风格。
  将所见、所想、所思、所念皆都融为一炉自成一体,天然带有与众不同的意境和韵味,和传统的诗词歌赋完全不一样,这首横空出世的诗歌即便是眼下想模仿都做不到,只能膜拜。
  看着山顶的气氛略微有些沉闷,陈旭在心里对着千年之后的诗圣杜老先生默默告罪几遍之后笑着对始皇帝说:“诗词歌赋,小道耳,陛下乃是华夏帝王,焉是臣这种山村野夫所能比拟的,今日登临泰山之巅,怎能不好好观赏一下齐鲁之地的大好风光美景,臣有一奇物,本想等到东海之滨再献给陛下,但臣方才赋诗之时忽然心血来潮,推测之下恐和陛下与侯生等诸神仙家的三年之约有关,需要避过,因此眼下就把这件奇物献于陛下!”
  陈旭的话让山顶上的所有人都满脸惊讶,一个个都张大嘴巴看着陈旭。
  而秦始皇也是呆了许久才回过神来,急切的一把挽住陈旭的胳膊:“爱卿何出此言,为何不能陪朕去东海之滨?”
  “陛下还请勿要询问,天机难测,臣也只是恍惚的心神之念,不过陛下勿用担心,此去安然无虞,只是臣一旦随同而去,恐那侯生等人不敢露面,让陛下久等而已!”
  皇帝嘴巴微微张了一下之后还是慢慢闭上,然后脸色肃然的微微点头说:“爱卿要给朕献上何物?”
  陈旭伸手在腰间插手榴弹的皮套之中摸出来一个单筒望远镜笑着递给皇帝说:“此物叫做千里镜,凑在眼帘处可以轻松看到十余里外的景物!”
  “竟然还有此神奇之物,快给朕看看!”秦始皇激动的接过望眼镜。
  “陛下,要如此观测……闭上左眼睁开右眼看那山下的行辕……”
  在程旭的指导下,秦始皇将这个沉甸甸青铜制作,外面还铸刻有太极八卦图案的精美望眼镜拉开凑到眼前。
  秦始皇透过望远镜只看了一眼,忍不住手一抖赶紧把望远镜放下来,对着山脚下的行辕营地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再次举起望远镜。
  “嘶~~”
  两下对比之后,秦始皇忍不住鼓起腮帮子吸了一口凉气,把望远镜举在眼前轻轻转头仔细的观看行辕附近的情况。
  “神奇,实在太神奇了,用此物看如此遥远的地方,竟然真的仿若就在眼前,行辕之中的马车朕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皇帝瞬间就被望眼镜的神奇完全吸引住了,望远镜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又放下去,站在山顶不停的往山下望,不一会儿又开始看别的地方,同时嘴里不停的惊讶赞叹,怪异的动作惹的王贲蒙毅等一群随行的官员皆都莫名其妙而又心头火热,一个个伸长脖子想知道陈旭献给皇帝的这个可以伸缩的怪异圆筒是个什么神奇的事物。
  望远镜陈旭已经研究出来两年了,但因为镜片的制作和打磨工艺问题一直效果不太好,首先就是高质量的镜片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水晶,材料非常难找,虽然盐商宋琰在东海郡帮忙收集了许多水晶矿石,但几乎都是杂色的,而且其中杂质非常多,如果是放在后世,可能算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石头,会得到许多收藏者的追捧,但在眼下的大秦,这些石头大部分都是垃圾,除开可以制作一些颜色各异的玻璃制品之外别无一用,而五颜六色的玻璃制品喜欢的人并不多,制作出来摆放在清河商店之中,最好卖的还是浅色甚至无色透明的,越纯净剔透越受欢迎和追捧,而且也越贵。
  而即便是有纯净的水晶,在制作透镜的过程中成品率并不太高,想浇筑和打磨出来完全符合光学标准的透镜并不容易。
  最开始制作的望远镜虽然也能看七八里的距离,但因为聚焦不好,看远处比较模糊而且有些变形,经过汤廷的光学实验室不断的升级改造,两年的时间终于能够制作出能看清十里距离的望远镜。
  而这一架望远镜就是其中效果最好的一个,陈旭这次带出来本来就是要送给皇帝的。
  “陛下,这千里镜到底有何神奇之处?”通武侯王贲终于忍不住开口。
  始皇帝举着望远镜再次对着四周观察了许久才放下来转身把望远镜递给王贲说:“通武侯也来看看这神奇的千里镜!”
  “多谢陛下!”王贲激动的接过望远镜,学着秦始皇的样子双手举着镜筒凑到眼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山下看了一眼。
  “咦~果然神奇异常……”
  王贲脸色瞬间变的极其怪异,然后放下望远镜往山下看了一眼再次举起望眼镜。
  “神奇,实在是太神奇了,某竟然能够清晰的看见山下行路之人,那些儒生竟然还围在行辕之外……”
  王贲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惹的蒙毅也忍不住了凑上去说:“通武侯快给我看一眼!”
  “蒙大人稍后,某再看几眼!”王贲拿着望眼镜东南西北的看了差不多三分钟才在蒙毅不停的催促之下依依不舍的把望远镜递给蒙毅。
  蒙毅没看几分钟,旁边一大群官员都涌上来七嘴八舌的开始争抢观看,整个山顶都闹做一团,看过的人满脸惊奇的赞叹,没轮到的一个个喉咙急的仿佛要伸出爪子来,就连李斯和胡亥都忍不住拿到手看了几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