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1072

  半个时辰之后,收拾整齐的萧何刘邦两人带着两个侍卫离开脚舍,二人离开后不久,琅琊县令康忌匆匆前来禀报关于打造帆船的匠工和人手已经召集好,地址选择在距离造船厂十余里之外的另一个隐蔽的海湾之中,于是陈旭便带着曹参和一直默默无言的江楚月跟着一起前去视察。
  自从上次在沛县见到了完全性情大变的江楚月,陈旭感觉有些难受,现在的江楚月和以前见到的那个刁蛮古怪的少女完全不一样,总是像失去了魂魄一般,这一路从沛县到吴中,从吴中到琅琊,旅途数千里,两人虽然日日面对,但前后说过的话没超过十句,虽然江楚月见面总是细声细语的行礼打招呼,时常端茶递水铺床叠被清洗衣物,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发呆,而陈旭也不想多沾染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女人,因此也几乎从不主动找话和她交流。
  因此两人一直是这种平淡到尴尬的关系。
  实际上这一场逢场作戏的局面在吴中被五湖园的商人认出身份之后便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意义,而越接近咸阳,江楚月的话也就越少,时常行礼都不开腔,但情绪更加的魂不守舍。
  但眼下陈旭因为得到水轻柔的消息,更加没有心情和江楚月交流了。
  两人注定不会有结果,但置之不理陈旭也感觉有些于心不忍,带着出门散散心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第899章
建造帆船
  这是一处隐藏在礁石和荆棘荒草之中的海湾,实际上就是在后世的胶州湾里面,面积不算太大,但海面和附近的海滩上到处都是粗大的原木,这些都是在皇帝的谕令下从琅琊和崂山附近砍伐的,数量足有数千根,最大的直径超过两米,长度超过二十丈,最小的也有腰身粗细,而要伐下这些原木,先后动用了整个齐郡数万民夫,但如今却像废料一般横七竖八的丢弃在这里,许多木头就侵泡在水中,有些已经发黑开始朽烂。
  海滩附近还有许多当初民夫居住的木屋,在狂暴的风雨侵蚀下也早已东倒西歪,大部分都已经倾塌。
  这里也有几个船坞,应该是当初在这里打造过海船,但眼下已经处于废弃状态,船坞的闸门早就被海浪冲垮了,甚至船坞都已经被泥沙淤塞大半。
  因此陈旭到来之后看到的就是一片凌乱不堪荒草荆棘丛生的状态。
  “侯爷,这里原本也是一个造船厂,但因为运送货物进出不太方便便废弃了,三年那些方士出海用的几艘海船就是在这里打造的!”陪同而来的琅琊县令小心翼翼的解释。
  “不错,这个地方足够隐蔽,尽快安排人修整工棚和船坞,各种打造大船的工具和材料尽快筹备齐全之后就可以先行锯木开工,不要怕花钱,告诉所有的匠工和民夫,可以按天结算工钱,普通民夫每天二十钱,学徒每天三十钱,匠工每天五十钱,时限四十天,提前一天每人再多发五十钱……,这里的一切暂时都由曹参负责,还请康县令密切配合,去把这里召集最好的匠工叫过来!”
  陈旭一连串安排下去,很快就有几个兵卒带过来几个衣衫皮肤黝黑虚发花白的老工匠,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长年累月打造海船的熟练工匠。
  “你们几个跟我来!”陈旭走进海滩附近一间墙壁还算完整但早已没有屋顶的工棚,就蹲在地上把带来的几张帆船图纸摊开开始介绍。
  而对于这种全新依靠风帆行驶的奇怪海船,本来一群工匠开始还不屑一顾,陈旭一边说一群老工匠还在不停的撇嘴不断提出疑问,虽然陈旭并不知道帆船的结构,更不知道具体的办法,但毕竟见多识广,虽然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帆船这种东西至少在外观上还是可以大致说的很清楚。
  后世曾经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叫做《加勒比海盗》,每一集陈旭几乎都看过两遍以上,因此照葫芦画瓢画出了这几张图纸。
  “尖底的结构可以让木船吃水更深,这样有部分沉入水中,就可以在风浪之中更加稳定,眼下的海船全都是平底,如同一块木板漂浮在海面上,行驶中非常的颠簸,而且遇到侧风和横向的海浪很容易倾覆,尖头结构可以更轻松的推开海浪,这样行进的更加快捷,至于风帆才是重点,我设计的这艘大船有主帆、前帆和侧帆,而为了支撑这些风帆,必须在船上竖起数丈高的桅杆,这些桅杆必须非常的牢固和结实,因此这种帆船的龙骨就要求比平底船更加稳固和结实……还有这方向舵,依靠舵轮转动利用绳索和连杆操控尾舵,这样在船头就能进行方便而快速的做出反应,而不用到底舱来回传递讯息耽误时间……”
  随着陈旭不断的解释,一群老工匠也一个个开始面容呆滞,继而神情激动,再后来双眼发亮,亮闪闪的如同饿狼一般看着陈旭。
  这个年轻的小郎君不知从何而来,为何会有如此异想天开的想法,风帆就不说了,虽然作用到底有多大还不知晓,但这方向舵绝对是异想天开的神来之笔,而且在制作上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眼下大秦的海船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轻松制作出来非常复杂的结构,尾舵是依靠一根巨大的舵杆用船工扳动,其实原理和普通的舟船差不多,只不过是放大版的,而如果改成方向舵,无论用绳索绞盘还是连轴杆都可以实现半机械控制。
  (注一下:关于中国帆船的历史,有人说起源于战国时期,但这没有任何历史记录,徐福东渡出海这是中国最早有详实记录的航海事件,但并没有提到帆船,帆船最早的记录是三国时期的《南州异志录》,这本书据说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丹阳太守万震所著,记录的都是广东和海南诸地的风物,提到了帆船,但这本著作早已灭失,直到南北朝之后才慢慢有了记载,后世的隋书、唐书、齐民要术也开始有记录,根据推测,中国帆船最早出现不会早于西汉时期,在东汉开始发展,三国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应用,真正蓬勃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期,然后中西方的帆船技术开始融合,西方人采用东方的硬帆技术,提高了对于风的阻抗和调借功能,由此也拉开了环球大航海时代,清朝时期广州和福州等地万帆云集遮天蔽日的场景成为了最后的辉煌,西方人很快就发明了蒸汽轮机开始建造钢铁大舰,航海的帆船也就此没落。)
  足足用了一个小时,陈旭将几张外观图、剖面图以及风帆、舵轮、撞角、炮口、射击孔等结构都仔细讲了一遍。
  “诸位都是打造海船的老工匠,自然经验丰富,我要打造的这艘大船长度至少要有二十丈,底舱因为无需安排操桨室,所以可以做的更加封闭和结实,而且为了防止船底破裂漏水,底舱必须分成许多密封的独立舱室,这样即便是有地方漏水也不至于导致沉船……”
  陈旭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重点提醒这一群匠工。
  “隔水舱么,省的省的,小郎君放心,大海船都有隔水密舱……”一群工匠连连点头。
  “那就好,这几张图纸留给你们仔细研究,特别要注意龙骨和桅杆必须结实,不要怕花钱,这艘船打造好之后,我会单独奖励你们每人三千钱……”
  “三千钱……”一群匠工惊呼,黝黑的脸庞激动的都快要滴出血来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拖磨,这个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钱袋子一下就把一群匠工砸的晕晕乎乎全部找不到北了。
  看着一群匠工继续围着图纸开始比划争吵,陈旭走出木棚,把曹参召集过来再次仔细叮嘱了一番,曹参自然是喜不自胜。
  本来被陈旭从沛县忽悠准备跟着去咸阳发展,但眼下却已经知道了陈旭的真实身份,自然也死心塌地的准备跟着陈旭混。
  普天之下所有有抱负的人眼下最希望投靠的有两个人,第一个自然是大秦最大的BOSS秦大大,但秦大大目前两条大腿的寒毛上都挂满了人,基本上没有抱大腿往上爬的机会了,如今大秦稳定,公卿王侯推荐的都是自己家族的族亲,外人哪怕想挤到一些公卿王侯的府上做一个门客的机会都没有。
  而第二个最想投靠的自然是清河侯无疑。
  清河侯是新近崛起的侯爷,而且还是仙家弟子,光是这个身份就足以让天下人疯狂,可惜没有人引荐照样不可能,但眼下机会突然就出现在了面前,他们几个沛县的小吏竟然被清河侯看上了,这自然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眼下萧何刘邦被安排去了关中打项氏和季氏兄弟的情况,曹参本来还有些忐忑和失落,结果马上就被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
  造船曹参不懂,但他却知道这是陈旭以防万一对付黄石公出尔反尔,这艘大船的目的就是用来成功接回侯妃,因此这艘船的意义在陈旭心中比之刺杀他的人眼下更加重要。
  毕竟项氏和季氏兄弟要刺杀陈旭还只是一个构思,一旦知晓这个消息,陈旭可以有无数的方法来避祸,最简单的就是提前去捉拿项氏和季氏兄弟,作为一个最受皇帝恩宠的侯爵,陈旭只需要一句话,皇帝必然会大索天下将项氏和季氏赶尽杀绝。
  但这艘船不一样,这是陈旭眼下最为关注的东西,他们跟着陈旭昨天杀到黄石公的大船上,全都亲耳听见了陈旭对水轻柔吐露心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情就算是他们这群不太在乎女人的混混都深受感动。
  早就听闻清河侯宠妻天下第一,对几个妻妾好的无法再好,而昨天他们终于体味到了传说中的情形,那一句天下千万人都不如你的话语,足够让天下人都知道侯妃水氏在清河侯心目中的地位。
  既然一切安排妥当,陈旭也就只能耐心等待。
  没有新的大船黄石公无法出海,但陈旭同样不能贸然前去救水轻柔。
  一个月说长不长,但对于陈旭来说,每天都如同煎熬一般。
  他生怕水轻柔再出任何意外,因此他几乎每天都要去造船厂巡视查看,而江楚星带回来足足五十万钱的兑票和钱币,每天曹参都叮叮当当用大箩筐给所有匠工民夫发工资,而为了赶工,数百匠工、船工、民夫和监督的兵卒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几个人扛着水桶粗细的巨木跑的比兔子还快,整个工地号子声此起彼伏,斧头锯子的声音整日叮叮当当络绎不绝,繁忙的一塌糊涂。
  在医士的精心照料下,虞无涯和夏子衿已经恢复的不少,虽然内伤还没有完全好,武功也十不存一,连续两次被黄石公打伤,伤势叠加之下又在大海上泡了一天一夜,能够捡回一条小命就已经是万幸了,而且因为水轻柔没有找回来,虞无涯也很羞愧失落,几乎整日躲在脚舍打坐修炼恢复身体,只等到大船造好前去接水轻柔。
  夏子衿同样也感觉有些丢脸,当初接受陈旭的委托意气风发的出门寻找虞无涯和水轻柔,却不想第一次下山行走江湖就遇到黄石公这种对手,如果不是陈旭,她这次也肯定命丧大海,这一次经历对她的打击比虞无涯还大,因此也整日和虞无涯两人躲在一起练功,因此连续十多天下来,两人关系倒是有些如胶似漆的地步,陈旭经常进去都看到两人腻在一起摸摸捏捏,说些大白痴傻蛋之内的话,就差脱衣服打架了。
  对于虞无涯这种钢铁直男能够找到一个喜欢将他揍得鼻青脸肿而且而乐此不疲的特殊品种,陈旭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盖聂虽然也救了回来,但因为伤势太过沉重,虽然还没断气,但病情却忽好忽坏,一直都没苏醒过来,陈旭只好让人把他安排在琅琊县城的一间医馆内让几个医士好生照看,每日喂些米粥和汤药。
  因为太忙陈旭也没时间去探望,虞无涯倒是过两三天就去看一下,但每次回来都情绪低落唉声叹气的摇头,看情形非常不妙,不过陈旭也没办法,这么重的伤势能够坚持不断气就已经算是老天开眼了,能不能活过来就看他的运气。
第900章
航海训练
  不多不少,半个月后,去咸阳送信的侍卫返回,一起随同而来的还有张苍、胡宽、麻杆、公输胜等科学院一群熟悉的首领和工匠,同时带来的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钢铁滑轮甚至还有各种工具,还有两架视距超过二十里的巨大望远镜,满满当当装了好几车。
  有了张苍这群熟悉的手下,陈旭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把造船厂的一群匠工集中起来,介绍互相认识之后再次亲自讲解了帆船图纸并且让匠工带领张苍等人到已经造好了底舱和龙骨的大船上仔细观察,吩咐所有人密切配合,尽快将这艘人类有史以来第一艘航海的帆船打造成功。
  对于风帆的理解,张苍等人可比一群琅琊郡的工匠领会的深刻多了,科学院的匠工早就在试验风帆,陈旭在送给张苍的信中已经提到,因此这次带来的就有几个专门研究风帆的匠工,而风帆在咸阳城外的渭河中已经验证过了,的确可以通过调整风帆的角度借助风力快速行驶,甚至还能逆风行驶,只不过对于船的结构和制作更加严格,毕竟如果设计制作不合理,头轻脚重很容易被吹翻。
  因此有了一群懂得船帆的匠工作为顾问之后,张苍很快就让人在海滩上按照图纸设计大小的帆船栽下三根桅杆开始制作船帆,几天之后,三面大小不等的风帆便升了起来,而且一个同比例的船舵也制作出来和风帆配合,通过实物开始演练在大海上的航行过程,同时炼铁炉和铁匠铺也筹备开工,琅琊县令调集来上万斤的钢铁和煤炭,差什么直接就当场定制。
  “动滑轮两组,定二动一,挂侧帆,这样会更省力……”
  “舵杆需要铆栓两枚,孔径八寸……”
  “八寸圆钉二十枚……”
  “主帆绞盘直径还要加大一尺……”
  “舵轮和传动齿轮误差太大,还需要调节……”
  “船头帆舵摆动不够结实,要换用铁索固定……”
  “舵杆转动不够灵活,换一副钢铁活环……”
  一群咸阳来的匠工匠吏配合的简直行云流水一般,炼铁炉和打铁工坊整日叮叮当当不绝于耳,来往的匠工一个个都如同得了红眼病一般,只把一群琅琊县的匠工匠吏全都看的目瞪口呆,感觉同样都是匠工,但差别已经不在同一个时代。
  这就是科学院的匠工和普通匠工之间的区别,科学院的一切都是以实验开始,任何创新发明都是先有构思和图纸,然后开始制作实验设备,最后从实验中不断中修正设计总结经验,虽然比较花钱,但效果也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何况科学院不怕花钱,有陈旭和皇帝这两个大金主支持,各种失败都可以接受,因此自然也更加容易出成果。
  一艘五丈长的普通河船就需要三千钱,科学院一口气可以打造七八艘用来不断反复试验,这笔钱就算是普通的富商都无法承受,更何况这种试验可能一次两次就报废了。
  也就是说科学院的一切成功其实都是钱堆出来的。
  但陈旭却乐此不疲,而且也是无可奈何。
  任何时代科学发明和创新,都是一个极其消耗钱财的过程,无数的钱砸下去,有时候可能屁的成果都看不到。
  不过眼下对于陈旭来说发明创新的风险要小的多,他拨款要求发明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后世早已熟悉的东西,成功是必然,只是同样要花钱,不断的花钱。
  六月中旬,去宛城的两个侍卫也返回,随同而来的还有二十余辆大车,车上装载的全部都是火铳火炮和火药引线铁弹等物品。
  同行前来的还有一百名在清河镇训练的少年,一年多过去,这些少年看起来皆都高壮结实了许多,装束统一举止稳健,令行禁止隐隐有了几分后世军伍的气息。
  而最让陈旭惊讶的是,自从前年冬天回到小河村就出门找母猴子的悟空也竟然跟着来了,蹲在马车上贼头贼脑的东瞅西瞅,看见陈旭之后兴奋的吱吱尖叫着跳到陈旭的头上一屁股蹲下,抓住陈旭的头发抓耳挠腮兴奋的一塌糊涂。
  而陈旭见到猴子也很高兴,赏了他一个大脑蹦,猴子捂着脑袋眼泪花儿都下来了。
  因为帆船还没造好,陈旭便亲自带领一百多位少年先上那艘旧的大海船上出海训练,毕竟颠簸的大海和陆地上完全不一样,就算没有风浪都能让人晕头转向,更何况一群来自中原从未见过大海的少年,有些人上船几分钟就开始吐,这个感觉陈旭自然不久前也经历过,眼下依旧难受,但却要好得多,至少不会吐了。
  而猴子自然也兴奋的在大船上上蹿下跳,明显对这个新玩具非常喜欢,在船上到处窜做鬼脸,惹的一群划船的船工哈哈大笑,对这个小东西非常的喜欢,时常还会丢给他一些鱼干当零食,猴子很快就混成了海船上的明星人物。
  第一次出海陈旭并没有走多远,就是让船工把船使离海岸五里的距离,然后让这些少年自行活动,熟悉大海的这种不停颠簸的日常状态,等两个时辰之后回来,几乎除开跟随自己而来的二十个少年之外,其他少年都一个个吐的脸色苍白趴在地上爬不起来,感觉心肝脾肺肾都要吐干净了。
  但即便是吐到死,这些少年一个个还是咬牙坚持,第二天再次脚步虚浮的上船训练,两三天之后情况大有改观,除开几个极其严重无法适应的被陈旭调到仓库看守火药枪械之外,剩下的人全都开始在海船上装填火药进行火铳的射击训练。
  眼下的火铳用的是散弹,而且密封不好,因此有效射击距离也就一百米的样子,超过轻弩但不如长弓,唯一的好处是只要学会装填弹药,七八岁的孩童都能成为战士,这就是热武器和冷兵器的差别,一个孩童拿着一把手铳,可以轻易干死一个年轻力壮的武功高手。
  因此对于陈旭来说,他不需要招募所谓的游侠和年轻力壮的成年男子,他只需要好好训练一批忠心耿耿的少年就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