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072

  清河侯遇袭的事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虽然期间波折起伏,但清河侯眼下已经身体康复又开始活蹦乱跳的在咸阳各个署衙游荡视察,而因为清河侯的康复,不仅皇帝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整个咸阳也在这寒冬即将到来的深秋更加热闹和繁忙。
  咸阳宫朝议大殿门前的广场上数百辆四轮马车整齐排放,地面上还用石灰划上了停车线,看起来比往日凌乱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眼望去赏心悦目。
  朝议大殿之中,皇帝正端坐九层台阶之上的黑色龙椅之上,听取三省六部官员禀奏政务,时不时的会笑着露出一排后槽牙,看起来心情极其舒爽。
  十日前阴山侯江琥押解月氏一群部族首领和大王子北河王珈蓝经过近两个月的旅途之后终于抵达咸阳,今日朝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置月氏这群贵族,还有就是商讨对于月氏的安抚统治以及对有功将士的封赏,因此在处理完一些日常政务之后,月氏的安排被李斯提了出来。
  月氏只是一个野蛮的犬戎国度,在大秦皇帝和满朝文武眼中比羌人还要不如,因此处置都很随意,按照三省六部商讨之后的对策,自然是按照部族聚集的区域划分成为几个县治,然后安排官员前去安抚,这些大秦官员早已都很熟悉套路,所有官员的奏报皇帝都没有异议,神情很轻松。
  因为事关月氏的安排,因此伤势康复的清河侯第一次被邀请列席朝堂听政,因为灭月氏,其实还是陈旭一手推动完成的,只不过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容易而已。
  左平王因为本来就想和大秦交好,因此皇帝还是很待见这个吃里扒外的月氏王族,直接就封赏了一个西月侯的爵位,封赏了数十个家仆和数十顷的良田还有一座农庄,城内也赏了一座三十亩的宅院,让其留在咸阳颐养天年,至此成为了大秦一个身份高贵但无权无势的空壳贵族。
  其他几个跟随左平王的温和派部族首领也都各有封赏,不大不小的赏一个官职打发回去继续协助大秦官员统治部族,而且自从到达咸阳之后,为了让这些月氏野人领略到大秦的强盛,在陈旭的建议下典客署的官员带着这些月氏首领去观看了水车磨坊,东门大桥和东方道以及城内的曲园商舍,并且陈旭还专门在清河园宴请一顿丰盛的美食又观赏了一场歌舞,然后这群土包子彻底被中原的繁华震惊的神魂失守,十多天过去依旧晕晕乎乎,对于皇帝的封赏一个个感激涕零,甚至许多人都不想回月氏部族去当首领,要求留下来当一个普通官员,皇帝马马虎虎随便赏个小官就行了,这样就可以留在咸阳吃遍大街小巷的美食,至于城内大大小小的商舍和曲园,每一个简直都逛的舍不得出门,但每进一个曲园杂舍,一般得到的都是店主和帮工的白眼和呵斥,对于匈奴和胡人,中原人向来是很排斥的,这些人不懂礼仪而且不服王化,完全就是没有开化的野人,不值得以礼相待,若不是因为有大秦的官员陪同,估计直接就轰出去了。
  至于剩下一些跟着北河王和图南王造反的部族首领,经过朝堂一阵争吵之后,北河王这个杀死亲爹的孽子被斩首,其他首领和押解而至的数千部众都贬为刑徒送去骊山修建陵寝去了。
  这些事都和陈旭无关,和往常上朝议政一样,陈旭坐在专属的熊皮大椅上眼观鼻鼻观心的打盹,其实也没睡觉,而是在按照水轻柔和虞无涯教他的方法吐纳练功。
  陈旭是吃下那颗培元丹才提前苏醒康复的,虽然他不知道,但虞无涯却不甘心这样浪费一颗他自己都没吃过的丹药,因此每天督促陈旭吐纳修炼,而十多天下来,陈旭竟然感觉每次只要按照功法修炼,就会慢慢陷入一种很奇妙的状态,神魂空荡荡无拘无束,每次练习半个时辰之后醒来就会浑身暖洋洋轻松无比。
  虽然一直都没有感觉到虞无涯所谓的内息,但的确非常舒服和玄妙,因此陈旭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打盹似的练功方法。
  在文武官员的奏报和争吵之中,征服月氏后的安排也慢慢结束,但最后就是所有人都有些忐忑和担忧的事情,那就是月氏最顶层的主官安排,如果按照平日划分郡治的方案,这次统治月氏会委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三个互相牵制的官员。
  但从各种小道消息来看,皇帝似乎想分封一位公子执掌月氏,准备重新恢复商周王侯的分封制度划国而治。
  因此讨论到了最后,一直满脸轻松的秦始皇的神情也开始慢慢变得严肃和凝重起来。
  分封不是问题,但到底安排那个儿子去是一个大问题。
  这件事从陈旭给他提出建议开始到现在秦始皇还是没有拿定主意,心情十分的纠结,本来按照他的设想是明年开春之后再征服月氏,那么这件事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但蒙恬和江琥等人竟然提前大半年就征服了月氏,而眼下月氏一群王族和俘虏也都押解咸阳处置完毕,将士的封赏也都全部安排妥当,执掌月氏的主管也就到了不得不迫切面对的问题。
  满朝文武尽皆沉默。
  分封也好郡治也好,月氏对大秦来说无关痛痒,这是皇帝的家事,就算是一直主张推行郡县制度的李斯都在这件事上缄口不言,因为他也知道,统治月氏这种不服王化的犬戎部族并不适合用中原的郡县制度,主要是文化完全不同。
  而且西域诸地土地贫瘠物产稀少,税收什么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一旦月氏人作乱,想要快速平息也非常麻烦,分封诸侯统治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一旦分封就和大秦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全部要看分封者的统治能力,如果手腕强硬威势足够,那么月氏各部族就能服服帖帖,如果统治者能力孱弱,极有可能最后会被月氏人杀死重归于旧。
  但作为大秦第一个分封的诸侯,月氏必须服服帖帖,这样才能表现大秦的超强地统治能力,也会让后面征服西域更多的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这个人选之上秦始皇一直踌躇犹豫不决。
  秦始皇坐在龙椅之上,脸色威严,心中如同走马灯一般闪过自己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的面容和秉性,手指轻轻的不断叩击龙椅扶手,笃笃笃的声音在安静的朝堂之上回荡,声音虽然细微,但却震的文武百官心神不宁。
  “西域皆是商周遗留的犬戎胡蛮,完全实行郡治会有很多麻烦,朕思虑许久,后得清河侯提议,统辖西域诸部最好采用商周古法,分封一位公子执掌月氏诸部……”
  来了!
  听到秦始皇开口,整个朝堂之上数百文武公卿皆都猛然抬头,许多人心中甚至还有一块大石头落地,因为听这口气,皇帝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至于分封哪位公子,朕犹自还有些犹豫,月氏与我中原境况不同,也没有任何前例,诸位爱卿觉得哪位公子适合去统治月氏诸部?”皇帝思考半天,竟然破天荒的把这个让他犹豫不决的问题抛给了满朝文武。
  朝堂之上一阵轻微的骚动之后蒙毅竟然第一个站了起来,“陛下,分封诸侯乃是陛下家事,臣等无法置喙,还请陛下自行斟酌决定!”
  “御史大夫说的有理,臣等附议!”短暂的沉默之后立刻有上百位官员呼呼啦啦站起来。
  秦始皇脸皮微微抽抽了几下,捋着胡须再次陷入沉思之中,这次时间更长,朝堂之上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皇帝突然抛出这个本不该文武百官操心的问题,虽然有些官员也蠢蠢欲动想要推荐自己相熟的公子,但这种事很容易陷入此后大量不确定因素之中,一旦出了岔子会落得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李相可否为朕出一个注意?”沉思许久之后皇帝看着李斯。
  “陛下,此乃皇族家事,老臣不能置喙!”李斯面色沉稳的站起来拱手。
  文武百官之中似乎响起几声嗤鼻之声。
  李斯虽然说不想置喙皇族家事,但上次公子胡亥随同皇帝巡游之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李斯的建议,在满朝文武看来,李斯的私心昭然若揭,嘴里说不想染指公子的分封,但目的却很明确,似乎想得到一个更大的蛋糕,那就是想把胡亥列为储君。
  不过把胡亥列为储君之事在满朝文武看来并不靠谱,因为胡亥不仅年龄最小,而且也并无任何出众之处,无论按照什么理由,将来的储君似乎都轮不到胡亥。
  如果是以前,文武百官必然不会表现的如此无礼,但时至今日,李斯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之上,地位已经下降了许多,坐在李斯前面打盹的清河侯才是大秦未来朝堂的标杆。
  被李斯拒绝之后,秦始皇还不死心,纠结之下又去看右相冯去疾。
  “报~~”
  就在皇帝准备开口之时,突然一声带着慌乱的大吼从朝议大殿门口传来,很快就看到一个手持黄金令牌的玄武卫径直冲进朝堂单膝跪下。
  “报,陛下,会稽郡发生叛乱,数千匪徒攻击郡城吴中……”
第933章
对策
  “哗~~”
  安静的朝堂瞬间一阵无比的慌乱,秦始皇霍然站起来,“此事可曾打探清楚,匪首为何人?”
  “急报在此,请陛下过目!”玄武卫双手托起一个竹筒。
  “速速取来!”秦始皇短暂的惊怒之后很快平静下来,中车府令苏越脸色苍白的跑下来将玄武卫手中的竹筒送到皇帝面前。
  竹筒很快被打开,里面一卷用麻浆纸写的奏书,正是会稽郡守江珩的亲笔书信。
  “八月二十五日,吴中匪首项梁聚众两千余人造反,贼匪准备充足兵分四路攻击郡守府衙,混战之中郡尉赵峒中匪徒毒箭重创,臣虽侦得蛛丝马迹提前安排郡尉和警署妥善布置,但事起仓促民众混乱,虽斩杀匪徒六百余众,但匪首项梁等走脱,余众千余奔南而去……”
  江珩这封信还是在项梁等退走之后就匆匆书写,因此关于后面的事根本就没有任何消息,其实在这份急报送往咸阳的途中,项梁已经早已攻占了乌伤和太末两县,先后和高焄以及越族人来来回回争斗了好几场了。
  而后面东南三郡此时也已经烽火燃起了好几处,整个东南早已快乱成一锅粥了。
  闭目打盹的陈旭也被玄武卫突如其来这嗷的一嗓子打断了修炼,脸上露出的不是和其他文武百官一样的惊慌失措,而是露出一抹如释重负的轻松。
  尼玛等了两个月,项氏果然还是造反了。
  当初他装病十来天,为的就是把自己快重伤不治的消息流传出去,加上皇帝还未回归咸阳,因此一旦项氏知道他被伏击之后有可能要死的消息之后,必然会有所动作,这些事情当初项菁虽然和水轻柔等人没有说清楚,但根据项氏的属性必然不会做无用功。
  清河侯死,皇帝震怒,天下必然混乱,这个机会项氏必然不会放过,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目的。
  陈旭知道伏击自己的人幕后主使就是项氏,但皇帝和满朝文武全都不知道。
  他虽然贵为清河侯,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去对付项氏,即便是项氏在吴中得罪他,他也不能因为几句口角就将其全部砍死,这不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不符合大秦眼下的困局,皇帝对待六国贵族都很小心翼翼,这既是为了安抚六国民众,同时也是为了大秦的平稳,只要不造反,秦始皇就不会动任何贵族,因为一旦无缘无故杀死大量的六国贵族,唇亡齿寒必然天下会陷入惊恐和混乱之中,大秦的困局和后世的汉朝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平民的心态还是满朝文武的心态都不一样,因为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甚至皇亲国戚,和六国贵族都有牵扯不断的关系,甚至还有血缘上的认同感。
  只有让这些人造反,皇帝才有理由和决心强势将其镇压下去。
  而项氏现在造反就和老太太吃砒霜差不多,是嫌自己活够了。
  而且项氏造的是皇帝的反,祸乱的是大秦天下,这不是陈旭的事,是皇帝的事,陈旭也没有必要替皇帝强出头给自己惹来麻烦,也没必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眼下的大秦虽然国内矛盾很尖锐,但秦大大可不是胡亥这种二世主,也没有赵高这种乱臣作祟,眼下大秦朝堂稳固至极,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蒙恬王翦这些中流砥柱一般的统帅一个个都活的滋润无比,而百姓更并没有被逼到要全民造反的地步,因此无论是谁跳出来造反,在秦大大手中都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对待项氏造反,陈旭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不会有,如果秦大大因此而慌乱失策,那就太浪费他千古一帝的威名了。
  果然,看完急报之后,秦始皇虽然震怒,但也不过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加起来兵卒数百万的六国都让他一个一个的挨着捏死了,区区一个项氏绝对不会让他有半分的慌乱。
  “将急报送与二位丞相观看!”秦始皇捋着胡须摆手,至于陈旭皇帝直接就忽略了,这种小渣渣不值得他动用陈旭这个大杀器。
  “是,陛下!”苏越很快把江珩的奏书送给李斯,李斯一目十行看完之后再次传递给冯去疾。
  “吴中有匪徒造反作乱,二位丞相以为该如何处置?”
  “陛下,匪首项梁不知何许人,但区区两千余匪徒,不值得惊慌,臣担心的是因为此事会稽、故鄣、九江等东南诸郡会有匪徒响应反贼,因此老臣以为可以速速通传薛郡、泗水、南阳、南郡、长沙诸地加强戒备,同时通传五岭守将调集兵卒围堵剿灭反贼……”李斯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相言之有理,臣也认为此乃稳妥之策,为了不至于让反贼聚成大患,臣以为还要委派一位大将统领兵卒协助镇压,不出数月项氏反贼必然烟消云散!”冯去疾也站起来说。
  “二位丞相策略妥当,臣等附议!”整个朝堂之上数百文武官员几乎同时站起来为两个大佬顶帖,慌乱的情绪很快就平稳下去。
  “朕也同意两位丞相的建议,兵部令听令!”秦始皇眼中微微有怒火升腾。
  “臣在!”尉缭拱手。
  “按照二位丞相之意,速速将谕令通传下去,三月之内必须平息项氏反贼的叛乱!”
  “臣遵旨!”尉缭拱手领命之后大步往朝堂外走去。
  “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剿灭反贼?”秦始皇眼神扫过一群身穿锦袍的武将。
  “臣愿意!”
  “臣愿意!”
  “臣愿意!”
  屠睢,赵佗、杨瑞和三员大将几乎同时站出来,而三人之后所有的武将几乎都一起拱手请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