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1072

  腌制糖蒜一定要用新鲜的大蒜,而且最好是瓣蒜而不是圆头的独蒜。
  陈旭以前见奶奶和老妈做过,但是要用倒扣的腌菜坛,而且要腌制两三个月才行,等腌好之后蒜瓣成酱红色,吃起来酸甜脆爽,是非常好的一样爽口小菜,特别是吃洛馍最好,不过陈旭却懒得弄如此复杂,决定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一种最简单的糖醋大蒜。
  这种腌制的方法和泡菜差不多,虽然肯定不如真正的糖醋大蒜味道好,但想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最主要的是大蒜太少,陈旭舍不得弄一大坛子来吃,今年收获不过几百头大蒜,全部剥成蒜瓣明年种下估计也不过半亩地,要想可以放心的随便吃,估计要三五年之后了。
  而这种东西也不要指望蒙恬的大军从月氏大量带回来,因为月氏人根本就不种菜,除开牛羊马匹之外,其余的农副产品全都靠天生地长的野生模式,俗称打野。
  接下来的几天,陈旭除开唉声叹气的早起上朝和巡视中书省衙门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家里画图纸。
  陈旭画图纸的时候,水轻柔也在旁边帮忙,陈旭一边画还给水轻柔讲解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这也让水轻柔兴趣大增,而陈旭也把平日无聊写写画画记录下来的许多手稿都翻出来,指着上面的一些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自己还记得的化合反应公式教水轻柔认识。
  元素周期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碳氢氧氮氯、金银铜铁锡、钾钙钠镁铝这些基本元素经过不断的回忆之后还能想起来七七八八,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公式也大致能够记得或者推算出来,至于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的化合反应早已忘到爪哇国去了。
  但就是这些在陈旭看起来惨不忍睹的化学基础,落在水轻柔眼中就完全和天书一样,甚至虞无涯和夏子衿开始也还蛮有兴趣的进来瞅了两次之后就彻底放弃了。
  陈旭写的这些弯弯绕绕的奇怪符号不认识不说,看多了还头晕,远不如易经容易辨认,按照虞无涯的说法就是这些天书不是凡人看的,看多了会阻碍内息运转,容易走火入魔。
  不过对此陈旭是撇嘴表示怀疑的。
  尼玛易经才是天书好吧,里面的卦象全都是长长短短的线条逗在一起,一翻开都会头晕不说,那些推演的卦象说明更加不靠谱。
  陈旭虽然并不排斥玄学,特别是遇到赤松子鬼谷子这些传说中的人物之后,也相信的确有人能够依靠推演这些卦象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陈旭又不得不承认,玄学相对于西方的科学来说,缺少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一切都是建立在唯心的层次之上,全靠猜想。
  虽然科学的起源也全靠猜想,但科学还多了一个大胆假设,小心验证的过程,而这个验证才是科学的精髓所在,因为验证的过程会反向去支持想法是否正确,而玄学是没有这个验证过程的,伏羲演八卦,文王推周易,都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从而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过验证去反向推理。
  因此陈旭在谨慎保留对中华古老文明的崇敬之外,更多的精力还是去推广自己熟悉的东西。
  数学、几何、机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才是快速让大秦飞速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玄学只能留待以后慢慢找人研究。
  而一想到易经,陈旭突然想起了师宣,那个家伙说他还有一册祖传的三坟古易,当初说弄死赵高报仇之后就把三坟古易送给陈旭,但后来却一直都没有拿出来,而这次陈旭根据徐福的说法推测出那个隐藏在宫中的苗医就是赵高之后,陈旭突然之间有些发呆。
  自己一直都以为赵高死了,但其实他根本就没死,而师宣也一直没有把三坟古易拿出来,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师宣忘记了当日说的话,还有一个就是师宣通过某种方法知道赵高还没死。
  从陈旭眼下的身份来说,师宣不太可能忘记自己的诺言。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师宣说不定有神秘的方法知道赵高还没死。
  嘶~,难倒师宣也会天机推演之术。
  陈旭揪着下巴差点儿撸掉一层皮。
  看来要找个机会和师宣谈谈赵高的和三坟古易的事,要是哪天师宣不小心挂了,这一本旷世古籍或许真的从此就从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失传了。
  三坟古易有用没用陈旭不知道,但这种东西留下来也是一件文明瑰宝,说不定能够研究出来一些神秘的东西。
第964章
吹玻璃
  几天之后,陈旭经过反复设计,终于画出来一套实验室用的玻璃蒸馏设备的图纸,专门去玻璃厂准备让汤廷用普通玻璃制作出来。
  因为烧瓶、烧杯和试管这些器皿陈旭都要求玻璃不能太厚,十多天过去,上次画的一些实验器材制作的并不顺利,用普通浇筑法制作瓶瓶罐罐没问题,但制作太薄的器皿非常容易破碎,而且也非常容易变形,最主要的是模具制作特别困难,浇筑十个有时候一个都无法成功,汤廷已经急的眼珠子都红了。
  陈旭来到玻璃厂,看着皮肤黢黑胡子拉碴眼睛红通通像饿狼一般的汤廷跑过来,顿时吓的一个哆嗦让侍卫将他拦住,“这家伙是不是疯了,让他离我远点儿!”
  “呛~”几个侍卫抽出大剑就将汤廷按在地上,顿时把玻璃厂的所有帮工学徒都吓的跪满一地。
  清河侯如今身份又已经大为不同,眼下已经是大秦左相,执掌中书省批阅审核奏章,真正是大秦除开皇帝之外的最大BOSS,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平时看起来依旧平淡和煦,但瞪人一眼就能让小媳妇怀孕,自带压制光环,普通人已经不能随便靠近了。
  “侯爷饶命!”感受着架在脖子上的几把锋利的大剑,汤廷一下从焦躁之中清醒过来,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几日不见,你为何这般模样?”陈旭隔着两丈距离问。
  “侯爷,廷只是制作上次侯爷要的实验器材不成功,最近几日有些焦虑,失神之下冲撞了侯爷……”
  “原来如此!”陈旭松了一口气摆摆手让侍卫收起大剑将汤廷扶起来之后不好意思的说:“做不出来便做不出来,如此焦虑作甚,你是不是几日都没有回家了!”
  “是是,因为害怕耽误侯爷的大事,最近七八日廷都在工厂研制,不过一直都无法成功……”汤廷擦着额头滚滚而落的汗水小心翼翼的解释。
  “先去看看你们制作的成果!”陈旭带头向汤廷专用的玻璃作坊走去。
  如今的玻璃厂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因为眼下有了从东海寻找来的大量水晶,还有不断发现的一些优质的石英砂和硅酸盐材料,玻璃厂制作的玻璃制品的种类多了不少,碗碟杯盏瓶瓶罐罐和平板玻璃这些简单的东西已经不需要汤廷操心了,如今都有工匠和学徒在专门负责生产,因此玻璃厂分成了好几个车间,一个专门生产日用品,还有一个专门生产平板玻璃和明瓦制作,一个专门制作玻璃镜子,其中管理最严格的是望远镜的生产车间,全封闭的厂房,地面都用水泥打了地平,用最好的水晶玻璃,最熟练的学徒和帮工,各种脚踏式的抛光和打磨设备,而且所有人都必须穿工作服,因此走进这个车间,看见的几乎和后世那种小玻璃厂并没有什么差别,忙忙碌碌来来回回都是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如今单筒望远镜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也培养出来了一批合格的工匠,不过还是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要制作出来一副效果不错的望远镜需要耗费一个多月时间,因此望远镜的产量并不高,秦始皇当初在泰山得到陈旭敬献的一个望远镜之后,这次巡游回来陈旭遇到伏击受伤,因此拖拉到三月份之后才命令少府专门拨款给玻璃厂,开始大规模制造望远镜,但眼下每个月产量也不过七八个的样子,这些望远镜被优先送往了蒙恬和王贲的军营配发给主要将领,而这种堪称战场观测神器的东西得到了军中将领的极大震惊和好评,甚至蒙恬还专门给陈旭带回来两斤黄金,要求帮他制作一个能够看五十到一百里的超级望远镜,陈旭把金子笑纳之后就选择性的遗忘了。
  尼玛老子要是能够研制出望一百里的望远镜,只怕你玩不起,两斤黄金连工时费都不够,更别说还要用到几大坨纯净的水晶,有钱都没地方去买。
  看见清河侯在主管汤廷的陪同下走进来,望远镜车间的所有工匠学徒全都停下手里的工作神情激动的行礼问候。
  陈旭也一路微笑着摆手打招呼,挨着检查了几个工作台上摆放的制作好的镜片和望远镜的成品和半成品,然后很是满意的勉励了这些工匠和学徒一番。
  大秦所有的军工民用物品都是有规格的,当然,这说的是朝廷颁发的工匠律令上记录的物品,包括弓、弩、刀、剑、戈、盾、甲、箭、矢等等,甚至包括陈旭发明出来的马镫马鞍马刀等新式装备,工部也都制定了详细的规格,包括强度和大小等,望远镜虽然眼下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玻璃厂也还是制定了自己的标准,根据陈旭的要求按照望远镜的倍数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五倍镜、十倍镜、二十倍镜的规格和大小都有严格的制度,而且采用了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严格,凡是制作出来不合格的都会被丢弃,而每一个工匠负责自己的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在这种严格的工匠律令和工厂制度下,工厂的一切都看起来井井有条。
  “侯爷,这就是今天烧制出来的试验器皿!”来到汤廷专用的工作台前面,汤廷指着放在上面的几个大小厚薄不同的透明水晶器皿说。
  陈旭挨着拿起几个大致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器皿果然都很厚,除开烧杯是广口杯之外,烧瓶都是大肚细颈的结构,因此也就几个烧杯看起来还行,几个烧瓶完全就是酒坛子,玻璃导管也一样,就是几个厚厚的玻璃管。
  “侯爷,您要的这些玻璃仪器要求严格,太薄的话模具制作困难浇筑出来容易破碎,太厚又怕侯爷不满意……”汤廷紧张不安的看着陈旭。
  “嗯,不用紧张,这些东西看起来还是合用,差不多这样子就行了,今天我来找你还需要帮忙烧制几套更加复杂的蒸馏器具……”
  陈旭从侍卫手中接过几张画好的图纸在工作台上摊开。
  而一看到图纸上工工整整画出来的复杂结构,汤廷腿肚子转筋差点儿就哭了,“侯爷,您这个也太复杂了,廷害怕做不出来,这些圆肚细颈的瓶子做不出来模具……”
  “无妨,做成普通的瓶子也行,但是接口处必须规格一致!”陈旭摆手。
  玻璃制品不同于陶器和瓷器,可以轻松制作出几乎任何想要的新装,因为陶器瓷器是在常温下制作泥坯,然后入窑高温烧制,而玻璃就和钢铁一样只有在极高的温度才能调整形状,因此越是复杂的样式,对于玻璃和金属制品来说便越是困难。
  “呼,那就行!”汤廷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圆球形的玻璃器皿也并不是不容易做,只是要用到特殊的方法,不能用眼下的浇筑法,而是要用嘴吹……”
  “用嘴吹?!”
  不光汤廷下巴差点儿掉了,一群侍卫和旁边的学徒帮工全都眼珠子凸出来半截。
  “有没有细的铁管,直径半寸就行,去找一根来本侯教你吹玻璃的方法,不过技术很难掌握,要反复试验,不过学会之后就能够吹出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陈旭笑着说。
  “快去铁匠铺找一根细铁管来!”汤廷虽然不相信陈旭的说法,但还是赶紧吩咐一个学徒赶紧去麻杆的铁匠铺找铁管。
  学徒离开之后,陈旭便让汤廷找来一些废玻璃放到炉火中加热,而且特别叮嘱加热到半融化状态下就行了。
  十多分钟后,帮工去而复回,不光带回来几根长短粗细不同的铁管,而且屁股后面还跟着一群工匠,麻杆公输胜都在其中。
  “嘿嘿,听说侯爷要教汤大匠吹玻璃,我等前来看稀奇!”麻杆和公输胜等一群工匠都笑着打招呼,不过笑声带着一些其他味道。
  陈旭撇撇嘴说:“少幸灾乐祸,等会儿本侯让你们开开眼界!”
  通红的炉火之中坩埚里面的碎玻璃开始慢慢软化融在一起。
  “侯爷,玻璃已经软融了,再烧半刻时间就会融化成汁……”一直注意观察火炉的汤廷提醒说。
  陈旭从几根铁管之中选了一根细长的递给汤廷,“你用这根铁管从里面搅一团玻璃出来,然后使劲儿用嘴吹铁管试试!”
  汤廷满头雾水的接过铁管,在坩埚之中搅了拳头大小一团通红的玻璃出来,然后用嘴对着铁管口憋足了气使劲儿吹。
  “快看,玻璃鼓起来了~”
  汤廷腮帮子鼓老高脸皮憋的涨红,在他拼命的吹气中,围观者都清晰的看到铁管头上的一团玻璃开始慢慢的鼓起来。
  “哈哈,果然吹起来了,快使劲儿~”一群人都开始兴奋起来给汤廷鼓劲加油,而汤廷一看果然有效果,因此深吸几口气吹的更加卖力,瞬间脖子都涨的又红又粗。
  “快,放在台沿上一边吹一边转!”一看果然有效,陈旭也激动起来。
  汤廷言听计从,把铁管靠在工作台边上,一边吹一边转动,半融化的玻璃越鼓越大的同时开始变的圆润起来。
  “拿钳子和剪刀来!”看着玻璃的温度开始降低,陈旭吩咐帮工拿来一把铁钳和一把剪刀,先用铁钳夹着鼓起的玻璃中间的一个地方拉扯出来一截,然后弯成一个把手的形状,同时让汤廷停止吹气,等到整个玻璃球慢慢开始凝固之后让一个帮工戴上厚厚的手套将玻璃球托住,最后用剪刀将玻璃球从铁管口上剪下来,趁热赶紧用剪刀咔嚓修剪了几下瓶口。
  一个圆底带把手的空心圆球形玻璃杯。
  看着这个玻璃杯,陈旭忍不住脸皮抽抽了几下。
  太特么丑了,圆底圆肚圆口,把手也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但就是这个丑到爆的杯子,却让四周围观者都目瞪口呆。
  “侯……侯爷,这就是我方才吹……吹出来的?”汤廷揉着眼睛犹自还有些不相信。
  “自然!”陈旭戴上厚厚的手套拿着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个吹出来的玻璃杯点头。
  “嗷~~”汤廷发出一声惊喜的嚎叫扑上来,盯着陈旭手中的玻璃杯双眼红通通的嚷嚷:“侯爷,原来玻璃竟然真的能够吹出来,有了这种方法,以后什么形状的玻璃岂不是都能做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