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1072

  氢氧化钙溶液就是石灰水,这玩意儿最简单。
  而硫酸相对要复杂一些,可以燃烧硫磺得到二氧化硫再通入热空气继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溶于水中,就得到硫酸,但这种方法气体不容易收集,而且还容易中毒,最简单的就是高温干馏硫酸铜,虽然产量肯定不高,但却胜在操作简单,这个方法其实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道士就已经发现了。
  关于化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陈旭早在小河村开始研制火药的时候就已经在不断的积累了。
  记得的东西不多,最主要的还是初中高中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关于常见的酸碱盐的一些反应公式经过不断的回忆,多多少少还是能想起来一些,但恐怕其中大部分都是似是而非甚至是错的。
  错的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可以由此给大秦的方士阶层推开一扇不同的大门,让他们不再是采用最原始的烧炼方法来炼丹熬药,而是可以用清晰可以观察的试验来往真正的化学上靠拢。
  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报出版,头版除开一般的朝堂谕令和全国的新闻动向之外,这次出现了一则非常新奇的消息。
  “七月初五巳时,清河侯将在科学院进行一次富有趣味的化学实验课讲座,内容不仅新奇,还将展示诸多法术效果一般的试验效果,这是一次全新的科学探索,因为场地有限,敬请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士提前预约前去观摩!”
  这一条讲座新闻的内容不多,但却一下引起了民间巨大的反响,特别是一些方士,对于法术两个字特别敏感,在看到报纸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工学院去报名,短短一个时辰便登记了足有上百人,工学院预留的观摩位置全部用完,但还有无数方道术士要求参与听讲,最后胡宽在争取了陈旭的意见之后,又发放了五十个旁听名额,但依旧是杯水车薪,但鉴于教室的场地的确有限,最后许多人只好怏怏而归。
  而这段时间陈旭每天也早出晚归在实验室连续鼓捣,不光弄出来一些酸碱溶剂,还验证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初秋的咸阳秋高气爽。
  渭河两岸的大片农田的庄稼都已经泛出金黄,许多农民已经开始收割秋粮。
  这个初秋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农民来说,这又是一个增产丰收的季节,而且根据清河侯的五年计划推行,今年农民的粮税大幅降低到三税一,这一下让全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好几倍,这每亩田收上去的粮食,将由原来的不到一半存留变成了大半成为家人的口粮,因此今年根本就不需要郡县官吏的催促,大部分农民早就准备好了收割工具准备大干一场,只要粮食归仓,明年全家人都再也不会因为缺粮而饿肚子,甚至多余的粮食还能出售换取钱财购置新的农具和衣物。
  而对于咸阳民众来说,这个秋天同样丰富多彩,不光城内的商舍越来越多商品越来越丰富,公交车已经开通到了周边的几座县城,而且内史府范围内几乎都在修建互相连通的水泥马路,城内的许多主干道也在改建铺设水泥道路,特别是渭河南岸那个巨大的蹴鞠商业广场,在上万人热火朝天的修建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如今已经现出雏形,一座巨大的建筑正拔地而起,眼下已经修建完成两层看台,密密麻麻搭建的脚手架看起来极其巍峨壮观,而周边配套的商业广场也正在大范围的平整和修建,各种木材和砂石水泥堆积成山,规划的广场和商舍占地足有五百亩,大气磅礴的建筑工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人围观,就连皇帝每隔几天都要询问一遍蹴鞠广场的工程进度,明显也对这个工程拥有极大的兴趣。
  咸阳城内更是热闹非凡,除开东西南北来往的商旅之外,时不时还能在人群之中看到驱马赶车的匈胡商人甚至是红头发黄头发高鼻梁深眼眶的月氏人的身影。
  三位公子赴各地开朝建衙当国王之后,面对自己治下这种原始荒蛮的国度,不约而同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组建商队开始和大秦来往,除开交易中原的粮食布匹陶器和笔墨纸砚等日用品之外,还要丝绸、茶叶、美酒和瓷器玻璃等奢侈物品,当然还要求将大秦出版的每一期大秦都市报和上市的每一种书籍都大量购买运送到封地。
  而这些东西也是投奔几位诸侯王的幕僚和属臣急需要的东西,只有通过报纸和书籍,他们才可以尽快的了解中原发生的事以及咸阳朝堂的命令和变化,免得信息严重落后导致错过了许多重要的事情。
  毕竟作为隶属于大秦的诸侯国,封地的一切都还要得到大秦的支持,特别是大秦创新和发明出来的各种物品,习惯了在咸阳生活的富庶繁华,鸟不拉屎的胡蛮之地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连蛮子说的话都听不懂,甚至连茅厕都没有,几位王妃天天哭着要回咸阳,弄得几位国王火气都很大,那些匈胡月氏人的部族首领几乎天天都被揍的像孙子一样。
  七月初五,咸阳突然一下更加喧闹起来,无数方士成群结队的赶往工学院,连带还有无数看热闹的百家门徒和普通民众,甚至其中还官吏和商贾。
  巳时未到,工学院外面已经人满为患,大街上聚集了足足数万人,工学院的大门更是被堵的水泄不通,因为害怕闹出事来,中尉府还特地安排了一位百将带着禁军在工学院外面维持秩序。
  辰时末,早朝散朝,陈旭坐着豪华四驱越野车来到工学院,隔老远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大跳,但看着陈旭的马车在一群护卫的护送下前来,人群在禁军的驱赶下赶紧让开一条路,在无数人惊喜的欢呼声中,陈旭坐在马车上两边微笑招手穿过列队欢迎的人群进入工学院。
  工学院里面已经停放了大量的马车和马匹,足足上千人都等在一间最大的教室门口踮脚探望,看到陈旭的马车进来之后一起迎上来拱手行礼。
  “我等恭迎清河侯!”
  “恭迎左相!”
  乱七八糟的招呼声中,陈旭下车眼神一扫,发现不光科学院的人来了大半,工学院的教习教授和学生几乎一个不拉,除此在外还有许多农学院、文学院和卫生院的也跑来凑热闹,而其中还夹杂着一百多个扎着道髻穿着道袍的方士,甚至还有许多身穿官袍的官吏。
  徐福、张苍、胡宽、孙叔囧、陈平、安鱼梁、公输胜、汤廷等一群人都站在最前面,每个人胸口都挂着不同的铭牌,吵吵嚷嚷一番之后,一群人簇拥着陈旭走进教室。
  教室里面都是长条的桌凳,陈平张苍等一群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坐在前面,其余的人根据身份不同也都安排了一些座位,但教室全部挤得满满的也只能坐下不到三百人,大部分人都只能站在过道或者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观看。
  讲台上,早已摆好了许多玻璃制作的实验器材,一些瓶子罐子里面还装有各种颜色的不同试验材料。
  陈旭也没多说话,径直走上讲台之后观看整理了一下试验器材和材料之后,等前来听课的人群都吵吵嚷嚷找到各自的位置坐好站好之后,这才用教鞭轻轻磕了几下黑板,教室里面瞬间就安静下来,数百人全都齐刷刷看着讲台。
第967章
神奇的化学
  “诸位,今日本侯要给大家讲解一堂不同的科学课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叫做化学……”
  陈旭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化学两个字。
  “所谓化学,就是变化的科学,其本质还是科学的范畴,只不过和格物的理论不太一样,化学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观自然变化,而这些变化日常在生活中却天天在发生,只要仔细观察也到处都能见到,而化学和医药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本侯特地邀请了诸多医道名士前来观摩,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大家能够学会科学的试验方法去研究药物,去发掘其中用阴阳五行这些黄老理论不太好解释的现象……”
  “化学的本质并非法术,也不是仙术,但却是通往大道的另外一条途径,因此本侯希望诸位听完这堂讲座之后能够深入的去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然后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好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本侯就给诸位先演示一个最简单的化学反应,而这个化学反应上次本侯已经在实验室做过一次,有一些人已经见过……”
  陈旭一边说,一边吩咐一个实验室帮忙的方士点燃酒精灯,然后亲自动手弄了一些蓝色的胆矾粉末装进一根玻璃试管里面,用夹子加上之后放在酒精灯下炙烤。
  酒精灯燃烧的略微有些不稳定,颜色也有些发黄,主要是灯芯的缘故,一般灯芯都是要用棉质的灯芯,但眼下大秦还不知道棉花为何物,因此只能用麻绒搓成,因此制作出来的灯芯在燃烧的时候不太顺畅,但对于眼下这种简单的实验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教室里和走廊上密密麻麻上千人全都屏住呼吸盯着酒精灯上面的试管,随着不断的灼烧加热,试管里面的蓝色粉末慢慢褪色,几分钟后变成了白色。
  陈旭将酒精灯的灯帽盖上之后用夹子把试管举起来说:“诸位可以看见,经过加热,蓝色的胆矾变成了白色,那是因为胆矾之中含有水,加热的时候水被分解蒸发所致,诸位如若不信,本侯将其倒入水中……”
  陈旭一边说话一边用另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水,然后将试管中的白色粉末倒入其中,轻轻的摇晃之下很快试管中的水就变成了蓝色。
  “下面本侯再给大家演示另外一个试验……”陈旭将装着蓝色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插在试管架上,然后拿起另外一根空试管,往里面滴了半管稀硫酸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又夹起一段很细的铁丝,“诸位,这个试管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另外一种有毒的酸性物质,叫做硫酸,如果我说把这根细铁丝放进去就会慢慢消失,诸位相不相信?”
  “侯爷,铁如此坚硬,遇水只会锈蚀,但从未听说过能够凭空消失的!”科学院一个匠吏站起来说。
  “嘁,侯爷都说了,那是毒水,自然能够将铁毒化了!”一个陈旭的铁杆支持者反驳。
  “化学中没有毒化这个说法,但铁却可以被这种酸液腐蚀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诸位请看……”陈旭把小段铁丝丢进试管,坐的近前的几排人立刻就能清晰的看见是试管中开始冒出细微的气泡,同时里面的液体也开始变成黄色。
  而在铁和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陈旭划燃一根火柴靠近试管口,只听微微噼啪一声,一股亮丽的火焰在试管口炸开,这个动静一下将所有人惊的骚动了一阵。
  “诸位以前都认为空气是什么都没有,但其实我在工学院讲课的时候提到过,其实空气并非真的就是空无一物,而是有很多种成分,就比如水蒸气,只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罢了,而且空气和水一样是有重量的,也会产生压力,方才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铁和这种酸液反应的时候释放出来一种气体,这种气体非常轻而且很容易燃烧,遇到火就会发生爆炸,因此本侯把这种气体叫做氢气……”
  几分钟过后,试管里面的一小段铁丝已经融化的快看不见了,而里面的硫酸溶液也变成了黄褐色。
  陈旭将这根试管插到试管架上,重新再次拿起一根试管,装入一些清澈的石灰水。
  “下面进行另外一个试验,这支是试管里面装的是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又叫氢氧化钙溶液,是一种碱性液体,接触过的人应该了解,如果沾到伤口或者溅到眼睛里面会刺痛……而这个烧杯里面是澄清的草木灰水,草木灰大家也应该有些了解,可以用来制革,还可以用来洗头和清洗衣服上的油脂,那是因为里面含有一种叫碳酸钾的物质,如果我们把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诸位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液体会变成白色的浑浊物……”
  陈旭一边说,一边将烧杯中的草木灰水慢慢倒入试管当中,很快就看到两种清澈的液体瞬间就变成了白色的浑浊物。
  “哗~~”看着试管中的变化,教室里面又是一阵骚动。
  “侯爷,这种浑浊的东西又是何物?”胡宽忍不住站起来问。
  “呵呵,这种白色的东西最为常见,和河滩上的卵石成分一模一样,叫做碳酸钙,而如果将这些浑浊物澄清,那么试管之中就会得到一种更加猛烈的碱性物质,叫做氢氧化钾,本侯先将试管放在这里静置一会儿,稍后继续另一个有趣的试验……”
  陈旭把试管插到试管架上,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铜铁两种金属物质,然后又写下钙和钾两个字。
  金银铜铁铅锌这些都是眼下大秦工匠都比较熟悉的金属,几乎生活中随处可见,至少工厂科学院工学院这些东西都有,但钾和钙这两个字眼下都还没出现。
  “我们华夏文明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而自从仓颉造字以来,华夏文字便有一个特点,那便是用五行为偏旁来区分物体,比如以金为旁来辨别金属物质,以水为旁来区分和水有关的东西,铜铁铅锌都是金属,而本侯刚才写下的这两个字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钾和钙也是金属物质,只是这两种物质非常活跃,遇到水和空气很容易就变成其他的化合物,就像铁一样,自然界并没有纯铁,所有的铁矿石都是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就算是铁放在空气中也会慢慢锈蚀,铜也是一样,新铸的铜器色泽为红色紫色或者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不进行擦拭打磨就会变成绿色的铜锈,而绿色的铜锈就和胆矾一样,是一种含水的化合物……”
  “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诸位平日都见到过,但却从没有人去想为什么,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铜器会变成绿色,为什么黄金却不会发生这些变化,为什么不同的花朵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些鲜艳的矿石可以用来制作染料有些却不能……”
  “本侯以前说过,科学就是一个不断追根问底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挖掘证明的过程,科学的精神在与探索和怀疑,在与实践和验证,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都需要有探索实践的精神,我们不能茫然的认为看见的就理所当然,其实不是,神农氏尝百草,不断的尝试探索才有我们现在吃的粮食,华夏祖先在烧融的石头中发现了铜和铁的存在,才有了我们眼下锋利的兵刃和器具,所以科学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系统的去总结其中的规律,而本侯开设科学院和工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养成一种科学思考的习惯,无论懂或者不懂,都要先问问为什么,因为没有任何事情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一定会有我们说不了解的原因,而探索这些原因出现的规律,就是科学的本质……”
  “好了,下面我们继续方才另一个有趣的试验……”
  陈旭拿起第一支试管,里面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又用吸管吸取了一些已经沉淀之后的氢氧化钾溶液滴进去,很快就看到试管里面开始出现一些絮状的蓝色物质。
  “诸位请看,试管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蓝色的物质已经不是胆矾里面含有的硫酸铜,而是另外一种叫做氢氧化铜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作为一种蓝色的染料,水洗不会掉落和褪色,如果把纸泡进去,干燥之后就是蓝色纸张……”
  “最后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试验,那就是铜和铁的置换反应,这是一瓶硫酸铜溶液,我们把一根铁丝放进去,等蓝色的溶液慢慢褪色,过一会儿诸位就会发现这根铁丝上会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这种红色的东西就是平日司空见惯的铜……”
  一堂化学讲座,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看似简单的几种酸碱和常见的东西,翻来覆去却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这些在后世初中和高中甚至小学生都能够了解的简单化学反应,却让听课的上千人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虽然听完之后皆都满头雾水不明所以,但却仿佛从其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新奇的奇异世界。
  “神奇的化学,是否会打开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是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报头版头条的新闻,用整个版面详细的记录了清河侯讲座的过程,并且首次提到了各种化合物的名称,褐色的铁锈的真正名称叫做氧化铁,绿色的铜锈叫做碱式碳酸铜,冶炼铜的黄铜矿石叫做硫化铜,蓝色的胆矾叫做硫酸铜水合物,还有草木灰中有用的成分叫做碳酸钾,硝石的真正成分叫做硝酸钾,而日常吃的盐主要成分叫做氯化钠……
  这些奇怪的名称虽然听着如同天书一般,但所有人参加过听课的人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它深奥玄妙无比,即便是想弄清楚其中的皮毛都生涩无比。
  而这堂课讲完之后,陈旭正式在工学院成立了化学系,招收了数十个精通炼丹炼药的方士开始进行化学研究,并且还通过报纸向整个大秦的方士阶层发出召唤,任何对这门玄奥的科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投入到化学系来学习,以此推动化学在生活中的发展和应用。
  陈旭相信,只要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加上他参与引导,几年之后在大秦开始基础的化学工业并非难事,就像烧制石灰一样,大秦人早已发现石灰不光可以作为建筑粘合剂,还可以用来消毒杀虫,而各种矿石和植物染料也早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化学的发展,将会更加推动大秦工业朝着可以理解的成熟方向发展。
  而随着这趟化学讲座的广泛传播,无论是民间百家门徒聚会还是朝堂议政,化学这个崭新的词语也开始在讨论中出现,特别是一些方士,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炼丹熬药的时候,嘴里不蹦不出几个硫酸铜和氯化钠等化学专用名词便显的不够高大上,甚至还有民间装逼的流氓在面馆吃面都要吼一声店家多加一点儿氯化钠以表示自己的不同身份。
  而因为这些讨论越发广泛,几天之后,皇帝亲临工学院的化学实验室,数千禁军和玄武卫将工学院包围的水泄不通,然后独自一人观摩陈旭和一群方士演示了一次化学实验,特别是对这种不冒烟的酒精灯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几个。
第968章
收获芝麻
  ……
  八月底,陈旭种植的芝麻成熟进入了收割阶段。
  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陈旭更喜欢的是各种经济作物,因此陈旭的封地上各种瓜果蔬菜葱姜蒜椒牛羊猪鸭鱼特别多,至于普通的粮食种的越来越少。
  李顺去年带回来的两袋野生芝麻经过筛选之后育苗移栽,足足种了十多亩,平日安排封地上的农户和农学院的学生教习除草松土仔细照看,眼下都已经成熟。
  这些芝麻因为是月氏人采集的野生种子,没有经过优选和人工培育,因此长出来的也良莠不齐,芝麻杆高矮粗细都不一样,上面结的芝麻果荚也大小不一,有的密密麻麻不少,有的稀稀拉拉只有两三个,因此这次收获芝麻,陈旭要亲自前来指挥收割,将其中茎秆粗壮而且果荚比较多的都先优选出来,到时候作为种子备用,至于那些品质不好的可以用来榨油和做麻糖等点心。
  陈旭先骑着马绕着这一大片芝麻地转了一圈,又走进几块地掰开一些芝麻荚看了一下,感觉除开里面的芝麻粒数量和颜色比较杂乱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任何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