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1072

  眼下的情形就是,这些精锐马卒的兵役开始固化,服役期过了却回不了家,但获得军功已经开始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几年没有打仗的北军,已经闲了好几年,守在边关却无事可做。
  因此大秦到了眼下这种状况,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实际上已经完全不适应大秦往后的继续发展,更役这种每人两年的强制轮换兵役制度也变成了一种沉重的枷锁,既不利于民生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安全,而且还给朝廷和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每年数十万役卒戍卒调动来往于大秦数十郡数百县,吃喝拉撒不仅浪费粮食,还耽误农时。
  后世的中国也是普遍兵役制度,但却是采用了义务兵和志愿兵两种方式结合,即每一个公民都有为期两年以上的服役义务,加入军队进行必要的军事操练和国家建设,服役结束之后可以申请退役回家,当然也可以申请成为志愿兵继续服役,而退役的军人身份也会转变成为预备役,如果遇到战争,需要优先响应国家的号召重新回归各自的部队拿起武器上战场。
  而志愿兵就属于职业军人了,和国家签订有服役合同,国家根据服役期限等合同条款支付薪水、提升军衔、赋予军职等等。
  大秦眼下的军队情况在陈旭看来,就是处在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两种兵役制度的夹缝之中,但却又没有法律条款有明晰规定。
  而大秦规定的二十级军爵制度如今也成为了大秦军队往正规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羁绊。
  大秦的军功全靠打仗杀死敌人获得。
  如今没有仗打,那么就无法得到军功。
  而如果是轮换兵役,那么还无所谓,反正熬熬一年也就过去了,然后回老家继续种田,但如今的马卒都是精锐,属于大秦绝对的精锐战士,已经固化下来开始长期服役,那么就必须解决这些战士军功的提升以及奖励还有退役保障问题。
  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不好,拖上几年这些士兵无法获得想要的军功奖赏和退役保障,心中必然会积累许多的怨愤,说不定某一日就会哗变闹事。
  而这次雁门关兵卒捣毁靖边寺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军队因为无所事事已经开始有些骄横跋扈之气,或许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无论是王离有意为之,还是戍边的兵卒无意干的,这让以前不太想干涉军队的陈旭有些警觉起来。
  历史上秦二世上台之后大秦义军风起云涌,王离率领当时号称大秦最精锐的二十万西北大军南下镇压起义,但却屡战屡败,几乎没有起到作用就被项羽活捉了。
  由此可见,到了秦末时期,实际上秦军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并不像后世人推崇的天下无敌,而陈旭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轮流戍边这种兵役制度已经不适合全国大一统的帝国格局,陈胜吴广就是在去往戍边的路上造反的,另外就是边关数年平静之后军心开始懈怠,将领和兵卒都失去了战斗的勇气。
  军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动荡的最大的隐患,如果军队问题处理不好,大秦短暂的和平和繁荣或许同样是昙花一现。
  而要改变眼下大秦军队的制度,那么推行后世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陈旭认为就是最好的方法。
  义务兵在当地郡县服役,接受郡尉县尉的训练和调度,负责郡县治安和一些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
  志愿兵是正规的作战部队,可以在民间招募或者由义务兵申请转入,成为志愿兵之后就可以领取薪水,按照服役时间得到晋升,用军衔取代眼下的军爵,即使和平时期不打仗,只要在服役期内表现完好,同样会得到该有的奖赏,根据表现和测评还可以提升军职。
  通过完备的制度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国家军队,才是大秦未来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而雁门关这件事或许就是陈旭介入军队改革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不过这件事在陈旭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原因和考虑清楚之前,和陈平这种纯粹的文人说没有任何用处。
  因此陈旭便把调查雁门关的这件事先放了下来,让陈平帮忙搞定今天来的第二件事,那就是在报纸上长期登载一条夹缝广告,全国各地的清河商店常年收购晒干的花朵香草以及一些香料,其中主要以桂花、茉莉花、栀子花、金银花、玫瑰、牡丹、兰花、柑橘花、菊花和薄荷等为主。
  至于各种花草的收购价格,陈旭直接把范采薇写的一张表给丢给了陈平。
  如果要把香水做成一个赚钱的产业,就必须扩大花草的收购范围,而且大部分花草只有在春夏才会盛开,很多花期很短,几天时间就会凋零,如果安排人去各地收购鲜花肯定不现实,因此收购干花几乎就是唯一的手段,只要干花收购之后,就可以安排人去各地筹备精油工坊慢慢提炼,然后将提炼出来的精油送回咸阳的香水作坊进行调制后包装出售。
  而香水产业也是一个帮助老百姓创收的好方法。
  如今大秦经济正在处于加速腾飞状态,富豪商贾都投身期间获得大利,无论是钢铁、水泥、陶瓷、茶叶还是日常的粮食、布匹、陶器、服饰、皮货等等,实际上都是被本来就很有钱的富豪商贾把持了,获利最大的还是这些本就实力雄厚的阶层,但不管怎么说,普通百姓也因为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一些挣钱的机会,平民之所以穷苦,一是税收劳役繁重入不敷出,二就是没有良好的收入来源,如今随着农税不断降低,这几年百姓的口粮越来越充足,而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处在终端的农民还是多了许多赚钱的机会,比如去厂矿工地务工,采挖药材,采摘茶叶葡萄等送去各地的工坊等等。
  眼下陈旭用香水再给百姓一个挣钱的途径,那就是采摘花草,这个工作强度不大,妇女和孩童都能完成,处理起来也不复杂,只要时节合适,收购的价格适当放高一点儿,也能起到一个均贫富的目的,把富裕阶层的钱掠夺流通到平民手中。
  而一想到以后香水主神福神系列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品种,陈旭苦笑的同时也感觉到头大,不过这件事以后注定会是一群女人去操持,也不用他太过操心,想想也就算了,只要老婆们高兴就好。
  自从有了香水,包括平日淡然宁静的水轻柔都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每天都热情参与香水的调制和包装之中,而且她调制的香水和嬴诗嫚蒙婉范采盈都不同,清淡而优雅,没有半分媚俗的味道,非常符合陈旭对于香水的理解和定义。
  在报馆呆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临走时陈旭送了陈平一瓶体验装的香水,然后在一群护卫的护送下来到清河侯府。
  如今的清河侯府早已改成左相府,不过无论是陈旭侯府上下还是整个咸阳民众,都还是称其为清河侯府,似乎清河侯三个字才正宗,才能真正代表陈旭的地位和身份。
  不过陈旭一家人如今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城外的清河别院,侯府成了他进城上差办公之后的一个落脚歇息的地方。
  清河侯府很安静,大部分家仆和护卫都去了城外,这里只留下了一百多人,当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仆从护卫侍女管事配备齐全,因此陈旭回府之后,管家管事全都来拜见,侍女也很快奉上香茶捶腿按肩的伺候。
  “持本侯令牌去一趟城外的南山别院,让统领陈勇带十个少年过来!”陈旭掏出自己的白玉令牌递给侍卫首领。
  “是,侯爷,属下这就去办!”侍卫首领收好玉牌出门,大声吩咐几声之后很快就有马蹄声嘚嘚离开侯府,而陈旭端着茶杯去书房,铺开纸笔,等侍女把墨磨好之后离开关上房门,陈旭这才开始凝神思考军队改革的事。
第1058章
五大战区
  如果不是因为雁门关这件事,或许陈旭还不会如此着急准备把手伸向军队,毕竟军队这一块太过敏感了,一个不慎就会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尤其是大秦这种靠军功刺激将士卖命而且卓有成效的军事制度下,贸然全盘推翻必然会引起军方的激烈反对,甚至在三省六部也会有巨大的阻力。
  但陈旭也相信皇帝一定能够看到这种改革的好处以及眼下大秦军队的弊端,只不过这种伤筋动骨式的改革必须策划的非常完备和详尽才好,毕竟自己的这套理论太过超前,到时候军方和三省六部的官员配合起来要能够清晰明白才行。
  而且既然要改,陈旭这次决定一气呵成,将大秦军队制度彻底推倒重来。
  首先就是筹备四大战区和中央警备区。
  中央警备区,负责咸阳和内史府范围内的安全,以现在驻扎在泾阳、高陵、芷阳的警卫和驻守四关的兵卒,再加上驻扎咸阳城内的两万中尉禁军为基础,整编成为四个中央警备师,下辖二十个警备团,征召最年轻勇猛的士兵,配备最好的武器,负责保护关中和咸阳的安全。
  除此之外,咸阳城还有一支只有不到一万人,但却战斗力爆棚的禁军,叫做卫尉禁军,里面每一个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武士,前身叫做卫戍军,是当初秦昭王筹建的,秦始皇登基之后,将卫戍军改编成为了眼下的卫尉禁军。
  卫尉直属于少府,但少府令赵威却无权调动,各级军官直接听命于始皇帝,见兵符才能行动,期门、羽林、千牛三卫都属于卫尉禁军,专门负责皇宫和皇族的安全,这支卫尉禁军陈旭不能动,但还是可以在格局和名称上改变一下,名称改成皇家禁卫军,下辖一个师五个团,武器装备自然还是要配备最好的。
  除此之外皇宫内还有一支最神秘的武装,叫做玄武卫,只有五百人,而且只保护一个人,那就是始皇帝,皇帝到哪儿这群人就跟到哪儿,皇帝随行十丈之内,没有允许都会被玄武卫挡在外面,而玄武卫到如今陈旭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厉害,不过按照当初水轻柔受伤来看,你们基本上都受过专门而系统的武术训练,不是普通的高手那么简单。
  玄武卫陈旭更加不能去触碰,甚至连编制和名称都不打算去动,这是皇帝的禁脔,动一下会被打断腿。
  而中央警备区的格局就是如此,中央警备师负责关中和咸阳城的安全,皇家禁卫军负责皇宫安全,玄武卫负责皇帝安全,层层保护大秦的核心权力中枢。
  东部战区,负责辽东方向,以当前王离的北方大军为主,设置两万主战部队,一万辅助部队,以军为建制,下辖两个主战骑兵师,一个辅兵师,共计下辖十五个骑兵团,军部设在居庸关,以东北燕长城燕山沿线关隘为屯戍地,负责大秦之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五郡和辽国诸地的安全,防备的还是东胡和朝鲜。
  北部战区,负责草原方向,还是以王离的北方大军为主,设置两万主战部队,一万辅助部队,以军建制,下辖两个主战骑兵师一个辅兵师,格局和东部战区一模一样,军部雁门关,以赵长城阴山沿线关隘为屯戍地,负责代郡、雁门、云中、九原和朔方五郡的安全,防备匈奴和草原民族的袭扰。
  南部战区,负责岭南诸地,如今岭南虽然差不多已经搞定,但越族实际上很不服帖,需要一支大军长期驻守,同时还要提防逃亡越南等地的越族人的袭扰和反攻,因此眼下还不到裁军调整的时候,但军队建制必须统一,以军部和师团营连排等新式军队设置。
  而西部战区则是以蒙恬的两万大军为主,军部设在陇西,江琥和李信的两支主力部队改制成为两支骑兵师,各自下辖五个骑兵团,一支骑兵师退守敦煌,一支驻扎葱岭,月氏和西域诸国组建的几万辅兵同样进行改制,组建成为几支以师团为单位的军团,负责协防西域各地。
  攻占西域之后,大秦短期内继续往西大规模进攻的必要性已经不太大,需要通过商队和使臣来往,开始接触大宛、大夏以及孔雀王朝等西方国家慢慢了解各自的实力,如果能够归附最好,不能归附的话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就可以一鼓作气碾压过去。
  因此眼下西部战区才是整个大秦军队的核心所在,两万常年驻扎在外的大军并不稳妥,因此陈旭想了许久之后,觉得可以再次在国内征召一万志愿兵驻扎陇西军营,这样蒙恬手中就有了两万辅助马卒,经过严格的训练提升战斗力,同样达到精锐马卒的水平,而且还能和江琥和李信的两支大军进行换防修整,以此保证良好的战斗力。
  根据大秦眼下的发展态势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武器和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往日步卒的主要武器长戈基本上已经退出装备序列,马卒以马刀和弓弩为主,而且所有的武器包括制式弓弩在内如今全部都已经开始替换为钢铁制造,不仅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也结实耐用不容易损坏,大大提高了兵卒的作战能力,随着内衬钢片的新式皮甲和锁链甲开始装备军队,兵卒的战场生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混合军粮,搪瓷茶缸以及军用水壶的装备,兵卒的生活状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眼下因为生产能力还无法让全军都吃上混合军粮,用上搪瓷茶缸和军用水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些装备肯定会普及到军队之中,成为标准配备。
  从去年单独组建红星搪瓷厂之后,搪瓷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陈旭要求生产的搪瓷锅,搪瓷茶缸,搪瓷的军用水壶都陆续研发完成并且开始配备蒙恬的部队,但不过搪瓷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尤其是军用水壶打造困难,加上来往路途遥远运送麻烦,如今一年多过去,江琥和李信的两支大军也才陆陆续续装备了三分之一,但就是这三分之一,却也刺激的驻扎西域的两支大军的将卒兴奋的嗷嗷叫唤,虽然远离故土万里之遥,但当咸阳把这些精美而且实用的装备免费配发下去的时候,许多将士都激动的热泪盈眶哽声呜咽,感觉到他们一路厮杀征服西域,然后又驻守这风沙苦寒之地忍受折磨没有白费,皇帝还记得他们,大秦的百姓也还记得他们,并不曾将他们抛弃。
  对于所有远离故土的人来说,哪怕些许的关心和安慰,也会是如同强心剂一般的振奋心情,因此古代也才有家书抵万金之说,而只有长期远离故土的人也才会对这种心情有深刻的感受。
  在陈旭的军队改革策划中,把全国军队分成为五个战区,进行全新的建制建设都还是次要的,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他要把大秦眼下的兵役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采用后世中国的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两种结合方式,而且采用挑选方式征兵,而不是人人都需要参加军队服役。
  人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不允许逃避,但在甄选之上,国家也要有严格的制度,身体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一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用年龄来区分。
  而且年龄同样要给予限制,十七岁到六十岁这个区间太过宽泛,志愿兵中超过四十岁的普通兵卒全部要淘汰,各地郡县的尉卒同样如此,甚至还要更加趋向年轻化,十七到二十五岁最好,服役时间延长到两年,不用戍边,服役结束之后,表现良好而且愿意当志愿兵的可以调往边关作为辅兵或者主战兵员,以替换年老体衰或者退役的士兵,服役期间家庭无需纳税,这样可以刺激平民参军的热情。
  因为这次陈旭策划的改革几乎是推到从来,从服役方式到军事部署到军队建制到兵卒将士的升值奖励等等都是全新的设置,因此内容也非常的复杂,陈旭需要一样一样全部厘清。
  半个时辰一晃而过,书房外面传来侍女的禀报声,去城外南山别院的侍卫首领回来了。
  陈旭出来,留下陈勇和十个火枪队少年之后,吩咐包括侍女侍卫在内的所有人全都离开后院,等人都走光之后,这才神情严肃眼神犀利的扫过十一个列队站的火枪队少年。
  转眼四年过去,当初一群最大不会超过十四岁的贫苦少年,如今全都长成了半大小伙子,不光身体强壮而且气势也不可同日而语,脸色冷峻目光端正,令行禁止有了几分杀伐气势,而且这些少年三年前都参加过函谷关的伏击战,许多人脸上身上都还有箭创刀伤,这些伤痕留在他们身上,看起来更添几分威武和霸气。
第1059章
最坏的打算
  “立正~”
  陈勇等十一个少年几乎同时啪的一声后脚跟靠拢,身体挺立如同标枪一般面色肃然的站好。
  “稍息!”陈旭很满意,严肃的神情也微微放松下来,“你们都是我从清河镇带来的,本侯当年在清河镇当里典的故事你们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一群少年大声回答。
  “那你们听说本侯最威风的是哪一次?”
  “杀山彘和大蛇!”许多少年异口同声的说。
  “嘁,侯爷问的是当里典之后的事,杀山彘大蛇的时候,侯爷还不是里典呢?”一个一看长相就比较机灵的少年撇嘴说。
  “对啊!”一群少年都回过神来,抓耳挠腮的想了一番之后,有人说是在野狼谷杀老虎,有人说是在宛城揍马腾,还有的说是在造纸工坊痛扁蒙云,还有的说是剿灭劫持税粮的山匪。
  “你说的对,本侯最威风的就是剿灭那群山匪!”陈旭指着一个少年点头,然后脸色再次变得严肃起来,“当初那群山匪藏在清河镇附近,为祸附近乡民十余年,本侯为清河镇做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就是把这群山匪全部剿灭,如果任由那群山匪藏在清河镇附近,你们这些人说不定也会被他们掳上山如今也做了山匪!”
  “侯爷说的对,我就知道有个比我大几岁的乞童被山匪掳去了,不过不知道是当了山匪还是被他们杀掉吃肉了……”
  “怎么会吃肉,必然是当了小山匪!”有人反驳。
  “那有什么不同,反正后来都被侯爷不是杀了就是抓住了,最后还不是都被县尉砍了脑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