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1072

  “嗯,旭哥儿如今都是大秦左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除了皇帝就你的官最大,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你也知道我比较笨,来了咸阳也帮不了你什么大忙,但清河镇我还算熟悉,能够帮你把封地管好,将来侄儿出生之后就继承清河侯的爵位,封地上一切都好,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我这个姑父也算是没白当……”
  牛大石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陈虎和陈姜氏都神情动容,陈旭捏着下巴想了许久说:“你这些年帮我管理清河镇,的确让我轻松不少,但你也别太担心,你如果愿意来咸阳,清河镇我会另外安排人回去照看!”
  “旭哥儿不用劝我,咸阳我呆不习惯,而且我娘也不习惯,她从未出过远门,旭哥儿当年教导我要孝敬父母,如果我来咸阳,娘肯定和虎叔婶娘一样不愿意来,小春如今还小,我爹又不在了,我必须要照顾娘和小春,到时候还要给小春盖房子娶媳妇……”
  “真难为大石了,又懂事又孝顺!”陈姜氏听的眼睛泛红又开始擦拭眼泪。
  “杏儿,听见大石哥的话没有!”陈旭转头看着杏儿。
  “听见了!”杏儿很不乐意的嘟着嘴巴点头。
  “杏儿,爹以前不在家,让你和兄长还有你娘受了不少苦,大石说的对,我们都不愿意到咸阳来生活,小河村住着最轻松自在,跟我们一起回去吧,清河镇是你兄长的封地,你和大石帮忙照看他也放心,而且还有那么多工坊每年挣数百万钱,你两年没回去,如今的清河镇和雉县都已经大变样子了,到处都通了水泥马路,而且清河镇和雉县之间还开通了公交车,每天早中晚三趟,来去都方便,而且到宛城也方便,一天就可以来回,道路也同样通畅,即便是你以后想来咸阳玩,也就十天左右……”
  “杏儿妹子你放心,你嫁我之后,如果想来咸阳玩耍随时都可以来,我绝不阻拦!”牛大石也脸皮涨红的对着杏儿说。
  “那……那好吧,等我回去之后我要在镇上开一间女子学校,专门教授她们学习音乐舞蹈和绘画织绣,不然就太无聊了!”杏儿低着头想了许久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放心放心,我明天就安排人回清河镇去安排,给你们修建一栋大房子,顺便把女子学校也修建起来!”陈旭高兴的站起来笑着说。
  “我就知道兄长对我最好,我去找几位嫂嫂说话去了!”杏儿羞红脸跑出房间。
  “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等清河镇的房子修好就给杏儿和大石举办婚礼,旭儿到时候有空就回去,没有空也不要强求,毕竟国家大事为重,免得让皇帝担心!”陈虎此事也感觉一块石头落地,浑身都轻松起来。
  第二天一早,陈旭便写下一封书信让家仆亲自送去雉县,让雉县县令刘通召集人手在清河镇选一块风水好的宅地修建一套至少三十亩的宅院,并且还表示会安排工匠回去指导安装自来水和淋浴以及全套的厨卫设施等。
  除开杏儿和牛大石的婚房之外,还要在清河镇修建一栋女子职业中学,让杏儿回去之后有事情可干。
  在咸阳呆了这么多年,再让杏儿回去种田养猪已经不可能了,小时候是迫不得已,眼下这种又脏又累的劳动陈姜氏自己都没怎么做了,偶尔下地也是种点儿蔬菜瓜果,左相大人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有亲自干繁重农活儿的机会,莫说家仆不让,小河村和清河镇的乡民都丢不起那个脸。
  接下来的几天,杏儿早出晚归去和咸阳一群姐妹说话告别,彼此赠送一些礼物,心情虽然看起来有些失落,但也并没有特别不高兴,而且知道自己快要出嫁了之后,羞怯的同时说话也开始变得细声细气许多,不像往日那般风风火火吵吵嚷嚷。
  而得知杏儿要回去嫁人,虞姬更加失落,每天跟在杏儿的身后像影子一样,半夜睡觉还会伤心的哭哭啼啼,杏儿一走,她便没有了朝夕相处的玩伴。
  “要不你也跟着杏儿姐姐回去清河镇好不好?”陈旭把情绪低落的虞姬叫到自己面前,轻轻的摸着她的头发说。
  “杏儿姐姐回去嫁人,以后就是大石哥哥的妻子了,我又不嫁给大石哥哥,我回去干吗?”虞姬抹着眼泪摇头。
  “你说的也是,不过人总要长大,有些事总是要改变,就和你爹爹一样,不可能永远都和我们待在一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等再过几年虞姬长大了,到时候也要嫁人,也会离开侯府,也不能时常和小旭哥哥在一起了!”陈旭感慨的点头。
  “不,我才不离开侯府,我要嫁给小旭哥哥,这是爹爹的吩咐,杏儿姐姐不想回去,但伯伯给她定了娃娃亲,她还是要回去,这是古老的规定,谁都不能违背,不然就会有人耻笑……”虞姬倔强的睁大一双眼睛看着陈旭。
  陈旭忍不住心脏咚咚乱跳了几下。
  突然之间,他发现这个几乎每日朝夕相处的小丫头有些不一样甚至有些陌生,七年时间,当初虞无涯从风雪呼啸的寒冬捡回来的小女孩儿,似乎突然之间就长大了,十二岁的虞姬,已经不是前几年那个胖乎乎只知道追在杏儿屁股后面跑的小丫头了,不光身体发育良好隐隐有了几分少女的娇柔,一双清澈的眸子也已经有了几分温婉和羞涩,虽然容颜还很稚嫩,但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知,还有自己坚持的倔强,这双水灵灵清澈透明的大眼睛,就是她心灵的窗户,展露着她对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的坚持。
  冤孽啊,为何虞无涯这个大白痴当初要说那句话!
  陈旭在心底幽幽长叹一口气。
  在这个古老的时代,许多人真的就是一根筋。
  他们坚守信诺,他们看中名节,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至死不渝,这是一个思想顽固但又极度彰显个性的年代,与两千多年之后的华夏,基本上不是同一个人种。
  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事只能等以后慢慢处理,如果娶这个小丫头,要比当初娶蒙婉更让他感觉到尴尬和无奈。
第1106章
始皇帝的气魄
  ……
  时间忽忽,转眼已经是十一月,王翦去世的悲情气氛已经从民间慢慢消退,寒冬的咸阳已经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热闹。
  城南图书馆的建设依旧如火如荼。
  根据工程进度,所有的土石工程要在开春之前完成,等天气暖和之后就会开始浇筑地基,京师大学附属的楼堂馆舍必须在今年入秋之前全部完成,大礼堂必须在入冬之前完成,图书馆必须在明年入夏前全部完成,如今正是秋冬时节,少府官员已经安排大量的人手去太乙山中伐木采石,去河滩上采掘砂石,水泥厂也正在大量烧制水泥和制作水泥砖,提前筹备大量建筑材料。
  而为了让京师大学和图书馆大礼堂与时俱进安装配套的自来水和下水道,张苍带着一群科学院和工部、少府的官吏还在策划当初陈旭那个异想天开的巨大工程,准备在泾河上游或者支流上修建一座拦水大坝,通过管道将水引入咸阳,为整个咸阳提供足够的水源和压力安装自来水。
  这个庞大的自来水工程要比修建蹴鞠商业广场投资更大更加复杂,对于土石方工程和数学测算要求更加严格,不过这件事相对蹴鞠广场来说,大秦的工匠显然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拦水筑坝修建沟渠早已是非常成熟的工程,眼下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筑坝位置,然后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管道等等,让咸阳通上自来水,这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的共同景愿。
  不过自来水虽然陈旭早已研究出来了,甚至还研究出来了各种配套的淋浴、马桶、浴盆、洗手池、水龙头等相关设备,甚至水龙头经过许多年的改进几乎已经和后世的没有了太大的区别,但因为水压问题,整个咸阳城还没有一户人家用上自来水,连皇宫都没有,目前只有城外有四五家王侯公卿新建的别院才有,而且每天都需要家仆用吊桶往里面装水,属于非常操蛋的自来水。
  虽然张苍的举动非常顺应民心,整个咸阳城上到皇帝下到平民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但在陈旭看来,咸阳城要想真的通上自来水,没有四五年绝对不会成功,光是管道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远距离输水要保证压力不会衰减太多,必然要求管道必须密闭不能漏气,但眼下要制作这种管道只能用水泥,而大秦根本就没有如此高超的铸管工艺,至于用铁管更加不可能,一是没有后世的防锈铸管手段,二是大秦的每年的钢铁产量太低,完全经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
  而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钱。
  安装自来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张苍的大致测算需要至少两个亿的投资,这是仅次于东方道的巨大工程,朝廷支撑不起,陈旭作为左相,不会允许因为修自来水让大秦再次回退到以前强征民力的状态,该商业的就必须用商业手段来解决,在没有解决资金来源之前,他不会同意强行修建自来水,因为这并不是必须的。
  民间关于自来水的讨论比较热闹,甚至几次上朝皇帝都还很感兴趣的询问过工部少府一些官员,陈旭作为自来水的始作俑者自然也被问到,但当皇帝和满朝文武听闻至少需要两个亿的投资之后,一个个心惊肉跳的全部顾左右而言他,决定不再关心这个问题。
  自来水有没有没关系,反正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
  何况少府和朝廷本来就入不敷出,皇帝更是感觉钱不够花,按照陈旭的说法,开源节流精打细算才是朝廷该做的事。
  十一月上旬,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斟酌之后,少府令赵威和一群皇族经过反复商讨裁撤后宫的最后名单和安置措施全部出炉,经过皇帝数次删改斟酌之后予以通过。
  猜测后宫的谕令传出之后数日之内,皇宫东门北门整日车水马龙,遣送出宫的宫女嫔妃等达到七千余人,全都大包小包的背着包裹被禁军送到咸阳西门之外一处临时的安置地点,而这里每日也聚集了数万人,大部分都是和宫里有些关系的关系户,既有王侯公卿和富豪商贾,也有六国王孙贵族。
  这些被遣送出宫的女人因为常年在皇宫之中生活,而且大部分能够读书识字,而且许多还精通各种织绣裁衣熟知礼仪,因此受到所有阶层的热烈追捧,毕竟是皇宫中出来的,光是这个身份就不同一般。
  因此每天只要禁军护送来之后,数万人都会一拥而上,有的直接就被亲人朋友接走,有的被富豪商贾看中买走,还有的因为身份高贵被诸多王侯公卿抢着花钱赎回去包养起来,现场哭声笑声呵斥声不绝于耳,人吼马嘶之声此起彼伏,一些女子落得一个好家庭,顿时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一些年老色衰的宫女因为无人需要将来会被遣送回原籍,若是家中已经没有亲人便只能自谋生路,但无论怎样,这些人的生活将从此彻底改变,再也不用呆在深宫之中孤独终老。
  所有遣散的宫女嫔妃的身份都将恢复民籍,无论何人接收少府都将进行严格的登记,姓甚名谁,原来在宫中何职,被何人收留,安置何处,具体身份等都会一一登记,并且会要收留者按下手印签下姓名,以保证这些女人的确安置妥当而且不会被发卖为奴。
  而因为这些女人的特殊性和资源的稀缺性,陈旭都还走后门让赵威为他精选了两百多个知书达理而且精通织绣的宫女,一部分送到女子学院开设的制衣厂工作,还有一部分留在家里缝补衣物照顾家人,还有一些送去清河商店帮忙,到时候还能送给妹妹杏儿几个当陪嫁,这些女人若是日后找到男子成亲,也并不影响她们的工作。
  皇宫遣散七千宫女嫔妃,几乎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随之遣散的还有无数宦官、内侍、宦者、厨工、乐人、伶人等多余的男性和宫奴,人数也有三千余人,至此秦始皇庞大的后宫缩减大半,足足裁撤掉了上万人的规模,这个数字就连少府令赵威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按照他和一群皇族比较保守的猜测数量是男女总数大概在五千左右,但最后的成果竟然翻了一倍。
  而其中大部分赵威以为可以留下来的女官和宫人,最后都被皇帝审查之后要求裁撤掉。
  始皇帝作为奠基华夏的千古一帝,气概豪迈,对于自己确认的事从来都不拖泥带水,而且特别遵照了陈旭眼不见为净理论的精髓,大笔一挥一下就将自己的后宫划拉出去三分之二的人数,仅仅按照周制保留了一百人左右的嫔妃,其余服侍起居饮食出行等的宫女和女官总共也只剩下来两千余人,于是等所有人员都裁撤安置妥当之后,赵威发现整个后宫突然一下安静无比,往日人来人往的后宫诸多寝宫和楼堂馆舍之间,再也看不到往日那些热闹喧嚣的情形,就连保留下来的嫔妃寝宫之中也冷清了不少,所有的嫔妃都有些战战兢兢不知所措,生怕哪天也被皇帝逐出宫去了。
  但冷清的皇宫却也让赵威彻底轻松下来,裁撤上万人的规模,每年至少节省上千万钱,实不亚于供养一支上万人的精锐马卒,要知道这些宫女宫人吃喝住用可比马卒要好得多,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穿绫罗绸缎,但衣服也都不是普通民间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后宫专门的制衣坊制作的,光是制衣坊的女官和宫女、绣娘都达到了近千人的规模,几乎是后宫之中最大的部门,每年消耗的布匹丝绸针线不计其数,即便是如此巨大的开销,仍旧还是有许多嫔妃甚至公主每年只能分配到一两套精心织绣的时令衣裙,大部分衣服还需要用自己的例钱出宫去购买或者让自己的宫女动手。
  十一月中旬,随着后宫遣散宫女和宫人进入尾声,因为此事热闹喧嚣的咸阳城也慢慢回归于平静。
  虽然王翦去世未满百日,民间禁止婚嫁等大型娱乐活动,但陈旭还是在清河别院小范围的邀请了一众亲朋好友给自己的二女儿庆贺百日喜宴。
  虽然是庶出的女儿,但陈旭并没有厚此薄彼,百日宴举办的非常丰盛,牛羊犬彘、鸡鸭鱼肉、海参鹿唇、木耳山珍,加上今年温室大棚的蔬菜播种比较早,因此黄瓜茄子胡萝卜洋葱西瓜等这些瓜果菜蔬也都成熟,侯府和清河酒店的十多位厨师和数十位厨工也铆足了劲各显身手大展神通,把自己这些年最拿手的美味佳肴制作出来,因此这一顿喜宴足足两百多道菜肴,整整摆满了餐厅七八丈长的巨大餐桌,加上崭新的瓷器和玻璃器皿,各种葡萄美酒和桑葚酒甚至还有好几种其他品味的果酒,整个侯府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浓郁到近乎于凝固的浓香。
  陈平、张苍、刘邦、公输胜、胡宽等所有在咸阳的一群朋友全都到齐,范思哲作为舅舅自然也要前来庆贺,并且还得到家族范顒公的亲笔来信,置办了一份价值二十余万钱的大礼包,除开绫罗绸缎黄金美玉之外,还有一叠总价十万钱的现金兑票,算是外公家族的一番心意,这份心意也把所有参与百日喜宴的宾客全都吓的手脚发抖,感觉自己的礼物有些拿不出手。
  虽然礼物不行,但吃喝还是行,陈旭和韩信陈虎作陪,陈平等一群亲朋好友在酒桌上大展身手,足足喝掉了数十箱美酒,各种美味佳肴流水一样的呈上餐桌,仍旧有些供不应求,一顿喜宴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才宣告结束,从午时一直吃到申时末,所有前来的宾客这才一个个脸红耳赤脚步踉跄的各自告辞离去。
第1107章
这个名字不吉利
  宾客散尽,侯府回归安静,侯府的家仆收拾酒宴之后的残局,陈旭在前院送走所有宾客之后,也带着微微的醉意去后院看望今日的小寿星。
  百日喜宴,是对于新生命的一种祝福,希望其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因为婴儿出生的前三个月,基本上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生病夭折,因此这百日宴又称为百日关,过了一百日,表示婴儿已经可以褪去襁褓,真正有了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也算是生命成长到了另一个阶段。
  在这个医疗极度原始落后的时代,生儿育女既是一种责任,同样也是一种痛苦,生产就是第一道鬼门关,大量婴儿和孕妇难产去世,然后有大量的婴儿夭折于两三个月之内,主要还是疾病和感染等无法医治,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基本上无法服药治疗,然后到学会吃饭走路说话之后,面对的夭折危险大部分就是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如野兽攻击、食物中毒、受伤、溺亡等,一般孩童要长到七八岁左右才有了基本的生命保障。
  因此根据古老的传统,百日宴之后父母需要为婴儿取一个便于称呼的小名,俗称乳名。
  (注一下:小名起源于周朝,称为幼名,便于亲人称呼,孔子名丘,实际上丘就是他的小名,意思是小土包。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国君的小名也很霸气,晋成公的小名叫黑臀,因为他老妈怀他的时候梦见一个黑屁股的神人。到了汉朝之后,士族阶层觉得小名不雅,开始逐渐废止小名采用正名,成人礼之后再有冠字,好友之间一般就称字,一般也是不直呼其名的,不然显得不礼貌。)
  后堂聚集了一大群人,陈姜氏、韩田氏、杏儿、虞姬还有水轻柔蒙婉嬴诗嫚范采盈范采薇等,加上侍女莺莺燕燕一大屋子人都在争相抱着今日的小寿星逗弄,而且今日还专门换了一套雪狐皮的衣裙,头上戴着毛茸茸的帽子,看起来颇为喜庆。
  “来,给我抱抱!”陈旭从范采盈怀里把女儿接过来。
  “夫君,二娘过了百日宴,需要给她取一个幼名也好平日称呼!”水轻柔提醒说。
  “嗯,的确该如此!”陈旭点头,然后一只手抱着女儿,另一只手捏着下巴开始思索,一屋子人都安静下来,范采盈更是忐忑紧张眼巴巴的看着陈旭,希望陈旭能够为自己的女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轻柔,二娘八字如何,有没有缺啥?”半晌之后陈旭突然开口。
  房间的紧张气氛一下被打破,水轻柔哭笑不得的说:“二娘八月十五巳时出生,生辰八字推算五行俱全,并无缺憾!”
  “五行圆满,又是中秋节,注定大富大贵圆满无缺,幼名就叫圆圆如何?”陈旭一番思量之后开口。
  “陈圆圆,夫君为二娘取的好名呢!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远……”
  “不不……这个名字不好,不吉利,待我再想想……”
  听的水轻柔说出陈圆圆三个字,陈旭突然脸皮一抖赶紧摆手,这个名字不是好名字,天生晦气,有国破家亡的征兆。
  一家人都不知道陈旭为何突然这么大的反应,嬴诗嫚在旁边温柔的说:“夫君,我觉得圆圆很好听啊,圆满、团圆、没有缺憾……”
  “侯爷,妾也以为二娘用这个名比较好!”范采盈也迷惑不解的开口。
  “不好不好,二娘岂能跟大熊猫同样的名字,待我再想想……”陈旭摆手再次凝神思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