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72

  谁都不知道方才山洞之中那些黑色的鬼影是什么东西,一触即溃但却像阴魂不散的鬼魂一般在身体四周盘旋往复,铠甲上面都留下了无数凌厉的爪痕,许多人的脸上身上到处都是伤口。
  不过唯一庆幸的是,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安全闯出了这个恐怖的山洞,折损率不到十分之一。
  王贲坐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脸色苍白须发凌乱,沉重的喘息之中感觉脑门中有一股压制不住的血水突突要冒出来。
  “走,加紧赶路,受伤者乘马,力健者步行,天黑之前必须走出河谷!”王贲双手杵着大刀站起来,随即感觉眼前一黑,喉头一甜喷出一口鲜血。
  “大将军~~”侍卫和无数禁军一拥而上将王贲搀扶起来。
  王贲喘息许久之后伸手擦掉嘴角的鲜血,收起腰刀摆摆手:“无妨,许久不曾如此搏斗,有些力竭而已,走!”
  王贲上马,侍卫和禁军也都只能赶紧跟上,受伤的被扶到马上,身体强壮的迈开双腿跟在后面,队伍再次启程,踩踏着冰寒的河水和积雪沿河谷蜿蜒向西北而去。
  凌乱的河谷之中,一道漆黑的山洞如同血盆大口一般獠牙嶙峋张开,呼啸的寒风穿过山洞,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随着人马离去,很快就被凌厉翻卷的雪雾淹没其中,只能听见低沉的呜咽声音震动四野。
第1124章
夺关
  ……
  天色虽然黄昏,但皑皑白雪笼罩的雁门关依旧比较亮堂。
  作为曾经抵抗匈奴的边境关隘,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关的雁门关依山而建,形成一座巍巍雄关,高耸的城墙随着山势起伏蜿蜒,一座座烽火台耸立在最高的山岭之上,十丈高的关隘如同一座闸门一般坐落在峡谷之中,死死扼住了中原通往塞外草原的通道。
  昔日赵武灵王为了强盛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和娄烦,建云中、雁门、代郡,筑雄关防御草原游牧民族的袭扰,后李牧奉命镇守雁门防御匈奴,导致匈奴始终无法突破雁门关而不得侵犯中原,再后来,李牧率领大军兵出雁门关,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导致匈奴数十年不敢南犯,让赵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良机,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而在数年前,蒙恬同样指挥大秦精锐马卒兵分四路出关,雁门就是其一,一战而定匈奴,至此将关外草原也纳入大秦版图,如今划入代国,昔日匈奴所占之地,皆都成为了大秦诸侯,中原从此再无匈奴祸患。
  如今的雁门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价值,西北三十万大军裁撤只剩下六万,由武城侯王离执掌,六万兵马分散驻扎于昔日燕赵边境的各长城关隘,而北军大营就设置在雁门关外的娄烦县。
  此时的雁门关高耸的城墙之下,皑皑白雪之中,无数愤怒的民众手持刀枪棍棒聚集在关口附近对着城墙上呼啸呐喊,要求关守惩治杀人凶手,人数已经达到万余,而且远处还不断有人陆续汇聚而来。
  而城关的城墙上下,关守陆荣,关都尉赵豹正带领守关的两千余将卒弓弩张开严阵以待,两边的长城之上也有无数民夫正在兵卒的呵斥之下来回奔跑搬运弓箭和武器。
  而看着城墙之下咆哮呼喊的愤怒民众,陆荣和赵豹皆都脸皮扭曲,他们从未想到因为当初小小的一件事,竟然导致赵地民众爆发了如今如此大的暴乱。
  雁门关作为抵御外族入侵的关隘,设计的就是对外不对内的防御措施,高墙箭垛和雁字型城墙皆都是迎着草原的方向,而内城除开一座军营之外,就是堆积大量军械和粮草的仓库,如果此时这数万愤怒的民众冲入军营之中,将军械粮草夺去,则后果不敢设想,在这个全民皆兵的年代,数万拿到大秦制式军械的民众瞬间就会成为一支武装大军,然后凭借区区守关的两千将士,绝对无法抵抗。
  而一旦这些人占领了雁门关,哪怕是武城侯明日率领戍边的大军赶到,也会被阻拦在雁门关外。
  那样雁门关将第一次成为了防御国内大军的城关。
  天色越来越暗,城关上下都是熊熊燃烧的火把,火光染透方圆十余里的区域,而更远处还能隐隐见到数十里外广武县城的火光和吵闹的声音。
  守城的兵将心惊胆战,而聚众围堵而来的民众也越来越逼近军营,甚至城楼上的兵将都能看见火光照耀下那一张张愤怒咆哮的面孔。
  “王离纵兵为匪,坏李牧将军祠庙,诸位随我冲进军营抢夺军械,明日与王离决一死战,势必要出这口恶气为将军报仇!”匪民之中,为首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举起手中一杆铁枪怒吼。
  “冲进去,明日与王离决一死战,为李牧将军报仇!”大汉身边,几个同样身体高壮的男子各自举起手中的武器咆哮。
  “杀杀,为将军报仇雪耻!”上万民众挥舞着手中的刀枪棍棒怒吼。
  “杀~~”
  大汉手中长枪往前一指,上万暴民瞬间而动,呼啸呐喊着扑向军营。
  “弓弩,射~~”随着几声牛角号声响起,军营之中有将领发出怒吼,躲在营墙和盾牌之后的弓箭手长身而起,拉开长弓将锋利的箭矢射出去。
  阴暗的雪光映照下箭矢横飞,伴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凄厉惨叫,冲向军营的暴民成片成片的栽倒下去,但这并没有阻挡住暴怒的民众,在如同喧嚣的呐喊声中,上万民众在夜色下如同一股黑色潮水一般往军营淹没而去。
  “轰~”木质的营墙栅栏被撞开一个口子,愤怒的暴民冲入了营地之中,为首一群手持钢铁长枪和武器的匪徒明显武功高强,长枪大剑四周横扫,一个个兵卒被砍翻挑飞出去,很快营地中就空出来一大片区域,更多的暴民冲入了军营之中。
  “守住,一定要守到王离将军的援兵到达!”城关之上,关守陆荣对着都尉赵豹怒吼。
  “随本将杀退匪徒!”赵豹呛的一声抽出腰间的大剑,带领城墙上的兵卒顺着楼梯冲了下去。
  两千守关的兵卒,上万暴乱的民众,在狭小的雁门关内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一场战斗进行了足足一个时辰,民众死伤数千,到处都是尸体和哀嚎之声,皑皑雪地上已经被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泥泞之地,丢弃的火把点燃了房屋草垛,腾空而起的火光染透半边天空。
  两千守关将卒也死伤惨重,在城关之下横七竖八丢下数百具尸体退守城关,整个军营已经被暴民完全占领,大量的弓弩刀枪被民众从仓库之中取出来开始武装,大量的粮食马匹都被暴民抢夺征用。
  得到了精良装备的暴民开始组织弓箭手攻击城关,因为这种对外不对内的建筑格局,城关基本上处于无险可守的地步,没有城门,没有玄关,没有拒马栅栏,而且还有数条台阶直通城墙之上,在暴民疯狂的攻击之下,守关的兵将只能拼死防守反击,时间持续到深夜,城墙之上弓弩箭矢用尽,在暴民的疯狂压制下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大量暴民开始顺着台阶冲击层楼,整个雁门关内血流成河,尸体在层关之下堆积厚厚一层。
  “快守不住了,恐怕坚持不到天亮,快想办法……”赵豹浑身浴血的冲到城楼之上大吼。
  “陆大人,赶紧点燃烽火台向武城侯求救吧!”逃到此处避难的广武县令伏蕤在旁边惊恐的开口。
  “来不及了,开城门出关,直接去军营向武城侯求助,不然今天我等都会死在这里!”关守陆荣脸色极其难看的说。
  “弃关……弃关乃是死罪?”赵豹脸颊扭曲的看着陆荣。
  “哼,此事本就是王离惹出来的祸患,眼下匪徒已经拿到武器甲胄,剩下不到区区千人如何防守,弃关固然是死罪,但这件事终归不能全部推到我等身上,罪魁祸首乃是王离,速走!”陆荣拂袖转身,在一群亲卫的护送下往城门而去。
  “陆大人等等下官!”广武县令也赶紧跟了上去。
  “弃关,撤退~”看着陆荣如同被狗撵一样仓皇的背影和尾随而去广武县令,赵豹咬咬牙发出撤退命令,伴随着几声低沉而悠长的号角声,守官的将士很快都放弃抵抗,蜂拥往城门而去。
  很快暴民冲上城墙占据城楼,两边的城墙也都被占领,在匪首的指挥下,洞开的城门被重新关上,此时虽然天寒地冻,但还是有无数的民众从广武县城的方向而来,将城关上下包围的严严实实,并且点燃草料栅栏取暖,搜寻武器盔甲武装自己,准备明天和增援而来的王离决一死战。
  自从去年三月王离纵兵捣毁靖边寺之后,赵地民众这口积蓄许久的恶气终于爆发出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官兵勾结和王离的强势压力下,本来就桀骜不驯对大秦充满了仇恨的赵地民众,终于用他们的血性劫持了这座赵国民众心目中的卫国雄关。
  转瞬之间一夜过去,随着天色明亮,天边一抹红霞越来越亮,当一轮红日升起,亮丽的阳光照耀雁门关的时候,鲜血淋漓遍地尸体的城关之上,无数身穿甲胄手持大秦制式刀枪弓箭的暴民已经密密麻麻站在了城关和两边的长城垛口之上。
  “呜~~呜~~~”
  雁门关外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之外,一声接一声的牛角号声隐隐传来。
  十余里之外,一支精锐的大秦骑兵正踏碎皑皑冰雪往雁门关疾驰而来,马蹄声奔涌如雷,大地都在跟着微微震动,堆积在山岭树木上的积雪,在震动之中噗噗啦啦不断往下跌落。
  大军最前方,一个身材魁梧顶盔掼甲的青年将军,腰悬大剑颌下一丛短须,眼神睥睨神情倨傲,脸色带着一股凛冽杀气。
  青年将军身边跟着昨日弃关而去的雁门关守陆荣、关都尉赵豹和广武县令伏蕤。
  青年四周围聚着一群膀大腰圆的护卫,腰悬大剑身披皮甲,看起来杀气十足,而如果陈旭在的话,一定还能认出来几个,就是王翦曾经的贴身侍卫王三王四王五王七等人。
  “大将军,如今匪徒已经占领雁门关,如若不能夺回,我等恐有大祸临头也!”陆荣脸色苍白的骑在马上说。
  “区区一群匪徒,何敢与我大军相抗,夺回雁门关易如反掌耳,陆关守勿要担忧,本侯一定亲自斩下这些匪首的头颅,李牧……哼哼,败军之将何敢言勇,昔日赵国也不过尔尔,如今又能如何!”王离冷哼。
  “是是,一群乱匪而已,何敢与大将军抗衡!”陆荣和赵豹伏蕤皆都一起拱手拍马屁。
  “少将军小心,此次暴民突然袭击广武县城和雁门关,明显是筹备策划已久,如今他们又得到雁门关诸多弓弩甲胄和马匹粮草,可守可攻,千万不要轻敌!”王五拨马走到王离身边低声说。
  王离微微点头之后轻蔑的说:“当初本将在辽河一战,斩杀东胡数万人,区区数千匪徒何惧哉,我自有主张!”
  “是!”王五脸皮微微抽抽了一下退后,与王三等几个同伴互相看看之后,脸上露出无可奈何之意。
第1125章
撤退
  当初王离征服东胡之后一战封侯,被始皇帝任命为西北大军的统帅,王翦不放心这个孙子,因此就把自己的贴身侍卫安排了几个保护王离,同时也是为了监控自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儿。
  雁门关之事发生之后不久,事件的始末王翦便已经知晓,但那个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卧床不起已经数月,何况当时事情也还没有发展到军民冲突如此剧烈的地步,王翦也没太过在意,但到了六月间,当王五等人将更多的消息传回去之后,王翦才感觉到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快无法掩盖收拾的地步,于是让王五等人通传广武县令,抓捕了当时参加捣毁靖边寺的一群兵卒,同时上奏刑部试探朝廷和皇帝的动静,不过奏书送入咸阳之后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了半分消息,而王翦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自感命不长久,再次安排侍卫去向皇帝禀报此事,同时希望能够召回儿子王贲回来处理这件事,不过两个请求都被皇帝拒绝。
  按照王氏的功劳,皇帝从未有过惩治王离的任何念头,而征战百越正是最后的关头,因为区区小事调王贲回京更不可能。
  于是这件事一拖再拖,拖到王贲班师回朝,王翦已经到了旦夕之间,昏昏沉沉两天之后就撒手辞世,而且还没有把雁门关的事告诉儿子,只是在临死之前见到陈旭,请他看在王青袖的情分上对孙子手下留情。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王离自然毫不知晓,因为等他得到王翦去世的噩耗赶回去的时候,王翦已经下葬,他守孝一月之后也不能久离军营,因此又急匆匆赶回北军大营,而就是王翦去世后的一两个月,赵地民众的愤怒也终于积累到了要爆炸的地步。
  焚烧广武县衙,攻占雁门关。
  民众悍不畏死,一场暴乱导致数千人死伤,王离一个小小的举动,终于酿成了大祸。
  随着越来越清晰的牛角号声和震动山野的马蹄声,王离的大军越来越逼近雁门关。
  而一夜过去,夺取雁门关的暴民也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这些大多数当过兵上过战场杀过人的赵地民众,在李牧一个家族后辈的率领下,武装起来一支接近万人的队伍,同样按照他们所熟悉的大秦军队的建制组成了严格的军队,也列出了严格的军令。
  此一战,他们已经视死如归,要和捣毁靖边寺毁坏赵国人骄傲的王离死磕到底,而且所有人都上下齐心,报以死志。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在大秦造反就是死路一条,项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何况这里是边郡,长城沿线驻扎有大秦最为精锐的数万马卒不说,雁门关的格局也挡不住从内往外的进攻,就和他们攻占雁门关一样,只要一支大军从太原郡内围堵而来,这场起义便会失败。
  但即便是这样一种毫无退路的死局,广武县附近的赵国民众还是义无反顾的加入进来,只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怒火,而连日大雪,就给了他们最好的机会和掩护。
  蜿蜒狭窄的雁门关外,一支六千人的精锐马卒终于出现,在各部都尉校尉的约束下,很快令行禁止距离关隘百丈距离扎下阵脚,令旗升起,弓弩上弦,不过一刻时间,一副严密整齐的攻击阵势已经摆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