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8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6/1072

  陈旭跟着家仆找到正在河滩上放风筝的家人,叮嘱几句之后先回清河侯府洗漱之后去上朝。
  等陈旭进入朝议大殿的时候,满朝文武几乎全部到齐,巳时中的钟声响起,始皇帝换了平日的朝服带着冠冕在一群宫人和内侍的陪同下从后殿入朝。
  一阵例行公事的君臣问候之后各自落座,朝堂之上迅速安静下来。
  “今日上巳节,后面三天休假,因此诸位爱卿将一些还未处置的公文赶紧奏来,免得耽误诸位爱卿休假踏青的乐趣!”
  始皇帝眼神扫过堂下正襟危坐的文武百官之后微笑开口。
  “陛下,大宛使臣询问搪瓷餐具之事,还请陛下示下该如何处置?”典客署丞站起来奏报。
  “朕许他们可以购买瓷器玻璃,搪瓷眼下都是供应军需所用,此事先勿要答复,留待这次商品交易会结束之后再做讨论!”始皇帝脸色平静的开口。
  “是,陛下!”典客署丞坐下。
  “陛下,既然诸侯藩属之国和西方之人如此喜欢搪瓷,臣以为可以放开搪瓷技术,让民间商贾参与搪瓷厂的筹建和生产,以满足民用和出口!”陈旭站起来拱手说。
  “左相说的不错,搪瓷结实美观,有铁器之坚,有瓷器之美,价格也经济实惠,我大秦民众也很喜欢,臣以为可以让商贾开设工厂生产民用搪瓷,以区别军备!”有中书省官员站起来顶帖。
  “唔,少师言之有理,此策可行!”秦始皇微微点头。
  “陛下,搪瓷制造工艺复杂,涉及到钢铁、铸造、玻璃、陶瓷等不同专利法案十余条,而且还需要大型冲压铸造设备和技艺娴熟的工匠指导,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无法支撑,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民间的投资太多,毕竟搪瓷非是粮布陶木等生活必需品,一旦造成投资过剩,这些搪瓷厂必然为了销量互相降低价格造成恶性竞争,于国于民不利,因此臣以为此事还需有严格限制!”工部令宰纮站起来说。
  “宰工部言之有理,如若全面放开搪瓷技术,许多商贾必然会一拥而上,为了抢占市场则会互相降价竞争,只怕到时候取利者都成了东南西北的胡商,而我大秦并未从中赚到多少钱财!”另有工部官员站起来为顶头上司顶帖。
  “臣附议,搪瓷厂不宜盲目扩大,何况物以稀为贵,任何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普天之下只有我大秦有搪瓷玻璃瓷器等精美之物,何必为了讨好这些西方的蛮夷扩大生产,何况一旦搪瓷技术被人盗窃传播出去,西方蛮夷自己就能制作之后肯定就不再从我大秦购买,岂不为他人做嫁衣乎?”
  “唔,的确如此,搪瓷虽好,但价格仍旧不菲,眼下平民仍旧消费不起,盲目扩大实非明智之举!”
  “但诸侯和西域藩属之国以及西方之大宛国皆都大量求购,莫非眼睁睁看着钱不挣?”
  “谁说不赚,数量少贵点儿卖给他们不就完了……”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微微的喧哗,有的点头有的摇头,甚至还有的互相针锋相对的讨论利弊。
  “肃静!”高坐龙榻的秦始皇轻轻敲了一下御案,朝堂瞬间就安静下来,秦始皇转头看着陈旭和颜悦色的说:“诸侯之国和西方既有需求,朕也不能弃之不顾,但钢铁水泥搪瓷瓷器玻璃等制造工艺都是我大秦的机密,非朕允许不得外传,此事是少师所奏,还请少师妥善安排!”
  “是,臣一定妥善安排新建搪瓷厂之事!”陈旭拱手之后坐下。
第1214章
穿越者的耻辱
  搪瓷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民间对搪瓷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虽然价格相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的确不菲,一个搪瓷碗都需要一百多钱,一个工艺复杂的军用水壶更是需要两百钱以上,但作为清河侯发明的工业产品,在民众的心目中还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瓷器、玻璃、搪瓷、四轮马车,被誉为新时代的四大件。
  如果富豪贵族家的子女成亲凑不齐这四样,是要被亲戚朋友笑话的。
  但这些毕竟不是平民消费品,对于国家建设也没有太大的推进作用,因此陈旭对于推广搪瓷玻璃瓷器的动力远不如钢铁水泥机械等利国利民的重大项目感兴趣,虽然红星搪瓷厂早已成立多年,但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除开接单完成朝廷的军需搪瓷装备之外,零零散散也研发一些锅碗瓢盆等家用搪瓷物件儿,但供给远远不够,无论是在民间和朝堂许多人都有埋怨。
  这次大宛商人大量求购搪瓷的事情让皇帝有些不爽,主要可能还是西军私下售卖搪瓷装备之事,但这件事并非绝对是一件坏事,至少让搪瓷这种东西引起了西方诸国的极大兴趣,因此无论西军搪瓷装备之事最后如何处置,但搪瓷的确可以开始大规模推广了。
  要想商业兴国,要想把西方的钱大把大把的赚回来,用成本高昂而且要消耗极大民力的丝绸作为筹码肯定不是陈旭的首选。
  丝绸之路的开启固然是中华民族对外商业的一次莫大成功,但底层民众的苦难又有多少人去关心和书写,后世一说起丝绸之路就赞不绝口,就大书特书,恨不得将这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商业案例推崇为中华历史上最成功的典范,也激起了极大的民族骄傲,但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桑蚕种植和丝绸纺织者来说,却是一部苦难深重的灾难史,为了完成朝廷不断增加的税赋要求,为了满足朝廷不断增加的出口需求,为了满足匈奴不断索取的岁奉和絮缯,蚕农和织户就只能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许多女人几乎一天到晚坐在织机前面纺纱织布以换取微薄的生活所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任何一个强盛的时代,最底层的民众仍旧是最苦难的群体。
  这些虽然陈旭接触不多,但他穿越过来之后还是体味过了,虽然短暂,但那种醒过来便差点儿饿晕的感觉和衣不蔽体的极度贫穷让他记忆深刻。
  如果在这个时代依旧还是用给普通平民带来血泪灾难的丝绸来开启这条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对于陈旭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也是他这个穿越者和大秦左相的耻辱。
  一定要用最便宜的产品从西方赚钱,而玻璃陶瓷搪瓷这些价格便宜而又精致美观的工业品就是这条新贸易之路的首选目标,等西方人习惯喝茶之后,那些不愿意当无瓷之人的贵族开始追捧茶叶的时候,中国就会用茶叶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叶大发其财。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提出来准备大力推广搪瓷技术准备开始撬开这条贸易线路的时候,被工部一群官员用专利法案和工艺的保密要求挡住了。
  陈旭略微有些好笑,搪瓷这种制作工艺在眼下的地球所有文明来说,绝对是最复杂的,没有之一,就像宰纮所说,涉及到钢铁、铸造、冲压、瓷器、玻璃等一些列复杂的制造过程,这其中任何一样在西方都不可能完成。
  如今大秦的钢铁冶炼技术按照陈旭看来都快达到一战的水平了,至少在硬度和韧性上已经有了十多种不同的合金钢材,足够满足从车床刀头到普通民用刀具的制造生产,铸造技术也分别有热铸冷锻相结合的多种不同工艺,至于冲压设备,已经涉及到复杂的齿轮机械构造,莫说是西方最发达的罗马希腊等国,就算是在大秦,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指导,拿着全套的图纸和说明普通工匠也弄不出来,而如今瓷器玻璃的制造过程民间还一无所知,都被瓷器厂和科学院牢牢掌控,烧制搪瓷的复杂工艺在普通人看来更加神秘,最开始就连工部官员都以为是陈旭用了仙家法术。
  因此对于搪瓷的技术扩散陈旭是丝毫都不在意的,等西方人学会至少也是几百年之后了。
  曾经的历史上,瓷器从唐朝开始往全球扩散,但一直到明朝末期西方人才终于学会了瓷器的烧制方法,这不是怪他们笨,而是因为的确太神秘,很长时间就知道瓷器是用一种土烧出来的,但整个地球都是土,到底是哪种土足足让西方人困扰了几个世纪。
  如今随着大宛国使臣的到来,陈旭基本上可以推测出已经有大秦的玻璃瓷器等商品输送到西亚甚至中东地区,如果西亚中东稍微安稳一点儿,有些东西被送到希腊罗马埃及也并不稀奇,毕竟商业行为是一种接力式的传播过程,会以种族和城市为中心,一圈一圈成涟漪一般往四周扩散,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过既然工部官员抬出了专利法案阻止大规模推广搪瓷工艺,同时想通过减少搪瓷的供应来提高价格,这固然是一种很现实的商业思考,但在陈旭来说,这些人的格局和眼光还是太低了,他们大大低估了商业传播的力量,完全不知道眼下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格局。
  西方国家林立,除开大秦偏居东方与世隔绝之外,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以及亚非欧结合部都是文明极度发达的地区,加起来有上亿的人口,西方绝大部分都是奴隶社会,王公贵族过着极其腐朽奢侈的生活,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可比中国大的多,因此消费能力是大秦的无数倍,按照眼下大秦的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唯一的阻力其实是来自交通和物流的严重阻碍。
  因此要彻底撬开这个局面,光靠西域这条贸易通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打通海上通道,才能满足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贸易需求。
  但既然始皇帝已经开口要求保密工艺,陈旭也只能暂时答应下来,但不过皇帝又把这件丢给他负责,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又大了许多。
  陈旭坐下去的同时,许多官员都神情或遗憾或羡慕嫉妒的看着陈旭,有人已经开始打起小九九,看来要在搪瓷厂上掺一脚捞些好处,必然还是要去清河侯府上拜访一下才行。
  “诸位爱卿可否还有事要奏?”始皇帝再次开口。
  “陛下,臣昨日收到公文,广陵和杭州两家纺织厂厂房已经修建完毕,各自一百架纺织机也开始安装,织娘也开始招募,预计本月中旬就能开始正式投产,两厂主管奏请陛下拨付钱款开始大量采购生丝!”户部农桑署丞冯敬站起来奏报。
  “准,此事由户部核算报中书省审核,钱款一定从快拨付不得拖延!”
  “臣遵旨!”冯敬入座。
  “陛下,海关署筹备已经开始,如今还缺一位主官执掌,还请陛下尽快安排人选!”右相冯去疾站起来拱手。
  海关署和商务署一样,是随着商业发展应运而生,商业署主要是针对诸侯和西域藩属国以及西方诸国的通商来往,虽然也有部分海关的作用,但主要还是为各国通商提供便利。而海关署则不一样,完全针对的是海外的探索和资源的开发掠夺,用许可证来控制整个海外的扩展,发展到最后绝对是一个巨无霸的部门。
  虽然海关署眼下刚刚筹备啥都没有,但其实受陈旭的商业理念熏陶多年的文武百官以及陈旭提前透露虞无涯等人将从瀛洲运送回来大量白银和硫磺的刺激,所有人都知道海关署绝对会是一个油水十足的部门,那些商人要想出海发财,必然少不得和海关打交道,即便是不敢贪污受贿,商人来往的孝敬必然也不会少,因此冯去疾此时一开口,朝堂之上无数三品四品穷衙门的官员全都动了心思,一个个都紧握着拳头开始憋气,喘着粗气眼巴巴的看着始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垂青。
  “吏部可有好的人选?”秦始皇微微思索一番发现自己也没好的人选,于是抬头看向吏部令申公兖。
  “回陛下,此事前两日臣已经与冯丞相讨论过,现预备有三人提请陛下定夺,分别是工部将作署东园校令曲通,吏部户郎中将杨正,还有一位是兵部长史司马欣,此三位眼下皆都是四品,任职时间也都满足五年,功考优良,可以提升品阶担任三品署丞!”申公兖准备充足的拿出一份奏折打开念了一遍,明显是已经和顶头上司冯去疾通过气的。
  “唔,此三位皆都是老成持重之人,但海关乃是新置署衙,管理的事务也都没有任何经验借鉴,三位爱卿都不曾担任署衙主官,恐不得胜任,再议!”秦始皇稍微一沉吟便拒绝了这三个人选。
  “是,陛下!”申公兖无奈的拱手坐下,顺便还和冯去疾交换了一下眼色,冯去疾脸色平静淡然的微微摇头,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结局。
第1215章
朕之师长
  “诸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推荐!”秦始皇眼神扫过整个朝堂。
  虽然眼下官员的考核升迁已经是常例,但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他想用谁就用谁,遇到这种吏部人选无法满意的自然还是会要求采用过去习惯的举荐制。
  举荐弊端虽然大,但胜在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一些很有能力的人。
  朝堂之上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很快就有许多官员站起来推荐一些人选,但几乎都被皇帝摇头否决。
  陈旭以前数次和皇帝谈论起将来海运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始皇帝看来,海关将来作用巨大,必须要一位他认为能够镇得住的大臣替他掌控数万里海疆,将来海关还是大秦一个极其重要的税收来源,因此还要正直无私不能因为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而中饱私囊堕落成为了巨贪。
  连续七八位推荐的人选被始皇帝拒绝之后,朝堂方才还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官员全都偃旗息鼓,朝堂很快再次冷静下来。
  “少师可有好的人选?”始皇帝最后还是把希望放在了陈旭身上。
  陈旭苦笑一下站起来拱手说:“陛下,海关署将来作用巨大,人选的确需要慎重斟酌,但如今刚刚开始筹备,臣以为陛下可以先在吏部令与诸位同僚推荐的人选中甄选一位担任,日后看成效再做安排不迟!”
  “无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海关如此重要,朕自然要慎重一些,少师若有人选就先推荐一位,朕斟酌决定!”秦始皇捻须平静开口。
  “是,陛下!”陈旭捏着下巴思忖片刻之后拱手,“臣推荐三川郡守李由!”
  “哗~~”朝堂之上一阵骚动,不光文武百官不解的齐刷刷转头看着陈旭,就连始皇帝都愣住了,冯去疾和蒙毅更是满脸迷惑的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陈旭的脸,似乎想看看陈旭是不是神志不清了。
  李由是李斯的嫡长子,还是皇帝的儿女亲家(前面写错了,李由没有娶公主,而是李由的儿子娶了公主,女儿则嫁了公子,特此更正一下!),但自从李斯挂了之后,李由这个曾经备受人关注的上卿之子很快便无人问津了,李斯以前和陈旭针锋相对的在朝堂争斗过数次,而且李斯死了之后不到十天陈旭便坐上了左相宝座,在所有人看来,陈旭和李斯两人是敌人。
  既然是敌人,陈旭突然无端提请李由担任海关署的三品署丞,就让所有人迷惑不解了。
  李由虽然眼下已经是三品郡守,但地方官员和朝堂中枢的官员身份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从商周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看来,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站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才是皇帝真正喜欢的臣子,外放的官员都是外臣,属于不亲近的大臣。
  因此自古以来,外放意味着贬官失宠,而升任京官无论大小都算是高升,值得大大的庆贺一番,包括封赏诸侯也一样,封地越靠近京师越是尊贵,离京师越远越是不重视。
  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已经八年,功考成绩优良,但因为四年前陈旭在函谷关遇刺之事,李由作为三川郡守被牵连,若不是李斯估计就会被皇帝罢官,李斯去世之后,李由仍旧担任三川郡守,但在朝堂所有官员心目中的地位一下下降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区区一个三品地方官员,京师的六品官都可以不屌他,而且在许多官员看来,李由其实可以早点儿赶走了,然后塞一个自己家族或者派系的人去当三川郡守。
  “陛下,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数年,臣听闻官声很好,而且这几年郡城洛阳也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咸阳一样繁华热闹,可见李由也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主官,海关署和眼下其他署衙皆都不同,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没有经验借鉴,臣以为需要一位既稳重成熟,又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官员来执掌,虽然臣以前与李相有过几次争吵,在治国理念上冲突巨大,但彼此并无仇怨,我大秦正是因为用人不避亲疏,方才有今日之繁华盛世,李相是臣极为敬佩的前辈,臣相信李由也能如同李相一般为大秦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如此方才不堕上卿家族的名望……”
  陈旭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言语恳切令人悸动。
  文武百官皆都沉默,只能听见陈旭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6/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