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072

  “陈郎所制山药茯苓蜂蜜饼已经收到,美味无比,柔甚是喜欢,只盼早日与郎君朝夕相处,陪伴陈郎左右,拥卧谈心诉说衷肠,柔甚念之,却不知陈郎知否!”
  最后一句,明显已经是最后的一次记录,思念之情更甚从前,把水轻柔的心思敞露无疑。
  这一册记录对于秦始皇来说,比之前面的神话故事更加让他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个叫陈郎的少年,铁定不是普通凡人,因为字里行间记录的东西,秦始皇贵为皇帝,却几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更没见过。
  而里面提到的山药茯苓蜂蜜饼,秦始皇很是意动,然后眼神落到包裹中用麻线捆扎好的竹筒之上。
  竹筒是老竹,直径足有四寸,长两尺,两端有节,平直剖开约三分之一,解开麻绳,拿掉上面的盖,露出里面雪白的圆饼,瞬间一股带着淡淡药香和清甜的味道散发出来。
  茯苓饼已经只剩下一半,另一半已经被水轻柔写字的时候当零食吃掉了,但明显非常顾惜这份礼物和从未品尝过的美味,因此她吃的非常珍惜,这一筒饼,如若拿给一个吃货,说不定十分钟就没有了。
  看着这半筒圆饼,闻着清甜的药香味道,秦始皇准备伸手拿一片尝尝,但犹豫了一下缩回手说:“唤太官令和太医令立刻前来!”
  “喏~”门口一个玄甲护卫转身离去。
  很快,一位五旬左右的中年男子和一个须发皆白的耄耋老者匆匆而来,进入房间之后一起躬身:“陛下,不知急唤我等有何吩咐?”
  “你们来看看此种薄饼,朕欲食之,可乎?”秦始皇指着竹筒里面的雪白圆饼说。
  “不可!”两人几乎同时惊呼。
  太官令乃是少府所属膳食署首领,专门负责皇帝和内宫的饮食制作,只要是皇帝吃的任何东西都必须经过他们的严格检测。
  而太医令则是负责皇帝和内宫的用药安全,所有药物也必须经过他们的严格审核。
  而眼下这个粗俗不堪的竹筒,一看就是民间盛放食物之用,里面的东西自然可想而知,来历不清不楚,一旦皇帝吃下中毒或者染疾,两人谁都担待不起。
  不过看着秦始皇还是蠢蠢欲动的神情,太医令赶紧往前一步,“陛下,不若由老臣先尝试一下!”
  “准!”秦始皇点头。
  须发皆白的太医令慢慢走到案前跪坐下来,对着竹筒里面的圆饼端详许久,又小心翼翼拿起一片闻了一下,然后掰下一小片放进嘴里。
  “嗯~”老头儿浑身一震,然后脸上露出极其诧异的神情,然后……又掰下一大块放进嘴里细嚼慢咽的品尝起来。
  “有山药……有茯苓,唔,还有蜂蜜!”老头儿转头看着太官令,“左大人,你也来尝尝!”
  太官令也赶紧上前跪坐下来,拿起一片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品尝许久之后微微点头:“太医令所言不错,此饼由山药茯苓和蜂蜜制成,味道甚美,食之当是无虞也!”
  太医令和太官令两人一边交谈,还一边掰着薄饼不断往嘴里塞,很快两块饼就被吃的干干净净。
  “朕现在能吃否?”秦始皇脸色平静的问。
  “陛下稍待,此饼入口虽然并无异味,但来历不明,不可贸然食之!”太官令舔着嘴巴说。
  “列子门徒食用之物,或许是那仙家弟子所做,你等食之皆无异状,朕何须久待!”秦始皇说着伸手拿起一片茯苓饼,掰下一片放入嘴里,一尝之下顿时神情大动,眼中有无限惊喜之色的大加赞赏,“此饼入口即化,酥脆香甜,还带着淡淡药味,比之丹药更加入胃,实乃良物也。”
  对于秦始皇的大条神经,太医令和太官令也无可奈何,但作为资深吃货,两人品尝之后也知这种饼的成分都是安全之物,也并未品尝出异味,安全性应当没有问题,于是也只能苦笑作罢,站起来退到旁边看着秦始皇吃的不亦乐乎。
  秦始皇在后人看来,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相貌威严的帝王,但从本质上来分析,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威服四海并不能消减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美味食物的需求,而且更要考虑他拥有一颗极其强烈的长生不老的心,如今除开政务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各种长生不老之术,宫中如今畜养了一大群医道方士在给他炼制各种仙丹灵药,每天都要吃上一些。
  而如今的中医理论并未成熟,各种药材的性质也都还没有系统定性,那些医道术士的能力也自然能够猜测一二,还属于半原始的状态,介于医生和巫卜之间,处在跳大神的阶段,为了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制药炼丹用的是阴阳五行的理论,因此丹药之中金木水火土各种成分都有,剧毒之物自然不敢给秦始皇吃,但纵观后世历朝历代想长生不老的皇帝一样,吃药必须看到效果,因此这些术士在炼丹制药的时候,就会放一些提神壮阳或者刺激兴奋中枢类的东西,一粒下去立竿见影,吃了感觉身体很爽,半宿半宿的搂着嫔妃折腾。
  后世宋明时期好几个皇帝都是这样被炼丹的术士折腾死的。
  而且炼丹越往后越恐怖,为了丹药成型好看,竟然要放铅汞和朱砂等物,因此仙丹就变成了毒丹,吃啊吃啊,于是便早早的一命呜呼。
  秦始皇稍微好点儿,不太喜欢女人,因为心里有阴影,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丹药还没那么变态,所用到的配方没放太毒的物质,后世道家流行的铅汞之说也还没形成理论。
  虽然不知道后世道家丹道中提到的铅汞到底为何物,但后来有人研究后指出,最先提出铅汞之说的人所说的铅汞其实并非是真的铅和汞两种物质,而是用其颜色代表着太极的阴阳,铅为黑色,代表阴,汞为银色,代表阳,阴阳综合即为丹,不过炼丹的道士们学跑偏了而已。
  更有脑洞清奇的网友猜测,地球人种来自于外星移民,最初都是直接吞吃消化各种自然元素,因此才有远古神仙力大无穷之说,搬山跨海,逐日拿月,属于半机械半生物的高智慧生物,只不过后面遗传下来这种吃元素的能力就退化了,于是只能通过吃植物和动物来补充,不然为什么人类还需要补充铜铁锌钙钠钾磷碳这些物质,而且这些东西在体内还不能缺乏,不然就会生病就会死亡,所以道家继承远古的黄老之术炼丹,加入铅汞这些有毒的金属物质不过是想多补充身体而已,或许一旦激活隐藏的远古血脉,那样就能成仙成神了。
  虽然秦朝现在还不流行吃铅汞这些自然元素,但吃点儿五行元素来祈求长生不老还是比较热门和流行的做法。
  不光是秦始皇这样做,无数的方士术士都在这样做,这是时代的必然。
  秦始皇慢嚼细咽,很快就吃掉了三块茯苓饼,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想了一下还是罢手用袖子擦了一下嘴巴。
  “唔,甚是美味,堪称仙家食物!”
  “陛下,山药有强身健体之效,茯苓有补气通络之效,蜂蜜有温养腑脏之效,除开山药之外,另外两物都极其难得,此饼久食亦有大益处,但陛下还请节制,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太医令行礼说。
  “朕自然知晓,你下去安排多收集这三种物品,看看能不能做出来同样的味道,朕每日都要食用一些,后宫嫔妃和诸位皇子公主也日常分派一些”
  “臣遵旨!”太医令赶紧答应。
  “去吧!”秦始皇一摆手,太医令和太官令一起告退。
  “有仙茶养身提神,有此饼充饥健身,此子果然不凡!朕必须找到,朕……必须去亲自找他,祈求长生之法!”
  秦始皇一念已定,瞬间就把茯苓饼和紫云仙茶都和陈旭画上了等号,然后再次翻看一本空白的书册仔细摩挲观看了一番之后吩咐:“宣匠作少府令!”
  “喏~”
  匠作少府令敖平入宫之后不久又匆匆而出,手里拿着一本装订好的空白书册返回府衙,然后迅速召集府衙各署大小官吏,不久之后,咸阳城中许多竹木匠工和织坊巧匠被军卒带入城北一座封闭的高墙大院之内,开始研究破解书册的制作方法。
  这种方便又轻巧的书写之物,如果能够复制成功,将会彻底改变文字的记录方式,作为九卿之一,敖平深知其中的意义。
第158章
总会有希望
  清河镇最近比较安静。
  小清河两岸大片农田的夏麦收获之后,只剩下粟和菽还未收割,都还青翠碧绿,距离成熟至少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此时正是农闲季节。
  虽然药材收购告一段落,但十里八村的农户依旧在山上忙活,因为闲了一段时间的小里典大人又开了一家酿酒坊,要收购一些山葡萄酿酒。
  酒对于穷的一年有好几个月饭都吃不饱的苦哈哈来说是绝对的奢侈品,而且秦朝律令也明确规定,农户不准私自酿酒,否则处五倍罚金,但即便如此,酒这种东西依然还是有市场,因为那些贵族富商有需求,大城市里长年累月还有人制作售卖,包括满朝文武公卿,就没有不喝酒的,当然老百姓也都知道有这种东西存在,有些胆子大的也曾经自己偷偷在家酿一点儿土酒冬天驱寒。
  因此酒这种东西老百姓并不陌生。
  但用山葡萄这种野果酿酒所有人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虽然律令规定不准私自酿酒,但所指的是不准用粮食酿酒,用山葡萄酿酒皇帝也管不了。
  刚好今天又是月中,恰逢每月十五一次的集会,清河镇所属的十一个村落的山民都背着背篓挑着藤筐前来赶集,除开售卖一些山货之外,更多的是挑着一筐一筐青红黄紫的山葡萄来卖给酿酒坊换一些零用钱。
  大量的山民加上清河镇的乡民,人数足有上千,短短不过几百米的清河镇今天热闹非凡,称得上是人头攒动,喧嚣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加上还时不时有牛马经过,狭窄的街道已经几乎快走不动了。
  马大伯带着小河村的一群村民也背筐挑担的来到镇上,在人群中慢慢的挤着往陈旭的住处而去。
  “哇,娘,好热闹啊,比我们村热闹多了,好多人呀!”杏儿夹在一群人中,牵着陈姜氏的手左看右看,一张小脸满是兴奋和激动。
  她长到七岁多了,还是第一次来镇上,因此看到一切都感到新奇,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到。
  “一会儿见了兄长千万要有礼貌,别让人看笑话!”陈姜氏反复叮嘱小丫头,不过自己的心也是紧张忐忑,自己的儿子当了镇上的里典,已经是大官了,这镇上和附近的十里八村都归他管,这么多人怎么管的来?自己带着杏儿来镇上看他会不会给他添麻烦?
  “你莫紧张,小旭虽然当了里典,但与我们从来都客客气气,前几天来还请我们吃了水饺,听说镇上的人也特别敬重他呢,每个人看到他都要恭恭敬敬的行礼打招呼!”马大伯走在旁边笑着说。
  “是这样说,我就怕给他添麻烦!”陈姜氏不好意思的说。
  “小旭一定不会这样想的,就是不知道他用这山葡萄到底是怎样酿出酒来的?”旁边一个村民说。
  “一会儿见到他就知道了,你们听说没有,上个月镇上的税粮差点被……”
  “四毛,你找抽是吧!”一个年轻人话还没说完,就被马大伯狠狠一眼瞪了回去。
  镇上的粮税被劫之事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但陈旭回家几次并没有提及,说出来恐惹得陈姜氏担心,马大伯等一些村民虽然也知道一些,但陈旭也叮嘱他们回去不能说,因此村里的妇孺老幼大多数都不知道。
  “大伯,镇上的税粮到底发生了什么?莫非少了?”陈姜氏紧张的问。
  “没有没有!”马大伯连连摇头,笑着说,“就是几个不长眼的山匪想来抢劫,不过被游缴和县尉大人带领兵卒全部捉了去,早就被关到县衙的大牢去了!”
  “那就好!”陈姜氏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快到了!”一个村民看着前面不远的一栋房子嚷嚷,于是陈姜氏也赶紧自己把身上的衣服整理了一下,帮助杏儿也把一套新作的粗麻布衣整理好。
  “大人,今天的集市好热闹啊,清河镇好多年都没这么热闹过了!”
  临街一栋老旧的木房子门前,陈旭和牛大石站在门口观望熙熙攘攘来往叫卖的农民,牛全站在旁边忍不住感慨的说。
  “呵呵,只要天下安定粮食丰收,再过几年清河镇还会更加热闹,等明年有钱了,把街道扩宽一倍,然后用砂石好好铺一下,看看这灰,简直没办法出气了!”陈旭笑着说。
  “铺砂石好说,但要扩宽就麻烦不少,临街的这些房子要拆掉不少才行!”一个亭长接话说。
  “那就往东重新修一条街,这镇上的老房子许多都快倒塌了,到时候愿意搬迁的就各家各户凑一些,我再补贴一些,应该不是太难!”陈旭很轻松的回答。
  这个时代农民的负担很大,除开苛捐杂税沉重以外,还有徭役也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出门修路挖渠动辄半年一年,如果要打仗甚至可能会好几年,而且回不回得来还两说,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种的粮食交完税后都不够果腹,辛勤劳动一年,大多数最后还要饿几个月肚子,因此除开这镇上的乡民挣钱的来路宽泛一些能够置办一些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之外,各个村里的山民基本上都和陈旭刚来的时候差不多,一穷二白,家里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别说家当了,有一栋漏风漏雨的茅草屋还算不错,如今十里八村比他家当初还穷的仍旧不少,一家子一家子住在胡乱用树枝搭建的茅草棚或者山洞里面的也有,满屋子找不出来一个完整的陶器,陈旭下去视察过几次,都不忍心看,回来会郁闷的好几天睡不着觉。
  这后世宣扬号称强大无比的大秦帝国,其实内里穷的一塌糊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即便如此,所有的农民都还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劳作,无他,只为求一条活命而已。
  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