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9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1072

  “记住,你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一旦放弃以后将再也没有苏萨国,我们大秦的舰队将会很快从安息手中攻下苏萨,在那里建立大秦的苏萨郡,而你将彻底失去苏萨国公主的头衔,等你去东海见到了我大秦的舰队之后,你就会明白本侯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丝毫的夸张,莫说你一个小小的苏萨,整个西方,未来十年将都会臣服在我大秦的舰炮之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阿西娅,恭喜你来的很巧,苏萨国的臣民未来必然会因为你的高瞻远瞩而万世铭记你的恩情……”
  “这份合同拿回去好好看看,条件很优厚,怎么?看不懂我大秦的文字,哈哈,没关系,本侯给你讲解一下,为了帮助你复国和报仇,我大秦将会出动三千水师大军和准备数万石的物资,筹备大量的枪炮弹药和盔甲军械,这些都不是白给的,你要给钱,当然,鉴于你现在穷的一无所有,本侯已经为你想到了借款法案,你以苏萨国王室唯一继承人的名义担保,开放苏萨国所有城市的商业口岸,对我大秦商人许以最优惠的税收待遇,同时还要允许大秦在苏萨建立学校推广大秦律法和文字,本侯会请求华夏钱庄给你一亿钱的贷款,这笔钱你可以用于支付雇佣我水师舰队的工钱,同时还可以用来购买我大秦除开火器之外的任何物品,包括钢铁刀剑和弓弩等用于将来武装你的苏萨国军队……”
  年轻的恶魔还在她脑海里指手画脚喋喋不休,那一身华丽的长袍在笑声中肆意飞扬。
  “恶魔,混蛋,骗子,小偷……”
  阿西娅还在愤怒的摇晃座椅,最终愤怒变成了委屈和无助,眼泪抑制不住从一双美丽的蓝色大眼睛中涌出,顺着雪白的脸颊滚落下来,最后终于趴在车窗上嚎啕大哭,将手中几张写满了条款的白纸都打湿了。
  而送走阿西娅之后,恶魔混蛋骗子加小偷回书房书写了一份奏书,写完之后坐在书房思考了差不多一刻时间之后乘车去皇宫。
  在陈旭看来,那一份屈辱的援助法案阿西亚最终还是会同意,因为这是她唯一可以复国的机会,而这种以贷款援助为基础的殖民条约已经算是相当温和,至少保留了苏萨国附属国的地位,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而不会是彻底沦落成为西域那些被征服的仆从国,要知道西域诸国现在除开少量守卫王城的禁军之外,只有大秦才能征调军队,私自调动军队如同谋反,一旦被大秦察觉随时都可以将其灭国。
  ……
  紫宸殿。
  始皇帝和陈旭两人坐在暖炕上,低矮的茶几上摆放着紫砂茶具,君臣二人这捧着热腾腾的紫云仙茶对饮。
  一盏头泡的热茶下肚,始皇帝才浑身舒坦的放下茶杯,开始慢慢翻看陈旭写好的奏书,轻轻的翻页声中,这本不过数页的奏书始皇帝便看完了。
  “阿西娅之事朕最近也一直在思量,并没有想到一个太好的处置方法,看了太师的奏书到是感觉眼界霍然开朗……”
  始皇帝亲自拿起茶壶给陈旭斟上一杯,陈旭也不过微微客气一番作罢,非常符合君臣二人一贯的奏对风格。
  “西方情形非常混乱,诸国之间也是关系复杂,安息地域广阔不容小觑,阿西娅之事的确可以看做是我大秦把手伸入西方的一次良好机会,所谓师出有名,我大秦有了这个名分,才好名正言顺的出兵而不会引起西方诸国的反对,西方诸国目前被安息压制的很厉害,如果真的能够助苏萨复国,必然会让大秦有了道义上支持,西方许多被安息欺凌的小国或许都会倒向我大秦,则我大秦就能顺利在西方站稳脚跟!”
  “太师言之有理,兵凶战危不可贸然兴兵,更不可兴无义之兵,朕征六国,乃是为华夏黎民计,西方诸国非我族类,死活都与朕无干,更与我大秦百姓无干,而攻略西方我大秦不占天时地利,唯有得人和,眼下苏萨国公主万里而来乞于朕前,诉安息国君之残暴,朕感觉也是一个好机会,但劳师远征绝非良策……”
  “陛下圣明,当前形势的确如此!”陈旭放下茶杯,用手轻轻转动放在桌上的地球仪,手指按在波斯湾附近,“陛下请看,苏萨国就在这海湾沿岸,如今已经被安息占领,而这里距离大宛还有近万里之遥,如若我们从西域出兵征讨安息,面对西方如此广阔的地域只怕是需要百万军队才行,但支撑如此大规模的作战,数年下来我大秦绝对会被拖垮,臣以为万万不可如此,唯独只有从海上才是最为方便快捷的!”
  陈旭慢慢转动地球仪,把手从波斯湾附近挪到中亚区域之后接着说:“因为李顺使团之事,上个月陛下下发谕令整顿军备准备开春征讨安息,臣因为当时不在京师,回来之后也前思后想了许久,刚好借阿西娅公主这件事向陛下进言,希望陛下能够暂缓大军征讨安息,换另一种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
  “何为灵活机动的方式?”始皇帝微微沉吟片刻之后开口。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都是收不回来的,作为帝王,自然希望自己一言九鼎,每一句话都能够得到完美的执行,哪怕它是错的,也不想有人阳奉阴违让事情打折扣。
  但始皇帝毕竟不是昏庸之君,相对于陈旭记得的后世历史来说,纵观华夏一统之后的所有帝王,始皇帝虽然有很大缺点,在役使民力方面的确有些过分,但所作所为和昏君暴君都沾不上边。
  在陈旭眼中,始皇帝除开爱显摆之外,找不到其他太多令人不满的地方,他雄才大略、他严于律己、他勤政治国,他热爱华夏,他威严刚毅,他用人不疑而且不避亲疏,秦朝哪怕存在只是短短十多年,但后人将其称为千古一帝中华祖龙,可见其人格魅力经久不衰。
  其实从李顺等人回来开始,始皇帝对于调集大军征讨安息的想法便有了些许的松动,他也知道这条谕令并不被冯去疾等朝堂重臣支持,而且也知道这场因为意气之争的战争将会给大秦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始皇帝也以为陈旭回来后会提出不同意见,但没想到陈旭竟然不闻不问,似乎默认了这条出兵计划,由此始皇帝内心还有些后悔,后悔当时太过急躁了,陈旭不在京师,让他感觉到一种心头焦乱失去理智的冲动。
  但今天,陈旭终于对这条谕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且态度非常委婉,让始皇帝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第1454章
朕有些头晕
  “陛下还记得当初雁门关之事否?”陈旭突然换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干的话题。
  “自然记得,太师为何突然提及此事?”始皇帝一下没转过弯来,十分惊讶的看着陈旭。
  “当初雁门关之事朝野震动,李牧两位侄儿李雄和李戴破雁门关,大战武城侯,若非通武侯及时赶到,只怕会酿成更大祸乱,臣提及此事,是因为臣此次回京师之前特意去过一趟雁门关,遇到了一位对征服西方诸国颇有见识的人物,或许可以解开陛下这个心结!”
  “何人如此见识,竟然能得太师如此推崇?”始皇帝更加惊讶。
  “此人姓李,名左車,乃是前赵大将李牧的嫡孙,今年十九岁!”陈旭认真的回答。
  始皇帝沉默许久之后唏嘘开口:“李牧与廉颇一起堪称前赵之柱石,兵法韬略不逊于上将军,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朕当初发兵征讨赵国,足足费时十年有余,先后五次起兵,若非上将军施展离间之计,只怕最先被拖垮的就是我大秦……李牧即为名将,后辈精通兵法韬略也在情理之中,李雄李戴作反,瞬息攻破雁门关,的确大大出乎预料,太师口中的李左車乃是李牧嫡孙,肯定也得过李牧真传,此人对朕征讨西方诸国又有何过人的见解?”
  “臣当时遇到李左車,曾经以此事考校之,其言劳师远征乃是兵家大忌,若是只为使团复仇,可遣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马卒,如同当初阴山侯突袭匈奴王庭一般长驱直入,破关斩将警告安息即可,何况西方局势敌我难辨,大月氏如今占据大夏,也与安息兵戎相见,这也让安息肯定感到不安,如若安息起兵征讨大月氏,则我大秦可以趁机攻取安息一些城池扩大势力,如若安息调兵攻击我大秦,则大月氏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此消彼长之下,安息很快便会焦头烂额,这种小规模的骚扰战远比大规模的战斗更加有效,而在这个时间当中,我大秦则可以从容布局海洋,同时不断往大宛增兵,往西方诸国慢慢渗透,两三年下来必然情形大为改观,再有,西方人不善马战,陛下可谕令辽王代王凉王,各自征调骏马和战士参与这场战争,如此不光能够减少我大秦国内的压力,同时还能削弱匈胡和月氏各部族的实力……”
  “唔,太师所言极为有理,朕并非想要即刻与安息一战,不过是使团之事大秦脸面不能弃之不顾,这李左車既有如此见识,爱卿可是想推荐他出征安息?”始皇帝大致猜出了陈旭的打算。
  “正是,在雁门关李左車拦住臣想求臣饶恕李雄李戴二人之罪,臣岂敢答应,但又爱惜其才,便告诉他我大秦自有以功抵罪的律法,他若是足够勇敢立下大功,为李雄李戴二人脱罪也并非不可能,陛下,我大秦如今一统华夏十年,征服赵地已经二十余年,中华再无秦赵韩燕之分,赵地民风彪悍,而李牧家族在赵地和当初的项氏在楚地一般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深得当地百姓拥戴,如若借此次机会收复李氏,让其为国效力,则当地百姓必然顺服许多……”
  李左車跟着陈旭来到咸阳已经快一个月,但陈旭每日忙忙碌碌根本就顾不上他那点儿家事,今天刚好借讨论阿西娅和安息之事,陈旭拿此事来劝说始皇帝放弃调集大军征讨安息的想法。
  对于陈旭的说法,始皇帝端着茶杯犹豫许久之后开口:“近些时日有许多朝臣和卿侯向朕推荐武城侯出任征讨安息大军之统帅,朕也正在犹豫考量,武城侯虽然顽劣一些,但自幼跟着上将军和通武侯学习武功兵法,灭东胡一战调度有序,而且还阵斩东胡王,一举收服辽国……”
  始皇帝说的很慢,作为大秦帝王,这些是他本可以不说,但面对陈旭,他觉得还是说出来比较好,毕竟二人虽有君臣之名,但实则亦师亦友,而且在仙家弟子光环的笼罩下,始皇帝甚至觉得面对陈旭的时候,总有一种未知的压力。
  似乎陈旭并不能算是大秦的朝臣,而是一个旁观者或者一个指导者,不计报酬的在帮助他将大秦治理的更好,就像各种改革,虽然很多时候他看不懂甚至听不懂,但并不妨碍他能够坚定的去支持推广,因为所有的改革并没有一条丝毫损害他和皇家的利益,而且陈旭也并不曾通过这些改革为自己捞取私利和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作所为一切都正大光明的呈现在满朝文武的面前,无人可以去诟病。
  “眼下派大军征讨安息的确困难重重,对于太师方才说的策略朕甚感认同,而且太师还策划借阿西娅之事从海路出兵,朕也认为可行,李牧之孙如今年龄才十九岁,即便是熟读兵书精通韬略,但毕竟未曾领军作战,而朝中如今能独掌一军之主帅寥寥无几,朕以为可以起用武城侯,统帅精兵出击西方,李左車为部将,锻炼几年再独当一面,不知太师以为如何?”始皇帝在解释中还是说出了自己已经深思熟虑过的打算。
  陈旭微微错愕但瞬间便笑着拱手:“兵家大事陛下一言而决,臣并无异议!”
  始皇帝也愣了一下随即松了一口气,亲自为陈旭续上一杯热茶之后认真的点头说:“太师也认可那就最好!自从上将军和通武侯殒落,朕感觉有若失去了两支臂膀,若是两位将军还在,征讨西方有何难哉,唉,可惜可惜,朕痛惜也!”
  “陛下何须如此,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上将军和武城侯的逝世固然令人痛惜,但眼下大秦也良将辈出,有靖武侯坐镇,阴山侯狄道侯章邯杨熊任嚣赵佗诸多大将皆都是独当一面的将领,还有蒋步英布曹参等新晋的勇武之辈,若是放开成见广纳英才,民间一定还会有无数精通文韬武略者愿意投靠朝廷为陛下效力,西方虽远,但我大秦有数千万人口,只要准备妥当筹划周全,三五年之间便能在西方攻略大片疆域,十年时间,我大秦必然可以一统天下!”陈旭赶紧宽解。
  “十年……”始皇帝脸色略有些期待又有些怅然,“希望朕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我大秦一统天下,让我华夏成就这千古未有之盛况!”
  看着眼前这个须发逐渐花白的半百老者,陈旭心中竟然如同针刺一般剧痛难受,或许再过不到一年,眼前这个一统华夏的帝王便会死去,而联想到前几天扶苏说过的话,陈旭感觉有一种发至心底的凄凉和无助。
  生老病死,旦夕祸福,哪怕贵为帝王,也没有人能够躲过去。
  听天由命么?
  陈旭手指微微颤抖了几下,脸上却露出一丝笑容轻轻拨动地球仪说:“陛下当初询问臣这幅地图为何要做成圆球状,臣当时说是为了观看方便,不知陛下还记得否?”
  “自然记得!”始皇帝恢复开始的神情微微点头,“难道太师将地图制成如此形状另有深意?”
  “世界地图来自天书记载,臣也不过是照猫画虎记录下来而已,然而臣说出来陛下可能不相信,甚至臣都有些不相信……”
  “太师言说无妨,天书所记载,自然与我凡俗不同,无论何种情形,朕都信之无虞!”始皇帝似乎瞬间来了兴趣。
  “陛下,据天书所展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是一个圆球,无根无由漂浮在漆黑宇宙之中……”
  “哗啦……”
  “哐当~~”
  陈旭话还未说完,始皇帝一下激动的站起来,手中的茶杯都掉落到桌子上,热腾腾的茶水打翻溅落了一脸。
  “陛下小心~”
  守在门口的几个内侍和宫女惊呼,陈旭也赶紧站起来。
  “你等退出殿外守候!”始皇帝用袖子胡乱把头上脸上擦了几下,等内侍宫人全都退出紫宸殿并且将殿门关好之后这才满脸惊恐的看着陈旭,“爱卿方才所言太过惊世骇俗,我等生活的世界怎会是一个圆球,这……这完全无法想象……”
  “陛下!”陈旭苦笑拱手,“臣当初也和陛下一样惊恐无助,但天书中的确是如此记载,臣画世界地图,也是先制作出这个地图仪,然后才在布帛上画出世界雏形,后来献上地图之时,为了更加直观和清晰,于是便将这地图仪一起带来咸阳献与陛下……”
  陈旭将打翻的茶杯扶起来,用袖子胡乱将案桌上的茶水擦了几下邀请始皇帝重新坐下,然后将地球仪摆放到两人中间。
  “臣当初与陛下探讨过太阳东升西落之事,山海经等一些古籍记载,太阳出于甘渊,坠于隅谷,然天书中从未有过这两处之记载,臣搜遍地图也不曾找到这两个地方,而为了弄清楚天书所载之地图和华夏传承之记载对应,臣还让报馆大量收集不同版本的山海经和古籍进行对照整理,甚至还向民间地理学家征求书稿,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今数年研究下来,臣越发确信天书记载不曾出错,我等生活的世界,或许真是在一个巨大的圆球之上……”
  “这……这太过匪夷所思,容朕歇息一下,朕感觉有些头晕……”始皇帝揉着额头闭上眼睛。
第1455章
焦虑和不安
  “陛下无需激动,天书之中所见所闻有若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真假难辨,此事臣今日说初来,便是希望陛下能够重新审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记载……”
  陈旭给始皇帝重新斟上一杯热茶之后脸色认真的看着地球仪。
  “当初臣有疑问,太阳东升西落,复而又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若世界是平的,那么夜间太阳去了何处,是如何从隅谷回到甘渊?而为了证实天书的记载,证明臣的推测没有错,臣这些年投入巨资打造新型海船,鼓励民间人士出海探索瀛洲、南海等地,甚至是不断搜寻通往西方之道路吗,为的就是早日弄清楚世界地理真正的形状……”
  “爱卿稍等……”闭着眼睛揉额头的始皇帝突然睁开眼睛,满脸疑惑的看着陈旭,“探索地理与打造大船有何关系?”
  “陛下请看……”陈旭轻轻转了一下地球仪,手指在赤道上不断掠过,“世界看似广阔无垠,但其实并非无边无际,能够供人类生存的四大部洲只占不到三成,其余大部分都是海洋,如果大地如同地图仪一般的确是圆的,那么我们向西出发的船队一直向西追逐太阳而去,总有一天会从东方归来,如若航行成功,那便证明了大地的确是圆的,而且也可以破除太阳东升西落这个亘古未解之谜,臣这次巡视坦途计划,曾经乘坐大海船在东海南海来回上万里,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大海,发现海面并非是平的,而是有一定的弧度,望远镜最远只能看到二三十里左右的距离,这并非望远镜看的不够远,而是因为被海水遮挡……还有,此次李顺归来,我专门询问过其对西方地理的认知和感受,他言说西方一切与我大秦并无二致,太阳东升西落,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对于世界地理的认知,西方希腊国也有大贤者提出过大地是球形的理论,但眼下都还无从证实而已,如若陛下感兴趣,再过两年等大秦的舰队到达西方诸国,可以请他们一些知识渊博的名士贤者来我大秦印证一番,而只要确认大地是圆球形的,则无论是日月升落还是周天星宿,亦或是四时节气等一切理论都可以迎刃而解……”
  陈旭指着地球仪一通长篇大论的诉说,也不管始皇帝有没有听懂,喝口茶润润嗓子之后看着始皇帝。
  “陛下,臣知您对于荧惑守心之事还耿耿于怀,但臣今日透露此事,就是想提醒陛下,古人说天圆地方并不合理,天上星宿运动也并非都有所谓的凶吉,只是和日升月落一般的自然现象,荧惑在东或者在西,只是大地所处位置和时节不同导致观察的结果不同而已,臣创办科学院,大力推行科技,创建了所谓的科学派,目的就是要探究所有未知背后的秘密,解开古人留下的未解之谜,破除陈旧的观念,而臣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世人正确认识世界,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指导农耕和生产,将我大秦建设的更加繁荣和强盛!”
  ……
  陈旭走了,只留下了独自发呆的始皇帝。
  他一动不动坐在暖炕上,直勾勾的看着案桌上的地球仪,偶尔用手拨一下地球仪,看着它慢慢旋转,茫然的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随即身体也跟着微微颤抖一下,仿佛抽筋一样,明显眼下有些神魂颠倒,彻底已经被陈旭一番话弄得快要精神崩溃了。
  今天这番话,陈旭提前说出来也是迫不得已。
  太史鸣前些日子说出荧惑守心的天象,此事不光引起了始皇帝的惊恐,而且就连冯去疾和蒙毅等一群卿侯重臣都感觉乌云罩顶,而民间对此事的讨论更甚,暗中无数人都在传播讨论,言说大秦即将有大灾难,甚至还有零星不怀好意的流言,说秦国灭六国引起天神震怒,要降下灾祸惩罚始皇帝,皇帝或许很快便要崩驾等等。
  流言之下的真相非常混乱,或许是有六国贵族在兴风作浪,也许还有另外不轨之徒在推波助澜。
  终归来说,荧惑守心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天象已经引起了满朝文武甚至整个大秦的恐慌,最近这段时间咸阳暗流涌动有些混乱。
  本来地圆说陈旭想等几年之后再提出来的,至少这个理论对于始皇帝来说冲击力非常大,陈旭很担心他无法接受,何况按照历史时间来看,荧惑守心发生之后不久始皇帝便去世,如果这个历史事件陈旭无法扭转,那么始皇帝已经活不过一年时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