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9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3/1072

  “上次还有几位同僚在朝堂参奏,为了扶持这些钢铁水泥企业而导致少府掌控的大量矿山被商贾鲸吞,要求提高矿山开采和钢铁冶炼的税收,可惜被陛下拒绝了!”
  “拒绝乃是在情理之中之时,钢铁水泥需要大量煤铁矿石,而采矿和运输都需要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加上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作为最为紧迫和需求最大的建材,钢铁水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若是加大税收,钢铁水泥行业必然会受到打击减产,那些等待修建的马路桥梁河港码头怎么办?再说左相一直都在推行降税措施,岂能说涨就涨……”
  “刘大人说的极是,但如此毫无征兆之下,他们四大家族将这些蓬勃发展的厂矿全都交出来,不知所图为何?”
  “此事难猜,毫无头绪,可能是害怕被人记恨吧?平日各种议论可不少。”
  “不对不对,这些世家与清河侯关系亲近,即便是有人心怀不满,最多嘴上说说而已,岂敢真的去触碰?”
  “此言有理,的确令人费解,或许清河侯自有说法……”
  “不错,暂听分说罢!”
  满朝文武左右相顾,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弄的满头雾水,回过神来之后无不交头接耳开始嘀咕讨论幕后的原因,但却没有一个人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始皇帝高坐龙椅之上,一目十行的快速翻阅这些奏书,时间慢慢过去,心情似乎也慢慢平静下来,手指不抖了,脸色也恢复了平和威严的模样。
  “好,好,虽为商贾,却难得有如此忧国忧民之心……”
  始皇帝很快看完,把奏书合上感慨捋着胡须,脸色犹自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转头看着陈旭,“定陶范氏,太原温氏,新郑西门氏,邯郸郑氏,这四大世家传承日久,皆都是前朝鼎鼎有名的大商贾,而且在当初打造马卒装备和修建东方道之中出力甚大,对于我大秦的商律改革和经济发展有莫大功勋,此次又花费巨资收购大量中小厂矿筹建大型工厂,而且丝毫不计回报献于朕,此等义举当值得表彰和传扬,不知眼下范氏等人在何处,朕想在朝堂接见当面感谢一番!”
  “陛下,范顒等人眼下就在咸阳,暂居于南阳商会所在的酒店,既然陛下想当面感谢,可派人去酒店传召即可!”陈旭笑着拱手。
  “好,谒者速去南阳商会通传,邀范氏四人来朝堂觐见!”始皇帝大袖一摆,立刻有谒者出朝堂而去。
  对于始皇帝的反应,满朝文武也没太多惊讶,毕竟一笔十亿钱的大礼包,的确值得皇帝当面感谢一下。
  “陛下,范氏等将十亿财富献于陛下,以后不仅朝堂能够掌控这些钢铁厂矿和水泥等行业,同时还能为让大秦的基础工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力大大增强,若仅仅只是口头表彰和感谢,臣以为还不够体现陛下的宽仁和大度,需要名分之外的封赏,方能让天下商贾感受到陛下的诚意和朝堂对于此等义举的鼓励,也才能引得更多商贾效仿,未来的大秦,需要凝聚各行各业的精英,士农工商,皆都是我大秦繁荣稳定的基石,有鉴于范公等人的做法,臣还有一事想奏!”
  来了,果然清河侯另有安排!
  听见陈旭开口,文武百官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全都望着陈旭。
  而始皇帝似乎也早已猜到陈旭还有话说,于是微微点头之后,“太师要奏请何事?”
  “陛下,臣当初在提呈军制改革奏书之时,同时还专门写过一册勋爵法案,如今之大秦四夷臣服,再无连连不断的战争,大秦的发展重心也已经从军事征服转向经济建设,一旦军制改革完成,则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各尽其用,不同的人才会更加安心的去做自己最为精通的事情,将士卫国、商人经商,匠人制器,农民种地,士族治国,贩夫走卒各有所长,以前单独依靠军功封爵的法案已经不适合大秦的发展,若是不改勋爵法案,实则是对军职之外的人才殊为不公,擅战者未必长于治国,擅政者去战场杀敌也并非良策,然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爵的体系不改,三省六部和郡县官员每日勤政劳苦却不得功劳,长此以往,又何得尊贵耶,因此,臣提请陛下推行新勋爵法案,以此激励天下官员和百姓,只要努力报效陛下和朝廷,都有获得功勋封爵的机会,以此才能体现公平正义,以此才能体现陛下之宽厚仁德!”
  陈旭一席话,仿佛一根羽毛撩中了满朝文武G点。
  瞬息之间朝堂之上再次活跃躁动起来。
  无功不封爵。
  这是从商鞅变法开始执行的一项前无古人的重大改革,也使得秦国人一下变得如同虎狼一般,对待打仗充满了压制不住的高昂斗志,战争一起,全国的老少爷们儿都会呜嗷咆哮着红着眼珠子去战场拼杀,只要砍几颗敌人的脑袋活着会来,必然就有丰厚的赏赐。
  军功成就了大秦最终的霸业,但到了眼下,没有战争,再加上新军制改革的推行,平民的晋升之路几乎就被彻底堵死了,而且即便是士族也因为无法得到军功而封爵,只能当一个普通官吏领取官秩度日,而即便是陈旭左相的顶级官职,每年的官秩也只有两千石粮食,折算下来年薪也不到十万钱。
  十万钱,还不够陈旭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数百奴仆家臣加上数百匹马,每天人吃马嚼的都是哗哗啦啦的钱,因此这点儿官秩对于王侯公卿来说完全就是个笑话,要想养活一大家子人和维持车马奴仆的体面开销,必须要有封赏的粮田和几百几千户的食邑,如果都没有,那还不如去当一个商人。
  粮田犹可买,但食邑只能凭借军功从皇帝这里兑换。
  而即便买了田,还得雇人耕种,还要交粮税,秦律规定,粮田不许抛荒,因此家中的地越多,当地主的苦恼也就越多。
  总体来说,大秦眼下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各种新旧观念纠缠,各种新旧法令交织,各种新旧理念冲突,新旧阶层对立,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在大秦剧烈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既感到惊喜激动,有感觉到茫然焦虑。
  每个人都有一个贵族梦,但这个梦却随着大秦的繁荣发展似乎离的越来越远了。
第1467章
新勋爵法案
  “陛下,老臣以为当前的军爵法案的确要重新拟定,文武各司其职,当各得功劳,决不能单单以军功论勋爵!”满头银发的冯去疾站起来为陈旭顶帖。
  冯去疾贵为上卿,爵同伦侯待遇,可以分封千户食邑,但卿不是爵位,只是代表官职的大小,上卿就等同于以前的三公,是三公九卿遗留下来的官职称呼,而且卿大夫这种官职级别是不能世袭的,自从陈旭推行九品官职之后,实际上卿大夫的官职效果更一步弱化,朝堂和郡县官员都是以品级来评定,非常直观的辨别官职的大小。
  于是以往令人尊敬的卿大夫,到如今在百姓眼中越来越掉价,和依靠军功得到的爵位相差天壤之别,这便是最令文官诟病的地方。
  这种情形在朝堂和郡县司空见惯,官职和爵位撕裂,以往那种多少级军功可以担任何种职务的官职绑定军爵的制度已经没有了基础,而且越往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没有相匹配的爵位,军爵制度在官员体系中实际上很快便会名存实亡。
  “陛下,二位丞相言之有理,既然军制改革已经完成过半,新军爵已经推行,臣以为新勋爵法案也势在必行!”平日满脸严肃如同满朝文武都欠他钱的蒙毅也跟着站起来开口。
  看着朝堂三位大佬都接连表态,三省六部上百位官员全都呼呼啦啦站起来一起拱手,“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剩下的文武大臣也几乎跟着一起站起来。
  看着齐刷刷站起来的满朝文武,始皇帝的神情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捻着胡须沉吟许久之后开口:“并非朕不想推行新勋爵法案,而是朕以为此法案还有待商榷,太师拟定恢复前周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但这五级爵位皆都是诸侯之爵,非是朝臣郡县官员之爵,太师虽言这五级爵位只得其尊不得其权,然则以后和官员封爵岂非是有冲突?此事朕本打算留到军制改革全部完成之后在另行讨论,但既然太师今日再次提出来,诸位爱卿也皆都认为要推行,也罢,今日早朝便议定此事吧!”
  听到始皇帝松口,满朝文武的心情瞬间便放松下来。
  新勋爵法案陈旭提出来已经半年了,改革的内容也流传出来一些,恢复前周五级诸侯的爵位,这是一个令满朝文武和天下官员莫名激动的话题,可惜如军军制改革过半,但始皇帝却迟迟没有推行的意思。
  朝堂官员和民间人士私底下也曾有过无数的交流和讨论,但都不清楚始皇帝为何军制改革都能接受,唯独迟迟不肯推行这道法案的原因。
  但今天清河侯再次提请,始皇帝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新勋爵体系和官职体系有冲突,权势不可两得。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废弃分封诸侯制度,天下除开皇帝之外,上到皇族公子,下到普通百姓,即便是功劳捅破天,也最多封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而得不到勋爵该有的待遇,这也是当初王翦所说的: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侯。
  这个侯可不是现在大秦的侯爵,而是诸侯国君待遇。
  大秦虽然由商鞅韩非子李斯等诸多法家门徒不断的进行严苛的法术改革,摒弃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制度,但民间对于立功封侯的心思还是一样的,不能能短时间就被清除掉,商鞅的二十级军爵制度执行了一百多年,无论王侯公卿还是民间人士对于封侯开国仍旧念念不忘。
  王翦肯定也有这个心思,但却早已看穿这是不可能的,从春秋到战国,几百个诸侯打打杀杀变成了七个,然后他的目标就是帮助始皇帝将七个变成一个,加上李斯等法家门徒为了迎合秦大大的胃口和完成华夏一统的心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废分封置郡县等一系列措施,从大秦还没统一开始,王翦便已经知道自己即便是立下泼天大功也当不成开国诸侯,于是才有了后面急流勇退的做法。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大秦一统天下,功高盖主的武将继续居功自傲怕是下场很凄惨。
  于是王翦退了,王贲也半退,两大军神横扫五国,但最终也不过得到了万户食邑而已,当了多年有势无权的侯爷。
  而这个待遇在百姓看来都替为王翦父子不值。
  哪怕是周朝一个小小的男爵,也有数十里封地,可以以国君自称,开朝建衙手下养一大票的卿大夫和小弟,除开要听宗主国的调遣之外,从法律到税收什么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这就是所谓的权。
  古代,只有君王才有权,并没有臣权一说,其他人更加没权,不是平民就是奴隶,文武大臣都是君王的家臣和仆从,君王为上,称为君上或者主上,所有大臣都是为君王工作,这就是礼仪传承的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的来历。
  但到了大秦,功劳兑换的勋爵只能得到相应的官职和少量的食邑,有钱有势,但权没了。
  即便是没权,反正大家都一样也无所谓,当官有封地和食邑,也一样过的逍遥自在,满朝文武在慢慢看透的过程中也渐渐适应,但突然之间蹦出来一个搅屎棍,摆出来一个地球仪告诉他们,咱们大秦其实不是天下,只占了天下眼屎大那么一旮旯地方。
  然后,大秦便开始乱套了。
  朝政改革、律法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一通魔改之后,大秦已经不是所有人能够想象出来的大秦模样,而且突然面对这么大一个世界,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让大秦的明天更美好,让五洲四海各族民众能够手挽手的一起歌唱跳舞歌颂人类美好新生活,在清河侯的建议下,大秦重启了诸侯分封制度。
  这绝对是一个最刺激的消息,刺激的满朝文武和王侯公卿心肝儿颤抖了几年,虽然眼下暂时分封的都是公子,但世界辣么大,只要功劳足够高,说不定也能弄一个诸侯国君当当。
  而尤其是清河侯陈旭抛出来恢复商周五级爵位的提案之后,王侯公卿更是心动。
  但显然他们的心动和始皇帝的想法有冲突,始皇帝也迟迟没有推行,但今天,清河侯再次提请,满朝文武官员也一起顶帖,在众人力推之下,始皇帝也不得不小心对待决定当堂讨论解决。
  满朝文武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显然要得到皇帝的许可顺利推行新勋爵法案,必须想到一个两全其美而且始皇帝认可的方法才行。
  “陛下,臣上次提请勋爵法案之时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来不及细想,后来发现的确是有巨大的纰漏,臣在巡查坦途计划的路途上也反复思量,对新勋爵法案进行了重新设定,修改版的法案臣已经带来,还请陛下过目!”陈旭从公文包中掏出来一本薄薄的书册双手恭恭敬敬奉上。
  “原来太师早有准备,如此最好!”在始皇帝的示意下,苏越再次屁颠儿屁颠儿的取了奏书送到始皇帝面前。
  奏书很薄,只有不到十页,始皇帝看的很慢,看的过程中时而皱眉,时而瞪眼,时而揪着胡须沉思,时而颔首点头略有喜色,如此动作自然也看的满朝文武一个个心里面毛扎扎的,都踮起脚伸长脖子想看看陈旭这份新的勋爵法案到底有何妙处,竟然看的始皇帝如此惊疑不定。
  以前陈旭未当太师之时,虽然坐的靠前,但毕竟还是和文武百官同列,至少李斯就坐在他身后,用笏板还能捅他几下交流提醒。
  但自从李斯挂了之后,陈旭又封太师,眼下太师椅已经摆在八层御阶之上几年了,弄得如今文武百官想提前与陈旭勾搭一下都不行,因此眼下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始皇帝翻看奏书。
  陈旭老神在在的坐在太师椅上,眼观鼻鼻观心的吐纳练气。
  这份新的勋爵法案的确是他重新仔细思考过的,要比第一版严密的多,主要重新拟定了爵位的等级,使得爵位更加合理,而且因为在得知胡亥赵亥等人试图以封诸侯的诱惑来拉拢王侯公卿篡位之后,陈旭也专门针对这个提出了一条非常苛刻的条件,几乎一下掐断了所有非皇室成员的封侯资格。
  这份奏书中,陈旭将大周的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改成了唐宋时期的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且还分成了实封和虚封两种,而且同样还采用了世袭和非世袭两类。
  第一,王爵,只有皇族才有封王的机会,而且还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种,亲王一般是皇室嫡系血统,可以分封诸侯国,有封地和臣民,是为实封,可以选择一位嫡子继承王位,世袭听宣,而郡王则针对其他皇室成员,没有封地,是虚封,只有食邑和皇室定例拨付的供奉,降爵世袭,不参与朝政,也不能当官,而这两种王爵也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才能得到,并非符合条件的皇族都有份。
  第二,公爵,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三级,公爵的封赏对象是有重大功勋的文武大臣,均为虚封,其中国公尊同三公,基本只针对开国重臣,降爵世袭,若是后辈足够莽功劳足够大,重新升爵恢复国公爵位也可以,不然三代之内便会从国公降成县公,但家族最低世袭县公,算是对祖辈贡献的奖励,是世袭罔替的封爵,除非有谋反抄家的大罪。
  郡公和县公同样降爵世袭,同样要看后辈功劳,如果后代不成器没人当官当出名堂来,几代之后变成庶民一点儿都不奇怪。
  第三,侯爵,称为县侯,同样都是虚封,分为三等,县侯、乡侯和亭侯,陈旭的清河侯就是以清河镇为爵名,食邑两千户,只能算乡侯,不过他还有一个泾阳侯的封爵,以泾阳县为名,可算真正的县侯,至于亭侯,食邑最多只有千户,而像通武侯王贲这种不是以郡县命名的顶级彻侯,封爵万户,再加上地位和名声,至少达到了郡公的级别,至于上将军王翦,至少应该算是国公级别,三位上卿见到王翦,还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呼一声上将军。
  侯爵都可以降爵世袭,开国县侯的食邑最低降至亭侯,其余两种爵位则会慢慢降级到平民。
  剩下的伯爵、子爵和男爵同样都以县伯、县子和县男称呼,都是虚封,伯爵可以降爵世袭三代,但子爵男爵都不能世袭,食邑也都只有几百户。
  这份新勋爵法案除开针对皇族的亲王和郡王之外,剩下公侯伯子男五级按照功劳大小一共分成了十五等,除开封为亲王的诸侯国是实封之外,其余所有的爵位都是虚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