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9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0/1072

  “懂了便好,最近几期报纸将勋爵法案和勋章法案好好解释清楚,同时要把范顒等人的爱国义举大力宣扬,目的很简单,那便是吸引更多目光远大的商人投入到大秦的发展之中来,大力投资工业商业农业医疗建筑交通教育等领域,发挥各自的能力为大秦的建设添砖加瓦,未来五年,我会劝说陛下拿出至少一百个爵位来刺激这件事,各行各业都会有名额……”
  “那岂不是将来会多出来一百个诸侯国?”陈平忍不住惊呼。
  “一百个哪儿够,世界如此之大,光是西方就有大大小小数百个邦国,而东南西北四大部洲没人的地方更多,大秦要下一统天下,陛下要想实现真正的世界大同,千百个诸侯都不够,王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按照商周分封的诸侯大小,怕是要分封上万个,然后再按照区域分置总督监政,如此多的诸侯供奉财物,舟船商队络绎不绝,咸阳汇聚天下之美器,世界之华物,四方来朝,万邦来贺,君民同乐歌舞升平,那时大秦才真正当得起富甲天下之美誉……”
  “嘶~”陈平抹了一把口水,眼前似乎展现出来恢弘巨大的盛世美景,顿时激动的鼻涕泡儿都差点儿冒出来了。
  “对了,你大上午的跑我这里来干啥?”陈旭继续翻看着报纸问。
  “哦,平是来汇报京师大学筹备之事,眼下京师大学内的楼堂馆舍全部装修完毕,只剩下一些最后的绿化和室外设备收尾工作,平也在几大学院考察学习之后根据侯爷当初的指示设定了行政、律法、统计、财经、外交以及文化等六大学科,其中行政、文化、外交归属东院,统计、财经、律法归属西院,各学科均会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同时不同学科的侧重教育也不相同,策划书在此,请侯爷过目……”陈平一边说,一边从随身的公文包中拿出来厚厚一本策划书递给陈旭。
  陈旭接过策划书并没有看,而是放在一边说:“学科设置只是其一,更重要的还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平时要邀请大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官吏定期到学校授课,特别是下面郡县一些官声不错的官员,乘他们回京师省亲或者退休之后闲暇无聊,可以上门请他们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任何理论若是不能用于实际工作都没有太大意义,特别是眼下,未来几年我大秦将会再增加六百多个县治,这就至少需要六百多个县长或县令,而更加迫切需要的是县丞和县吏等这些真正办实事的人,因此这几年京师大学的任务非常重要,压力也非常大……”
  “这一批新的县治,我希望至少京师大学的学员能够占到至少七成的低阶官吏岗位,再加上五大学院的补充,我们要培养一大批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官吏加入到郡县基层,加入到三省六部的不同衙门去,这样大秦基层的混乱状况才能慢慢好转,十年二十年之后,大秦从郡县地方到中央朝堂,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一批得到过正规国家教育的官员,慢慢摆脱眼下这种任人唯亲的局面……”
  陈旭一番话,陈平自然听的连连点头,但听完之后却苦笑着说:“侯爷高瞻远瞩,平自然一切遵从,不过眼下京师大学的生源主要还是来自于勋贵家族的子弟,其他郡城大学的筹备数量远远不够,按照侯爷当初所说的考核选拔恐怕眼下还做不到!”
  “本侯自然知道,但事情总的一步一步去做,无论勋贵子弟也好,还是考核选拔的平民子弟也好,总归是只要努力学习通过了毕业考试,那么就表示能力值得认可,可以担任相应的官职,这种事急不来,慢慢去做吧,眼下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否了还有什么困难?”
  “困难……嘿嘿,困难自然是有,平既然是京师大学副院长,那院长是谁?平还未见过一面,到时候见面岂不尴尬……”陈平讪笑着搓手看着陈旭。
  “京师大学没有院长!”陈旭把报纸合起来慢慢开口。
  “啊?!怎会……怎会没院长……”陈平神情瞬间呆滞。
  “若硬要说有也的确算有,那便是始皇陛下!”陈旭想了一下接着说。
  “陛下……陛下也能当院长?”陈平彻底懵逼了。
  “陛下如何不能当院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京师大学是培养大秦官吏的地方,每一个顺利毕业的学生将来都是陛下的臣子,君臣之礼不可废,因此这学院院长也只能陛下来当,此事本侯已经上奏陛下,陛下也已经认可,你安心当副院长便是,学院所有大小事务都由你说了算,当然,若是有拿不定主意之事或者重要情况,就去找陛下奏报,总之,你虽然是副院长,但行的却是院长之职,一切都有陛下撑腰,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要人要钱要物只管上奏,三省六部都不会有人刻意阻碍!”
  “那就好那就好!”陈旭一番话,陈平感觉就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般,满心的紧张一下松弛下来。
  虽然横竖都是替陛下办事,但皇帝当院长蹲在自己头上这种感觉还是令人莫名其妙的紧张,但明显清河侯这个安排很合适,陛下当院长也不过是占据法理的名分而已,挂名不办事,自己依旧是京师大学的老大。
  “权利越大,责任越大,你也切莫开心太早,若是将来教出来的学生有忤逆谋反之辈,你这颗脑袋怕是掉的也很爽快,所以京师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都非常重要,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人品和道德素质培养,仁德礼仪律法兼顾,争取让每一个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厚德载物之谦谦君子,而不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之辈,宁可无才、但不可无德,宁缺、毋滥,这便是本侯的忠告!”
  “是是,多谢侯爷今日之教诲,平一定谨记在心!”陈平抹着额头的虚汗连连点头。
  “笃笃笃……”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进来~”陈旭将报纸收起来放到一边。
  “侯爷,冯相安排人送来一封紧急奏书,薛郡太守突然病故,急需奏请陛下委任一位新太守履职!”中书省一个官员拿着一份奏书急匆匆进来禀报。
  “好了,你这份策划书本侯会拿回去仔细看,过几天再找你详谈,京师大学的其他准备工作也要赶紧完成,教师、教材、后勤、管理、学生名单等等争取在一月底之前一切就绪,在二月中旬可以正式开学!”
  “是,侯爷!”陈平看见陈旭有公务办理,于是也敢继续打搅,站起来拱手告辞。
  “记住,京师大学一切筹备从快,缺人直接拿本侯的手令去三省六部或者其他署衙征调……”
  陈旭说话之时刷刷写下一封手令,然后打开抽屉拿出自己中书省丞相的黄金大印哐当一声盖上一个鲜红的大印丢给陈平,然后像赶蚊子一样将陈平赶走。
  京师大学是陈旭策划为大秦培养行政官员的摇篮,从郡县中学大学考核招收一部分平民学员,然后加上勋贵家族的子弟组成的郎职,共同构成学生主体,当然最近几年因为下面的郡城大学开设的不是很积极,而且规模也都不大,因此京师大学的学生部分还需要通过自己招录,招录的目标就是不断从全国涌到咸阳来的百家门徒和平民学子,而且年龄放的很宽泛,十七岁以上四十岁以下都行,这些自主招录的学生并不管地位和出身,只要考验合格便能够入学,免除学费和一切生活开支。
  京师大学的招生消息早在去年就已经放出了风声,报纸上也有过宣传,因此全国各地有志于从政的百家门徒和平民学子都在不断往咸阳跑,而招生和考试地点安排在文学院,每个学科报名的都有,甚至五大学院也有不少学生会参加考试准备到京师大学继续深造,将来毕业便有一个郎官的身份,分配下去就算是最低阶的官员了,这个巨大的诱惑下,近一年来文学院几乎每天都车马不断,操着全国各种口音的学子如同进京赶考一样络绎不绝。
  一千人,这是京师大学首期招生的数量。
  但根据文学院统计,前来报名和参加考试的至少有两万余人,文士阶层大量涌入咸阳导致整个咸阳的文化混混有泛滥成灾之势,各个曲园杂舍每天都有人高谈阔论畅聊天下大势,争执辱骂拔剑斗殴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不过好在京师大学招收不了,但陈旭这次回来之后奏请大秦都市报社升级改造,除开报纸之外又增加了七八个专业杂志编辑部,而且又组建了南方商报集团,各个编辑部不断招收能写会侃的文士加入,也大大缓解了咸阳的气氛,闹腾的情绪才逐渐平稳下去。
  而随着京师大学开学,图书馆开业,大礼堂完工,还会陆续招募一些社会人才加入,再加上五大学院每年都有招收大量学生,而每年毕业的学生又被安排奔赴全国各地担任各种文吏和匠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咸阳人才只进不出的局面,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咸阳的学术气氛越发高涨的同时,民间的争吵和喧嚣却越来越少,基本上看不到以前那种百家门徒汹汹来往吵闹的场面,就连以前跳的最凶的儒家门徒都响应陈旭的号召,大量离开咸阳到全国各地开设私塾学院当老师去了。
  一旦京师大学筹办成功,加上卫生院、工学院、农学院、文学院、科学院这五大学院,基本上就完成了大秦的教育布局,再如果全国郡县的大学中学小学陆续筹建起来,十年之后,整个大秦的教育体系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国家教育就会彻底取代百家门徒各自为政的传承体系构成教育主体。
  陈旭相信,只要国家足够重视教育,在强大国家机器面前,百家门徒都是渣渣,最终都会被他融合在一起,融汇百家之长,形成一种礼法治国的新派系成为主流思想,而这些接受新思想的人参与到大秦的治理和建设之中,大秦才会彻底脱胎换骨真正走向长治久安。
  ……
第1478章
西方歌舞
  十二月,已经是寒冬的尾巴。
  忙忙碌碌中时间转眼而过。
  当带着些微清凉和温润的春风从南到北拂过大秦的时候,大秦帝国迎来始皇帝登基后的第三十七个春天。
  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淅淅沥沥一场春雨之后,一月的关中大地,开始逐渐退去寒冷,天高地阔,万物生长,忽忽几日之间,平日枯黄凋落的渭河两岸,已经浅草出土,嫩绿的河滩上,已经可以看到零星夹杂开放的稚嫩野花。
  而在春风春雨的召唤下,从寒冬醒过来的关中平原突然一下便热闹起来,枯黄的农田之中,无数农人已经开始牵牛赶马耕田犁地,那连绵的山野之中,各种桃李野果也开始萌出花苞,甚至还有些早已按捺不住对生命的向往开始绽放,在略带清寒的春风之中吐露芬芳。
  无论是乡村城镇还是农田山野,突然之间便多了许多花枝招展的女子,多了许多嬉笑喧闹的孩童,多了一些踏青赏花的游客,还多了五颜六色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纸鸢。
  “夫君快跑。”
  “爹爹好厉害呀~”
  “哇,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侯爷好棒~~”
  咸阳城东门外的河滩上,夹着一些零星野花的草地上,一位青年公子穿着一身简短的武服,正牵着线轴在河滩上迎风奔跑,身后一只燕子形状的风筝在还带着略微清寒的春风之中摇摇摆摆的升起来,两条长长的尾巴在风中呼呼啦啦摇摆飘扬。
  一群身穿彩裙的美丽女子抱着牵着几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儿,与一群侍女兴高采烈的跳跃呼喊,银铃般的欢笑响彻整个河滩。
  清河侯亲自带着妻妾女儿来踏春玩耍,自然引得许多人围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既有平民百姓也有王侯公卿,其中还有不少姿容娇媚的少女早早的都穿上了轻薄的春裙,一个个花枝招展的跟着欢呼雀跃,更加为这初春的咸阳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
  而河滩上除开陈旭等人之外,同样还有不少锦袍华服的男女老少也同样在娱乐玩耍,有些在放风筝,有些在唱歌跳舞,还有的坐在草席上吹箫弄笛,甚至还有人赛马斗狗遛熊猫,欢闹的人群中,偶尔还会响起一阵撕心裂肺的高亢唢呐声。
  “西博侯,您把这宝贝收起来吧,再吹会死人的。”
  哄笑怒骂中有人高喊。
  “嘁,你个瓜皮懂个啥,这唢呐吹起来才带劲够味,隔十里地都能听见!”
  人群中响起一个不屑的声音。
  “李顺,放着我中原的丝竹管弦不玩,你天天吹这唢呐,就不怕你爹从坟堆里面爬出来揍你!”旁边几个吹箫弄笛的家伙扛不住了,一个身形消瘦白发苍苍的老者无可奈何的放下手里的长箫开口。
  “嘿嘿,鱼梁公勿怪,西方音乐与众不同,只有唢呐才能表现它的热闹,西方人就是这样吹着唢呐打着手鼓唱歌跳舞,动作激烈舞姿奔放,特别是那些小娘子,穿着薄纱露着肚皮,随着节奏跳起来,简直魂魄都能给您勾出来……”
  “哈哈哈哈,鱼梁公老当益壮,定然顶得住!”
  人群中发出一阵哄笑。
  老者也不生气,笑着摇头说:“西方老朽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去了,不过老朽倒是拜读过西博侯登载于报纸上的西行漫记,许多见闻的确让老夫感觉获益良多,这唢呐与我中原乐器不同,就是太吵闹了一些!”
  “这叫热闹,怎能叫吵闹,对了,去把那几个身毒国的使者叫过来,我们一起给诸位表演一曲西方歌舞如何?”
  人群中站起来一个身穿锦袍的青年男子,脸上带着得意笑容,正是最近在咸阳风头正盛的新晋侯爷李顺。
  “好,那就让我等见识一番西方歌舞,与这春色共赏!”老者站起来捻须大笑。
  “嘢嚯,看西方歌舞咯!”
  人群顿时一片欢腾,很快便有好事之人去不远处将正在河滩上玩耍的一群身毒人叫过来。
  这些身毒国使者最近在咸阳已经玩有些乐不思蜀,每天在驿馆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已经完全让他们沉迷在大秦国都这个天堂般的世界之中。
  吃不完的美味佳肴,逛不完的商舍店铺,听不完的东方舞曲,买不尽的奢华之物,这咸阳内外大街小巷,每一天都能让他们发现新的东西,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去蹴鞠广场看蹴鞠比赛,而他们最想的就是留在大秦,从此做一个高雅的大秦人。
  这两三个月下来,这些身毒人上到使者下到仆从,全都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中原话,学会了喝茶下棋,学会了打麻将蹴鞠,还学会了梭哈,甚至还花一百金币从几个黄牛手中买了十副扑克牌,另外还买了几幅陶瓷麻将,准备等待开春之后带回身毒。
  大秦的好东西太多了,他们已经失去了判断能力,看见什么都想买,当初从身毒带来的一万金币基本上快花光了,乱七八糟的各种东西买了一大堆,不过这些东西在许多大秦人开来,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被坑的很厉害,于是便有人自告奋勇上门兜售更好的商品,然后更黑心的坑他们一把。
  骗子太多了,傻子总不够用。
  在坑与被坑之间,这些身毒人也在快速的融入到大秦的生活当中,凭借大把大把的金币,终于结交到了不少朋友,带着他们开始接触一些大秦的高层人士,比如说马腾这种身份很神秘的家伙。
  在众人的热烈欢呼声中,马腾带着一副墨镜,穿着一件风衣,身后跟着一票小弟,如同黑道大哥一般大摇大摆的带着一群身毒人来见李顺。
  “腾见过西博侯,见过鱼梁公,见过诸位!”马腾装束虽屌,但也只敢在普通百姓面前趾高气昂,见到李顺这群真正的卿侯,不得不放低姿态,对着一群人恭恭敬敬行礼。
  “哈哈,马兄何必多礼,听闻这群身毒人最近与你打的火热,你在刚好,今日旬休闲暇无聊,我等准备欣赏一番西方歌舞,你能不能让这些身毒人表演一番让我等开开眼界?”一个身穿锦袍的男子上前一把攀住马腾的肩膀。
  “不错不错,西方歌舞我等还未见识过,马公子切莫藏起来一个人看!”
  许多人都知道马腾的身份,不光和清河侯关系密切,如今还管理着蹴鞠联赛和博彩公司,虽然官职不大,爵位也低,但背后实力不可小觑,因为除开陈旭之外,他还是蒙云等一群咸阳老纨绔的代言人,最近几年在咸阳混的风生水起,不大不小也算一个名人,甚至连皇帝都知道他的一些事情。
  听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催促,马腾很是疑惑的取下墨镜看着几个身毒国使者,“你等还会跳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0/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