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神相(校对)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2387

  从鸿钧老祖的角度来说,同为创始元灵座下的四大弟子,陆压道君的辈分比三大天尊还要高一辈。
  但对于三大天尊这样的人而言,地位是由实力来决定的,在陆压道君实力不如他们的情况之下,想让三大天尊尊陆压道君为长辈,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看在他们的师尊鸿钧老祖的份儿上,三大天尊称呼陆压道君一声道友,就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了解了天地间的第一场灭世大劫,解开了我对鸿钧老祖和陆压道君的疑问,对于天地间的其他两次灭世大劫我就更加好奇了。
  于是我对闻人倾城道:“倾城,你继续说,我想知道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灭世大劫的情况?”
  闻人倾城点了点头,就开始说起了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灭世大劫的情况。
  只见闻人倾城先问着我道:“姜一,你知道鸿钧老祖他为什么会收下三大天尊为徒,把他们三个培养成了超级大能者的原因吗?”
  听到闻人倾城这话,我就想起了有关三大天尊的传说。
  盘古氏开天辟地是天道的意志,但就在开天辟地之后,完成了使命的盘古氏,却化身成了天地万物而死去。
  据说三大天尊就是盘古氏的元神一分为三之后所化,而正是因为盘古氏有着开天辟地的功德,三大天尊才会借着这无上功德,修炼到了混元大罗的境界,修炼成了混元大罗金身,成为了不死不灭的超级大能者。
  而就在我把有关三大天尊的传说给闻人倾城说了出来之后,闻人倾城轻轻的点了点头。
  “你说的没错,三大天尊正是盘古氏的元神所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鸿钧老祖才会收下三大天尊为徒,把他们三个培养成了永恒不灭的超级大能者,这也算是了结了盘古氏开天辟地的因果。”
  听闻人倾城这样一说,我默默的点了点头,但让我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闻人倾城她为何会有此一问呢?
  难道这第二次灭世大劫,和三大天尊有关吗?
  就在我正这样想着之时,闻人倾城说道:“姜一你有所不知,盘古氏在开天辟地之后,他的元神一分为三化成了三大天尊,他的身体化成了万物,尤其是从他的一些主要器官之中,诞生出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生灵。”
  “这从盘古氏的主要器官之中诞生出的第一批生灵,一生来就拥有着无比强大的能力,这些生灵被称之为妖族!”
  “比如远古传说中的帝俊和东皇太一,还有大妖白泽,以及女娲氏和伏羲氏,其实他们都是从盘古氏的主要器官之中诞生出来的第一批生灵。”
  对于妖族的来历,我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所了解的情况和闻人倾城所说的差不多,所以闻人倾城说到这里之时,我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而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闻人倾城继续说道:“开天辟地这是天道赋予盘古氏的使命,但开天辟地之后,他必须化身万物,这也是他的使命。”
  “而化身万物,就代表着他将死去,他将消失在他开辟出来的这片天地之间。这让盘古氏非常的不甘!”
  “然而就算是他心有不甘,他却无法违背天道赋予他的这个使命!”
  “就这样,在心有不甘的情况之下,当盘古氏化身万物之时,从他的身体之中滴落了十二滴带着怨念的污浊之血,经过了数百万年的孕育之后,这十二滴污浊之血,就化身成了十二个超级强大的人物。”
  听闻人倾城说到这里,尤其是听她说出了十二这个数字之后,我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她所说的这十二个超级强大的人物的身份。
  于是我问着闻人倾城道:“倾城,你所说的这十二个超级强大的人物,是不是巫族的十二祖巫?”
  闻人倾城笑着点了点头道:“没错,这十二个超级强大的人物,就是巫族的十二祖巫。”
  “这十二祖巫分别是共工,祝融,帝江,句芒,蓐收,天吴,强良,翕兹,烛龙,奢比尸,后土和玄冥。”
  “因为这十二滴污浊之血带着盘古氏的怨念,所以这十二祖巫孕育成型之后,每一个祖巫的身上都充满着戾气,带着无尽的杀念。”
  “你要知道,盘古氏他开辟出了这个世界,但他却要因为这个世界而死,无论是任何一个人,恐怕在临死之前都会带有怨念和杀念的!”
  “他开辟出了这个世界,自然就想毁灭掉这个世界!”
  “十二祖巫是巫族一脉的祖先,而这十二祖巫给巫族一脉传下来的是杀伐和毁灭之道,目的就是为了毁灭掉这个世界,这恐怕和盘古氏临死之前的怨念有很大的关系!”
  听闻人倾城这样一说,对巫族一脉为什么为天道所不容的原因我一下子就清楚了。
  其实站在天道的角度,既然开辟出了这个世界,天道肯定是不想毁灭这个世界的。
  巫族一脉的杀伐和毁灭之道想毁灭这个世界,自然就为天道所不容了!
  而且目前来说巫族一脉已经泯灭在了天地之间,只留下了传承给大魔王蚩尤,看来这第二次的灭世大劫,应该和巫族一脉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就是在这第二次灭世大劫之中,巫族一脉才会被彻底的消灭,泯灭在了天地之间。
  想到这里,我就问着闻人倾城道:“这第二次的灭世大劫,是不是和巫族一脉有关?”
  闻人倾城点了点头道:“那十二滴污浊之血孕育出了十二祖巫,用了至少有好几百万年的时间。”
  “而就在这几百万年的时间之中,最先诞生在这个世界的妖族,已经繁衍出了大量的后代。”
  “可以说当时的那个时代,是被妖族统治的时代!”
  说到这里,闻人倾城的话锋一转道:“但就在十二祖巫孕育出来之后,就产生了巫族一脉,而且巫族一脉因为修炼方式比较独特的缘故,实力提升起来非常的快。”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巫族一脉的实力,竟然已经达到了快要和妖族能够抗衡的程度!”
  “当时妖族统治了这方天地,妖族的统治者自然就不能容忍巫族一脉的实力继续发展下去!”
  “如果再给巫族一脉几千年的时间,恐怕妖族的统治地位就会被巫族取代!”
  “在这种情况之下,妖族和巫族之间就爆发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争斗!”
  “这场巫妖大战,被称之为巫妖大劫,也是天地间的第二场灭世大劫!”
  听闻人倾城说到这里,我就问着她道:“那在巫妖大战之中,是妖族赢了还是巫族一脉赢了呢?”
  在我看来,既然是巫妖大战,那要么是巫族赢,要么就是妖族赢,既然巫族一脉泯灭在了这方天地之间,那妖族赢的可能性就很大。
  然而闻人倾城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巫族一脉是天道所不容的存在,所以在这场巫妖大战之中,巫族是不可能会赢的!”
  说到这里,闻人倾城加重了语气道:“但对于天道来说,妖族和巫族都不能够成为这方天地间的主角,只有我们人族,才是真正的天道所归的主角!”
  “妖族和巫族在这场巫妖大战之中战了一个两败俱伤,十二祖巫全部都尘归尘,土归土,泯灭在了这方天地之间,妖族的无数大能者也在这场大战之中死在了十二祖巫的手下,使的妖族的实力削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就在这场巫妖大战之中,女娲氏顺应天道之意,按照伏羲氏和她自己的形象,制造出来的人族却正式崛起,成了这一方天地真正的主人!”
  “这第二次的灭世大劫,其实算是正式开启了属于我们人族的篇章!”
第1082章
营造气氛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说宇宙的起源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几百亿年前一次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那这个致密炽热的奇点是怎么来的呢?却从来都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
  所以闻人倾城所说的这些听起来好像很荒诞一样,但我却认为她所说的反而很有可能是真的。
  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说的那个奇点,很有可能就是混沌宇宙之中产生的第一个生灵。
  而这个生灵,很有可能就是创始元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道。
  正因为混沌宇宙是由天道而产生,所以天道无所不在,天道无所不知。
  所以每一次当灭世大劫降临,都会有相应的人应劫而生,成为化解这场灭世大劫的救世之主。
  第一次灭世大劫,也就是龙汉大劫,或者说三千混沌魔神劫,化解了这场灭世大劫的救世之主,正是三大天尊的师父鸿钧老祖。
  至于鸿钧老祖的其他三个师兄弟,因为死的死,伤的伤,只能算是给鸿钧老祖起到了帮助作用,并没有成为最终的救世之主。
  第二次灭世大劫,也就是巫妖大劫,巫族在这场大劫之中泯灭在了天地之间,妖族的实力被削弱到了一个相当低的程度,而妖族的女娲氏却因为创造出了人族这个种族,获得了无上功德,成为了混元大罗级别的超级大能者。
  所以第二次的灭世大劫,创造出了人族,选出了远古八族,使的人族成为天地间唯一主角的女娲氏,就成了化解灭世大劫的救世之主。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听闻人倾城说完了前后两次灭世大劫之后,我却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
  我觉的这一次的灭世大劫,很有可能和第一次,第二次这两次的灭世大劫之间会有什么关联。
  这弑神枪是第一次灭世大劫之时所留下来的先天灵宝,那是不是代表着第一次混沌魔神大劫之中的其他先天灵宝在接下来会陆陆续续的现世呢?
  甚至在第一次灭世大劫之中,没有被诛灭的混沌魔神也会现世出来搅风搅雨呢?
  至于第二次灭世大劫之中泯灭在这块天地之间的巫族一脉,不是已经把功法传承了下来,让大魔王蚩尤得到了传承吗?
  而且大魔王蚩尤的神魂不知道逃去了那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隐患!
  我隐隐约约的有一种预感,我觉的大魔王蚩尤的神魂,很有可能会是引发灭世大劫的关键。
  要想化解灭世大劫,就必须得除掉大魔王蚩尤!
  既然我感觉第一次和第二次灭世大劫都和即将降临的这一次灭世大劫有关的话,那第三次灭世大劫呢?
  第三次灭世大劫,和这次的灭世大劫有关吗?
  第三次灭世大劫,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就在我的脑海之中闪现了这些念头之时,闻人倾城已经说起了有关第三次灭世大劫的情况。
  只听见闻人倾城说道:“自从女娲氏给远古八族传下了修炼之法,给远古八族赋予了维护天道公正,守护人族安危的使命之后,人族空前的繁荣昌盛,很快就主宰了这块天地。”
  “但随着人族繁衍的越来越多,这块天地间的秩序却越来越混乱,妖族,人族,仙人,以及人或者妖死后所化的阴魂鬼祟,魑魅魍魉这些,全部都处在同一方天地之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2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